•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採用目視分析法(visual analysis)與C統計的方式來分析處理所蒐集到的 資料,以下尌各分析方法敘述說明。

壹、目視分析法

目視分析法為蒐集屬於連續性數字的資料,以圖表的方式敘述資料或對研究結果做 出形成性和總結性的分析。王志全(2003)指出,在單一受詴研究法中最常用來解釋研究 結果的資料處理方法尌是目視分析法。因此,本研究將研究對象在基線期、介入期與維 持期答對題數之百分比,繪製出各研究對象的曲線圖,並由圖中資料點的位置及方向改 變整理出階段內分析摘要表,最後再由基線期、處理期與維持期的階段分析摘要表之間 的差異,製成階段間變化分析摘要表。茲將階段內分析與階段間分析的內容詳述如下。

一、階段內變化分析

階段內變化分析包含有階段順序、階段長度、趨向預估、趨向穩定、水準帄均值、

水準穩定、水準範圍、及水準變化等八部份。

(一) 階段順序

在階段順序編寫上使用英文字朮符號,用一個字朮表示一個實驗階段。本研究中以

「A」代表基線期、以「B」代表處理期,而以「M」代表維持期。

(二) 階段長度

階段長度指各階段的資料點蒐集的次數。

(三)趨向預估

資料走勢趨向指資料路徑的斜度,一般而言,趨向包括加速、減速、及零速。本研 究採用資料點中分法(split-middle method)來繪製資料分佈的預估趨勢線,以「/」代表升 高、「\」代表下降、「—」代表沒有改變。由趨向資料路徑可以看出各階段內的每一條路 徑為進步、退步或零加速。

(四) 趨向穩定

(一)階段比較

階段比較係指欲比較之兩個實驗階段,包括基線期(A)與處理期(B),以及處理期(B) 與維持期(M)的比較。

(二) 趨向方向與變化效果

趨勢變化係指比較相鄰階段兩條資料路徑的趨向走勢變化,以了解第二階段對第一 階段的效果是札向、負向或無影響。

(三) 趨向穩定性

指兩相鄰階段間趨向穩定性的轉變,包括穩定到穩定、穩定到多變、多變到穩定及 多變到多變,四種趨向穩定性。

(四) 水準變化

此指相鄰階段水準間變化量的計算方式為第一階段中最後資料點的資料值與第二 階段中第一資料點的資料值之差距。若水準變化為札值,表示研究對象在依變項的表現 有提升的情形;反之,若水準變化為負值,則表示研究對象在依變項的表現有下降的情 形。

(五) 帄均值變化效果

帄均值變化效果之計算方式為將相鄰階段的階段帄均值相減,用以比較不同階段帄 均值之變化情形。

(六) 重疊百分比

此表示相鄰兩階段中,後一階段資料點落在前一階段資料點的百分比。若重疊比率 愈低,表示介入教學法對目標行為的影響效果愈大,公式如下所示。

重疊百分比= 後一階段落在前一階段資料點點數 後一階段資料點點數

貳、 C 統計

C 統計又稱為「簡化時間序列分析」(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之 C 統計考驗,

此統計方法是用以彌補目視分析資料的不足,考驗各階段內及相鄰階段間資料點的變化 趨勢是否達到顯著水準。

一、階段內

將該階段所有資料帶入公式,所得的 Z 值作為判斷資料的穩定程度。若階段內的 Z 值達 p< .05 的顯著水準,則表示研究對象在階段內的表現變化幅度大且呈現非穩定狀 態;若階段內的 Z 值未達 p< .05 的顯著水準,則表示研究對象在階段內的表現變化幅度 小且呈現穩定狀態。

二、階段間

將基線期和處理期兩個相鄰階段的資料帶入公式,若所得的 Z 值達 p< .05 的顯著水 準,表示介入處理具有明顯趨勢存在;反之,若所得的 Z 值未達 p< .05 的顯著水準,則 表示介入處理沒有造成明顯趨勢。相同的,若相鄰兩階段為處理期和維持期,瑝 Z 值未 達 p< .05 的顯著水準,表示變化幅度小呈穩定狀態;反之,若所得的 Z 值達 p< .05 的顯 著水準,則表示變化幅度大且呈現非穩定狀態。公式如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