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承第一節所述之研究架構,本研究共分為四個階段進行研究,依序為準備階段、實施階 段、資料分析階段,以及完成階段,其中包含十一項工作項目,俾便紮實且有效的完成本研 究。茲將各階段及其工作項目的內涵分述如下:

一、準備階段

(一)產生研究動機

研究者於就讀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 時,選修陳慧芬教授開設之「個案研究」課程,期間由於要自行練習撰擬個案研究計畫,以 便熟悉個案研究之研究方法,研究者便基於個人的好奇、衡量自己的能力,並經由學術價值 判斷後,選定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實施情形為大概主題,也是研究者認定最想從事研 究的領域。

(二)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

當研究者升讀碩士班二年級並選修徐照麗教授開設之「獨立研究」課程後,便以一年級 選修「個案研究」課程時學期繳交作業為基礎(個案研究計畫練習稿,當時題目為「國民小 學實施綜合活動課程內涵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偏遠地區國民小學為例」),與獨立研究授課老 師(亦是學位論文指導教授的徐老師)討論過研究方向並確定後,就開始自國內外書籍、期 刊、論文、國內外電腦資料庫,以及各種網際網路資料搜尋工具搜尋相關文獻。

而資料之涵蓋層面包含國內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理論與背景、課程統整(integrated curriculum)、活動課程(activity curriculum)、戶外教學(outdoor curriculum、outdoor teaching、outdoor education)、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輔導活動課程、團體 活動課程等領域。研究者將所蒐集之文獻資料閱讀、統整與分析,並加以系統整理歸納,釐 清與本研究相關之重要名詞、理論與實證研究,期待能對於本研究的方向及研究的深度與廣 度有所裨益。

(三)界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者將所蒐集並閱讀文獻資料後,確定本研究之研究題目為「落實綜合活動課程本質 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並確立研究目的有四,分別為「確立活動課程的本質」、

「瞭解目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實施情形」、「探討目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 學實施中,落實活動課程本質的情形」,以及「發現目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實施中,

影響活動課程本質落實程度的因素」。

(四)選定研究工具及研究對象

基於前述四項研究目的,本研究決定進行「質性個案研究」來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主 要採取「質性個案研究」之教學現場觀察及半結構式訪談兩種研究方法。教學現場觀察時採 取現場製作觀察筆記與蒐集文件資料,課後立即製作研究札記的方法進行。

而本研究的半結構式訪談屬於較具開放性的訪談方式,包含非標準化訪談及非程序化訪 談,亦即是在訪談前雖然先決定受訪者順序以及所有訪談的問題,但是進入現場進行訪談時,

則視當時的情境予以調整問題的順序;而研究者亦視不同受訪者的反應及透露出的有意義訊 息,變化問題內容及重點,甚至臨時增加訪問題目探究有興趣的主題。因此針對本研究的主 題與研究對象,研究者便先行設計半結構式訪談的訪談大綱,俾便使訪問的流程與時間的掌 握能更順利,亦避免遺漏應該訪談的重要資料。

決定完所要採取的研究工具後,研究者便整理個人所認識的符合本研究目的的個案資 料,經由與指導教授討論認為台中縣平平國民小學為合適之研究個案且可行性高後,即由研 究者聯繫研究對象學校之校長,並且寄送研究者之研究計畫摘要,與徵求同意說明書予個案 學校全體教職員,讓全校教職員明瞭本研究之實施過程,以及研究者在其教育情境出現的狀 況,希冀本研究能順利進行,並且使本研究對研究對象學校之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五)擬定研究架構

研究者藉由閱讀、統整與分析所蒐集之文獻資料,並加以系統整理歸納後,釐清與本研 究相關之重要名詞,並參考許多研究者之研究架構呈現方式,確定本研究之架構,並將之繪

製成研究架構圖(如圖 3-1-1,第 101 頁),使研究者更能對整個研究有清晰的概念與通盤的 瞭解。

(六)撰寫研究計畫並修正之

研究者懷抱著謹慎的態度,藉由撰寫研究計畫的過程中思考,並反覆組織本研究的重要 概念,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則再次蒐集相關文獻並整理歸納,俾便釐清重要之。當研究計畫初 稿完成後,便進一步徵詢論文指導徐照麗教授之意見與指導,確保整個研究計畫方向正確且 可行。

當研究計畫初稿完成後,研究者便先行進入研究現場進行教學觀察,蒐集部分研究資料。

後來因為研究者分析教學現場觀察所蒐集而來的資料後,發現無法找出非常有意義且有別於 綜合活動課程相關研究的結果,因此便再藉由舉行論文計畫審口試會議的機會,邀請學有專 精之陳啟明教授與黃譯瑩教授蒞臨指導,俟其同意並修正研究者之方向與研究主題後,研究 者再次蒐集相關文獻並整理歸納,俾便釐清論文計畫初稿中之問題且修正之,即據以指引本 研究繼續進行。

二、實施階段

(七)正式實施研究

及至研究對象同意研究者進入現場後,隨即進入個案學校之教學現場,進行二年級甲班 與四年級甲班教室內外之綜合活動課程教學實施之觀察,並接觸各有關的行政處室,向其借 閱相關的文件抄錄有關的資料;另於教學現場觀察告一段落後,研究者則以被研究者觀察之 三位教師與學生安排訪談時間,實施受訪者之半結構式訪談。

三、資料分析階段

(八)研究資料整理

本研究是採取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研究,基本上研究的資料是來自現場的觀察紀錄與研 究札記、訪談時的錄音,以及平時所蒐集的文件資料,這些資料複雜且數量龐大,整理費時 費力,而且保存不易。所以每次進行完現場觀察及訪談後,研究者盡量於最短時間內將之譯

成逐字稿,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

(九)資料分析與結果討論

本研究為求資料的分析能更有系統,並增加研究的可信度,採逐步分析進行資料的分析。

研究者先將每篇逐字稿進行初步的編碼,進而進行多篇逐字稿的編碼結果逐項分類、比較,

將屬性相似者歸為一類,據此發展初步類別項目,再經過仔細的歸納、比較、分類的程序,

將屬性相似的類別加以合併或刪改,以確定最後發展出的核心類別之間沒有重疊,最後形成 的核心類別,找出發現。研究者依據這些核心類別與發現進行討論,撰寫研究報告。

四、完成階段

(十)撰寫研究報告

葉重新(民 90)認為撰寫研究報告的原則有論文項目前後連貫、文獻呈現順序合乎邏輯、

用字遣詞簡明扼要、引用他人觀點與文獻時立場客觀、據實報導維護學術倫理、各個章節體 例統一等六項。研究者依據這些原則將本研究的發現與討論結果客觀地記錄下來,形成符合 研究論文格式的研究報告。

(十一)完成研究論文

研究者撰寫完研究報告後,先經過相關受訪者的確認與指導教授的修正後,提交論文口 試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再依據口試委員的指導意見進行最後的修正與文字潤飾,完成本研究 論文。

綜上所述,研究者繪製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圖(圖 3-2-1,第 106 頁)、研究流程圖(圖 3-2-2,

第 107 頁)與研究甘特圖(圖 3-2-3,第 108 頁)。

準備階段

實施階段

資料分析階段

完成階段

圖 3-2-1 研究步驟圖 產生研究動機

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

界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選定研究工具及研究對象

擬定研究架構

撰寫研究計畫

研究者澄清疑問教授指導

計畫口試

依計畫口試意見修改

正式實施研究

研究資料整理

資料分析與結果討論

撰寫研究報告

完成研究論文

圖 3-2-2 研究流程圖

界定研究主題:落實綜合活動課程本質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

蒐集並探討活動課程相關文獻

歸納活動課程之本質 瞭解活動課程教學現況

分析資料:根據活動課程本質分析活動課程教學現況

自主 從容 反思 實踐

發現並討論研究結果

形成研究結論與建議

體驗

民國 91 年 民國 92 年 民國 9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