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研究流程主要參考夏林清(1997)將 Altrichter, Posch, Somekh〈行動研究方法導論 : 教師動手做研究〉所提出的行動研究階段並依據本 研究目的,修改如下。

壹、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主題

行動研究以解決實務工作者所遭遇的問題為依歸,本研究所關注的問題源起 於教育部近幾年雖極力推廣美感教育,但效果不彰,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內容與 孩子的生活經驗接近,較易引發出學生的美感經驗;因此,以美感教育融入綜合 活動領域作為研究方向的構想便由此產生。

二、相關文獻的蒐集與探討

確認研究主題後,便開始著手蒐集相關文獻,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要探討並 釐清問題,如此方能使研究方向不致偏頗。在確認研究方向後,除了瀏覽與本研 究主題相關的文獻外,也廣涉與美感相關的文獻來多方並行。透過相關資料的蒐 集、分析與探討,研究者逐步建構出美感教育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

三、確定研究範圍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曾任教過的班級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國 小二年級學生,共 26 名學生。

52 四、進行研究設計與建構第一階段之課程方案

確定研究場域與對象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來擬定研究設計,

內容包含:研究同意書、訪談大綱、課程學習單、教學觀察表、課程總回饋表、

教學省思札記等文件。研究設計大致擬定完成後,研究者於 106 年 2 月開始設計 第一階段之課程方案,同時蒐集教學相關資源,並著手編製學習單與準備所需的 教材。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美感教育課程來引發學生的美感經驗,因此,在取材 方面盡量多樣化,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方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貳、實施階段

一、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

研究者規劃教學單元設計,每個教學單元皆為行動循環的單位,在教學過程 中進行資料的蒐集,並檢驗實施後的成效,經過教學後的檢討與省思,針對教學 內容、教學活動、師生互動、學習評量等多面向提出改進的方向,此階段行動歷 程分述如下。

(一)教學實施

研究者於教學中會應用講述、小組討論、影片欣賞與實作等多元化的教學策 略,並於 106 年 3 月實施第一階段之教學。

(二)教學評量

在課程實施階段,研究者會使用學習單、小組/個人發表、課堂實作與觀察記 錄等多元評量方式。

53

(三)省思與修正

第一階段的課程結束後,研究者於 106 年 3-4 月將相關資料予以整理、分析,

對於課程與教學方面進行省思,針對不足之處予以修正並擬定改進策略。

(四)進入第二階段之課程方案

研究者依據省思後所得的結果,重新審視並修正第二階段之課程方案,同時 準備進行新的行動循環歷程,第二階段的課程預計於 106 年 4-5 月間實施。

參、完成階段

一、資料處理與分析、歸納研究結果

兩階段的課程結束後,研究者立即將觀察、訪談、文件資料等原始資料分別 整理與分析。希望藉由資料的立即處理與分析,將資料予以概念化,幫助研究者 釐清思緒並忠實呈現研究過程,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客觀詳實地進行意義的詮釋,

避免造成研究結果的偏頗。

二、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者將資料分析後的結果以及研究發現,書寫成論文的形式公開呈現,對 整個研究做一個整體性的檢討與修正,提出詮釋、相關結論與建議,並撰寫出研 究報告。根據上述,本研究的流程以下圖 3-2 所示。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