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感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實施與發現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美感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實施與發現

本節由美感課程的實施與設計、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實施問題與解決等三 個層面,探討實施美感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方案的發現。

壹、美感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設計與實施

一、以珍惜生命、自然體驗為課程的主要概念,引發學生的美感經驗

美感教育已蔚為全球化的風潮,臺灣的社會愈來愈重視美感教育,教育現場 亦全面啟動,積極的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因此,順著這一股美感潮流,

研究者試圖建構一套美感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由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 逐步拓展至家庭、社會等層面,美感經驗從生活中累積,利用一系列的美感課程,

提供討論、體驗與實踐等學習經驗,促進學生對美感的探索,培育學生的美感能 力,並從孩子的生活經驗上來引發美感經驗。

美感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學設計,將「珍惜生命」作為課程的核心主軸,

並以「體驗」為出發點,讓學生進行生命體驗的活動,察覺生命背後所擁有的愛 與美,引發學生對生命的美感經驗。學生在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將生命體 驗與自然體驗相結合,一方面讓學生以多重感官與自然環境接觸,用「心」探索

86

自然,發覺自然之美;另一方面,讓學生理解自然萬物皆為有生命的個體,同樣 也需重視並珍惜,藉以體悟到生命的真諦。

本研究以珍惜生命、自然體驗為課程的核心概念,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也會 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課程設計的核心理念對應到不同領域的美感教育,包 含「存在美學」、「公民美學」與「生態美學」,而這三大面向同時也與全人教育的 三個面向息息相關,也就是「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喻 肇青,2016)。「存在美學」著重在審美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意義,「公民美學」強 調「社群參與」的部分,至於「生態美學」則是在探索人與環境間的共生關係。

二、應用綜合活動領域的核心理念來建構美感課程

綜合活動領域的核心理念為「體驗、省思、實踐」,教學的實施,應以學習者 為主體,做課程設計、體驗學習,至於課程的發展則是以學校本位與社區文化為 主(魏麗敏,2010)。研究者建構出一套循序漸進式的課程,逐步引導學生學習,

並符合行動研究取向所重視的逐漸加深、加廣之概念。課程共有兩大主題,並分 為四個單元進行教學,課程模式均以「體驗」開始,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引導 學生根據體驗後的感想進行省思,並將自我省思或是團體省思後的想法實踐於生 活當中。課程主題一「愛與美的觸動-生命篇」,一開始藉由「懷孕體驗」讓學生 了解到生命之得來不易,並省思自己的成長過程受到多少人的照顧,並將對生命 的感恩與珍惜回饋於父母。課程主題二「愛與美的體驗-自然篇」,主要是讓學生 與自然環境互動交流,以審美的視角尋訪校園環境,記錄校園美麗的角落,並省 思自己對自然環境的行為是否符合愛護自然、珍惜生命,最後能夠將這份對美的 感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87

三、學生對於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給予正面評價

(一)學生對美感課程給予肯定的態度,認為是有意義的學習

教師在每一次的單元教學結束後,會詢問學生對課程的看法為何,以作為日 後課程與教學調整的參考。研究者從學生的課程回饋表發現學生對於美感課程的 接受度蠻高的,多數學生表示感受到教師在課程編排上的用心,認為美感課程的 內容是有意義的,而且課程內容豐富、有趣。而在課程結束時,學生紛紛詢問何 時還會有這一類的課程,令研究者感動萬分,由此可見,學生對於美感課程是抱 持著肯定且正向的態度。然而,從課程回饋表與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認為或許 是在設計學習單時並未對二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前測,以及參考相關教材來 思考如何設計適合學生程度的學習單,以至於學生有時無法掌握學習單所要表達 的內容。

(二)學生喜愛教師美感體驗的教學方式

教師分別針對兩階段的教學方式,詢問學生對於教師教學方式的看法為何,

學生對於教師的教學風格、態度、課程內容、師生互動皆給予不錯的評價,除了 認為教師可以再適時運用與美感相關素材引起學習動機,其他部分都有超過半數 以上的學生是喜歡且認同的。其中較好的部分為「教學風格活潑生動」、「態度溫 和親切」以及「教學認真」,尤其是上課所營造出的溫馨氛圍,是喜愛上課的原因。

88 表 5-1 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喜愛人數統計表

貳、美感課程多元的教學策略與評量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依照課程目標與學生的能力來應用多元的教學策略

(一)講述法與提問討論搭配其他的美感教學策略,能提升學生對美感課程的學 習動機與主體性

課程實施上應選用適當且多元的教學策略,在進行美感教學時,應以學生為 中心,鼓勵學生參與,積極與同儕互動,並讓學生充分表達自身的想法,透過傾 聽學生的想法,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先備經驗之所在。美感教育的旨趣在於培 養學生敏銳的感受,以美感為主的所設計出的課程面向相當多元,特別是能夠讓 生有最直接的感受(教育部,2013)。在提問討論時,研究者考量到低年級學生的 能力,未加入較高層次抽象理解的教學策略,而選擇講述法、合作學習、小組討 論、影片欣賞等教學策略為主。講述法是教學策略中最基礎的,必須搭配其他教 學策略一併使用,例如:學習單、教學媒體等,如此可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 能顧及聽力理解較弱的學生。然而,講述法與提問討論交互應用,所提的問題必 教師教學方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教學風格活潑生動 23 25

態度溫和親切 20 23

會適時讚美學生 17 20

教學認真 20 22

課程內容講解清楚 17 20

鼓勵學生發言 19 21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18 20

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18 20 運用與美感相關素材引起學習動機 15 17

89

須要能與學生的認知程度與生活經驗相呼應,教師適時融入一些帶有趣味性與挑 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回答,提升其學習動機。

(二)異質性分組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於美感課程的學習成效

原班的教學較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為促進學生的課堂交流,研究者 依照學生的能力、特質與平日相處情況採取異質性分組,每單元均以小組合作學 習為主,雖然討論的時間較難掌握,但分組討論能夠讓學生與同儕互動,有充分 的機會表達情內心的感受,而學生也表示喜歡這項教學策略。根據研究者的觀察,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除了提升學生在團體的適應力外,原先在人際互動關係上 較差的學生,此時也有明顯的改善,證明此項教學策略確實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 成效與人際互動。

雖然課堂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表現出積極且配合的態度,但是在團體訪 談時,部分學生表示不甚喜歡此項教學策略,原因在於組員在某些部分的不配合,

不論是行為或是情緒上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多加留意 學生在行為上與情緒方面的表現,避免影響小組成員的學習表現與感受。由於美 感教學是一項完整且有意義的活動,必須要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方能顯現其成效,

因此,研究者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與生活環境互動交流,將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

(三)體驗性課程有助於引發學生的美感經驗

將課程內容轉化成讓學生實際體驗的體驗性課程,一來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 興趣,讓學生享受課堂氛圍與內容,全心參與課程,如此能提升學習成效;二來 美感經驗與生活經驗兩者本就息息相關,藉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勾勒出美感經驗,

能夠更順利引起學生的美感經驗。在眾多教學策略中,實作課程是最能吸引學生 的注意力,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融入於美感的情境當中,將自身的生活經驗與

90

課程內容串連,如此便能更容易引發學生的美感經驗。

(四)適時調整上課地點與座位安排有利於美感教學的內容呈現

學生的座位安排為四到六人為一組,分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傾 聽他人的想法,並能包容與自己不一樣的想法,而這樣的座位安排也促進了同儕 互動的機會,加深彼此在課堂上的交流。單元三要求學生畫出校園最美麗的角落,

研究者便將學生的座位從小組改為個人獨立的座位安排,主要是希望學生不受到 旁人的影響,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畫出屬於自己的美學作品;然而,無論是小 組或是個人獨立的座位安排,都能兼顧個人與他人溝通的目的。至於上課地點則 不必侷限於教室,綜合活動領域與美感教育接取材於學生的生活環境,研究者將 校園中的每一處都當作教學地點,一花一木都能作為課堂教材,適時轉換上課地 點,讓學生以輕鬆的心情融入教學情境中,此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 增進學習成效。

二、美感課程透過多元評量了解學生各層面的學習

(一)正向的課堂發表營造和諧的美感學習氛圍

(一)正向的課堂發表營造和諧的美感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