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發展美感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之課程,依據研究目的與問 題,歸納出研究的各項發現,作出主要的結論,並針對美感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 動領域之課程與教學,提供課程設計與教學建議,做為未來研究的參考。

第一節 結論

壹、以珍惜生命與自然體驗為主軸,可建構出引發學生美感經驗的課程

研究者依據國小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與生活經驗,為了引發學生的美感經 驗,參酌「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與「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綱」來建構本研究課 程。課程以珍惜生命與自然體驗為核心概念,設計兩大課程主題,以體驗生命之 得來不易與省思自我的成長過程,以及用多重感官對自然進行美的探索,再以美 的視角尋訪校園,將校園美景以繪圖的方式紀錄,並發揮創意拼製成校園美學地 圖;最後,將對生命的體會連結到自然體驗,一連串循序漸進的美感課程,有助 於引發學生的美感經驗。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研究者依據學生的學習反應與教學 困境來調整並修正課程,落實行動研究循環精進的精神。

貳、美感教育結合討論、體驗等互動性活動,平衡學生美感經驗的產生

美感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課程內容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搭配多樣 性的教學活動,能彰顯學生的學習成效。美感同時擁有抽象且感性的性質,美感 課程不同於一般課程的地方在於,美感課程無法單純用口頭說明的方式讓學生理 解,必須要讓學生彷彿有身歷情境的感覺,而體驗性的課程能讓學生彼此產生互 動,也因此有深刻的感受,在體驗過後讓同儕互相討論,激盪出更多樣性的想法。

100

美感課程對學生能夠產生增能的作用,透過單元內容搭配體驗課程的設計,帶領 學生走出教室,連結其生活經驗,將課程所學內化成為學生的美感經驗

參、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與評量,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能提升學生對美感課程 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研究者採取鼓勵與強調互動的教學策略,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並依據單 元內容、學生能力與課堂反應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例如:講述、影片欣賞等,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對話,促進同儕間的正向溝通,在分享與 討論的過程中,澄清彼此的想法與價值,再搭配體驗性課程來進行教學,提升學 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研究者以媒體影音和學生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透過 口頭發表提高學生在課程的主導性,以營造出平權的教學情境。從訪談中得知,

學生對於教材、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皆給予不錯的評價,從每個單元的學習單更 能發現學生對於美感知能的學習與美感經驗的展現、

肆、行動研究有助於建立教師美感知能,並提升美感方面的成長

行動研究是一種不斷行動、觀察、反省並修正的歷程,協助研究者修正自己 的教學慣性,朝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研究者透過搜尋相關文獻,拓展美感教育的 理論知能,並將所研讀的知識理論應用於美感教學,經由不斷行動、省思與修正 的過程,建構出一套適合本班學生的美感課程。此外,也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

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扮演引導者與協助者的角色,依據學生的學習反應、

困境,不斷調整並修正教學策略,以及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全心全 意投入美感課程。透過充實美感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能與在教學實務經驗中的淬 鍊,研究者體悟到充實專業知能、自我省思的能力以及教師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亦即行動研究不但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慣性,同時也建立教師的專業知能。

101

第二節 建議

壹、對教育相關機構的建議

教育部將美感教育列入民國 107 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

雖然目前在課程的研發上已有進展,但在未來的推動,建議可朝三個方向進行。

一、將縣市的藝文資源帶進校園:由各縣市做指揮中心,把這些藝文資源拉近校 園,有系統的推動。

二、校園環境的美化:若是希望培養孩子擁有美感素養,可以從美化校園環境著 手,讓孩子親眼所見便是最好的學習。

三、提升教育人員的美感素養:落實課程教學、強化教師的美感素養是持續推動 的方向,畢竟課程與教學仍是教育的根本。

貳、對學校與教師的建議

一、強化教師的省思能力,提升美感教學的專業知能

教師必須要要時常保持著反思與追根究柢的精神,才能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與 進步。藉由觀察自己的教學態度、教學方式、學生的反應以及師生互動,教師不 斷探究與省思教學過程中的缺失,並調整、修正教學中不適合的行為與策略。此 外,教師應充實自身的美感素養與知能,增進對美感的敏覺度,致力於發展多樣 性的美感課程與教學實踐,以培養學生對美感的態度。

二、國小階段的美感教育,讓學生多方嘗試體驗

美是一種抽象概念,要讓學生實際體會並多方嘗試,方能領悟其中的美好。

學校應該要積極推展有關美感的課程或活動,尤其是體驗性課程能夠讓學生迅速 融入課堂情境中,並在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課程所想傳達的重要概念。

102

三、採用彈性多元的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帶給學生完整且有意義的學習經驗 從研究結果中可以得知多元的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能夠增進學生的課程參 與度,教材的選用以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為主,靈活的運用教學策略與評量,如 此也能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回應,而豐富且多樣性的學習活動亦可提升學生的學習 動機。體驗性的課程能夠給學生完整且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並培養良好的學習態 度。

參、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學生,男生 14 人、女生 12 人。因學生年齡 尚淺,在認知程度與生活經驗上略顯不足,對於抽象的美感概念有限,日後若進 行相關研究時,可以找中高年級的學生進行研究,並加強美感的深度。此外,建 議可以擴大教學對象,可選擇多班進行教學研究,以呈現實施後的成效差異。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的行動研究法,但因時間與個人心力有限的狀況下,無法達成 行動研究中的同一課程、不同對象的循環歷程,因此研究者僅能仿效行動研究的 精神,將課程分成兩個階段進行,將第一階段課程與教學的省思應用於第二階段 的課程。建議後續研究可以不同對象進行相同的美感課程,落實行動研究的精神,

反覆教學以求精進。

三、研究主題

雖然美感教育融入領域教學的研究已為少數,但由於美感教育是相當重要的 核心素養,因此融入的價值也就相對提高。建議後續研究除了建構美感教育融入

103

其他領域教學外,也要強化美感教育與真實生活層面的連結與應用。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