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本研究探討台灣新聞機構如何受限於自身所處新聞場域位置而報導爭議性 新聞議題,並試圖提出在既存的新聞場域,新聞機構面對爭議性議題時應如何報 導方得實現媒體第四權之抱負,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並提供閱聽人知的 權利,藉此一展傳統新聞專業意理。

問題依序為:

一、《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在報導年金改革議題時的策略?

二、《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的報導風向如何隨著議題發展而變化?

三、《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在年金改革議題可能呈現的專業類型?

本研究採取結合語料庫的歷史途徑批判論述分析,得出以下發現:

壹、 《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在報導時的策略為何?

《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皆利用社論、特稿、專題及一般報導等報導型式 臧否此政策,不過,兩家新聞機構謹守傳統純淨新聞守則,在一般報導的標題及 導言等重要段落皆少用形容詞指稱事物。在一般報導中,雙方對相關人事物的命 名也恪守抽離的看門狗專業新聞意理,以較正式的稱呼命名相關人事物。

以目標來說,兩報皆沿襲府方年金改革委員會命名,以「年金改革」稱呼此 政策,《聯合報》最終也以國家大義作為此政策的最上層論述框架,認同此政策 立意良善,惟其認為台灣在藍綠兩黨政治惡鬥下,蔡政府所推動的年金改革會最 不利於相關利害關係人。《自由時報》同樣以「年金改革」命名此政策,更常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負面形容詞構連相關概念,如:不義年金。另外,從國民黨詞彙平均散佈於研究 期間每個月的報導可知,《自由時報》高度政治化此議題,並自始至終視此政策 為蔡政府對支持者展現其政績的機會,當年金三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時,此報社 以社論大力稱揚立法院內民進黨團及民進黨籍立委,並視此為蔡政府一大功業。

以此政策的直接利害關係人退休給付刪減對象來說,兩報不管在一般報導或 社論都遵循台灣各專法對職業從業人員有所別的現況,多使用法律用語或者官方 公布詞彙,少用轉化、借代等修辭個別譬喻相關人員。對相關法案草案,《聯合 報》及《自由時報》至第三時期立法院三讀相關草案時期皆沿襲府方立場,以「年 金三法」命名相關法案,間接認同府方先行處理公務人員及教育人員退休撫卹相 關法律案的立場。

至於政府機關、政黨、目標及現象的命名,兩報則利用命名策略、立論及強 化/弱化策略展現報社基本立場。首先,兩報基本上都支持府方推動此政策,因 此涉及改革範疇、目標及其執行規劃單位多依循官方所界定之疆界。以改革範疇 來說,兩報在年金改革委員會會議時期及各行政部門草擬法案前兩時期皆認同府 方最初定調「軍人與公務人員、教育人員分開處理」之立場,在府方釋放此訊息 後,《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皆開始重新命名兩報分別塑造的「軍公教」想像 共同體。《聯合報》較同情受影響人員的立場,因此分而論之退休軍職人員與退 休公務人員、退休教育人員;《自由時報》起初則是支持府方分而論之的立場,

然而在其社論中,凡是攻訐相關人員的文句及評論,《自由時報》多仍沿襲台灣 社會刻板印象,通常併而提之三類職業從業人員,並以公務人員作為此團體的主 要代表建立此團體的主要形象及一體性。

雖然兩報皆使用官方詞彙命名直接受影響者,但兩報對於相關人員的形象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構卻大為不同。《聯合報》在報導及社論中論述相關人員為奉公守法的市井小民,

《自由時報》則視相關人員非我族類,並論述相關人員為高人一等的特權階級,

在其報導、特稿及社論中極少賦予相關人員主體發聲地位。《自由時報》並藉大 書特書與國民黨具深厚淵源人士等言論,並僅用暗引等修辭,以建構軍公教人員 不理性、自私及反改革形象。在相關政治人物上,《聯合報》多以官職銜連結總 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及年金改革委員會執行長林萬億。《自由時報》同樣以 官職銜稱上述三位政治人物,不過對於蔡英文則視此政策議題走向、記者個人習 慣用語及報社本身政黨傾向,偶爾會以小英等非正式稱呼總統蔡英文,表現此報 社或記者本人與總統蔡英文的親近程度。

對相關行政部門的命名,《聯合報》在第二時期各行政部門草擬法案時期較 認同原行政官僚體系,以正式或較正面的詞彙命名考試院、國防部及行政院,《聯 合報》更視國防部、考試院及行政院為對應人員的權益捍衛者。不過,《聯合報》

仍以正式名稱命名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少使用此脈絡中較負面詞彙黑機 關、內朝命名之;《自由時報》則延續其支持府方立場,較支持總統府國家年金 改革委員會。《自由時報》更用負面命名詞彙命名原本權責機關,藉此提醒相關 權責機關需貫徹府方意志。

對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利率,兩報皆以 18%命名之,然而對此詞彙所 涉及的意義卻不盡相同。《聯合報》雖直接以借代命名,卻少運用修辭賦予此詞 彙正面或負面涵義。《自由時報》則常以負面詞彙構連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 利率,在此報社的報導脈絡中,18%成為其所建構的軍公教共同體坐享其成的不 義所得、或者是相關人員在過去威權政府時代成為其白色恐怖劊子手的不義利益 交換,並忽略此優惠存款利率僅限於具備舊制年資的相關人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第三時期立法院三讀相關法案時期,《聯合報》多以藍、綠等轉化修辭命 名立法院最多數黨民進黨及第二多數黨國民黨,藉此展現其評論研究時期間此報 較不認同立法院三讀通過年金三法的立場。《自由時報》則視年金三法得以三讀 通過為立法院民進黨團立委的功勞。對立法院第二多數大黨國民黨的形象,《聯 合報》視國民黨籍立委為軍公教群體權益捍衛者,其利用引用國民黨立委對年金 三法的發言,藉此凸顯其捍衛軍公教群體的形象,然而相較於《自由時報》對於 民進黨籍立委的報導方式,《聯合報》並未英雄化國民黨籍立委。《自由時報》則 在此時期極少報導國民黨對此政策之看法或動作,藉此不得罪不願意在此議題表 態的國民黨籍立委。

貳、 《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的風向如何隨著議題發展而變化

《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皆利用立論、強化/弱化策略展期兩報社對此政 策的立場。《聯合報》共轉變過兩次基本立場。在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會議時期,

《聯合報》支持府方推動念金改革,其最上層論述為視此政策為維持國家財政、

促進國家進步,不得不為之的大業;惟到了各行政部門草擬法案時期,《聯合報》

轉而不支持新政府推動此政策,並透過社論立論此政策政治化,認為民進黨政府 基於政治選票算計而策畫。隨著其立場轉變,其透過正面指稱原權責機關行政院、

考試院及國防部強化其正當性,藉此削弱年金改革委員會所提法律案版本的正當 性。在立法院三讀法律案時期,《聯合報》再改變其立場,重新認同此政策具推 動必要性,卻不認同送入立法院的年金三法,視此為蔡政府針對特定族群而制定 的法律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由時報》則自始至終支持府方推動年金改革政策,在年金改革委員會委 員會議時期,《自由時報》展現絕對支持府方意見的立場,因此除了不斷正面報 導此政策及相關機構,更在社論討論年金赤字等主題,藉此強化府方所論述此政 策的推動理由。至各行政部門草擬法案時期,《自由時報》則持續支持府方,對 與年金改革委員會立場相左的考試院不假辭色,並較推崇與年金改革委員會立場 相近的銓敘部。《自由時報》在立法院三讀法律案時期,更透過命名策略定調年 金改革相關法案只有《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修正案》、《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 法》及《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三個法律案為年金三法,藉此定調 年金改革的內涵與涉及對象範圍。

《自由時報》在此議題上比《聯合報》更俱備帶動風向的能力。在各行政部 門草擬各法律案時期及立法院三讀各法律案,《自由時報》擔任議題的帶風向者,

強力引導府方需堅持起初立場於一年內完成年金改革。在此議題的關鍵時期,如 各行政部門公布法律草案前夕、立法院一讀、二讀及三讀之際,《自由時報》都 會先於官方發表相關社論,藉此試圖影響相關政府部門後續政策擬定方向。《聯 合報》淪為守方,在此政策制定的關鍵時期,其社論多後於《自由時報》發布,

僅能回應官方動作或回應《自由時報》的社論,在此議題上較不具議題設定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 《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可能呈現的專業類型

本研究發現,《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皆受其發展歷程及市場定位影響報 社對此議題的立場,在此議題上不同層次所表現的專業意理則是其維護其場域位 置的策略。

在一般報導部分,《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皆展現 Hanizsch(2011)所提抽離 的看門狗專業意理,雖然《自由時報》在報導上比《聯合報》更帶有立場。在社 論部分,兩報皆受廣告主、訂戶群等市場端考量及其創辦人家族政商關係影響,

在一般報導部分,《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皆展現 Hanizsch(2011)所提抽離 的看門狗專業意理,雖然《自由時報》在報導上比《聯合報》更帶有立場。在社 論部分,兩報皆受廣告主、訂戶群等市場端考量及其創辦人家族政商關係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