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本研究利用在 CWISE 平台進行社會性科學議題「水庫預定地選擇」的決策課 程,探討我國國中學生學生決策能力的表現與變化,以及學生的知識背景對於其 決策能力表現的影響。以下將整理歸納第四章的研究結果以回答研究問題。

一、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前、後,決策能力的表現

本研究利用「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來檢測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 後,其決策能力表現的改變情形。從資料中可以發現,不論在課程前、後,決策 能力五個子能力(解讀資料、分析資料、運用證據、形成決定、提出缺點)之間 彼此顯著相關,表示學生五個子能力的表現彼此之間相互影響。而經過「魏克遜 符號等級考驗」後發現,全體學生經過課程後,決策能力五項子能力的平均分數 皆有顯著進步(解讀資料 Z= - 6.856,p<.001;分析資料 Z= - 2.616,p<.009;運用 證據 Z= - 2.380,p<.017;形成決定 Z= - 6.156,p<.001,提出缺點 Z= - 6.142,p<.001),

而且學生「運用證據支持所做的決定」及「提出包含完整理由的缺點」的品質及 數量皆明顯增加,表示「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內容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決策能力 表現。

在五個子能力中,不論是前測或後測,學生在「解讀資料」的平均比例權重顯 著高於其他四者,而在「分析資料」平均比例權重則顯著低於其他四者。討論其 原因,可能為「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中讓學生進行「分析資料」的題目屬於地

質條件判斷,學生須正確解讀並分析地質圖中各地質條件代表的意義,雖然大多 數學生能「正確解讀地質圖」,但由於「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的情境(蓋塔台)

與「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蓋水庫)不完全相同,在課程中也未強調地質知識 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因此學生可能無法在不同情境中應用相關知識以進行正確 的資料分析。以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Gagné 等人(1993)認為,當學生在某特 定領域的問題解決情境中,學到正確的概念性知識時,僅能夠將此知識遷移至相 似的情境中,即使皆為環境議題,因為不同情境下的環境議題需要之概念性知識 不相同,學生在不同情境的表現也會不同。

而在「訂出判準」的表現上,從統計資料中可以發現,對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國 中學生)而言,在進行與環境議題有關的決策活動時,學生傾向選擇「生態」作 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而學生在經過「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後,進行決策活動 時,較能考慮多元面向的影響因素。

此外本研究參考 Sadler 和 Zeidler(2005)提出的理性(rationalistic)、感性

(emotive)及直覺(intuitive)等三種推理類型,將學生選擇判準的理由分類,結 果顯示,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後,有部分學生在選擇判準時,較能夠考慮 這個判準對興建目的、水庫本體、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或危害(理性),且對於判 準理由的描述較為清楚,無法判斷的比例減少。

二、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中,決策能力表現

本研究利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進行中學習單(立即性評量)的作答紀錄,

檢視學生在課程中決策能力的表現。從資料中可以發現,學生在決策能力五個子 能力(解讀資料、分析資料、運用證據、形成決定、提出缺點)之間彼此顯著相 關,表示學生課中五個子能力的表現彼此之間相互影響。在五個子能力中,學生 在「解讀資料」的平均比例權重高於其他四者,而在「運用證據」平均比例權重 顯著低於其他四者。分析學生「運用證據」的表現後發現,由於「水庫預定地選 擇」情境較複雜,學生容易因資料收集不完整而無法判斷出最佳選擇,使學生運

用證據 b-2「收集符合判準的資料且正確分析資料」的表現最弱。

另外,因學生在「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中「分析資料」的能力較弱,故統計 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中「分析資料」的表現,結果發現,雖然學生已 正確解讀類似的圖表,但因主張不同,學生分析圖表資料作為證據連結至主張的 表現也會不同。

而在「訂出判準」的表現上,從統計資料中可以發現,與「情境式決策能力測 驗」結果相同,學生在進行與環境議題有關的決策活動時,傾向選擇「生態」作 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且經過課程設計及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

課程中能考慮至少兩個面向的影響因素。

此外本研究參考 Sadler 和 Zeidler(2005)的理論,將學生選擇判準的理由分 類,結果顯示,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中,用理性選擇判準(判準對興建目 的、水庫本體、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或危害)的學生較多,而且在第二次選擇判 準時,有許多(27.50%)從感性選擇判準(考慮對人、事、物的關懷與情感)或 直覺轉變為理性推理的學生。

三、學生在「水資源知識測驗」前、後測的表現

本研究利用「水資源知識測驗」,來檢驗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後其 水資源知識的表現改變情況。經過「魏克遜符號等級考驗」後發現,全體學生經 過課程後,「水資源知識測驗」平均總分有顯著進步(Z= - 6.025,p < .001)。此外 也從各題的進步程度發現,在課程中有呈現的水資源相關概念內容,學生在這些 概念上的表現顯著進步,表示水資源相關的課程內容有助於學生對水資源概念的 理解,與陳柏宇等人(2011)的研究結果相符。

四、學生的水資源相關知識對決策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以學生在「水資源知識測驗」前測的分數分將學生分成高分群及低分群,

比較兩群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學習單決策能力上得分的差異。結果發

現,水資源知識背景程度較高的學生,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中的決策能力 各項子能力表現皆優於程度較低的學生,可見若學生具備水資源知識背景,將有 助於學生在水資源相關決策課程中展現出較佳的決策能力,與文獻中的結果類似

(Wu, & Tsai, 2007;Lewis, & Leach, 2006)。

而比較「水資源知識測驗」前測中高分群及低分群的學生,在「情境式決策能 力測驗」前、後測中決策能力的得分差異,結果發現,水資源知識背景程度較低 的學生,在「解讀資料」、「運用證據」兩項能力前、後測的進步幅度,顯著大於 程度高的學生,由於本研究在「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設計時,特別針對學生決 策時可能面臨的困難「解讀資料」、「運用證據」進行培養,因此「水庫預定地選 擇」課程能有效提升低分群學生「解讀資料」及「運用證據」兩項基本技巧。

而在「分析資料」、「形成決定」及「提出缺點」等能力上,不同水資源知識背 景的學生,進步幅度沒有顯著差異。雖然在課程中有特別培養學生「分析資料」

的能力,但因「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中讓學生進行「分析資料」的題目為「正 確解讀地質圖並判斷何種岩性最堅固」,與水資源知識沒有直接關係,而在「形成 決定」及「提出缺點」等能力上,學生須從複雜情境中收集符合主張的優點或缺 點,並解釋理由,由於「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的情境並非完全屬於水資源知識,

故水資源相關知識背景不影響學生在「分析資料」、「形成決定」及「提出缺點」

能力的進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