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共分成三個階段(請參閱圖 3-2-1),分別為「準備階段」、「資料收 集階段」與「結果分析階段」。

(一)準備階段

本研究欲探討國中生在經過科學探究課程後,決策能力是否有提升,因此首先 要設計能培養學生各項決策能力的課程。經過文獻探討,決定以社會性科學議題

「水庫預定地選擇」作為課程主題,並以決策步驟訓練學生問題解決的方式。另 外,為了解學生的水資源知識與決策能力是否有進步,亦設計「水資源知識測驗」

及「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作為前、後測,不論課程或是測驗,皆經一位相關領 域專家及一位有經驗之中學地科教師的審查修正,並經由反覆討論後進行修改。

其後將課程及測驗建置於 CWISE 平台,並請部分合作學校進行前導測試,根 據測試結果修改課程及測驗,以符合研究對象之程度。課程確定後,著手編製教 師手冊電子書,詳細敘述每個 CWISE 步驟的教學目標、引導重點及預期的學習表 現。確認所有合作學校後,協調授課教師參與「教師研習」,除了學習操作平台與 軟體外,亦仔細討論每個步驟的細節,將教師的差異降至最低。

(二)資料收集階段

教師研習完畢,便進行教學和收集研究資料,依據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先進行

「水資源知識測驗」及「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前測。接著配合營隊時間,於各 校分別實施「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在課程中同時記錄學生的答題與討論狀況,

以分析學生在課程中決策能力的表現。課程完成後,立即進行「水資源知識測驗」

及「情境式決策能力測驗」後測,觀察學生進步情形。

圖 3-2-1、研究流程圖

(三)結果分析階段

由於本研究所有課程及測驗皆於 CWISE 平台進行,因此利用 CWISE 的功能 紀錄學生作答情況,所有合作學校皆完成後,將資料匯出進行分析,同時進行論 文的撰寫。

二、課程設計

(一)議題選取與設計

近年來,社會性科學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s,簡稱 SSI)越來越受到科學 教育者的重視(Sadler, 2004),劉湘瑤等人(2007)整理近十年以社會性科學議題 為主題的實徵研究,發現運用環境議題的研究佔多數,例如科技發展對環境生態 保育的影響或在資源使用方式的選擇等議題。陳柏宇等人(2011)則提到環境議 題不只涵蓋單科目的知識,而是讓學生透過課程,學到整合相關知識的能力,符 合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之精神。基於此,本研究選用環境議題「水庫預 定地選擇」作為課程設計主軸。

水資源是臺灣非常重視的環境議題,受臺灣季風氣候及地形的影響,每到秋、

冬之際總會聽到缺水的消息,而臺灣的學生都知道「臺灣地區平均每年有二千多 毫米的雨量,卻是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地區」,也能夠正確選出原因為:地狹 人稠、山坡陡峭、河川短促、降雨分配不均等。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知道,水資 源的取得是需要花費許多心力才可以完成,多數學生認為只要開水龍頭就可以得 到自來水。因此,對臺灣的大多數學生而言,水資源議題是必須的且有價值的課 程。所以,本研究設計「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期望學生經由模擬蓋水庫的經 驗,學習珍惜水資源的情懷。

由於環境議題所涉及的問題往往都很複雜(Pata, & Sarapuu, 2001),且進行環 境議題決策時要考慮許多面向,因此本研究引用 Hsu 和 Wu(in press)設計,能組 織化管理和呈現資料的「水庫軟體」進行課程。該軟體提供一個虛擬的地區「勁 思」,學生須根據軟體提供的資料,決定最適合的水庫興建地,替勁思地區解決缺

水的問題。在「水庫軟體」中,學生可搜尋及評估河流沿線六座水庫預定地的資 料,隨時根據自己的需求將資料以圖層呈現,並可做多圖層疊加來檢視多個資料 間的關係,因此可應用多種資料在空間的分布進行決策。本研究藉由「水庫軟體」

的輔助,將複雜訊息限制在可控制的範圍內(Hsu, & Wu, in press),以訓練學生正 確收集及運用資料,並產生決定。

Hsu 和 Wu(in press)提到「勁思水庫軟體」的介面包含幾個主要功能,名為:

提示、知識加油站、地圖資訊供應站以及模擬(如圖 3-2-2)。在「提示」按鈕中,

學生可以找到使用這個軟體的方式,而在「知識加油站」按鈕下,學生可搜尋關 於水庫的基本訊息,如:水庫的興建成本;如何以降雨量計算供水量;以及河流 和集水區的地質條件等,同時也提供學生興建水庫的後遺症,如:水庫引發的災 害、水庫維護方式等等。「地圖資訊供應站」提供學生查詢六個地點的資料,學生 依據自己的知識背景以及之前的訓練,訂出興建水庫最需要被考慮的條件(興建 判準),並「購買」相關資料,使資料以圖層呈現於主畫面。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

學生須將資料紀錄於 CWISE 平台,並進行整合及分析,經過比較後,根據資料選 出最符合判準的水庫。在選擇一個興建水庫的地點後,學生可以使用「模擬」按 鈕來查看所選地點附近被水覆蓋區域的 3D 鳥瞰圖(如圖 3-2-3),以幫助學生評估 做此決定的影響。

圖 3-2-2、「勁思水庫軟體」操作介面(引自:Hsu, & Wu, in press)

圖 3-2-3、「勁思水庫軟體」模擬介面(截取學生操作畫面)

(二)教學活動設計

本研究之教學活動設計考量三個主要面向,如圖 3-2-4 所示,以下分述之:

1.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關於水資源的概念:

本研究選用環境議題「水庫預定地選擇」作為課程設計主軸,希望學生能經由 模擬蓋水庫的經驗,學習珍惜水資源的情懷,因此須將水資源相關概念融入課程 中。同時,進行「水庫預定地選擇」時要考慮許多面向,為了使國中學生具備基 本概念以解決問題,也須在課程中融入蓋水庫需要的知識。

因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我國國中學生,故在課程設計前,先從我國「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中,分析出國中生須具備的水資源相關概念以及蓋水庫基本知識,如 表 3-2-1 所示。從表中可以發現,在本研究所設計之「水庫預定地選擇」課程中,

包含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社會學習領域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整合各領域知識,並 應用於解決環境議題中。

圖 3-2-4、教學活動設計面向

水資源相關概念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決策能力

決策步驟

訓練活動

決策 活動 水庫

軟體

表 3-2-1、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水資源相關概念(認知層面)

2.決策步驟:

本研究結合 Grunig, & Kuhn, (2005)及 Hsu, & Wu, (in press)之決策過程與策略,

設計符合國中生程度的決策步驟:(1)訂出判準;(2)分析問題;(3)依據判準檢視資 料,並選出符合判準的方案(運用證據);(4)重複步驟 1、3;(5)比較兩個方案;

(6)形成決定;(7)提出缺點。

在進行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決策前,除了要正確理解問題情境外,最重要的是先 訂出決策判準(Ratcliffe, 1997; Grunig & Kuhn, 2005),且在進入決策活動前已建立 學生水庫興建相關背景知識,故決策活動從引導學生「訂出判準」的步驟開始。

Grunig 和 Kuhn(2005)認為,在訂標準的時候,這個標準最好只能評估單一 的可能變項,當使用這個標準去判定時,這個標準能有一個範圍,使得在評估選 擇時能很快速的判定,因此課程中特地安排一個步驟,訓練學生將所選擇的判準 修改成「好的判準」,課程中將好的判準定義如下:一個好的判斷標準通常要包含 可以紀錄的單位(例如:年雨量多少 mm)或是可以進行比較(例如:低或高)。此外判斷 標準要能夠跟所探討的主題有密切的關係,能提供未來判斷事件時的標準,並且 可以幫助蒐集相關資料(步驟 3.3 及 3.6)。

當學生訂出決策判準後,必須依照判準收集相關資料,因此第二步驟即讓學生 先學習使用「水庫軟體」,並理解問題情境以「分析問題」。了解軟體介面後便開 始「依據判準檢視資料」,並根據資料選出最符合判準的候選地。

陳柏宇等人(2011)指出,學生在訂定判準時考慮的影響因素面向通常不足,

若學生決策前的考量較為周詳,且訂出的判凖較為適當,在評估資料與決策階段 的表現也會比較好。因此,在決策活動中進行兩次訂定判準與資料收集,且要求 學生兩次不得選挑選相同面向的判準類型,以培養學生在決策時考慮不同面向的 影響因素。

最後,學生要從所挑選之兩個候選地中做比較,再經比較評估後「形成決定」, 並利用所收集的資料來支持自己的決定。此外,也要求學生嘗試寫出所決定水庫 的缺點以及可改善之配套措施,增加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

3.決策能力:

2.4-5、2.5-1、3.8 分析

資料

a-3 正確解讀已提供的資料作為證據連結主張 1.4-6、1.5-4 1.5-5、2.4-3 a-4 正確解讀已提供的資料作為證據產生主張 1.5-1

由於學生在建立主張的過程中,常因缺乏詮釋、分析或使用證據的能力

(Sandoval, & Reiser, 2004; Sandoval, & Millwood, 2005; 謝州恩、吳心楷,2005)

使學生無法提出理由或證據來清楚地連結到其主張(Nussbaum, 2002),必須要經 過教導來學得(Jimenez-Aleixandre, & Erduran, 2008)。因此本研究在前導活動中先 培養學生「解讀資料」的能力,在課程中持續培養學生正確解讀圖、表、文字(子 能力 a-1),並將資料利用適當的方式(如步驟 3.8 表格化)整理及歸納(子能力 a-2)。

此外,本研究設計二種「分析資料」的題目讓學生練習。第一為「正確解讀已 提供的資料作為證據連結主張」(子能力 a-3),以步驟 2.4 第三題(2.4-3)為例,

先提供長江三峽大壩影響附近環境的影片,詢問學生「三峽大壩完工後,李白《早 發白帝城》中描述「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景觀將不再有,你認為是為什麼?」學 生需利用影片中的資料作為證據以連結題目指定的主張,如:「三峽大壩完工後,

先提供長江三峽大壩影響附近環境的影片,詢問學生「三峽大壩完工後,李白《早 發白帝城》中描述「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景觀將不再有,你認為是為什麼?」學 生需利用影片中的資料作為證據以連結題目指定的主張,如:「三峽大壩完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