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展中俄文化交流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2001 年 7 月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 作條約》確立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為保障兩國關係在 21 世紀長 期穩定發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礎,為雙邊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眾所周知,俄國是中國最重要的周邊國家之一。中俄有 4300 多公里的共同邊界線。

開展好中俄文化交流,促進中俄兩國人民長期友好相處,永不敵對,永不戰爭,有利於中 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爭取到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上海合作組織 成員國的中國和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加強磋商與合作,不僅有利於維護兩國的共同利益,

也有利於維護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發展。中俄兩國在 21 世紀共同面臨的時代主題是和平 與發展,雙方都需要一個和平的內外環境。在國際和地區形勢發生複雜深刻變化的大背景 下,加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維護共同利益、促進共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無論是戰略協作夥伴,還是「世代友好」,兩個大國的交流合作,都離不開彼此文化的浸 潤溝通。

總而言之,過去對於中俄關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俄政治、軍事和經濟關係。直至中 國開始實行文化外交政策之後,研究中俄文化交流之問題便日趨重要。因此,以現今國際 關係局勢作為出發點,探討中國對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遂成為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壹、研究目的

近年來,軟實力與文化外交的議題成為國際關係的研究重點,但是目前學者關於中國 對俄羅斯文化外交的研究較少著墨。因此,本論文試圖從文化外交角度來分析當代中國與 俄羅斯關係,並嘗試研究下列目的:

一、瞭解中國文化外交內涵、目標與發展狀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探討中國對俄國的文化外交之具體實踐。

三、研究中國文化外交在俄羅斯的成效以及中俄關係存在的問題。

貳、研究範圍

一、時間範圍

作者的研究的主題是冷戰後中國對俄羅斯文化外交及其對兩國關係的影響,從時間上 來看,主要研究的是從2001 年到 2013 年為止。 從 2001 年 7 月中俄簽訂《中俄睦鄰友好 合作條約》開始中俄關係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這個期間國家間的聯繫不僅僅是從經濟上 來考量,更可從文化的角度來考量,所以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變得十分必要。筆者認為這十 二年之內中俄關係發生很大的變化,21 世紀初兩國關係面臨很大的挑戰,因此進一步研 究雙方之間產生問題對兩國關係的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二、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國家,而且從整個國家層面探究雙方文化交流,

瞭解中國在俄羅斯文化政策的過程及成效。

三、名詞界定

(一)「軟權力」

「軟權力」理論概念是曾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S Nye)首先 提出來的。他在 1990 年於《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軟權力」的概念,奈伊認為每個國 家有兩種權力,即硬權力和軟權力,並指出由資源、經濟、軍事和科技四大實力元素造成 的硬權力是有限的,而只有軟權力有無限力量11。2002 年奈伊在《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一書,

進一步說明他對於軟權力的看法。而且在 2004 年出版的專書《軟權力:在世界政治中之 成功途徑》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奈伊比較完整地闡述了

                                                                                                                                       

1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 80(Fall 1990), pp. 153-1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軟權力的概念:「軟權力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來達己所願的能力。它源於一 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軟權力依靠間接的「吸引」而得到他國的自 願認同。最後在2005 年出版了《硬權力與軟權力》(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12,作 者比較兩種權力。

按照奈伊對於軟權力的看法,硬權力來自於「軍事力量」以及「經濟力量」,這是一 種強制力(coercion),以命令的方式改變對方的看法,用武力威脅或經濟制裁來得到想 要達成的目的。軟權力則是一種不具有侵略性的力量,而是一種人類最初的生活態度和價 值。其發揮作用的模式在於吸引力(attraction)與魅力(seduction)。13如果一個國家透過影 響和說服別人相信或同意某些價值觀與制度安排跟隨他的目標,就不需要用硬權力而付出 巨大的代價,並且達到彼此同化的目的。同化力是一個國家所創造的情勢,使其他國家願 意界定該國利益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國際機制的規則和制 度等資源。14

從二十世紀 90 年代開始「軟權力」的概念逐步引入中國國內,引起學界和媒體的關 注,並開始從文化角度思考中國國際戰略,進而系統研究文化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15第 一次對軟權力的概念指出自己的看法是王滬寧,在其文章「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

他提出文化是軟實力重要的部份,並且把政治體系、民族士氣、民族文化、經濟體制、歷 史發展、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視為是構成文化力的重要來源。『軟權力』的力量來自擴散 性,只有當一種文化廣泛傳播時,『軟權力』才會產生強大的力量。」16中國學者龐中文 認為中國的軟權力跟美國的不一樣,並提出「『軟力量』說是『軟』的,實際上卻是『硬』

的,即試圖把一系列『非物質的』、『觀念性』的東西『力量』化,這無形中使討論的

『軟』變質了。」17

                                                                                                                                       

12 Joseph S. Nye, Jr.,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5).

13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the World Politics, p. 5

14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pp. 167-168.

15 童世駿,文化軟實力(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年)頁 1。

16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上海),1993 年第 3 期,頁 93。

17 龐中文,「中國軟力量的內涵」,瞭望新聞期刊,2005 年 11 月 7 日,頁 6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文化」與「文化外交」

文化是一套替社會創造意義的價值與風俗習慣、語言、歷史、藝術、價值觀等都吸引 其他國家的權力。當一個國家的文化容易被人接受,那麼也就容易對他們產生吸引力,並 且提高得到所想要的東西的機會。政治價值觀是一種意識形態,一國所實行的政治價值觀 會透過該國行為或是國際機制中行為來影響他國政府的喜好。18奈伊認為當一個國家的外 交政策被視為具有正當性且有道德權威,那麼它的行為在別的人看來就具有正當性。

美國現實主義大師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認為文化帝國主義是最成功 的政策,其目標不在於征服領土與控制經濟,而是在於人心的征服與控制,這也是國家之 間改變權力關係的一種方式與手段。19這樣的方式是透過文化本身的吸引力而非強制力而 達到該國的外交政策與目標,最終產生彼此同化的效果,這就是文化外交的展現。他將國 家權力分為有形的與無形的,若人口、資源、軍事、經濟能力是屬於有形的力量,那麼民 族性格、土氣與政府能力就是屬於無形的精神力量,也可以被視為一國的文化力量。

「文化外交」的定義很多,文化外交是「主權國家以維護本國的利益及實現國家對外 文化戰略目標為目的,在一定的對外文化政策指導下,藉助文化手段來進行的外交活動」。

20筆者引用李智的定義,因為他對於文化外交有相當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