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一、瞭解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組織承諾之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知覺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 教師組織承諾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組織承諾三個變項之關係。

貳、 研究問題

一、瞭解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組織承諾之現況為何?

(一)國中教師知覺校長多元架構領導的現況為何?

(二)國中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文化的現況為何?

(三)國中教師組織承諾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知覺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 組織承諾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其知覺的校長多元架構領導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其知覺的學校組織文化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其教師組織承諾是否有差異?

三、探討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組織承諾之關係?

(一)國中教師知覺校長多元架構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的關係?

(二)國中教師知覺校長多元架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的關係?

(三)國中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的關係?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能有明確的概念界定,茲將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壹、多元架構領導

本研究以 Bolman 和 Deal 提出的多元架構領導為論述基礎。本研究之多元架 構領導採林明裡(2006)的定義:校長以形而下的管理行為技術及形而上之領導 藝術哲思融合的新思考模式,依組織多元架構特徵,發展出來的各種方向及作 為,以達成學校組織目標。本研究所指的多元架構領導是指在研究者自編的「多 元架構領導量表」中的「結構架構」、「人群資源架構」、「政治架構」及「象徵架 構」等四構面的得分情形。量表中,任一構面的得分越高,表示教師知覺校長領 導偏重某一架構發展。

貳、學校組織文化

本研究以 Quinn 於 1988 年提出之競值架構的組織文化為論述基礎(孫瑞霙,

2004;秦夢群、張伯瑲,2013;賴鈴文,2005)。該理論可以從組織目標達成、

績效指標、權力配置、決策取向、領導型態、成員順從原因、對成員的評估以及 成員的行為動機等特徵,抽繹出四種組織文化類型(廖年淼、何信助、賴銘娟,

2004)。而本研究所指的學校組織文化是指在研究者自編的「學校組織文化量表」

中的「理性文化」、「發展文化」、「共識文化」及「層級文化」等四構面的得分情 形。量表中,任一構面的得分越高,表示學校組織文化越偏重於某一文化發展。

參、教師組織承諾

本研究所指的教師組織承諾是指學校教師能在心理層面上充分支持與認同 組織價值,所知覺的認同感決定其願意對組織的奉獻的程度及態度

使教師萌 生繼續待在原組織服務的念頭與傾向,願意成員學校的一份子,使教師有穩定的 外在行為表現。而本研究所指的教師組織承諾是指在研究者自編的「教師組織承 諾量表」中的「組織認同」、「努力承諾」、「留職傾向」等三構面的反應情形。以 上三層面之得分越高,表示教師組織承諾越高;反之,則表示教師組織承諾越低。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以台東縣為調查範圍,不包含其他縣市。

二、研究對象

以台東縣公立國民中學之現任教師為研究母群,包括:教師兼職主任、教師 兼職組長、教師兼職導師以及專任教師,不包含校長、代課教師、兼課教師、實 習教師及私立國民中學之教師。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主要變項有二:一為樣本之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服務年資、

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等六個因素;二為結果變項,指多元架構領導、

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多元架構領導有結構架構、人群資源架構、政治 架構與象徵架構等四大構面;學校組織文化包含理性文化、發展文化、共識文化 及層級文化;教師組織承諾包含組織認同、努力承諾與留職傾向。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參考相關文獻後,自行編製國中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問 卷、學校組織文化量表及教師組織承諾問卷進行調查。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因人力、時間之限制,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另 外,本研究僅針對校長領導對於學校組織文化及校師組織承諾之影響關係,無法 完全呈現影響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組織承諾之其他因素;而在時間限制上,國中 校長一任四年,連兩任後一定要調校,因此僅能針對近幾年校長領導及組織發展 之現況進行研究。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台東縣國民中學教師為調查對象,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無法 推論至其他教育階段如:幼稚園、國小、高中職以上之教師;亦不包含校內職員 及學生。

三、研究變項的限制

本研究僅針對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進行研究分析,

囿於人力及精力上的限制,無法顧及其他變項;其次,教師個人背景變項中,僅 針對國民中學校師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等四個因子進行分析;學 校環境僅變項針對學校規模及學校所在地等二個因子進行分析,其它背景變項不 包含在內。

四、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自陳問卷調查為主,教師在填答時,教師本身對校長喜惡等主觀因 素而影響,使研究結果有所誤差。礙於研究時間及精力的限制,僅能廣泛、大量 蒐集現階段校長多元架構領導之現況,無法呈現縱向式的時空脈絡而作進一步的 分析與比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先探討多元架構領導理論,並以組織多元架構觀點分析學校行政運作歷 程,及多元架構領導理論對校長角色及組織層面之影響,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與編製校長多元架構領導量表之依據。其次,從學校組織文化觀點,探討教師知 覺學校組織文化之現況,藉由相關文獻之探究作為學校組織文化量表之編製依 據;接著論述教師組織承諾之內涵及其相關議題之探究,來編製教師組織承諾量 表;最後,探討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間的關係,作為 研究設計之基礎。

第一節 多元架構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國內多元領導架構的相關教育研究中,在詞彙的使用上不盡相同:多元架構 型領導(莊柏年,1997)、多元架構領導策略(林明裡,2006)、多元領導策略(朝 倫愛登,2007)、多元領導型態(江滿堂,2008)等。Bolman 與 Deal 在探討組 織重構時所提出的「Multi-frame Leadership」,應採取一致且最符合原意之名稱,

因此本研究將「Multi-frame Leadership」譯為「多元架構領導」;其組成構面則譯 為「結構架構(Structural Frame)」、「人群資源架構(Human Resource Frame)」、

「政治架構(Political Frame)」、「象徵架構(Symbolic Frame)」。

此節說明多元架構領導之內涵及重要性,最後分析多元架構領導理論之相關 研究,作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

壹、 多元架構領導之內涵

由於教育生態變遷影響到校長的領導角色,校長必須承擔比過去更多元複雜 的角色,因而導致校長之領導行為的複雜性(鄭彩鳳,2007)。由於目前社會價 值觀之多元性與對立性,校長領導行為必須具有多個面向,方能處理複雜之教育 事務(秦夢群、張伯瑲,2013)。國內外的多數學者認為多元領導理論比較適合

用來談論教育領導(秦夢群,2010;陳成宏,2005;Ibrahim et al., 2010;Norasmah

& Siti Junaidah, 2010)。

在 Bolman 和 Deal 提出多元架構領導之前,已有不少學者提出相關多元領 導的概念(許智程,2010),如:Deville 的「均衡領導」、Lipman-Blumen「整合 型領導」、Quinn「競值架構」、Bush 針對教育組織提出的六個管理模式。Chen 指出 Bolman 和 Deal 的多元架構領導與上述多元領導模式相互呼應,能兼顧學 校組織之多變樣貌,並提供完整對策(林明裡,2006),以領導者的觀點來解釋 實務現場中可能會遇到的變數(Norasmah & Siti Junaidah, 2010)。

Bolman 和 Deal 將一個領導者的領導策略稱為「架構(Frame)」或藍圖,是 領導者解決問題及完成任務的工具,也是他們領導組織之有效技能(林天印等 譯,2006;朝倫愛登,2007)。此理論將領導架構分為四種角度,包含「結構架 構」、「人群資源架構」、「政治架構」、「象徵架構」,並針對不同的架構分別提出 不同假設。

多元架構理論假定此四個組織架構代表不同的主張及組織的本質,並幫助領 導者能在四個架構的範圍內知覺組織的情境,從多元角度思考、分析與檢視問題

(陳佳萍,2008;Thompson, 2005),與其他多元領導理論不同之處在於 Bolman 和 Deal 認為領導者除了注重本身領導型態的均衡外,應根據組織多元情境加以 變動與調適策略(陳佳萍,2008)。林明裡(2006)的研究結果發現一個有效能 的學校領導者或組織領導者不固執使用單一架構的領導策略,而是同時運用二個 或二個以上的多元架構領導策略。組織中逐漸累積出來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領 導者若能引用兩種以上的架構來分析問題,就能避免單一架構之不足,對於領導 者的判斷和執行能力將有極大幫助(林明裡,2006;許智程,2010)。多元架構 領導強調以多樣、均衡、兼容並蓄的觀點,反映現今校長領導與管理實務的多樣 化與複雜性內涵,可做為建構校長領導模式、檢核校長領導之理論基礎(林俊傑,

2010)。

Bolman 和 Deal 提到的多元架構理論,將現有的組織理論定義於四個架構之 下,分別由結構架構、人群資源架構、政治架構與象徵架構所組成,如表 2-1。

表 2-1

資料來源:林天印等人譯(2006)。Bolman,. G.,&Deal T.E.原著。組織重構:藝術、選擇與領導。台北:五南。頁 14

一、結構架構(Structural Frame)

結構架構的觀點源自於 1920 年代工業界常使用的科學管理模式及科層體制

Thompson, 2005)。Bolman 和 Deal 指出結構架構將組織視為理性的系統(rational

Thompson, 2005)。Bolman 和 Deal 指出結構架構將組織視為理性的系統(r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