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本節將依序陳述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果。

一、受督導者依附行為量表工具之發展與量表信效度方面

本量表編製概念係以Bartholomew 和 Horowitz(1991)的人際依附風格理論 分類方式為基礎,且參考Watkins(1995)、Foster(2002)等人對督導議題之理 念及概念,作為編撰本研究量表之題目。此量表分為「焦慮層面」、「害怕層面」、

「抗拒層面」,採Likert 七點量表,經過項目分析與因素分析後,共計 16 題。

(一)量表信度方面:量表各層面內部一致性之α 值介於 .873~ .697。

(二)量表效度方面:除建構專家內容效度外,並以因素分析進行構念效度考驗。

研究者先將各分層面以主成份分析法,最大變異數轉軸法,萃取 1 個因素 加以分析,刪除主成份分析低於0.50 之題項,再將刪題後的量表各層面,

分成奇數題、偶數題,以主成份分析,最大變異數轉軸,設定抽取三個因 素,以因素分析考驗各層面是否有共同因素存在,結果顯示量表各層面有 共同因素存在,且符合原來量表的構念。

此外,研究者以王慶福(1995)「人際依附風格」量表作為效標,效標關聯 效度介於 .526 至 .478,並達顯著水準,顯示此量表具不錯效標關聯效度。

二、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現況

(一)就整體層面而言:「抗拒層面」(M=4.43)的題平均數最高,其次依序是「焦 慮層面」(M=3.57)與「害怕層面」(M=2.64),顯示受督導者在督導歷程

中最容易出現抗拒依附行為,再來就是焦慮依附行為。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1. 以平均中點 4 為基準,生命線的受督導者容易出現抗拒依附行為,包括「我 在督導者面前表現得獨立自主」、「即使督導者不欣賞我,我還是會肯定自 己」、「和督導者意見衝突時,我不擔心因此影響彼此的關係」、「我覺得自 己不輕易依賴督導者,除非他(她)能給我想要的幫助」、「我總是很理智 的面對我的個案與督導者」。

2. 以平均中點 4 為基準,張老師的受督導者容易出現抗拒依附行為為主,包 括「我會擔心與督導者的關係不佳」、「我在督導者面前表現得獨立自主」、

「即使督導者不欣賞我,我還是會肯定自己」、「和督導者意見衝突時,我 不擔心因此影響彼此的關係」、「我覺得自己不輕易依賴督導者,除非他(她)

能給我想要的幫助」、「我總是很理智的面對我的個案與督導者」。

3. 以平均中點 4 為基準,學校機構內的受督導者容易出現以焦慮依附行為及 抗拒依附行為,包括「我會擔心自己的得不到督導者的讚美與肯定」、「我 會擔心與督導者的關係不佳」、「我會對督導者說自己在諮商工作上的挫折 感,卻又會擔心督導者懷疑我的諮商能力不好」、「我在督導者面前表現得 獨立自主」、「即使督導者不欣賞我,我還是會肯定自己」、「和督導者意見 衝突時,我不擔心因此影響彼此的關係」、「我覺得自己不輕易依賴督導者,

除非他(她)能給我想要的幫助」、「我總是很理智的面對我的個案與督導 者」。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之差異方面

(一)就性別方面:性別在「抗拒層面」有所差異,其中以男性受督導者比女性 受督導者容易出現抗拒依附。

(二)就最高學歷方面:不同最高學歷受督導者在「焦慮層面」有所差異。其中 學歷層級是碩士班進修受督導者比大學層級受督導者容易有焦慮依附。

(三)就專業背景方面:不同專業背景受督導在「焦慮層面」與「害怕層面」有 所差異。其中專業背景是諮商輔導科系的受督導者會比其他科系容易焦慮 依附與害怕依附;心理社工相關背景也比其他科系容易產生焦慮依附。

(四)就服務單位方面:不同服務單位的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在「焦慮層面」有所 差異。其中服務單位是公(私)立大專院校、國民中小學、張老師的受督

導者比起生命線單位的受督導者容易焦慮依附。

(五)就諮商輔導工作年資方面: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在這項背景上皆有所差異,

其中諮商輔導工作年資是2 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比工作年資 5 至 10 年(含) 及10 年以上容易焦慮依附和害怕依附;而諮商輔導工作年資是 5 至 10 年(含) 的受督導者比較容易有抗拒依附。

(六)就接受督導經驗年資方面: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在這項背景上皆有所差異,

其中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 2 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容易出現焦慮依附和害 怕依附;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5 至 10 年(含) 及 10 年以上受督導者容易有 抗拒依附。

四、不同背景變項在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之差異方面

整體而言,背景變項在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上平均得分為 3.18,都在平均 中點之上,表示受督導者普遍所知覺的督導效能偏高。

(一)在性別方面:性別不同的受督導者在其所知覺的督導效能上皆無顯著差異。

(二)在最高學歷方面:不同最高學歷的受督導者在其所知覺的督導效能上皆無 顯著差異。

(三)在專業背景方面:不同專業背景的受督導者在其所知覺的督導效能上皆無 顯著差異。

(四)在服務單位方面:不同服務單位的受督導者在其所知覺的督導效能上皆無 顯著差異。

(五)在諮商輔導工作年資方面:不同諮商輔導工作年資的受督導者知覺其在「督 導關係」上有所差異,其中諮商輔導工作年資10 年以上的受督導者知覺在

「督導關係」上的效能比起年資2 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較佳。

(六)在接受督導經驗年資方面:不同接受督導經驗年資的受督導者知覺其在「督 導關係」上有所差異,其中接受督導經驗年資是10 年以上的受督導者知覺 在「督導關係」上的效能比起年資2 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較佳。

五、受督導者依附行為與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間的關係方面

(一)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的「害怕層面」與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總量表及分量表有 顯著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顯示若受督導者屬於害怕依附則其所知覺的

督導效能較低。

(二)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的「抗拒層面」與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的「督導關係」分 量表、「督導技巧」分量表,及「總量表」間為正相關,且達顯著水準,其 他皆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受督導者是抗拒依附,也就是容易出現正向自我 和負向他人的人其知覺到督導關係與督導技巧的效能較高。

六、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對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的迴歸分析方 面

(一)就受督導者而言,其預測變項依序為「害怕層面」與「焦慮層面」。這兩個 變項可解釋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整體層面達12.1%的變異量。

(二)就受督導者而言,排除「害怕層面」與「焦慮層面」共同解釋量後,還能 提供2.3%的解釋量。

第二節 結論

本節依據文獻、問卷調查結果及上述之研究發現,綜合歸納出下列結論,以 作為提出建議的依據。

一、社會機構受督導者較容易出現抗拒依附,學校機構受督導 者較容易出現焦慮依附和抗拒依附。

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現況調查中,發現受督導者最容易有焦慮依附,其次是 抗拒依附,再者是害怕依附,其中抗拒依附多集中在生命線與張老師等社會機構 的受督導者,學校機構的受督導者則是同時存在焦慮依附與抗拒依附。

整體來說,張老師與生命線等社會機構的諮商工作者多非專業背景或相關科 系出身,在專業知能發展訓練上略為不足,且社會機構督導方式多以志工督導或 團體督導為主,督導次數並不頻繁。所以,受督導者自我覺察能力較弱,無法瞭 解自己能力不足之處,加上督導制度與方式不如學校機構嚴格,因此督導雙方關 係並不緊密。由於受督導者認為自己諮商工作能力佳,故在碰到困難時,傾向自

行解決問題,必要時才會參考督導者意見,即使不一定會採納。

而學校機構的受督導者多為諮商輔導專業或相關科系畢業,在諮商專業知能 訓練上完整,且督導制度較嚴格,通常是個別督導,受督導者在面對督導者容易 因擔心雙方關係或被評價等而引起焦慮。除此之外,學校機構受督導者部份屬於 在職進修,通常都已有實務經驗,有屬於自己的諮商風格,瞭解自己專業需求在 哪和對督導已有概念,所以在督導歷程中仍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與專 業性。

二、碩士進修者、出身於專業或相關科系背景、服務於學校機 構、從事諮商輔導工作年資淺與接受督導經驗年資淺之受督導 者在督導歷程中較容易出現不安全型依附。

在背景變項對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的差異考驗上發現,諮商工作經驗及受督導 經驗年資淺的受督導者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在督導者面前暴露自己的缺 點,得到督導者的負面評價,不清楚督導形式,連帶在與督導者建立關係時,比 較容易有高焦慮的情形出現。

特別是碩士班進修受督導者最容易有焦慮依附,這是因為碩士班進修本身已 經在學校機構從事輔導工作,重新回到學校接受更專業的諮商訓練,通常會展現 高度積極的學習意願,卻也因為對他人和自我過高期許,一旦受挫或對督導形式 不清楚,則可能產生不安全依附。例如會在督導歷程中不斷提問,對督導及諮商 歷程的模糊,對自己專業角色定位模糊,出現自我貶抑等。

三、男性、從事諮商輔導工作年資越深與接受督導經驗年資越 深的受督導者在督導歷程中較容易出現抗拒依附。

在華人社會文化中,對於男性角色的期待多是不能依賴、獨立、自行解決問 題能力,使華人社會的男性因為面子問題,而不願意輕易開口求助。而本研究在 背景變項對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差異考驗中就發現這樣的情況,特別是發生在年資 約5 到 10 年的諮商工作者,其原因有可能是:1.男性受督導者對自己的諮商技巧 有自信,即使碰到諮商工作上的問題,也認為自己就能解決問題,不需要督導者

的協助。2. 男性受督導者多是屬於任務取向,而非關係取向,讓男性受督導者在 面對督導者時,不願意表現出缺乏自信及能力不足一面,而容易產生抗拒依附行 為。這些與Sells, Goodyear, Lichtenberg 和 Polkinghorne(1997)及林佩儀(2005)

的看法相似。

四、整體而言,受督導者其所知覺之督導效能為中等程度。

在對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現況的調查中,發現受督導者都自覺在督導歷程 中與督導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是不錯的,認為督導雙方都清楚明白自己扮演的角 色,雖然在「督導技巧」知覺上得分略低,不過,這也突顯對受督導者而言,督

在對受督導者督導效能知覺現況的調查中,發現受督導者都自覺在督導歷程 中與督導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是不錯的,認為督導雙方都清楚明白自己扮演的角 色,雖然在「督導技巧」知覺上得分略低,不過,這也突顯對受督導者而言,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