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督導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的差異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督導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的差異

本節主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的差異情形。研究者以背 景變項為自變項,分別是性別(男、女)、最高學歷(碩士、碩士班進修、大學、

高中職)、專業背景(諮商輔導等專業科系、心理社工等相關科系、其他科系)、

目前服務單位(公立大專院校、私立大專院校、公立高中職校、私立高中職校、

國民中小學、張老師、生命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醫療院所、其他機構)、從事 諮商輔導工作年資(2 年以下、2 年至 5 年、5 至 10 年、10 年以上)、接受督導 經驗年資(2 年以下、2 年至 5 年、5 至 10 年、10 年以上),和受督導者依附行 為各層面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由於正式問卷回收後,發現背景變項的「最高學歷」一欄,在張老師及生命 線機構有大幅比例屬於大學畢業,因此在進行統計分析時,研究者於最高學歷背 景變項加入了「大學」一項水準,「其他」一欄則指大學以下學歷。

一、不同性別受督導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的差異

表 4-3-1 為不同性別受督導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各層面之平均數及標準 差;表4-3-2 為不同性別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4-3-1 不同性別受督導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各層面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焦慮層面 害怕層面 抗拒層面

男性 平均數 17.447 16.106 23.391

個數 47 47 46

標準差 4.786 6.732 4.052

女性 平均數 17.816 15.774 21.950

個數 201 199 200

標準差 5.255 5.520 4.473

總和 平均數 17.746 15.837 22.220

個數 248 246 246

標準差 5.162 5.758 4.425

表4-3-2 不同性別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5.190 1 5.190 0.194 0.66

組內 6575.806 246 26.731 焦慮層面

總和 6580.996 247

組間 4.204 1 4.204 0.126 0.72

組內 8117.292 244 33.268 害怕層面

總和 8121.496 245

組間 77.690 1 77.690 4.016* 0.04 組內 4720.457 244 19.346

抗拒層面

總和 4798.146 245

* P< .05

由表 4-3-2 可知,性別在「焦慮層面」(F= .194,P>.05)與「害怕層面」

(F= .126,P>.05)沒有差異。但性別在「抗拒層面」(F=4.016,P<.05)卻有 所差異。

因此,從表4-3-1 發現男性在抗拒層面的平均數(M=23.391)高於女性的平 均數(M=21.950),顯示男性受督導者比女性受督導者容易出現抗拒依附行為。

究其原因,可能在於男性受督導者可能對自己的諮商技巧較有自信,即使碰 到諮商工作上的問題,也認為自己就能解決問題,不太需要督導者的協助。在林 佩儀(2005)對於督導中的性別與文化議題的探討,就曾提到男性受督導者多是 屬於任務取向,而非關係取向,特別是當督導者也是男性時。

此外,華人社會文化對於男性角色多型塑為獨立自主、勇敢、獨當一面,有 問題要能自行解決,文化因素也可能是男性受督導者在面對督導者時,不願意表 現出缺乏自信及能力不足,而較容易產生抗拒依附行為。

二、不同最高學歷受督導者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的差異

表4-3-3 為不同最高學歷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各層面上之平均數及標準差;表 4-3-4 為不同最高學歷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此外,由於正 式問卷的最高學歷主要分佈在碩士、碩士班進修、大學、其他(大學以下學歷), 因此在表4-3-3、表 4-3-4 僅呈現出這四種類別。

表4-3-3 不同最高學歷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各層面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這雖然與過去研究結果有所不同,但莊慧美(2006)曾針對諮商輔導碩士進 修班的受督導者進行研究,發現碩士班進修受督導者在督導初期都會出現焦慮,

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碩士班進修受督導者有著高度自我期許,因此當他(她)發 現自己能力不符合期許時,就容易引發受督導者高度焦慮。這可能就是本研究碩 士進修學歷層級比較容易焦慮依附的因素。

而Lustig 和 Strauser(2008)針對諮商師的學歷、經驗與其諮商工作關係的 研究中,發現大學層級比起碩士進修層級在自我評量、諮商工作發展平均得分較

上沒有差異。但在「焦慮層面」(F=10.369,P<.05)與「害怕層面」(F=3.767,

P<.05)的 F 值有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專業背景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在這兩個層

面有所差異。

立大專院校、國民中小學、張老師的受督導者分數高於生命線。

表4-3-8 不同服務單位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F=7.084,P<.05)、「害怕層面」(F=2.886,P<.05)及「抗拒層面」(F=4.991,

P<.05)的 F 值有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諮商輔導工作年資的受督導者在其依附

行為上有所差異。

輔導工作年資是2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分數高於諮商輔導工作年資在5至10年 (含)、10年以上;在「抗拒層面」上,諮商輔導工作年資是5至10年(含)的受督導 者分數高於2年(含)以下。

研究結果符應許韶玲(2004)曾提到不同階段的受督導者有不一樣的發展目 標,對督導者的依賴程度與需求也不盡相同。諮商工作資淺的受督導者仍在摸索 期,如諮商工作年資 2 年以內者,經常不清楚該在督導歷程中做些什麼,加上必 須面對督導者的挑戰和評價,負向內在自我信念讓資淺受督導者比起工作年資深 的受督導者更容易出現焦慮依附。當受督導者長期對自我能力缺乏信心,又苦於 不知如何與督導者建立良好關係時,受督導者會開始逃避督導,對督導者出現害 怕依附的情形。

而諮商工作年資為5 至 10 年(含)的受督導者較容易出現抗拒依附,意指這 階段的受督導者和督導者保持一種冷淡疏離關係,從人際依附風格的觀點,抗拒 依附的人內在對自我是正向信念,內在對他人關係是負向信念,McCalip(2001)

也提到抗拒型受督導者會與督導者維持一定距離,不太自我揭露,也不會主動求 助督導者,通常傾向自己解決問題;從受督導者發展來看,諮商工作年資為 5 至 10 年(含)受督導者開始建立或已建立屬於自己諮商風格與方式,自主性較高,

對自己諮商能力具有一定程度自信。

六、不同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受督導者在受督導依附行為上的差 異

表4-3-11 為不同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各層面之平均數及標 準差;表4-3-12 為不同受督導經驗年資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由表4-3-12 所示,不同接受督導經驗年資的受督導者依附行為在「焦慮層面」

(F=5.857,P< .05)、「害怕層面」(F=5.818,P< .05)及「抗拒層面」(F=7.652,

P< .05)的 F 值都有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受督導者依附行 為上有所差異。

再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在「焦慮層面」上,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2年(含) 以下的受督導者分數高於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2年至5年(含)及5至10年(含)的受督 導者;在「害怕層面」上,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2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分數高於 接受督導經驗年資在2年至5年(含)的受督導者;在「抗拒層面」上,結果發現接受

督導經驗年資在2年至5年(含)及5至10年(含)的受督導者分數高於接受督導經驗年

此研究發現大致可符應不同諮商工作年資在受督導者依附行為上的差異情 形。簡單來說,接受督導者經驗少的受督導者比起經驗多受督導者容易有焦慮依 附與害怕依附。受督導經驗年資 2 年(含)以下的受督導者容易因擔憂被評價、

自我表現不佳和對督導概念模糊(Liddle, 1986),而出現焦慮依附或害怕依附。

反觀接受督導經驗年資為5 到 10 年(含)和年資在 10 年以上的受督導者容 易出現抗拒依附,原因可能一是以人際依附風格觀點來看,抗拒依附風格的人獨 立自由,喜歡獨處、自主性高(王郁茗、王慶福,2007);二從諮商師專業發展,

此階段諮商工作者因實務經驗豐富,會維持一定程度的獨立自主性,接受督導重 點任務在釐清自己在諮商工作上的盲點或是一些個人議題。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督導者在受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