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範圍:現代教育人類圖像類型考察

第一章 導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現代教育人類圖像類型考察

這個問題。(賈馥茗,2003a:21-22)

除了將人類圖像作為教育學研究的材料,教育學家賈馥茗更以「人類為什麼 要有教育?」作為問題意識,提出四個教育哲學的根本問題,「突破過去教育哲 學訴諸哲學家或教育家理論的詮釋或教育思想史的敘述之格局,另闢蹊徑,從具 體的教育問題,追索其哲學根源。」(黃昆輝與楊深坑主編,2009:6。黑體為研 究者強調)這四個教育哲學的根本問題分別是:「一、為什麼要教?二、教什麼?

三、誰來教?四、怎樣教?」(賈馥茗,2003a:15)從六何思維法(Why、What、

Who、Where、When、How)初步地來看,若教育學家賈馥茗所提的四個教育哲 學根本問題是“Why、What、Who、How”,由於持續擴展與深化教育學研究十分 重要,故研究者在教育學家賈馥茗提問具體問題「怎樣教?」(“How”)的基礎 上,以歷時性的“When”與情境性的“Where”提問方式進行本文的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一方面,從杜威對於現代民主政治─教育的探討方向出發,研究者也將依 循馮朝霖引介發展的德國教育人類學三大中心命題(人的未確定性、人的依他起 性、人的自我完成性),並緊扣康德(Immanuel Kant)對現代教育所提出的重大 疑問(problem)進行本文的研究。

教育中最重大的問題之一是,人們怎樣才能把服從於法則的強制和 運用自由的能力結合起來。……如何在強制的情況下培養人的自由呢?

(How am I to develop the sense of freedom in spite of restraint ?)(Kant, 1960: 27; Kant, 2002: 19; Kant, 2005: 13。黑體為研究者強調)

從上述關於教育與自由的疑問作為本研究的核心問題,研究者嘗試從現代民 主政治與教育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考察三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命題或觀點,分 別是: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教育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弗雷勒(Paulo Freire)的「教育即是自由的實踐」

(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liberty),以及傅柯(Michael Foucault)的「關懷自 身的倫理作為自由的實踐」(The ethics of the concern for self as a practice of freedom)。三種政治─教育立場分別著重於不同的人類圖像:教師、學生、知識 分子。如此一來也就延伸出各組不同的系統性問答:自由的道德人如何可能?創 造學習的環境。誰教學?╱自由的道德人何以不能?解放學習的環境。教誰學?

╱自由的道德人以何可能?關懷自我的學習。為誰而學?為考察上述三種不同類 型的命題,從「社會環境與人類圖像」這樣的視角,我們將命題置於具代表性的 政治社會化時代脈絡中,亦即:「民主社會─道德人」、「解放社會─人性化」與

「規訓社會─生存美學」,在各自不同且具代表性的現代教育類型(道德教育、

提問式教育、關懷自身的倫理作為自由的實踐)中進行本文研究。

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是教育的對象;「在人類所有的各種知識中,對我們最 有用但是我們掌握得最少的,是關於人的知識。」(Rousseau, 2007a: 33)基本上,

本文所探討的三種教育類型是在與盧梭《愛彌兒》所揭示的教育問題對話過程中 依序進行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首先,愛彌兒這個理想的教育人類圖像對現代教育而言具有某種類似原型的 影響力。原因在於,盧梭所虛構創造的愛彌兒是擺脫一切人類不平等,對自由有 著深刻體認的道德人。由於日後在民主化的浪潮下,人們所欲培育的道德公民標 示出封建君主教育與現代民主教育的根本差異,且是現代民主社會教育的主要特 點之一,因此愛彌兒有其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不同於盧梭以愛彌兒作為建構道德社會的起點,弗雷勒依循馬克思主義的思 路,強調社會階級的差異,並以資本主義所具有的壓迫剝削性質的理解,提出受 壓迫者教育學,凸顯出人類圖像與世界觀的相關性,在教學形式上主張人性化的 提問式教育,由此一來也顯現出民主與教育的融合和開展。

有別於傳統道德教育思想以及追求人性解放的革命理想,傅柯指出,由於現 代國家知識─權力的流動與滲透形成了規訓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益發地凸 顯出關懷自身(生存美學)的重要,亦即關注自身的學習成長挑戰了長期以來以 國家為教育目的的正規性框架,由此一來便為現代教育研究帶來了深刻的思想衝 擊。

在本文研究發現中,研究者回顧現代人類圖像變遷及其可能的相關發展,嘗 試指出人類圖像的議題置入教育學三種不同政治─教育取向典範時,彼此之間在 知識上形成一種既同又異的張力關係,從而呈現出對理解現代教育樣貌的不同詮 釋角度,希望能作為教育學知識探討的背景,使我們對教育有更深度的思考,開 拓出更多理論思考的面向。

在後續研究建議裡,在以康德的教育疑問為背景下,研究者認為我們應對當 下人類遭遇的諸多危機有所認識,以從教育的立場上做出適時的貢獻,故研究者 整理當代法國哲學家莫翰(Edgar Morin)於西元 1999 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撰 寫的教改建言書中的討論,考察教育對人類的重要意義,作為本文的研究結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