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本論文研究使用文獻資料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

一、 文獻資料分析法

是經由「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此方法為間接研究方法,蒐集大量的 歷史資料、文獻等,檢視歷史紀錄並且客觀分析的研究方法,為大多數歷史學界 所採用之方法,從分析這些歷史資料來了解認識、重新構造過去現象以解釋現今 社會現象,更甚至來預測未來。12

以此研究方法來論述,可分為歷史面、經濟面來分析,

(一) 歷史面

蒐集大量有關台灣農業援助與泰國、印尼互動發展的資料,從其中釐清台灣 外交發展的脈絡,以此來了解農業援外是如何形成?其意義為何?並從台灣與泰 國、印尼的實質關係發展史來看,農業援助對於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意義 為何?

資料蒐集以中華民國外交部所解密之文件為主。另外,再以外交部、經濟部、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行政院農委會等機關所公開發行的公報、書籍、期刊雜誌 等,而因泰國、印尼方面的文獻取得不易,而另代以尋找可得的英文資料來取代。

(二) 經濟面

12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頁 1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蒐集分析現有的官方數據資料(如從事農業人口數、農產品產量、農產品進 出口數等),並配合所蒐集到的歷史資料(外交部檔案、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年 報、農委會資料等),從經濟數據的分析,來了解台灣對於泰國、印尼兩國的農 業援助狀況,更甚者,來探討對雙方外交關係的互動、實質上的意義為何。

二、 比較分析法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指出,當必須在兩個或多個事件間,建構出一種關係 時,便需要採取一種提綱挈領式的觀點,這便需要採用比較研究的方式。13其方 法就是對事物做比較而找出其中的共同點或差異點,可細分為「比相同」與「比 差異」,前者指根據類似情況,做當前研究現象之比附援引,以做同因必同果式 的解釋或預測;後者指用來證明不同因不同果,故不能將當前研究的對象與其他 對照現象混為一談。14

比較研究的過程通常可分為四個階段:15

(一) 敘述(Description)

蒐集資料,對欲研究的事項、制度等予以敘述。具備有系統的陳述研究對象 的資訊,才能對其有正確而客觀的了解。為了詳細敘述,必須對資料廣泛而完整 的蒐集。此步驟如文獻分析法相同,須先蒐集大量資料,才可以做論述。

(二) 解釋(Interpretation)

13 Arnold J. Toynbee 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台北:遠流,2000,頁 91-96。

14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1994,頁 247。

15 薛理桂主編,《比較圖書館學導論》,台北:台灣學生,1994,頁 82-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從各種不同的觀點對特定的名詞、因果關係、和歷史現象進行邏輯性的說 明,使前後說明更具可靠性和說服力。

(三) 並列(Juxtaposition)

為避免錯誤的比較,須依據共同的事實及問題,以同一觀點分析和判斷。並 列的主要目的,即是根據適當的標準,找出可供比較研究的假設。因此,會將印 尼與泰國的國情、風俗習慣、人文、經濟等做一並列介紹,從中看出雙方差異以 供討論。

(四) 比較(Comparison)

根據上述的假設,進行比照研判,以獲致結論。進一步將歸類後的項目對照 研判,了解其中異同,並加以解釋,最後做出研究結論。將所有資料分析完成後,

即可將台灣對於泰國、印尼的農業援助做一綜合性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