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設計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對象主要聚焦在中國、美國在南海之競合,並兼論我國太平 島安全,然兩大強權都各自有組成之聯盟,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臺 灣、越南、日本、澳洲及印度等,每個國家在南海利益上都懷有不同目 的,各自掌握不同戰略(經濟)企圖與方向,各國會與兩大強權在國家整體 利益中進行直接或間接互動;其涵蓋之核心以島嶼主權爭奪、海洋資源 掠奪、島嶼法律爭議、軍事實力、軍備建設及兩強爭霸中所產生之國際 政治紛爭等。

本研究研究時間點以自2014 年中國南海海域島礁填海造陸開始,南 海多次因島礁主權、漁船及軍事部屬行動發生摩擦及衝突,東協及南海 聲索國紛紛加入連橫、合縱戰略,南海行為準則已無法規範區域利益變 數,南海地區國家存在著共同核心利益差異,以爭取國家利益與降低區 域衝突雙重目標之挑戰,使中、美兩國軍事、經濟關係層次連帶牽動亞

47

太國家,因此中、美強權關係對南海區域安全產生極重大影響。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是以「賽局理論」研究中、美及臺灣與兩大強國博奕中,

相互影響的行為模式。中國(美國)會因應美國 (中國)的策略而調整自己的

策略,以求利益的極大。在分析中、美及臺灣與兩大強國的策略互動賽 局,乃根據「賽局理論」提出以下前提。

第一、無論是中、美或臺灣與強國都是理性的參賽者,亦即雙方在選擇策 略時要滿足利益極大化。

第二、中、美或臺灣與強國所選擇的策略取決於彼此互動的關係,亦即 中國(美國)的報酬會因為中國(美國)的策略而有所改變。

第三、中、美或臺灣與強國有正確預知賽局結果的能力,彼此清楚知道 在某個策略組合下的報酬,就以這些資訊作為選擇策略參考。

本研究根據前述文獻探討分析中國與美國雙方互動賽局提出三個假 設,其賽局模型設計方式如後:

第一個賽局模型是以Guyer and Melvin(1966)將 2x2 賽局報酬分成 4 個 偏好順序「DC>CC>DD>CD」參賽者認為 DC 結果優於 CC、CC 結果優 於 DD、DD 結果優於 CD,而這樣的賽局模型就是「囚徒困境」;因此,

在第一個賽局模型中,以「囚徒困境」賽局為起點,並探討賽局結構改 變,首先把中國與美國雙方賽局簡化為二國、非合作賽局,然後透過報

酬改變,推演出各種可能的賽局,以及納許均衡因賽局改變而位移的情 形;分析的過程中,透過最簡單的數字比較,亦可達到清楚說明的效果,

另為了說明方便,我們將這四個策略組合編號,分別為第Ⅰ、Ⅱ、Ⅱ、

Ⅳ象限,如表3-1 所示。

第二個賽局模型是「危機邊緣策略」,當參賽者談判不成的威脅點常 是利用對峙來進行溝通,這是邊緣策略運用的一大特色;本研究運用動 態擴展型賽局分析中國與美國南海爭端互動,透過Selten(1965)完全訊息 動態賽局子賽局往前倒推的 「逆向歸納法」得到唯一的「子賽局完美均 衡」與Harsanyi(1967-1968) 不完全訊息靜態賽局貝氏納許均衡的結合,

建立不完全訊息動態賽局模型。

第三個賽局模型是以「智豬理論」探討臺灣太平島與強國(中國與美 國)南海爭議中,如何以智慧取勝並獲取最佳利益,首先將中國與美國簡 化為一個強國的勢力與我國的賽局,本研究以逢沢 明(2008)《小豬勝大 豬》理論為模型基礎架構導入本賽局,然後透過報酬改變,推演出各種 可能的賽局;討論的過程中同樣透過最簡單的數字比較,亦可達到清楚 說明的效果,另為了說明方便,我們將這四個策略組合編號,分別為第

Ⅰ、分別為第Ⅰ、Ⅱ、Ⅱ、Ⅳ象限。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