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行為之現況,茲將研究動機與 研究目的敘述如下:

壹、研究動機

一、學校組織變革時代策略領導的重要性

教育受到政治、經濟及社會改革運動之影響,學校組織產生空前的變 化和革新。而為了有效因應學校組織的變革,提升學校教育的整體效能,

學校行政措施及領導者的作為也必須隨之調整因應(張明輝,2001)。過去

學校承襲泰勒的管理模式,所以長期以來在行政領導上一直與僵化的科層 體制脫離不了關係,當全世界的組織型態面臨轉型與改造之際,擁有固定 顧客來源(學生)的學校卻仍反應緩慢。然而當教改呼聲一起,法令鬆綁、

組織再造、學校本位經營、教育市場化、壓力團體介入等,使得連學校這 樣的非營利組織也必需面對績效責任的課題(林易蓉,2002)。許主峰

(1996)指出,變革時代非營利組織面臨的挑戰如下:1.人口結構的改變 造成服務對象的流失;2.家長、學生、利益團體對學校的尊重每況愈下,

使學校面對更多策略性的挑戰;3.公共事務朝向私有化,使學校逐漸納入 民間單位承攬業務;4.中央財務政策改變,使學校預算不再穩定;5.不具 財務支援的中央指令,學校必需尋求其他管道整合資源。因此,在內外部 環境的變化下,學校的經營管理不能再緩慢的觀望、停滯,而是能著眼企 業的創新精神,在原有架構下為組織注入新生命、新思維。

而同時在教育體系之外,企業界面臨複雜、競爭與多變的環境,在充 滿變數與渾沌不明的環境中,為謀其永續之經營與發展,有賴不斷尋求和 培育本身擁有某種「持久性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的來源可能來自 企業內部的效率或核心能力,也可能來自外在環境(許士軍,2001)。在 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校面對內外部環境的改變,若是單靠傳統科層體制 的領導與管理,將無法在競爭的環境中勝出,學校經營要發揮績效,學校 必需尋求競爭的「優勢」,這些優勢可能是來自學校內部所擁有的核心能 力,也可能是來自對顧客(學生和家長)的特殊價值,因而可以使學生及 家長願意支持學校,而這些「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必須具有獨特性質,不 易為競爭者所仿效,因此,這些「持久性的競爭優勢」的選擇必須建立在 所謂的「策略性思考」(strategic thinking)的基礎上,因而學校領導 者(校長)及行政領導人員必須具備策略取向的領導智慧與能力(廖春文,

2005)。

然而,在事實上,人們一般只著重於策略的發展,而疏忽了如何將其 有效執行,再加上策略之有效執行所依賴者並不等同於策略發展所需要 者,因此,良好策略的本身並不保證其能有效執行(許士軍,2001)。在 這種情況下,為避免策略與執行的落失,學校經營者所面臨的挑戰,即為 建立具執行力的組織團隊及權責劃分的管理流程以確保策略能有效的執 行,這種以策略為聚焦,緊密結合組織願景、績效、策略,並重視策略的 實踐者,稱之為以策略為核心的組織,這也是在變革環境中學校經營可努 力嘗試的一種策略性組織。

R. S. Kaplan 和 D. P. Norton 兩位作者在 1990 年代之初提出「平衡 計分卡」(balance score card)的觀念,做為一種策略管理工具,這一 工具在過去十年間已獲得眾多企業採用,並證明其所產生的卓越效果。

2003 年 Kaplan 和 Norton 針對策略的有效執行問題,再一次提出以策略 為焦點的組織,即為「策略核心組織」,其在國外的企業或政府機構實證 後確能有效化解組織危機,明顯提高組織績效(ARC 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 略績效事業部譯,2001)。在這幾年,整個教育政策與制度做了相當程度 的變革,學校組織已不能如同過去,只重視「政策面」的考量,而須同時 兼顧「環境面」及「策略面」三方整合考量,透過一連串的決策和行動,

產生有效的策略執行,進而達成組織績效(李明堂,2003)。學校領導者

(校長)能以策略性思考,建立以策略為核心的組織團隊,進行策略規劃、

選擇、執行、評估與控制過程,將使學校面對內外環境的變革更加順利度 過。因此,在今日充滿變動的經營環境下,學校領導者在學校本位經營與 績效責任的壓力下,為提高組織績效與競爭力,有必要朝向「以策略為焦 點」的策略領導模式發展,學校領導者有必要了解與探討策略領導之意涵。

二、校長是學校策略領導者

西諺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可知,校長的領導觀念 及行為表現影響著整個學校組織的發展。校長職責一直被認為是「綜理校 務」,具有領導的重任與管理的角色;每個校長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態度、

價值觀念和行為型式,這些因素構成了校長的領導行為,而此領導行為就 是影響學校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曾燦燈,1986)。

過去校長可經由「學校管理」,透過計畫、組織、協調、執行與管制 等活動,結合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資源,間接達成學校教育 的目標(吳清山,1992) 。但二十一世紀的學校組織處於變革狀態,隨著 社會的開放,民智、民意的高張,教改的步伐等,校長們也感受到越來越 大的辦學壓力。校長是學校組織的領導者,更應感受到時代的變動與競 爭、複雜,而能以不同於過去的傳統典範,代之以創新的領導模式,在學 校中扮演稱職的角色與功能,以引領組織發展(杜歧旺,2000;李明堂,

2002;吳清山,2003;林郁絲,2000; 張明輝,1999;張慶勳,1995;廖 春文,2001)。做為一個變動環境下的領導者,如欲引領組織永續經營發 展或基業常青,除本人人格特質須具備策略偏向及不斷精進之態度外,尚 須具備整合人與組織、選擇策略、發展策略、學習與適應等能力(廖春文,

2005)。因此,變革的環境中,校長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及策略領導能力更 形重要。

一項新策略的推動,需要組織內所有的單位參與改變,尤其是這些改 變必須以團隊合作的形式才能成功。再者,策略的執行必需受到持續的重 視和密切注意,假使最高層管理者不能夠積極的推動策略的管理流程,預 期的變革成果必然不會發生,策略目標終究無法達成,企業必定會錯失創 造組織競爭優勢的大好機會(ARC 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略績效事業部譯,

2001)。任何一項變革策略的成功,需要領導者的重視,並明確宣示,才

能喚起組織凝聚的力量,朝向策略目標前進,校長為學校最高領導者,更 須具有領導統馭、驅動變革的認知與能力。變革管理大師 J. P. Kotter 指出領導人帶動變革和轉型的三步驟為:1.明確宣示必需變革的迫切性;

2.建立引領變革的管理團隊;3.發展企業願景和策略(引自李明堂,2003

)。因此,新策略的推動或形成,需賴高階管理的領導,動員全體組織成 員,了解變革的必要性,從而導向新策略,發揮策略績效。

策略領導的觀念不僅適用於一般企業界,更適用於面臨環境變革的學 校經營管理。在變動快速的環境中,領導者的觀念要有突破性的策略因 子,以身作則,由高階領導引領組織變革,使所有成員了解變革的必要,

帶領學校在變革環境中穩定地成長與茁壯。學校領導者(校長)除具有策 略領導的觀念與作為外,更應能以身作則引領變革,才能使學校之經營發 揮更高的效能。有感於學校領導者運用策略領導之重要性,因此,了解目 前國民小學校長運用策略領導行為之現況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有鑒於往昔的領導統馭理論與研究已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因此,新 的領導理論與方向不斷的創發,一九八 O 年之後,一種強調願景的新型領 導理論興起,轉型領導可說是新型領導理論的代表,近年來,關於學校轉 型領導的研究相當多,從林合懋(1995)、林淑真(2004)、林維林(1996) 、 張昭仁(2001)、張慶勳(1996)、劉雅菁(1998)等人的研究結果中發現 校長轉型領導的程度因教師性別、年齡、學歷、職位的不同而有差異,因 此,校長的策略領導行為是否同樣受到教師個人背景因素的影響,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二。

另外,從陳東星(2004)、陳建東(2000)、陳淑嬌(1989)、陳富銘

(2003)、廖裕月(1998)、劉雅菁(1998)、羅明忠(2003)等人的研 究中發現,不同縣市、不同規模的學校會影響校長的領導效能,此結果是 否適用於策略領導模式,有待探討與研究,因此了解校長的策略領導行為

是否受到不同學校背景因素的影響,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三、國內目前缺乏校長策略領導之研究

策略領導雖起源於企業界並廣被運用,並曾有效化解企業財務危機並 提升組織績效,但研究者發現,策略領導雖於企業管理上有卓越之效果,

也曾於國外之政府部門實行過 ,但在國內的教育機構卻尚未引用,相關 文獻也多以企業界之經驗為主,國內尚缺乏學校單位有關策略領導之相關 研究出現。

研究者擔任學校行政領導工作,感覺到教育改革的急促及學校經營領 導的需求,相較於其他的領導模式而言,學校組織中的校長策略領導研究 明顯缺乏,研究者認為,因應組織變革與績效責任時代,校長策略領導是 目前學校領導模式中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經由研究結果之發現,希望提 供給教育工作者作為參考。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研究者以「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策略領導行為 之研究」為研究主題,加以調查、分析、探討,本研究目的如下: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研究者以「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策略領導行為 之研究」為研究主題,加以調查、分析、探討,本研究目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