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研究結果討論

壹、 毒澱粉事件報導的基本分佈

一、 《Yahoo!奇摩新聞》如同主流媒體的再現

從本研究的分析可得知《Yahoo!奇摩新聞》並未因網路新聞平台的性質而使 用較多網路原生媒體來源,傳統媒體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儘管前四大媒體來 源中佔比最高者為網路媒體《NOWnews》,但其餘皆屬傳統媒體,且與《NOWnews》

差距極小,而其他的網路媒體佔比皆未超過一成;因此《Yahoo!奇摩新聞》在毒 澱粉事件的呈現上充其量也只是傳統主流媒體的再現,新媒體並沒有因為網路平 台而得到更多露出的優勢,這個結果對於網路新聞能提供更多元聲音的期待有所 落差。

在報導主題的部分,和 Nucci et al.(2009)的發現類似,毒澱粉新聞的報導 普遍著重在單一事件爆發後問題食品的調查、回收,但較宏觀、需要更多解釋的 議題例如食品政策、管理或相關的醫療健康議題著墨都較少。佔比將近半數的「因 應行動」主題或許發揮了新媒體訊息即時告知政府行動、更新稽查結果的優勢,

然而強調專家解釋、各方論點討論、闡述的「食品安全/健康醫療」以及「政策 規範/法規罰則」的比例卻遠不及因應行動的一半,顯示報導未能發揮新媒體不 受版面篇幅限制,以及公共論壇的潛在優勢,由此也可看出供稿的合作媒體也並 未依據不同的新聞上架平台,調整最適合的內容。

78

二、 消息來源單一,中立來源偏低

分析毒澱粉新聞的消息來源則發現「學術研究人員/醫療人員」(11.0%)

雖然屬於較專業且中立的消息來源,可能提供讀者關於毒澱粉更深入的資訊,但 僅佔約一成,而立場可能偏向為自己辯護的「製造商/廠商/商家/公司行號/

賣場」(22.8%)佔比卻是前者的兩倍;另外,政府方面的消息來源「衛福部及 其相關單位/中央政府官員/檢察官或相關稽查單位」(51.1%)大量被引用,

也相對壓縮到其他消其來源出現的比例。

貳、 毒澱粉事件的報導可讀性與風險訊息品質

一、 對新聞注意度有益的表現形式不足,欠缺整理過的資訊

本研究將「對新聞注意度有益」分為「使用易懂的替代名詞」、「使用流程 圖或圖示或表格解釋毒澱粉的危害或流向或相關說明」以及「以故事呈現報導」

三個指標。

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使用易懂的替代名詞」,近九成的新聞以「毒澱粉」、

「問題澱粉」替代「順丁烯二酸」,雖然此種表現形式可以降低專有名詞對一般 讀者產生的閱讀障礙,但用「『毒』澱粉」、「『問題』澱粉」等負面且具風險 的字眼強調其對人體的危害卻也可能造成民眾過度恐慌。再者,此類簡化的替代 名詞更容易造成讀者的既定印象,認為添加順丁烯二酸的澱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可能反而不利於新概念的接收,例如當某些學者提出順丁烯二酸澱粉的急性風險 低,也無致癌性等「非毒澱粉」的觀點時,很容易引發讀者的質疑,甚至認為相 關學者是「幫廠商護航」。

毒澱粉新聞除了在「使用易懂的替代名詞」的比例較高,其他兩個指標的比 例都很低。和「使用易懂的替代名詞」一樣有值得省思的面向,媒體「以故事呈 現報導」雖然可能增進讀者的閱讀意願,但什麼樣的報導主題適合以故事呈現,

79

且真的能讓讀者因而得知更多具知識面向的訊息,而非淪為媒體增加流量的工具,

的確值媒體反思與討論。

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毒澱粉期間政府密集稽查各食品工廠、澱粉廠、店 家,資訊更新頻繁,且原料廠、製造商等上中下游的關係錯綜複雜,加上專家在 毒澱粉對人體危害程度的解釋各異,但是「使用流程圖或圖示或表格解釋毒澱粉 的危害或流向或相關說明」的報導比例極低(1.5%),並不符合新聞整理資訊、

將訊息化繁為簡呈現給讀者的期待與認知。

二、 對新聞理解度有益的表現不佳,解釋力薄弱

「對新聞理解度有益」的可讀性指標則細分為「解釋專有名詞/關鍵概念、

核心概念」以及「提供中英對照名詞」,結果顯示只有 23.9%的毒澱粉報導會「解 釋專有名詞/關鍵概念、核心概念」,而「提供中英對照名詞」的報導僅佔 5.9%,

顯示媒體報導毒澱粉事件時有解釋力不足以及資訊不完整的現象。

三、 質化的風險資訊為主,脈絡資訊不足,個人難以依其評估自身風險 除了上述的可讀性指標外,本研究也分析了毒澱粉報導的風險訊息品質,四 個風險訊息品質指標包含:「自我效能」、「資訊脈絡精確度」、「風險比較」

以及「風險脈絡類型」。

「自我效能」的品質指標又細分為「提供個人防護措施的訊息」以及「描述 使用毒澱粉的食品特徵」,兩者皆可視為理解毒澱粉風險的基本資訊,儘管達半 數的新聞提供前項訊息,但檢視其內容卻發現多是告知哪些商家或品牌的食品使 用摻順丁烯二酸的澱粉,不過「描述使用毒澱粉的食品特徵」的新聞訊息卻不到 兩成,然而此類資訊相較之下卻是較具普遍性、可推斷的資訊,例如「因為澱粉 它是很容易老化的,可是修飾澱粉它是不太容易老化的,(冰了之後)跟原來一樣,

還是一樣 Q,還是一樣有彈性。」。

80

而「資訊脈絡精確度」主要著重在報導是否提供詳細的量化資訊,以供讀者 進行風險評估,和多數文獻的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發現大部份報導的質化資訊 多於量化資訊,且多未提及相關內容的母體。高達 70.6%的毒澱粉新聞僅提供質 化資訊,此類報導的特色是使用不精確的詞彙突顯風險,例如「毒澱粉」、「重 大危機」、「十分糟糕」;而資訊精確度最高的報導卻僅佔毒澱粉報導的 9.9%,

此類新聞除了提及風險,也以數字以及詳細的上下文資訊(分母等比較基準)讓 風險的強度具體化,例如「成人每公斤體重順丁烯二酸可耐受量是○.五毫克,

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成年人可耐受三十毫克」。毒澱粉報導著重質化風險但卻未 提供數字或足夠的上下文資訊引領讀者衡量風險,反而失去新聞警示風險使民眾 趨吉避凶的功能,而流於聳動化。

在「風險脈絡類型」的部分則是檢視新聞報導是否提供關於飲食習慣的訊息,

例如「攝取的食物量或攝取食物中的毒素含量」、「提供攝取食物的累積影響」、

「攝取食物對特定群體的影響」以及「攝取食物的頻率」,以利民眾依照自身飲 食習慣、身體狀況進行風險了解,然而分析中發現新聞報導毒澱粉提供相關資訊 的比例不高,表現最好的項目是佔兩成五(25.4%)的「攝取的食物量或攝取食 物中的毒素含量」,其中多是衛生署食藥局公布的檢驗結果,例如「天祐食品關 東煮黑輪檢出 496ppm」、「長勝食品冷凍正宗黑輪 481ppm」,此類訊息雖具明 確的警示作用,但澱粉在日常的生活飲食中使用甚廣,政府不但難以全面檢驗,

民眾也無法確保當前未被檢驗出的商品是否會出現在下一波的不合格名單中,因 此媒體新聞若能同時「提供攝取食物的累積影響」、「攝取食物對特定群體的影 響」、「攝取食物的頻率」則更有助於民眾依自身狀況評估其風險強度,但從分 析中可看出「提供攝取食物的累積影響」的新聞比例僅一成四(14.7%),而後 兩者皆不到一成(9.6%,9.2%)。

81

參、 新聞參與度與互動度

一、 讀者新聞參與度和互動度皆高

本研究將互動區分為兩大類,一是「讀者的新聞參與度」,二為「讀者的互 動程度」,前者是為了瞭解毒澱粉新聞受到讀者討論的程度,後者則著重在讀者 之間的互動。

在「讀者的新聞參與度」部分,毒澱粉新聞每篇報導平均有 40.40 則讀者評 論,比 Weber(2013)針對政治新聞的所做的研究來得高(每則新聞平均有 22.12 位使用者參與評論),可能是因為毒澱粉新聞為顯著的單一事件,並且與多數讀 者的生活高度相關,因此能夠引發足夠關注,促使讀者對新聞評論。

而「讀者的互動程度」則顯示 212 篇有讀者評論的新聞中,讀者回應數平均 為 8.90,有 42.5%的評論收到超過兩則回應,和 Ziegele et al.(2014)針對政治 新聞的研究中,得到兩則以上回應的讀者評論僅佔 8%的結果相比,毒澱粉新聞 在「讀者的互動程度」比例高出不少。毒澱粉新聞突出的「讀者的新聞參與度」

和「讀者的互動程度」表現或許也呼應了與自身利益相關且影響廣泛的主題的確 較能促使讀者的互動(Ziegele et al.)。

肆、 毒澱粉事件的讀者評論禮貌樣態

如同眾多研究的發現,不禮貌的讀者評論在線上的討論中是十分普遍的情況

(Angouri & Tseliga, 2010; Borah, 2012; Coe et al., 2014; Neurauter-Kessels, 2011),

毒澱粉新聞的讀者評論也有相同發現,高達七成二(72.2%)的新聞都會收到不 禮貌的讀者評論。

一、 對政治人物、政府單位的容忍度低於製造商、商家

82

本研究發現「報導主題」與讀者評論禮貌與否密切相關,但「消息來源」對 讀者評論的禮貌樣態則未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然而每個報導主題引用的最主要 消息來源其實有顯著的區別,兩相比較之下意外發現引發較多不禮貌讀者評論的 前三大主題,其主要消息來源皆是「衛服部及其相關單位/中央政府官員/檢察 官或相關機察單位」(「責任歸屬」:95.0%/34.8%;「政策規範/法規罰則」:

88.2%/47.4%;「因應行動」:73.0%/82.2%)11,引發最少不禮貌讀者評論的

「業者自清」主題(60.5%),其第一大消息為「製造商/廠商/商家/公司行 號/賣場」(82.2%)。

再者,收到不禮貌讀者評論的消息來源中,「地方首長/立法委員/政治人 物」(84.6%)、「衛服部及其相關單位/中央政府官員/檢察官或相關機察單

再者,收到不禮貌讀者評論的消息來源中,「地方首長/立法委員/政治人 物」(84.6%)、「衛服部及其相關單位/中央政府官員/檢察官或相關機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