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8-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69

70

顯得較為疏遠。這時教學者不要排斥將關係疏遠的學生分為一組進行小組學習,因為 可藉由網路平台線上即時互動的特性來克服學生疏遠的關係,讓個性較為內向的學生 在進行小組學習時不須畏懼參與活動,在網路平台中可以盡情地表達個人的意見完成 小組共同的任務,教師也不必認為關係疏遠一定會影響學習而造成學習興趣上的差異。

再者以人際關係型態分組及 Google 協作平台的學習方式必須考慮學生本身的網路自 我效能,因為教學者導入的資訊科技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是初次使用,和傳統的講述教 學是大不相同,所以學生會感到較為陌生,若再加上學生本身網路操作信心較為不足 的話,必然會影響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情形。因此教學者可以針對網路使用信心較為 不足的學生加強網路使用教育訓練,提升學生使用網路的信心,在使用協作平台時可 得到該有的成效,讓人際關係疏遠的小組可以達到學習成績上正面的助益。

二、 Google 協作平台有用性及易用性均會受到網路自我效能程度不同的影響,易用 性會受到開始使用電腦上網程度的影響。

此結果呼應了網路自我效能和電腦自我效能在不同領域的影響,學習方面網路自 我效能可以有效地預測學習成效的表現(Tsai & Kao, 2009),使用網路大學系統過程中,

使用者本身的電腦自我效能影響使用系統的易用性(劉忠峰等人,2010),醫院護士使 用網路進行網路學習的操作中,電腦自我效能對於網路學習的有用性有顯著影響 (Chen et al., 2008),電腦自我效能愈高者對於操作數位學習系統會更具信心,因為電 腦自我效能顯著影響知覺有用性及易用性(Kwahk & Lee, 2008)。另外也呼應「過去的 使用經驗」會影響使用者的知覺易用性,越有經驗的使用者使用系統會覺得較為容易 (Bajaja & Nidumolu,1998)。

Google 協作平台讓學生感到容不容易用或有沒有用,網路自我效能的高低差異 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即便是電腦網路普及的現今,學生對於電腦網路操作的信心其 實普遍都有一定的水準,但因為使用協作平台來輔助理化的學習,學生大多是第一次 使用這種方式,所以本身網路自我效能較高的學生對於操作的學習就能較快進入狀況,

操作起來也就較無難度,相對就會覺得此平台在學習理化上是有用的。至於開始使用

71

電腦網路程度部分,使用者若越早開始使用電腦網路對於電腦網路基本操作應該會較 為熟練,並且本研究協作平台的操作也屬基本操作,所以對於開始使用電腦網路高使 用組在使用 Google 協作平台上會顯得較為容易,但是 Google 協作平台在學習理化上 是否有用並不因越早使用電腦網路者就感到較有用。至於性別、平時有無使用電腦網 路、一週使用電腦網路時間程度和使用電腦網路進行學校課業學習經驗程度並沒有造 成知覺 Google 協作平台有用性及易用性的差異。探究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的學生已有 基本電腦網路操作的能力,所以學生操作協作平台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且在課程 結束後,大部分的學生對於協作平台的有用性都抱持正面的看法,以至於性別、平時 有無使用電腦網路、一週使用電腦網路時間程度和使用電腦網路進行學校課業學習經 驗程度並沒有造成協作平台有用性的差異。

三、 Google 協作平台的有用和易用程度會造成 Google 協作平台之學習興趣的差異。

此結果呼應資訊科技的易用性及有用性會影響工作績效的表現或學生使用電腦 網路學習的意圖,以 MBA 學生為樣本證實知覺有用性及易用性可有效預測學生再使 用軟體的意圖(Szajna, 1994),另外學生使用智慧板輔助電子書閱讀的知覺有用性正向 影響資訊科技融入的學習興趣、滿意度及成效(陳美織、張世其,2012)。

以上結果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的是,教學使用資訊科技不只是一昧的使用,而是 教學者要使用得恰到好處藉此以提升學習者學習興趣,所以教學者使用科技融入教學 前,應該特別重視科技對於學習者的易使用程度。因此教師在科技使用之前應提供學 習者足夠的科技操作訓練,尤其是針對知覺科技易用性較低的學生,讓學生可以熟練 學習時所需的科技操作,或者教師在設計相關資訊科技教學資源時,應以學生是否容 易操作作為設計的依據,否則資訊科技的導入必將適得其反,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外教師在使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必須考量資訊科技對於學習者 學習的助益,尤其可以針對知覺資訊科技有用性較低的學生,加強說明平台對其學習 或生活上的效益,或者增加使用協作平台的訓練及操作,讓其能感受到協作平台在學 習上是有助益的。

72

四、 Google 協作平台易用性程度造成平台有用性的差異。

此項結果呼應 Davis(1989)所述,使用者覺得較容易使用的系統科技,往往也被 認為較有用,以及黃若菱(2012)所提到國中在使用線上英文測驗網時,知覺網站易用 性對有用性有顯著相關及正向的影響。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是在資訊科技導入教學 時,尤其,要特別注意資訊科技對於學生是否可以產生友善的感覺,此即所謂的易用 性,例如是否容易登入協作平台、操作協作平台功能選項是否容易操作、進行共同編 輯時是否需要複雜的技術等,先讓學生知覺操作平台是容易的,即便在家沒有其他同 學協助也不會畏懼操作,進而才會讓學生願意使用,平台親近了,學生才有機會知覺 此平台在學習理化上是有助益的。

五、 Google 協作平台之學習興趣程度造成學習成效的差異。

此項結果呼應黃凱歆(2013)所述,國中生的生物課程主題學習興趣和學業成就達 正相關,以及鄭權(2012)所述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的學期成績和學習興趣呈正相關。

如同先前研究,在本研究中 Google 協作平台之學習興趣高低程度會影響學習成效,

學習興趣高者的學習成效顯著高於低者,所以讓學習者有興趣於教育者所設計的課程 是重要的,興趣高代表學習者內心對於追求該事物正面、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強烈的,

內心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進一步才有可能在學習成就上有所表現。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