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根據第四、五、六章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結論。

壹、以知識結構為基礎編寫教材,可讓事理類說明文教材具架構性 一、專家知識結構可以作為教材的編寫依據

事理類說明文專家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將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中的學習重 點,依不同性質分門別類,組織成有條理順序、且脈絡分明之專家知識結構;接著經由 語文專家以「事理類說明文專家知識結構評鑑表」加以評鑑後確定。事理類說明文專家 知識結構,共分成主幹及四大脈絡,主幹以文體特徵為主、第一脈絡以統整內容大要為 主、第二脈絡以文體寫作特色中的語句及語詞為主、第三脈絡以文體寫作特色中的寫作 技巧為主、第四脈絡以文章結構為主。

而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的編寫依據,正是事理類說明文專家知識結構。以事 理類說明文專家知識結構為基礎,進行教材中教師別冊、讀寫講義、教學簡報檔及教學

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經過大量教學及施測後,將學生的測驗結果以 OT 進行 分析,形成事理類說明文學生知識結構,藉以勾勒出多數學生的學習路徑。

在事理類說明文學生知識結構中,不同脈絡間的節點,彼此是具有相關性的。就各 脈絡而言,以第四脈絡較為困難,以主幹較為容易;就各節點而言,以節點 12 最為困 難,以節點 01 為最基礎的節點概念。學生知識結構間各節點的上下位關係,能真實反 應出學生實際答題上的難易順序,是接近多數學生能力與習慣的學習路徑。

三、補救教學結構可以作為補救教學的依據

以專家知識結構為主體,參酌學生知識結構,所形成的事理類說明文補救教學結 構,統合了專家知識結構的各脈絡重點,也反應了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而補救教學教材—

學生加油手冊的編寫依據,即為事理類說明文補救教學結構。在學生加油手冊中,除了 再次說明各節點的概念外,也深入解說補救教學結構中各脈絡的上位節點;此外,更設 計了自我提升測驗及延伸閱讀等部份,讓學生視程度作額外補充練習。因此,補救教學 教材,是依學生實際之所需,設計合適的教材內容,提供教師補救學生學習上的問題。

總而言之,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是由專家知識結構、學生知識結構以及補 救教學結構來架構組織;因此,從教材教學到補救教學,內容完整有系統,有助於學生 的學習。

貳、結合讀寫的事理類說明文教材普獲臨床教師肯定

分析「教師試用調查表」的結果發現,教材的所有評鑑項目,在「非常同意」與「同 意」兩個等級合計皆高於 77.78%,大部份的教師,對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持正面、

肯定的態度;進一步與教師訪談的結果,也大多獲得正向的評價。在教師別冊方面,教 師們認為重點明確、編排清楚、步驟完整、時間分配適當且內容詳細;在讀寫講義方面,

教師們認為內容與版面適當、教學重點編排清楚、難易度及題數皆適當,並能加強學生 的學習效果;在教學簡報檔方面,教師們認為能符合教學重點、方便使用、能達到教學 效果、能加強學習效果,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測驗題方面,教師們認為能符合知識

節點、難易度及題數適當,並能檢測出學習效果。由此可見,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 材的內容,普遍獲得授課教師的認同。

參、結合讀寫的事理類說明文教材獲得學生正向的學習反應

分析「學生學習回饋表」的結果發現,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閱讀理解提升、寫作 能力提升及教學方式等五個項目,在「非常同意」與「同意」兩個等級合計皆高於 70%;

就三所學校來看,此五個項目在「非常同意」與「同意」兩個等級也分別至少達 70%,

且並無明顯之差異。顯示不同學校的學生,接受了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後,均認 為教材能引起興趣、學到有用的語文知識,自己的閱讀及寫作能力也皆有所提升。因此,

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能得到不同學校學生的認同。

有關教材中的學習重點,多數學生認為「句型」、「修辭」、「文體知識」較為容 易,而「寫作練習」、「解讀層次與綱要」、「測驗題」較有難度。然而,雖然各重點 深淺不同,但他們同時也肯定這些練習都能增進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進一步與學生 訪談的結果,則大多獲得正面的評價。由此可見,本研究之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 之教學模式是為可行。

肆、依循知識結構進行補救教學確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果 一、本補救教學模式可以普遍提升各脈絡及節點的通過率

分析前、後測結果發現,就知識結構的主幹及四個脈絡而言,學生在接受補救教學 後,各脈絡的整體通過率皆提升,由原本至少 65%以上的通過率,提升為至少有 80%以 上的通過率。就進步情形而言,依序則為第三脈絡進步 18.85%、第一脈絡進步 16.94%、

第四脈絡進步 14.48%、第二脈絡進步 9.84%、以及主幹進步 8.20%。整體平均進步率為 13.67%。

分別就十五個節點各自來看,在補救教學後,每個節點的通過率皆提升,各節點至 少有 75%以上通過率。其中,通過率最高的節點,依序為節點 07、節點 05、節點 01 及

通過率,尤其是前測中通過率較低的節點,更有明顯之進步。

二、本補救教學模式可以促進不同能力分組學生的顯著進步

分析前、後測結果發現,就全體受測者而言,平均進步 3.43 個節點;前測後,最高 為通過十三個節點,最低則為通過二個節點;後測後,最高為通過十五個節點,最低則 為通過六個節點。而就高、中、低能力分組而言,則分別平均進步了 2.94、3.17、4.37 個節點。因此可知,學生在接受補救教學後進行測驗,皆呈現進步的情形,尤其是對低 能力組的學生,更有明顯的成效。由此可見,補救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通過的節點數 量,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學會知識節點中的重要學習概念。

綜合上述,由教師及學生的回饋,以及前、後測的結果可知,以知識結構分析建立 之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模式,能增進學生對於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的理解,提 升學生學習態度,增進學生學習成效,同時也能提升教學的效果。而由專家知識結構、

學生知識結構及補救教學結構所組織的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可以使學習更有系 統、更加完整,促進事理類說明文的讀寫教學成效。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以下的研究建議,提供編製教材、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 的參考。

壹、對編製教材的建議

一、教材的編製,必須經由完整而全面性的規劃。以本教材為例,從選文開始,接 著組織教學重點,然後編寫讀寫講義、教師別冊、上課用的簡報檔及教學後學習測驗,

最後是補救教學用的教材。教學所涵蓋的每個細節,都經過周全的計畫,使教材更全面 性。

二、在編寫教材時,以專家知識結構為基礎來設計,可以增進教材的完整,不致遺 漏教材中的任何重點;結合學生知識結構與補救教學結構的教材,則更能符合學生實際 的學習情形。

三、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研究者深感教材設計,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及精力。因此,

教材的設計,若能藉助團隊合作,由多位不同專長之教師,依其專業,分工合作,將能 節省許多時間,並提升教材的品質。

四、測驗的目的,在於讓學生理解並應用教材中閱讀及寫作技巧。為此,有關測驗 題的編製,除了要符合知識節點之外,題目也應更加靈活,方可使語文檢測提升至應用、

分析等較高認知能力之層次。

貳、對教學的建議

一、在教導寫作時,讀寫結合是相當可行的方向。經由閱讀,學生能熟悉教材中的

的學生,其進步成果更是明顯。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若能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實施 補救教學,複習並澄清重要概念,則學生更能充份理解授課的內容。

三、在本研究中,雖已事先全盤規劃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內容,並有詳細的 教學流程,供老師使用。但由於實施教學的教師,皆為該班的級任導師,每位教師教學 風格不同,對教材所抱持的態度不同,因此,教學效果也會有所差異。而這些差異,也 是身為教師,應有所自覺的。此外,後續研究者也可以進一步朝向教學方式與教學效果 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入探究。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知識結構確實能幫助學生有架構的學習知識,但在本研究中,由於時間及精力 的限制,在編製知識結構時,只規劃由十五個知識節點構成整個知識結構。因此,部份 知識節點包含數個相關子能力。然而,研究者發現,在出題的過程中,若要完全將這些 子能力全部呈現在有限的題數當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對此,建議未來在設計教材時,

可以規劃一系列的事理類說明文教材,擴大事理類說明文的架構,讓每份教材的重點不 同,知識節點的內容也較為細分,如此一來,將能更確切地依細目出題,也更能精確得 知學生學習上的情形。

二、因研究時間及人力有限,前測的研究樣本集中在臺中及苗栗縣市九個班共二百 八十九名學生,接受教學及測驗。未來若能擴展至其他地區,或增加施測班級數,則將 使事理類說明文的學生知識結構及補救教學結構更符合臺灣地區學生實際的學習情形。

二、因研究時間及人力有限,前測的研究樣本集中在臺中及苗栗縣市九個班共二百 八十九名學生,接受教學及測驗。未來若能擴展至其他地區,或增加施測班級數,則將 使事理類說明文的學生知識結構及補救教學結構更符合臺灣地區學生實際的學習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