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的編製

第三節 補救教學教材的編寫

本節主要在探討事理類說明文讀寫教學教材教學後,後續補救教學教材的編寫過 程。課程結束後,進行教學後學習測驗之前測,目的在於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並透過 學生試題資料分析,得知學生學習的上下位順序關係及學生學習困難所在,由此編寫補 救教學教材,即形成「學生加油手冊」,便於之後進行補救教學。

壹、教學後學習測驗前測結果分析

一、「學生知識結構」與「補救教學結構」的形成

教學後學習測驗前測的資料,經輸入形成二元資料,並以 OT 分析學生的答題狀況,

產生學生試題順序。下圖為本研究之學生試題結構在閾值為 0.03 的情形。

圖 5-16 學生試題結構分析圖

在圖 5-16 中,數字代表測驗卷中的試題編號,連線代表試題間的關係。在此圖中,

節點的二題位於不同上下位的情形。此種情形是代表學生對此節點,尚不是能完全理 解。因此,在判讀時,採用以在上位的題目,亦即答對人數較少的題目,為判斷學生結 構的依據。

透過學生試題順序的分析,組織同一節點的試題,找出學生知識節點間的上、下位 關係,加上試題方向性的線段,再經與語文教育系所之教授及研究生討論後,建構學生 知識結構如圖 5-17 所示。

在圖 5-17 中,愈上位的節點,對學生來說困難度愈高,愈不易理解。如:節點 12

較為容易。

對照圖 4-2 及圖 5-17 可知,事理類說明文學生知識結構,與先前由專家的觀點,所 建構的專家知識結構不太相同,部份連線及上、下位順序,二者之間有所差別。舉例而 言,原本在專家知識結構中,節點 08「能理解事理類說明文中,說明事理所使用的詞語」

的上位節點為節點 09「能辨析四字習用語(A+B、B 補充 A)及成語的用法,並應用於事 理類說明文」及節點 10「能辨析本篇的複句(目的、條件、轉折、遞進)句型,並應用 於事理類說明文」,但在學生知識結構中,並無直接的連線。即使如此,透過與節點 13

「能理解本篇開頭(破題法)及結尾(前呼後應法)的結構方式」的連線,可以發現節 點 08 與節點 10 存在著上、下位關係,且節點 09 及節點 10 亦呈現上、下關係。

相對的,原本在專家知識結構中,節點 11「能理解本篇所使用的說明方法(介紹、

舉例、定義、數字、引用)」,與節點 09「能辨析四字習用語(A+B、B 補充 A)及成語 的用法,並應用於事理類說明文」及節點 05「能歸納或摘取本篇五段的各段重點」並無 連線,但在學生知識結構中,呈現出上、下位的關係。我們可以由此推估,不同脈絡間 的節點,可能存在著上、下位關係,因此,如果學生在某脈絡的下位節點能夠學習良好,

將可能影響其他相關脈絡的學習成效。

為了補救專家知識結構以及學生知識結構之間的差異,因而參照二個知識結構,統 整建構補救教學結構。而由於知識結構中的主幹及四個脈絡代表不同的能力及項目;因 此,在建構補救教學結構時,以專家知識結構的各脈絡為主體,同時參照學生知識結構,

調整同脈絡節點的上下位位置,由此編製完成事理類說明文補救教學結構。如圖 5-18 所示。

01 能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特色(具備

關聯性;以節點 01 為出發點,而位於最上位的節點 12,則連結著所有的脈絡。進一步 對照專家知識結構(圖 4-2)、學生知識結構(圖 5-17)及補救教學結構(圖 5-18),

分別就主幹及四條脈絡分析如下:

(一)主幹:因節點 01 及節點 02,屬於最基礎的文體知識,再加上答對率較其他 節點高,因此仍作為補救教學結構的主幹。

(二)脈絡一:與專家知識結構相同。脈絡一的節點 05,對學生來說,是三個節點 中較為困難的;而節點 03,答對人數最多。故此脈絡的上、下位順序維持不變。

(三)脈絡二:由原本由下而上依次為 06、07、08、09 及 10 的順序,調整成 07、

08、06、09、10 的順序。其中,本來並立的節點 09 及 10,由於前測結果顯示,二者之 間具有上、下位關係;且節點 10,在第二脈絡中,對學生最有難度;其次為節點 09,

因此節點 09 及 10 成為脈絡二中最上位的二個節點。而節點 07 是此脈絡中答對人數最 多的,故移至最下位。且根據圖 5-17 可知,對學生來說,瞭解詞語比瞭解語句來得容易,

故將節點 08 移至節點 06 的下位。

(四)脈絡三:脈絡三的節點順序與專家知識結構相同;其中,節點 12 不僅此脈 絡的上位節點,亦是整個學生知識結構的十五個節點中,答對率最低的節點。故將節點 12 的位置,調整至整個的結構的最上方,並以連線連結著各脈絡。

(五)脈絡四:脈絡四的節點 14,對學生來說,是三個節點中較為困難的;其次為 節點 15;節點 13 是較容易理解的。而同時配合圖 5-17 可知,節點 13、節點 14 與節點 15,其實都是上位的節點,整體通過情形較其他脈絡低,故將脈絡四的整體位置往上移。

二、測驗題答題狀況分析

進一步分別就各脈絡之上位節點所代表的二個試題中,答對人數較少的題目進行分 析,來瞭解各脈絡上位節點的答題狀況,以作為設計補救教學重點的參考。題目依序分 別為:第一脈絡節點 05 的第十題、第二脈絡節點 10 的第二十題、第三脈絡節點 12 的 第二十三題、第四脈絡節點 14 的第二十八題以及節點 15 第三十題。以上此五題的答對 率均未達 70%,因此需要再次作清楚的講解。

有關此五題的答題情況,詳細整理如表 5-1;而測驗題內容,詳如附錄四。

表 5-1 教學後學習測驗前測試題部份答題情況整理一覽表 第十題 (節點 05)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內容,並沒有出現在本文中?

(1)青少年藥物濫用的發展 (2)藥物治療產生的原因 (3)目前對制止藥物濫用所採取 的方法 (4)我們在生活中如何使用藥物

選項一 選項二 選項三 選項四 未作答

人數 55 21 192 21 0

百分比 19.03% 7.27% 66.44% 7.27% 0.00%

解說 正確答案是選項三,有 66.44%的學生答對,而選擇選項一的人數也有 19.03%。因此,必須於補救教學時,加強學生對課文各段重點的掌握,

強化此部份的概念。

第二十題 (節點 10)

「藥物是經由合格的醫生和藥劑師指定和配方的,通常都是為了治療某些特別的痛症 或疾病,而短暫使用。」以上句子是運用哪一種複句句型所寫成的?

(1)遞進複句 (2)目的複句 (3)轉折複句 (4)因果複句

選項一 選項二 選項三 選項四 未作答

人數 15 189 23 59 3

百分比 5.19% 65.40% 7.96% 20.42% 1.04%

解說 正確答案是選項二「目的複句」,有 65.40%的學生答對,而選擇選項 四的人數也有 20.42%。因此,必須於補救教學時,加強學生對「目的 複句」及「因果複句」的區辨。

第二十三題 (節點 12)

如果我們要說明什麼是「自然科學」時,可以使用哪一種說明法,便能簡潔而明確的 說明清楚?

(1)引用說明法 (2)介紹說明法 (3)定義說明法 (4)舉例說明法

選項一 選項二 選項三 選項四 未作答

人數 17 83 169 20 0

百分比 5.88% 28.72% 58.48% 6.92% 0.00%

解說 正確答案是選項三「定義說明法」,有 58.48%的學生答對,而選擇選

本篇文章結構段落的方式,較符合下列何者?

(1)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把材料用並列安排的方式呈現 (2)以空間方位的順序來安 排 (3)按照起因、經過及結果的方式來安排 (4)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 方式來安排

選項一 選項二 選項三 選項四 未作答

人數 185 10 27 63 4

百分比 64.01% 3.46% 9.34% 21.80% 1.38%

解說 正確答案是選項一「並列式」,有 64.01%的學生答對,而選擇選項四 的人數也有 21.80%。因此,必須加強學生「並列式」結構的認識,並 與其他結構做區別。

第三十題 (節點 15)

本文說明青少年使用藥物的內容條理,下列何者有誤?

(1)首先,說明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問題日漸嚴重。 (2)其次,依年代說明青少年濫用 的藥物。 (3)接著,說明青少年濫用藥物所造成的後果。 (4)最後,以個人的相關經 驗加深讀者的印象。

選項一 選項二 選項三 選項四 未作答

人數 26 11 61 189 2

百分比 8.98% 3.81% 21.11% 65.40% 0.69%

解說 正確答案是選項四,有 65.40%的學生答對,而選擇選項三的人數也有 21.11%。因此,必須加強學生對本文條理順序的理解,並於補救教學 時強化此部份的概念。

貳、編寫學生加油手冊 一、實施方式

根據補救教學結構製作書面的學生加油手冊,作為補救教學使用。本研究預定採團 班教學的方式,統一由教師進行補救教學。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鑑於國小上課時間有 限,及各校電腦教室借用不便,故為了符合當前教學現況的推廣條件,讓教師便於掌控 時間及場地,實施團班教學是較適合的選擇。二則因實施團班教學時,教師較易對全班

進行各概念的深入解說;有些學生雖然已答對該節點的二個題目,但仍可能對於同題的 其他選項,有不理解的地方。因此,經過老師再次的說明,可以幫助該生做概念上的澄 清。

此外,由於教學及前測的實施,皆由該班級導師進行,是故班導師較能掌控每班學 生的上課情形,因此,在實施補救教學時,仍以原班級導師教學為主。課程預計進行共 一堂課,並於第二堂進行後測,藉以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效。

二、手冊內容

學生加油手冊共包含「概念整理」、「自我提升測驗」及「相關知識與閱讀補充」等 三部份。詳述如下:

(一)概念整理:此部份是將補救教學結構中的十五個節點概念,依據其教學的實 際情形,融合成十三個補救重點,再次說明各節點的相關知識,提供教師做課堂上的講 解。當中,特別詳細解說補救教學結構中,主幹及各脈絡中的上位節點,並針對學生在 測驗題中,容易混淆的地方,再次澄清觀念,既可以補救答錯的學生,也能使原本答對 的學生,在觀念上更加清楚。同時,在每個概念後,並設計數題練習題,以方便教師講 解及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下就「概念整理」中的十三個補救重點,分別說明如下:

1. 補救重點一:此概念主要是針對節點 01 所設計的重點,再次解說說明文的特性

「說明性」、「知識性」及「客觀性」。

2. 補救重點二:此概念主要是針對節點 01 所設計的重點,再次解說事理類說明文 所具備的特性,包含「傳達正確的知識」、「客觀公正的說明」、「善用舉例說明道理」及

2. 補救重點二:此概念主要是針對節點 01 所設計的重點,再次解說事理類說明文 所具備的特性,包含「傳達正確的知識」、「客觀公正的說明」、「善用舉例說明道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