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交換理論與行銷策略

二、 消費者行為與交換障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一定的消費水準條件下,消費的實現及其實現的程度取決於交換發展的深度和 廣度。

同時,交換與行銷息息相關。例如,由於某種商品供應不足,商業部門可以 採取提高消費品價格,限制該商品的銷售量,並推銷可替代用品,以滿足消費需 求,從而改變商品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反之,可以採取降低價格、減少供應量、

限制供應等措施,改變消費的結構。這就是所謂的行銷活動,透過交換,消費創 造新的生產需要,通過所有行銷活動,把消費市場新的需求資訊回饋給生產部 門,這樣,一方面可以創造出新的消費物件,另一方面促進商業的繁榮。

二、 消費者行為與交換障礙 (一) 消費者購買行為

消費者購買行為是指人們為滿足需要和欲望而尋找、選擇、購買、使用、評 價及處置產品、服務時介入的過程活動,包括消費者的主觀心理和客觀物質兩個 方面的活動(Kotler & Armstrong, 2007)。人們為了滿足個人,家庭的生活需要 或者企業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購買愛好的產品或服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 為,稱為購買商品的決策過程。在這一過程,是由一系列環節、要素構成的,購 買決策居於核心地位,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購買行為的發生方式、指向及效 用大小。

一些西方學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揭示了消費者購買行為中的某些共通性 或規律性,並以模式的方式加以總結描述。其中尤以Engel-Kollat-Blackwell,

EKB 模式 ( 1968,1984)和 Howard-Sheth (1969)最為著名。

l. Engel-Kollat-Blackwell 模式

EKB 模式強調了購買者進行購買決策的過程。在這個模式里,消費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心理成為“中央控制器”,外部刺激信息(包括產品的特征和社會壓力等無形因素)

輸進“中央控制器”;在“控制器”中,輸人內容與“插人變數”(態度、經驗及個性 等)相結合,便得出了“中央控制器”的輸出結果—一購買決定,由此完成一次購 買行為。

具體來說,EKB 模式描述了一次完整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過程:在外界刺激 物、社會壓力等有形及無形因素的作用下,使某種商品暴露,引起消費者的知覺、

注意、記憶,並形成信息及經驗儲存起來,由此構成消費者對商品的初步認知。

在動機、個性及生活方式的參與下,消費者對問題的認識逐漸明朗化,並開始尋 找符合自己願望的購買對象。這種尋找在評價標準、信念、態度及購買意向的支 持下向購買結果邁進。經過產品品牌評價,進人備選方案評價階段,消費者在選 擇評價的基礎上作出決策,進而實施購買並得到輸出結果,即商品和服務。最後 對購後結果進行體驗,得出滿意與否的結論,並開始下一次消費活動過程。

2. Howard-Sheth 模式

Howard 和 Sheth (1969)認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程式的主要因素有:知覺過 程、學習過程、輸出變數、外因性變數等。模式中的輸人變數(刺激因素),包 括刺激、象徵性刺激和社會刺激。刺激是指物品、商標本身產生的刺激;象徵性 刺激是指由推銷員、廣告媒介、商標目錄等傳播的語言、文字、圖片等產生的刺 激;社會刺激是指消費者在同他人的交往中生的刺激,這種刺激一般與提供有關 的購買信息相聯。消費者對這些刺激因素有選擇地加以接受和反應。

知覺過程是完成與購買決策有關的信息處理過程;學習過程是完成形成概念 的過程。知覺過程和學習過程都是在“暗箱”內完成的,經過“暗箱”的心理活動向 外部輸出變數。上述因素連續作用的過程表現為:消費者受到外界物體不明朗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刺激後,進行探索,引起註意,產生知覺傾向,進而激發動機。同時通過選擇標 準的產生以及對商品品牌商標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購買態度,從而堅定購買意圖,

促成購買行為。 而購買的結果將反饋給消費者,消費者對商品的滿意狀況,又 將進一步影響其對商品品牌的理解和態度的變化。

總之,綜合傳統的購買刺激理論AIDA Model(Lewis, 1898),加上回饋機制 理論,袁高生 (2010)將消費者決策過程改為 AIETA,使嬰兒父母購買心理機制 在奶粉行銷中的融合:

圖 2‐1 AIETA Model      資料來源  :  袁高生  (2010)   

 

Interest 

Evaluation 

Adaption 

Trial 

Awaren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阻礙交換的四個主要成本

根據社會學家 Blau(1964)的結構交換理論,交換的產生源自於交換雙方期待 交換行為對自己有利,所謂有利就是得到的利益大於所需付出的成本。因此,買 者在購買產品或服務時,會考慮成本效率問題。

當某一產品或服務與其他競爭者所提供的不分軒輊,但所要花的成本(包括 買價、運費、維修等各方面成本),比競爭對手來的低,或是同樣成本下,此產 品或服務所提供的效益比其他多時,這個產品或服務被選購的機會較高。換言 之,一個產品或服務如果能在成本效益上比對手有競爭力,就已經取得交換優勢 的基礎 。

然而,市面上充斥著許多成本效益相當的產品,太多資訊使得消費者無法適 從,得花非常多時間成本去搜尋相關資訊。買者可能沒時間或不想費時費力去搜 尋,而持續使用原來產品,買者也有可能是恰巧看到廣告,或別人推薦而購買產 品,以減少搜尋時間的成本,這個諮詢搜尋成本是影響交換的第二個可能因素。

隨著資訊的發達,許多知名或不知名廠商,皆會透過廣告宣稱自己產品的功 效,以至於混淆買者的消費決策。買者購物前常須思考賣方訴求的功能是否為 真,賣方是否以自己的利益為最高考量,是否應該信任賣方等等,這種道德危機 成本是影響交換的第三種因素。

最後,買方持續購買同樣的產品,因為使用經驗與符合需求和習慣,一旦改 用其他產品,就會產生有形或無形的轉換成本。買方可能會因習慣某一種產品的 軟硬體、服務流程、產品特性、或是產品的口味,而不願意更換品牌,所以買方 在無強烈轉換品牌的動機下,陷入專屬的泥沼裡,這種專屬陷入成本,即是阻礙 交換的第四因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上可知,交易成本彷彿經濟社會中的摩擦阻力( Williamson,1979 ),所有 的交易,交換過程並不一定平順,買者在交換前,會知覺並衡量所要支出的外顯 單位效益成本加上內隱交換成本,以最終總成本的高低來決定交易是否值得進 行。也就是說,個別成本的劣勢往往可以借由其他成本優勢來補足,而綜觀整體 策略行銷架構的主要變數,即是包括下列四種成本:

„外顯單位效益成本

„買者資訊搜尋成本

„買者道德危機成本

„買者專屬陷入成本 三、 行銷與策略

行銷(Marketing)狹義解釋為交易(Transaction),指的是營利組織間的利益交 換,例如公司銷售產品給顧客,顧客付相當費用給公司,所以行銷問題的本質就 是「交換」問題。Ameri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下的定義是:行銷是創造、溝通 與傳送價值給顧客,及經營顧客關係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

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式。Kotler & Armstrong (2007)下的定義強調了行銷的價 值導向:市場行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產品和價值,並同別人進行交換,以獲 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而Gronroos (2006) 的定義強調了行 銷的目的:行銷是在一種利益之上下,通過相互交換和承諾,建立、維持、鞏固 與消費者及其他參與者的關係,實現各方的目的。簡言之,行銷是一種規劃與執 行的程式,針對創意、產品或服務的觀念化、定價、推廣、與配銷等進行規劃與 執行,進而創造出一種能滿足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活動 (邱志聖, 2010)。行銷 的核心是供需雙方通過某種傳媒的溝通與瞭解,最終形成交易合約,其衍生對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方來說是形成忠實的用戶群落,對需方來說,是對品牌的認知與忠誠。

當買者面對這麼多的市場選擇時,為什麼買者會選擇購買某一公司所提供的 產品或服務?在競爭性市場中,顧客具有動態性,顧客忠誠度是變化的,他們會 轉移到其它的企業。行銷處理的重點是交換而非交易,隨著需求與供給面之多樣 化和複雜化,交換的過程變得更複雜,阻礙更多;而且,交換是一種長期的活動,

交換之後還有許多問題必須處理,處理得好,才能確保整個交換關係可以不斷地 有效率地進行。所以,行銷是瞭解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產生、發展趨勢及規律性,

提供了脈絡清楚、思路清晰的參考依據,便於企業在千變萬化的消費者購買行為 中,準確把握其規律性,作出正確的判斷及最佳決策。

策略是管理者為達到公司目標所採用的行動方向與準則,也是公司推動業務 的基本方向。因此,策略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首要工作,主要的內涵包括決定 公司經營的範疇、決定如何經營才可獲利、或是如何經營才可全身而退,而仍具 有存活能力。具體而言,策略是建立公司整體目標的方法,而目標包括公司的長 期目標、行動方案與資源分配的優先順序;策略是用來定義公司競爭的範疇;策 略是一種對內、外環境的具體反應,以達到公司永續的競爭優勢;策略也具體地 界定公司的管理工作。這四種定義說明了策略的具體內容,而策略管理的主要目 標便是冀求這四項具體內容或業務,能在有效果與高效率下進行,使公司能在產 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行銷是找到市場(若沒有市場就要想辦法創造市場),並且擬定產品與服務 賣給市場上客戶以換取金錢之策略規劃過程。這一過程都是以買者的需求為出發

行銷是找到市場(若沒有市場就要想辦法創造市場),並且擬定產品與服務 賣給市場上客戶以換取金錢之策略規劃過程。這一過程都是以買者的需求為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