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壹、英語語言學習為培育全球化人材之重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研究者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研究者們全都會上天堂,也全都會下地獄。 《雙城記》

18 世紀工業革命開始所遵循的大多數法則、同質化的管理與經營策略,在 歷經紅海策略的激烈競爭以求永續發展的經營模式,不管是在企業中抑或是在教 育現場學校同形化的現今社會趨勢中已逐漸式微。藍海策略的興起、全球化所帶 來的政、經與文化等密切聯繫與流通,加深國家與個人更大的生存競爭壓力,以 往固定的國界及文化等概念受到前所未有之挑戰,在這些大環境的社會變遷與全 球化之交互影響下,我國也體認到全球化所必須面對的人才培育的政策須改變,

教育需擴大深度與廣度、全人教育的落實、跨國人才的培育及培養學生具備基本 素養與關鍵能力並積極與國際接軌。此信念也已經成為教育國際化的新指標與各 國努力的方向(李新鄉、黃光明、賴秋郁,2013),而我國也在這波改革浪潮中,

掀起翻轉教育的熱浪,舉凡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學的普遍化、學生國際交流的機 會提升、教師專業與行政支持的擴張及促進學校國際化的推行等等,可以看到光 明的曙光不斷乍現,但達成最後目標的路途仍有一段距離。相關的配套措施必須 有效推動,當能實現我們終極的國際化與全球化人才培育之教育目標(溫怡玲,

2014;程晏鈴,2015)。

就師大華研所楊聰榮教授觀察世界各國的發展發現,迎接全球化世代,政府 需要把語言當成資產,願意投資建構多語言環境,投資質優的多語教育,而台灣 語言教育的問題,不在於時數不夠,或相互排擠,是沒有提出前瞻性的思惟與期 待,沒有提供足夠質優的語言教學法學習上的選擇,讓多語言的學習,可以達到 應有的成效」(吳怡靜、何琦瑜,2011)。

2

貳、教育現場出現英語學習動機低弱警訊

在廢除聯考與基測之紙筆測驗,採用多元比序決定高中志願之際,《親子天 下》雜誌在 2012 年針對全台 4,386 位國中生及 994 位老師進行「國中生學習力 大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近六成學生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年紀越大,學習慾 望越低落;近六成的孩子,放學後不太有興趣主動求知,對閱讀課外書或鑽研興 趣或嗜好意興闌珊,三年的國中教育,並沒有幫助國中生裝備自己,成為更有自 信、更熱愛學習的人;反而「愈學愈不滿意,愈學愈失去熱情。」學校教育,加 速讓學生「從學習中逃走」(何琦瑜,2012)。

《親子天下》的調查結果並非危言聳聽,從近年來國際間重要的學生能力評 比,如「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 PIRLS)和「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 ),可看出台灣學生的學科成績稱羨國際,通常都能名列 前茅,但是台灣的閱讀素養表現不佳,顯示學生學習,是一種沒有樂趣的「勉強」。

尤其在英語學習上,國中與國小階段的英語教學方式截然不同,造成學生的學習 適應困難,使得學生在進入國中就讀後,感到徬徨無助與挫折,英語學習成為一 場揮之不去的夢魘,不想學,卻又不能不學,最後僅能成為課堂裡的客人也同時 造成英語學習的 M 型化現象加劇。同時,其背後所延伸貧富差距的議題也亟需 要當今各界的關心(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2012)。

參、城鄉學習落差急待關注

學校教育成為社會篩選的趨勢,提供弱勢孩子社會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然 而在M 型化社會的發展下,各縣市經濟發展程度差距、家庭教育資源不足、少 子化問題加劇、偏鄉長期資源不足、人口外流嚴重、師資流動率高及學校快速萎 縮等等之城鄉教育間的落差狀況下,逐漸擴大隱憂,導致弱勢家庭比例偏高,偏 鄉與都市孩童的教育水準也形成了高度落差。

3

有關國中學生學習表現的城鄉差異,藉由會考成績,傳播媒體的報導可以略 知皮毛。104 年國中會考成績單出爐,國英數社自五科都得「精熟」(A 級)的考 生有 1 萬 8559 人,不論北市明星國中、還是私立學校,考生幾乎都有 5A 的好 成績。但走出都會區發現,城鄉差距,非常嚴重。全國 28 萬多名考生,英文和 數學兩科雙峰嚴重,都各自將近 10 萬人,拿 C 待加強,不及格比率超過 33%,

等於每三個國中生,就有一個需要補救教學。而首次計分的英文聽力待加強比率 也達到 32.47﹪;數學非選擇題兩題,兩題各有八萬多名考生交白卷,全國有近 36%共 10 萬零 979 名考生拿零分。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英語聽 力表現確實存在城鄉差異。而研究者所在的澎湖縣正好反映了這樣的城鄉差距,

在當年度 104 年國中會考澎湖考區中,有 1009 位報考,成績放榜後,僅有 7 位 學生達到 5A 滿級分的學生(王彩鸝,2015)。

《親子天下》在教育力調查也發現到澎湖縣在近 3 年減 C 成效達到負成長,

從各縣市的減 C 大動員中發現,偏鄉與城市在減C這件事情上,有不同的挑戰。

多數偏鄉的處境是先天不利(孩子的文化刺激、家庭社經都不如都會學生等),

加上後天失調(師資流動大、員額不足等),需要挹注有系統、更專業的資源,

才有可能建構「每一個孩子都學會」的減 C 環境(張瀞文,2016)。

肆、偏鄉英語教學需轉化以因應學習者需求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貧富落差比五十年前更嚴重,下一代面對的競爭不 再是起跑點的教育平不平等,還要面臨窮小孩與富小孩的階級競爭。弱勢孩子若 要具有社會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在面對未來無論從事何種行業,具備基本英語 聽說讀寫能力,絕對是首要之務(許雅筑,2016)。而在英文學習影響之關鍵,可 以分為校內與校外兩個因素:在學校內的學習,最重要的是教師素質;校外學習 則需要練習的環境,但在偏鄉面臨對外環境及校內學習艱鉅的情況下,造成孩童 未來進入大學或社會時,語言競爭力落後,不利區域均衡發展及社會階層流動的 機會。

4

研究者所任教學校在民國 103 學年度參與書商之全國模擬考測驗,全校 24 人,測驗結果僅一位國三生及一位國一生得到基礎能力,其他皆為待加強;研究 者所帶的班級,全班九位學生在當次模擬考測驗英文能力皆是待加強,但在補救 教學之施測,卻有半數以上學生通過標準,故在英語科教學方面需要進行改進與 檢討,在民國 105 學年度即將面臨人生第一次正式考試會考的來臨,希望能在一 年內藉由不同的系統化教學方法與提供學生自主線上數位網路平台的學習,找出 學生在英文科學習上的困難點,提供支持與協助,期許能提升學生英文能力及對 於英文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