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隨著醫療的進步,促使人口高齡化現象的產生,成為世界各國家所面臨必然之現 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之定義,一國家65歲以上人口佔該國總人口達7%時,便稱為「高 齡化社會」(引自王英哲,2010,1-1)。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顯示,1993年臺灣區65歲 以上之人口為1,490,801人,占總人口之7.10%,已到達高齡化社會之門檻;此外,2011 年底止,我國戶籍登記人口之65歲以上老人計有252萬8,249人,占總人口10.89%,老化 指數72.20%,均呈持續增加之現象。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對於老人長期照顧之需求亦 隨之增加(內政部,2012)。臺灣地區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持續上升,且由 於持續的低生育率、少子化,加上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未來將由2010年10.7%,至2060 年增加為41.6%。其中,80歲以上高齡人口占老年人口之比率,亦將由2010年24.4%,

至2060年大幅上升為44.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屆時高齡人口將對經 濟成長、社會安全、產業結構及財政稅收帶來影響,也將引發各種高齡者各種需求與問 題。

英國老年學學會主席朱迪絲·菲利普斯教授(Judith Phillips)曾說:「如果老年人身體更 健康,工齡更長,他們將會成為社會有用資源。」對老年人的態度將因此徹底改變。與 此同時,護理老年人所需成本也會相應減少(引自游家訓,2010,6)。日本在 1986 年 提出「長壽社會對策大綱」;1995 年更頒布「高齡社會基本法」。聯合國亦於 1991 年通

過「聯合國老人綱領」,1992 年發表「老化宣言」,可見國際上對老人問題的重視(引自 游家訓,2010,10)。近年來國際組織與先進國家為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相繼將老人 相關議題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策略,對高齡者的關懷與照顧投入許多心力與資源。

隨著臺灣地區人口結構的改變,高齡者數持續增加,高齡者的生涯規劃將成為社會 關心的焦點。為促使高齡者邁向成功老化的階段,比起其它年齡層擁有更空閒的時間與 掌控度的高齡者,他們將積極的參與具有社交性、自我滿足感、接近自然、運動及學習 等特性的休閒活動(涂淑芳,1996)。高齡者隨著年紀增長必定伴隨生理退化,故健康 狀況於老年時期特別重要。健康的概念對探討高齡者在晚年生活的正面適應上扮演了重 要的角色(蔡詠琪,2006)。積極活動的老人不管在心智上或生理上都較為健康,與親 友與社會的互動較為和諧(游家訓,2010)。有良好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其身體機能狀 況均較不運動者來得健康,心情亦較為愉快(尚憶薇,1999)。

運動參與行為是對於非競賽情境身體活動的一種參與行為,並且以增進身體適能的

任一功能為其主要或次要目的(李孟學,2004)。藉由運動的參與可以提升體適能,良 好的體適能對於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層面的健康皆有助益,不但能改善人的外表體 態、幫助情緒控制更能有效延長壽命,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接受各種挑戰、

充分享受人生(李蘭,1993)。經由臨床實驗證實,醫療界人士亦贊同運動能促進健康 並可作為提升社會褔利的手段,也因為如此,參與運動可獲得的健康利益為人們所認 同,增進運動參與的動機(張正發,2000)。林鈺真(2008)指出,運動參與頻率越高 的運動中心使用者對於健康與體適能需求的參與動機也越高。由上述可知,運動能促進 高齡者身心健康,能使高齡者更積極的面對晚年生活,若能提升高齡者的運動參與率,

可提高其生活品質。

高齡者老化過程中對高齡者影響最大的元素為環境。因為高齡者需在晚年生活中面 對身體、認知程度、感覺等機能下降造成的不便,而環境又能提供因應個體不同活動的 空間,給予個體對外在刺激的需求(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根據衛生署 98 年統計,

事故傷害占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六位,「跌倒」是我國高齡者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因素,跌 倒、跌傷者有五成以上歸因於個人因素,四成歸因於環境因素(林季樺,2010)。因此,

建構適合高齡者的休閒環境,將促使高齡者的控制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加,可減少環境 因素對高齡者参與休閒運動所造成的阻礙。

Westbrook將顧客滿意度解釋為消費者將實際從產品中所獲得的與先前產品表現的 期望做一比較的認知過程評價(引自李孟學,2004,60)。Fornell(1992)表示,針對 不同需求之顧客提供差異性服務,可加強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度可為企業建立口碑與 信譽,塑造企業良好形象。許士軍(1983)指出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時,企業形象具有 重大之影響力(引自林隆儀、曾席璋,2008,80)。臺北市松山運動中心經營者若能針 對高齡使用者提供差異性的服務,可塑造良好企業形象,進而增加消費者消費意願。

根據 2001 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當時國內高齡者中有近六成的男性與五成四 的女性有運動習慣,然而在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卻發現目前我國的高齡者只有約五成 有運動的習慣,而且是針對所有的高齡者族群,此資料顯示出一個警訊,那就是我國在 高齡化社會到來後,有運動習慣的高齡者卻減少(國家衛生研究院,2007)。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調查發現,相較於沒有運動習慣者,有運動習慣之高齡者,其 在住院率(15.9%)、急診使用率(20.4%)及可避免住院發生率(10.9%)上,均顯著低 於沒有運動習慣者(引自林季樺,2010,2)。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針對高齡者之運 動參與行為及滿意度做調查與分析。

身體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或是身體上的疾病,都會造成個人日常生活上的障礙,也 使得醫療資源大量被消耗,成為社會經濟的一大負擔(陳文喜,1999)。因此,政府有 必要採取各種政策,促進高齡者參與運動之意願,不但能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更能 減少社會在醫療資源上的消耗。

二、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一區一運動中心」

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屬於社會福利機構,參考國外新進之做法與觀念,且基於政府 組織再造精簡人事,引進民間資源參與公共設施經營的理念而來(楊智荃、陳鴻雁,

2004)。委外營運者需以政府對市民運動中心的服務定位及配合社會福利法、殘障福利、

公益活動等的舉行及收費標準之規定來做為營運指標(楊智荃,2003)。國內由於健康

體適能的推動、國民所得的提高及生活水準的提升,國人對運動休閒空間需求日益倍 增,然在寸土寸金的臺灣,尤其是臺北市,欲尋求一處設備完善、功能健全、服務優質 之場地並非易事。因此,臺北市政府為符合國際健康城市之發展潮流,在積極提升市民 健康體適能與養成終身運動習慣之前提下,自 2000 年開始規劃於 12 個行政區逐一闢建 至少一座運動中心,以提供市民一個便捷、優質又具多功能之運動休閒環境,希冀透過 運動中心的運作,落實「處處可運動」、「人人愛運動」、「時時可運動」之目標,進而打 造臺北市成為一座「國際化健康優質城市」(臺北市政府,2002)。臺北市政府以 12 行 政區「一區一運動中心」推動健康城市。各行政區皆成立一個休閒運動健康中心,設置 目標係以朝向結合運動設施、文藝活動、健康諮詢、休閒娛樂等功能,成為居民從事休 閒運動、集會表演、健康保健、社區交流、研習訓練等最方便的地方。藉由活動歷程,

期便市民達成增進身心健康、培養終生運動習慣、促進家庭和諧及營造社區融合發展的 目標。各行政區運動健康中心規劃下列主要設施: 1. 溫水游泳池 2. 綜合活動中心 3.

各類運動場地 4. 健康諮詢室 5. 其他附屬之設施。另外,運動中心之經營除本身獲益得 失須做為績效評估外,對於政府公益活動、公益免費課程與相關運動研習課程之開辦皆 為評估經營管理績效之要點,因此,政府將藉由各面向之評估考核,檢視經營單位是否 落實營運管理制度(李展瑋、呂宛蓁,2007)。運動中心主要服務臺北市民以提供優質 休閒運動空間,提升其生活品質,而非以單純營利為目的(楊智荃、陳鴻雁,2004)。

因此,提供身心障礙者、高齡者、低收入戶等民眾公益時段,於特定時段免費使用某些 設施。因部分高齡使用者於公益時段免費使用設施,對經營者而言並無直接利益,可能 因此忽略高齡使用者之需求。

每日營運時間:早上 6 點~晚上 10 點;每日公益時段:早上 8 點~早上 10 點及非假 日下午 2 點~下午 4 點,65 歲以上者可以免費使用健身房及游泳池。公益回饋時段:65 歲以上及低收入市民,可於每日公益時段免費使用本中心游泳池及健身房,其餘時段可 憑身分證享有半價使用游泳池及健身房。

室內溫水游泳池,共 6 道 25 米標準泳道、SPA 衝擊水療區、多功能三溫暖池、原木

烤箱、蒸氣室等設備。5M 跳水池:設有 50 米標準泳道(共 8 道)、溫水按摩池、國際標

準 3 公尺跳與 5、7、10 跳台和 5 公尺深水體驗區。並提供獨木舟、滑水、潛水等多項 水上運動。

研究者本身是臺北市松山運動中心會員,在該中心使用時發現,有一些高齡者利用 公益時段免費使用。並在更衣時發現,該中心的更衣室並無個別隔間的緊急按鈕,啟發 了研究者對松山運動中心高齡使用者滿意度的動機。希冀能透過此研究的結果,提供經 營者正確的建議,減少高齡者使用上的困難和風險,以增加高齡使用者滿意度,進而提 升高齡者之使用率。

綜合上述,臺灣以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政府需正視高齡者的各種需求。本研究對

綜合上述,臺灣以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政府需正視高齡者的各種需求。本研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