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了解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現況、實施成效、面臨的問題及運作策略,以作為未來推展 者的實施參考。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 待答問題,第三節為重要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民國 60 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適齡婦女生育率高,帶動學生入學人數,曾 經,班級人數五十人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從民國 80 年開始,婦女晚婚不生育子 女的數量愈多,連帶影響新生入學人數,民國 93 年開始,台灣小學新生入學人 數開始大幅減少(教育部統計處,2009),所需師資人數不同以往。馮莉雅、張 新仁(2011)指出,因為少子化的影響,近年來公立學校教師甄試錄取人數已降 至 2000 人,顯示教師職前教育在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中重要性日益減少,而現職 教師流動性又不高,如何確保教師素質的管理,愈顯重要。

少子化的現象影響教育現場所需的教師人數,也促使國人意識到每一個孩 子都是未來國家的希望,馮莉雅、張新仁(2011)指出,二十一世紀的各國都肯 定教育的成果會左右國家的發展,因此進行教育品質管理,中小學教育都強調學 生必須具備基本的知識與能力,重視「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教育理念。因此,

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帶領每一個孩子獲得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形成一股趨 勢,教師面對社會變遷及教育環境的改變,勢必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態度,因 應未來的教學現場。

以往的教學現場,教室是教師展現教學能力的場所,除非配合行政視導,

不然很少有其他的教師進入班級一同討論教學情況;但學習的任務,不應僅由單

2

一教師或個別學生獨自擔負,而是應該共同為每一個孩子的成功而努力(林梅 琴,2011)。此外,近幾年愈來愈重視教師專業成長的提升,但制式化的研習與 進修,缺乏教師自主性,也忽略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需求,如能讓有相同需求的 教師,彼此形成學習型組織,共同討論教學方法與經驗分享,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形成一股由下而上,自發性的力量,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將有更具體的成效。林 明地與連俊智(2008)指出,結合學校教師力量建立社群,能發揮積極正向的影 響力,有效提升課程品質,促使學校持續進步改善。因此,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 提升學生學習成就與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

我國教育部自 2006 年起推動「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 畫」,希望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主要目的第 一是確保教師具備教學專業能力,透過評鑑使教師檢核、瞭解自己在教學上的優 缺點,並針對不足處規劃改進方式;其二是促使教師教學方法和內容能與時俱 進,透過評鑑可協助教師革除教學上「習以為常」或缺乏新意的問題;其三是提 升教師的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透過評鑑增進教師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 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及敬業精神與態度四個層面的能力,同時也要促進 學生學習成效並能引領學校革新(教育部,2010),然而,教師個人的成長尚無法 提升學校整體的效能,因此,2009 年開始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社群,由教師 自行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藉由彼此間的討論與交流,增進教學技巧並提升學生 學習成效,達到團體長期性的專業學習與成長的目的。Doolittle、Sudeck 和 Rattigan 2008 年研究結果中指出,專業學習社群不僅能建立學校伙伴間的信 任,而且能促使學校轉型革新,教師也能藉此瞭解學校改革的意義並願意參與。

目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已運作四年,國內的相關研 究也陸續出現,張素貞(2010)研究 99 年度全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組成類型,

國民中學部分以學科/領域/學群組成的方式比例最高,其次為專業展主題類型,

3

而王秀玲、康翰文(2012)研究 100 年度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方式,

教師間以同儕省思對話比例最高,其次是教學觀摩與回饋,研究地區以全國或單 一縣市最多,但卻鮮少針對不同縣市區域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施情況進行探 究,且在研究對象上,國民小學數量占大宗,針對國民中學專業學習社群研究數 量很少,惟有王秀玲、康瀚文(2012)對全台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 展現況做整體調查,成為瞭解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現況的參考。因此,探究特 定區域的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情況有其必要。本研究將針對研究者所 任教的台灣南部地區縣市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探究,此乃本研究動 機一。

1990 年在 P.M.Senge 出版的《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中 提到,組織學習要重視五項修練,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 景、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乃是依據這樣的理念建立形成。

在學校團體中,教師追求自我成長,共同為學校、學生而努力,但面對不同背景 的夥伴,彼此如何建立願景,促進組織進步,成為第一個要解決的課題。根據馮 莉雅、張新仁(2011)年的研究指出,在高雄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現況調查顯 示,84%的教師認為,參加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可以提升教師知能;75%的教師肯 定教師教學技巧產生改變,顯示高雄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師知能及教學技巧 上的確有所成效,張景富(2012)針對臺中市山海屯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進行實施現況及成效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整體實施成效屬於中高 度,且在協同合作、社群運作、共同探究及共同願景四部分實施成效高於平均值,

而在研究者所在區域,則未有相關研究。因此,研究者想要了解,台灣南部地區 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是否具有成效,此乃本研究動機二。

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各方人員的配合及協調,才能順利 運作,在研究者參與的社群中,常面臨到沒有共同時間開會的問題,造成社群運

4

作上的困難,在蔡清田、雲大維(2011)的研究中指出,無法源規定教師一定要 參加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成為社群推動首要面臨的問題,顯示在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運作過程中,的確面臨問題及實施上的困難,此外,Feger 和 Arruda(2008)

認為,要使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順利運作,提供支持性的條件是必要的,例如:場 地安排、政策、經費、計畫等,林劭仁(2006)也認為,外部人員及學校行政的 支持與投入,是社群是否成功的關鍵,而馮莉雅、張新仁(2011)認為,時間安 排及教師的領導力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挑戰,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過 程中,擁有ㄧ位優秀的領頭羊,再加上學校全力的推動與配合,成為教師專業學 習社群成功的關鍵,因此,研究者想要了解,台灣南部地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 發展是否面臨問題,當台灣南部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面臨挑戰時,有 哪些相關的運作策略,此乃本研究動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