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自從2001 年底由曾志郎教育部長開始啟動「全國閱讀計畫」,

推廣兒童閱讀計畫與縮小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往後幾年也積極推廣 各項閱讀活動,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與提升兒童的閱讀與語文能力,

例如:2004 年的「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2009 年 的「推動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計畫」(張莉慧,2009)。近年來,經由政 府與地方民間的積極推廣,國內的親子共讀活動已日漸普遍(簡碧嗔、

涂妙如,2012)。為何親子共讀會受到國內政府與地方民間的重視呢?

許多研究皆證實親子共讀的重要性,王雅慧(2009)指出親子共讀能增進 孩子與父母間的親密關係,讓親子間有了共同的話題、經驗與認識。

除了親子關係以外,親子共讀也會針對幼兒的自我能力提升,包含強 化孩子對文字的認識、增加孩子的語彙量和提升表達能力之發展(金瑞 芝,2000a);豐富孩子的聽覺字彙與理解力(教育部,2001);有益於幼 兒口語詞彙和讀寫萌發能力的發展(張鑑如、劉惠美,2011);可以藉此 幫助孩子處理與抒發日常生活的情緒問題(周育如、黃迺毓,2010;教 育部,2001);與孩子共讀情緒繪本,也能有效地提昇幼兒之情緒理解 與情緒調節能力(顏嘉辰,2014)。王嘉龍(2001)也整理出親子閱讀之好 處:1、增進感情,2、增強語言能力,3、學習協調溝通能力,4、增 加知識,5、提升寫作能力,6、經驗傳承交流,7、獨立思考,8、休 閒娛樂。由上述文獻結果證實親子共讀是相當有價值的投資(簡碧嗔、

涂妙如,2012)。

孩子能從親子共讀過程中獲得甚麼經驗以及促進其甚麼能力發展,

這與家長有密切的關係。Tan(2014)家長的信念與目標皆會影響家長心 中認為親子共讀活動應該給予孩子甚麼效果。Audet(2013)指出家長從

2

事親子共讀活動時的特定行為與家中的讀寫環境皆會被自己的親子共 讀信念與目標所影響。例如:Lynch(2003)指出父母的信念若是越專注 於故事書裡文字的互動,則兒童的語言和讀寫成就會越高。

Donohue(2008)父母的讀寫信念能預測兒童的文字知識和對文字的理解 意義。我們可以依據家長進行親子共讀的信念與設定的目標預期親子 共讀能提升孩子哪種能力或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共讀經驗。由此可以了 解信念與目標對於親子共讀活動的重要性,信念與目標會決定家長的 特定行為,而父母的特定行為又與孩子日後所獲得的親子共讀經驗有 關係。

信念所包含的範圍是很廣泛的,Winne 與 Hadwin(2008)指出信念會 影響學習者目標的承諾度(goal commitment)與策略的運作,信念會影響 學習者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影響學習者執行目標的行為,接著學習者 會設定具體可執行的目標去執行。由此得知信念是高於目標層次的一 個抽象概念。相對於信念是抽象的概念,目標則屬於較具體可操作的 概念。我們可由外在可觀察到的行為了解其目標為何。國內有與親子 共讀信念相關的研究大多都以母親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內母親對親子 共讀的行為、態度或信念等,如:康雅惠(2006)幼托園所大班幼兒母親 閱讀信念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林湘琴(2010)幼幼班母親對幼兒閱 讀信念與親子共讀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為例以及陳婉煊(2012)金門 縣幼兒園母親對親子共讀的態度與實施現況之研究等。這些文獻皆欲 探討進行親子共讀時,家長對閱讀抱持著什麼樣的信念,包含家長在 親子共讀時會扮演甚麼角色、如何與幼兒進行共讀活動,重視認知與 情意層面等,且此信念對共讀頻率、幼兒的能力有無預測力。

然而,國內鮮少研究特別針對具體之目標層面作探討。國外研究 Audet、Evans、Williamson 與 Reynolds(2008)已發現信念與目標分別對 孩子的共讀行為產生貢獻,且家長對親子共讀的目標設定是獨立於其

3

閱讀發展的信念。目標具有更具體明確的層面,我們無法藉由信念的 相關研究,了解家長的親子共讀具體目標為何。Audet、Evans、

Williamson 與 Reynolds(2008)也指出雖然家長設定的目標都促進孩子學 習閱讀,但促進閱讀目標裡還有許多不同細項,如:培養孩子的閱讀 習慣,增加孩子對閱讀的信心、增加孩子的詞彙量或閱讀理解等,可 能父親與母親看似有相同的閱讀目標,但所從事的親子共讀行為卻是 不一樣的。這是為何我們需要仔細探討家長目標的細項原因之一,親 子共讀目標確實有其重要性,我們需要探討更具體明確的目標層面,

才能更清楚了解父親與母親的真正的親子共讀內涵為何。同時,也能 讓父親與母親雙方知道彼此的共讀目標是否一致或存在著差異,了解 彼此對共讀可能的貢獻。

國外已有研究針對家長之親子共讀目標作討論,Audet(2007)、Audet、

Evans、Williamson 與 Reynolds(2008)、Audet(2013)和 Tan(2014)皆欲瞭 解與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書的過程中,父母對共讀活動之目標為何以及 探討父母之目標與其行為之間的關係為何。其中Audet(2007)將家長的 共讀目標分成五種向度:「刺激發展」、「培養閱讀」、「情感聯繫」、「安 撫」和「享樂」,透過問卷讓家長填寫自己認為每項題目的重要程度以 及依序排名六項共讀總目標的順序。研究結果可以瞭解到對不同年齡 的幼兒會影響家長普遍最重視的共讀目標向度、不同領域的總目標排 名順序會影響共讀行為,以及父母的目標與進行共讀時的行為之關聯 性。

除了家長的信念與設定的目標會影響共讀活動,許多研究也證實家 長的背景因素是影響親子共讀行為很重要的因素。Teng(2014)研究指出 家長的社會經濟地位(SES)與性別會顯著影響父母閱讀信念,而父母的 閱讀信念又會影響著親子共讀的結果。林湘琴(2010)研究指出高社經與

4

低社經地位的母親在開始共讀的時間與準備書籍多寡皆有差異。陳婉 煊(2012)研究結果顯示金門縣幼兒園母親的教育程度與閱讀頻率,在親 子共讀認知、情意和行為態度上均有顯著差異,但金門縣幼兒園母親 的教育程度、職業和子女數對親子共讀的態度,在各認知、情意和行 為態度均未有顯著差異。由上述陳婉煊(2012)的研究可以發現家長的教 育程度或職業僅對閱讀行為有差異,對親子共讀態度是沒有差異的。

我們普遍認為不同的社經地位會有不同的共讀信念與目標,但這樣的 差異不能僅從共讀行為發現,我們還需要一同探討其共讀信念、目標 或態度是否也呈現相同的差異性。中低社經家長可能與中高社經家長 有相同的共讀態度,但由於經濟、時間、設備上的限制,造成共讀行 為有所差異。因此,將社經地位因素加入家長親子共讀之研究作探討 有其重要性。

綜合上述動機與討論,本研究將加入社經因素,討論不同社經地位 的家長,所重視的共讀目標會有甚麼差異?由於國內較少親子共讀相 關研究針對父親的角色作探討,國內父親之親子共讀相關研究僅有:

羅子惠(2014)新北市幼兒父親之親子共讀策略研究、胡紫瀅(2016)金門 縣幼兒父親親子共讀之現況調查研究。而近年來,父親的角色已逐漸 崛起與被受重視,張再明(2006)表示父親的重要性與影響性已逐漸獲得 肯定與證實。父親與母親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且對孩子產生不同的 的影響但卻是同等重要,照顧與陪伴孩子的工作不能只交付給母親,

家長皆需要一起加入照顧陪伴孩子的活動。因此,本研究也加入父親 作為研究對象,一同探討普遍父親與母親設定之親子共讀目標是甚麼?

父親與母親認為哪種親子共讀目標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相反地,

哪些親子共讀目標是父親與母親認為較不重要的?由此了解父親與母 親對於親子共讀的目標是否一致或是有差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