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來,辦公室裡老師們的話題,除了學生的問題、養育子女的費用、高物 價與高房價外,還多了一些年金與福利縮水的抱怨聲。有些老師怨聲載道,說 這輩子都奉獻給教育了,退休了還是只能勉強渡日,沒好日子過;有些老師卻 胸有成足,並且語帶調侃的說:早知道政府的退休制度是靠不住的,求人不如 求己啊。這一系列的對話,讓初任教職不久的研究者感覺到非常有趣,自己何 時會遇到這些問題呢?自己會用什麼樣的姿態去面對這些問題呢?更感到有趣 的是,同樣在學校裡任教的教師,到底什麼樣的教師比較會未雨綢繆,把各種 財務的問題處理得宜;什麼樣的老師會常常為了錢而煩惱呢?教師的理財素養 究竟是受什麼因素影響的呢?

近幾年政府努力在推展理財教育,許多專家學者大多把焦點放在教材內 容、教學教法與學生的學習效能上。但是千萬別忘了老師亦是教育過程中的重 要角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有時真的可用潛移默化來形容。所以教師的人格 特質與理財素養在理財教育上不應被忽略,因為它的影響性也許超乎我們的預 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早期因卡奴與金融海嘯所引發一連串的個人與企業金融財務問題,逼使我 國開始重視國民理財教育。但理財教育推行不久,新的問題與考驗又來到。近 年來國內外經濟不景氣,造成許多公司放「無薪假」,並形成勞工的失業潮;

再加上歐洲諸國面臨財政破產的危機,因此我國社會也開始檢討各項的財政收 支。軍公教人員因工作穩定並享有較佳的相關福利措施,在這一波社會公平性 的改革聲浪中,特別受到社會的檢視與關注。而這一連串的經濟挑戰,不但考

驗著社會中每個人民的理財素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如此 的挑戰。

有良好的理財素養,才能在一波波的經濟危機中,趨吉避凶,穩定物質生 活。而以健康的態度面對危機和挑戰,才能帶來良性的人際互動與正向的結 果,進而邁向幸福之路。教師本身除了和一般民眾一樣,必須得面對這樣的挑 戰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育現場上,肩負著身教與言教的重責大任。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家人之外,就屬老師與他們相處互動的時間最長。當整個 社會面臨這樣的危機和挑戰時,我們亦可以說這是一個最佳的教育機會,因為 孩子們都在看大人們如何因應,如何面對。也許學生本身家庭裡就遭遇著經濟 問題,此時教師若本身有良好的理財素養,能夠適時的分享自身的經驗和看 法,並循循善誘,著實可以幫孩子好好上一課,讓他們深深的體會理財素養對 於人類物質生涯的重要性,並能誘發學生學習理財相關課程的意願與興趣。

此外,近年來我國教育環境與社會風氣的轉變,讓教師面臨了新的挑戰與 考驗。過去教師是極受尊崇的行業,但今日動輒得咎的教育氛圍,讓許多教師 除了明哲保身之外,更有萌生退意的想法。接著,低出生率引發的少子化問題 將使學校面臨減班併校的情況,而教師將面臨超額調校,甚至解聘的問題。教 育現場面臨著多方面的競爭與考驗。不同人格特質的老師在面臨競爭與考驗 時,有不同的處理與應變方式。我們也試著思考,不同人格特質的教師,在理 財素養上是否有所差異?能否在這一波社會的動盪與變遷中堅守崗位,並以自 身的理財素養與行為,為理財教育做最佳的示範? 還記得國小五年級的某個星 期四下午,老師在課堂上教了我們什麼嗎?也許你和我一樣,因為年代久遠,

已經遺忘了那天的課堂內容。但隨著時間經過,我們有時卻難以忘懷某個老師 的和藹笑容、講話時的樣貌與循循善誘的態度。有些信念更是深深的受老師的 影響而烙印在我們心中。故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安排課程並教授知 識學問外,每位師長於校園中的言行身教亦是很重要的潛在教育。

行政院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5)經過行政院院會同意通過了「金融知 識普及計畫」,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材,以利金融教育向下紮根,並建立學 生正確消費及信用之價值觀;還有透過各級學校各種活動推廣金融知識,即將 金融知識納入各級學校課程。

我國過去的理財教育,已經無法應付當前複雜的金融環境,至今國內研究 理財教育的相關文獻,仍處於萌芽階段,特別是關於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 素養的研究尚付闕如,這些都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深入探究。

未來一直來,挑戰越來越艱難,我們都應當以正確的態度與知識,做出正 確的選擇和行為,才能在時間的洪流中,幸福的生存下去。

貳、研究動機

根據 2007 年財經素養大調查1

但理財教育實施的關鍵在於家長與教師本身的理財素養與理財教育課程 與規劃。教師本身的理財素養更是推行理財教育的基礎。依據諸多學者(張春 興,2000)的心理社會發展論理論顯示,高中學生此時正值人格與價值觀的修正 與整合時期,其發展危機是自我統整與角色混淆(黃堅厚,2002)。此階段也是 大部分青少年開始有獨立經濟決策行為的階段。正因為學生的人格特質也在逐 漸的形成中,理財速也在摸索階段。若此時有不同人格特質教師,給與良好的 引導與教學,應能建立良好的理財素養與行為。故高中教師的理財素養格外重 要。而身處理財教育的第一現場的教師,在教導學子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特 質與理財素養,才能更進一步的將有用的理財知識、經驗、態度與行為傳承給 學生,使學生將理財素養在活用現實生活中。

的結果顯示,台灣年輕學子的財經素養處於 不及格狀態。因此國內近幾年大力推行理財教育,盼以正確的理財態度運用理 財認知做出理性的、良好的理財決策。

1 《今周刊》與花旗銀行、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共同合作,在 2007su06

此外國內外有許多研究顯示,學習過理財相關課程的學生,其理財素養並 沒有提升或是並未高於未學習過理財課程的學生。另外有些研究顯示:家庭社會 經濟地位較高者,理財素養較高。但我國的相關研究結果卻剛好相反。這些研 究結果使我們有許多好奇的地方,其中一個重點是:學生理財素養無法提升的可 能因素有哪些?許多研究顯示,不同人格特質對於金錢的態度與消費行為是有 所差異的,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論到學生的理財素養或是成人呢?在研 究學生的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前,研究教師的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是更有意義 的。其研究結果一方面可以作為教師理財素養專業成長相關研究之運用,對於 教師在理財教育的各項策略與教學方法運用上,可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以提 升我國理財教育的效能與國民的理財素養。此外,研究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 養的相關性,不僅為理財教育相研究的教師部分提供相關的研究基礎,並可做 為未來研究學生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之參考。而教師不同背景變項的人格特質 與理財素養是否有所差異?這些差異能否提供理財教育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

探討與改進?將是本研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