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國內目前教室內的上課方式,大多以教師講述式的單向授課為主要教學方 式,是由一位教師同時指導全班學生的團體教學(詹幃婷,2008)。在這樣的教學 方式下,教學達到的結果只是知識的傳達,無法達成知識的自我建構(林財裕,

2015)。使得原本缺少學習動機的學生,更加無法從學習中得到成就與自信,也沒 辦法達到對知識的滿足感,這樣的學習,更加深他們對學習的無力感,因此選擇 放棄,這是一個值得教師省思的問題。

教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程中,培養學生「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和「主動探 索研究」的精神,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

和「終身學習」,與數學學習領域所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知識的完整面為主軸,

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相互呼應(林財裕,2015)。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多媒體效果與網 路豐富的資源於教學活動中,營造活動生動、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 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在實際教學現場所接觸到狀況,學生在分數單元的學習上存有不同的 迷思概念,最常見的是學生無法理解部份與全體的關係,無法了解分子與分母的 意義,容易把分子與分母的數字分開來解讀,直接影響分數基本概念的學習。許 多相關研究指出分數的學習與理解是一件困難的事(鍾佩玲,2014)。經研究者實 務教學經驗及文獻資料顯示,教師面臨許多學生在分數學習上存有困難與障礙,

而這些困難與障礙是相當多元與普遍的。還有許多研究指出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在 分數概念中存有迷思概念(呂玉琴,2002)。若能幫助學生釐清其分數的迷思概念,

建立正確、穩固的分數概念,對日後學習數學將會有莫大的幫助。

壹、 補救教學測驗診斷出學生在分數學習上存有迷思概念

教育部在推動十二年國教中為鞏固學生基本學力,建構其檢核機制~國民小學 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藉由評量系統篩選出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確保 每一位學生之基本學力。為追蹤接受補救教學輔導學生之學習成效,全面推動補 救教學的篩選及成長測驗,以標準化評量系統篩選出弱勢低成就學生,納為列管 並每年進行 2 次成長測驗,以追蹤其補救教學之學習進展狀況(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6)。

研究者於 104 學年第一次補救教學評量活動中,班級學生 11 人進行施測,在 分數試題部分只有 1 人全答對、3 人答對一半、7 人全答錯。第二次測驗中,班級 學生 12 人進行施測,在分數單元試題中有 5 人全答對、7 人答對一半、0 人全答 錯。

研究者從二次的補救教學評量測驗中發現,發覺出學童對分數基本概念不夠 熟悉當學生學習上產生困難時,適時的以補救教學介入,加強了研究者運用均一 教育平台進行補救教學協助分數學習困難學生的動機。教師先根據其迷思概念參 考呂玉琴、李源順、劉曼麗、吳毓瑩合著之「國小分數與小數的教學、學習與評 量」所附之光碟題庫編製前測試題卷,以了解學童的迷思概念,進而篩選出需補 救教學的學生,並運用均一教育平台來進行補救教學,以釐清學生的迷思概念且 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數學的學習成效及興趣。

貳、 分數概念難與生活經驗連結,補救教學穩固概念的建立

「分數」對於國小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意義多樣化且抽象的概念(林碧珍,

1990)難以和生活經驗相互連結,致使學生無法理解,而產生迷思概念。在國內 外的學者研究報告中都有發現,學生在分數的學習上是困難有問題的,而且成效 不彰(洪素敏,2004)。

美國於 2002 年由國會通過「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法案,意即沒有 一位孩子落後(李孟峰、連廷嘉,2010)。而教育部配合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將「教 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和「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整合成「國中小補救教學計畫」,

並於 2013 年起開始實施,將所有學習低成就的學生納為補救教學受輔的對象(教 育部,2012)。偏遠地區學生的課業學習低成就,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教育部所關 心的課題之一,為了將每一位學童的基本能力帶上來,補救教學的實施顯得更加 重要。

研究者若能針對學生在學習分數單元產生迷思概念的當下,及時進行補救教 學、澄清其模糊不清的概念、以穩固其分數概念的建立,將可以幫學生減少日後 高年級學習分數課程時所遭遇的障礙與挫折。

參、數位學習翻轉教與學的型態

近幾年來,人類的生活受到電腦的普及、電腦週邊設備的開發及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的推行,邁向資訊科技的新世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不單影響人 類的生活型態,同時也影響我們的教育改革方針(吳珍萍,2004)。(教育部,2008)

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提及,數位化的學習被納入國民中小學教育當中,相關的 教學輔具也廣泛應用於學校的教學場域中,引導學童學習,以提升其教學成效。

在二十一世紀將是教學數位化引領潮流的變革時代,然而教學數位化的脈動正逐 漸在全世界拓展(吳維慈,2010)。

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使用普及化的今日,教師將電腦、平板電腦靈活運用於 教學課程活動中,利用資訊科技多媒體的效果與網路上豐富的資源,營造活潑生 動、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

隨著科技化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盛行及學習網站的崛起,學習內容上是呈現 多元化的,教師若能夠靈活運用數位學習模式進行教學,除了可以滿足學童的視 覺享受之外,也期望學生在學習上達到成就與滿足感。

肆、均一教育平台的運用

均一教育平台(junyiacademy.org)受到美國「可汗學院」啟發,由財團法人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從 2010 年 4 月起開始進行教材中文化,2012 年底上線,提 供教師學生申請帳號進行使用。

學生需要面對的媒介是一台電腦,而在電腦裡的教學可以將學習內容一次又 一次的重複講解,直到學生完全聽懂,並藉由互動式練習題來檢核自己習得的概 念,存有迷思時就可將學習內容再次重新複習理解,至找出問題所在。教師透過 觀看學生的學習歷程紀錄,並從資料中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在哪裡?給予適時 的指導、協助。藉由不斷的反覆觀看學習與技能練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歷程 中,不會因為害怕碰到錯誤而不敢去做、去演練,最後答對了會有獲得分數、徽 章的正向獎勵,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成就感的激勵與求知的樂趣。

研究者希望透過運用均一教育平台(以下簡稱均一平台)於數學領域進行補救 教學,幫助學習較為弱勢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解惑,並了解不同的教學型態挑戰 和經驗,是否能協助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釐清 迷思,所以進行此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