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韓國之國民小學師資職前培育制度。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 節之在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就研究目的與問題加以具備陳述;第三節敘 述研究方法與架構;第四節則是說明研究範圍及限制;第五節針對本研究相關名 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先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背景及動機。

一、研究背景

依據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 ~1980)的認知發展論,七到十ㄧ歲的兒童是「具 體運思期」。他提出這時期的兒童特徵是,具體運思期的兒童仍然無法像成人一 般的思考。此階段的兒童能形成概念、瞭解關係、解決問題(Robert, 2003)。具體 的操作,以及思考是人類思考發展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引導這時期的兒童時,

讓他們的運思方面能力成長是很重要。美國心理學者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裡面敘述這一時期兒童的社會心理方 面的重要性。六到十二歲的兒童是動奮努力對自眨自卑,該階段的兒童的成就動 機很強。這時期的父母和老師們應用稱讚鼓勵的方式來讓兒童的學習動機和勤勉 性發展。

不過,這樣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跟別人比一比的否定的話,兒童會有自卑感(

박노권,1998)。依這樣心理學者的論理根據,對國小時期(六到十二歲)兒童來學 校生和老師是他們的心智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國小階段裡特別需要 培養好的教師。

教育擁有很大的能力,可以決定一個國家成功或失敗,是國家競爭力之根 據。近年世界上持續發展的一些國家之背後,優先達成教育的成長及教育之普遍

- 2 -

化。但如果只強調量的成長的話,是無法對應到知識經濟社會之變化的。近代教 育的目的在於提升個人的生活水準,並培養出有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人才。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是國家的基礎及幫助未來國家人才的發展。

Drucker(1989)認為國家競爭力最重要因素在於兒童教育身上,在這樣的觀點下,

在整個教育領域上國民小學教育比重極大,並且負責培育教師的角色是非常重 要。特別小學教師是會負責最基本的教育;包含學科教育以及人格教育。杜威 (Dewey)認為教師有學習者(learner)、知識領導者(intellectual leader)、同伴者及指 導者(partner and guide)、賢明的父母(wise parent)、社會服務者(social servant)、預 言家(prophet)、醫師(physician)、工程師 (engineer)、開拓者(pioneer)、藝術家(artist) 等多種角色(Dewey,1913)。

依據杜威的主張,小學教師需要多種知識、技術,以及能力,國家對培養小 學教師的關心也逐步的增加。而且教師是教育活動之主體,並決定教育素質的最 重要因素之一。如沒有提升教師的素質,絕對不能提升教育素質。所以各國把國 家教育改革之核心放在教師的素質上,為了提升教師的素質不斷的努力(Murphy, 1994;OECD, 2004)。為了提升教師的素質,提高已經在現場教學的教師的能力也 重要,不過本研究者認為先關心未來要走教育這一條路的師資培育生身上比較重 要。

二、研究動機

(一)優越的韓國教育呈現

韓國於1910年開始被日本統治長達35年之久,1945年光復過後沒多久,1950 年就發生「韓國戰爭(Korean Conflict)」,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當時韓國是世 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不過從1970年代開始,韓國在短時間內卻達到令人矚目的 發展,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之一。Gary (1964)在「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人力資本 : 應用特殊參 照列教育的理論與經驗分析)一書上所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他認為每個人的

- 3 -

生產能力是從教育領域上投資的結果,在這樣的觀點之下,教育是韓國經濟成長 元素之一。由於韓國社會非常重視教育,從近年來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評量結果可呈現 出來(見表1-1)。

表1-1

PISA 2009 大韓民國成績

國家

閱讀 數學 科學

平均

排名

平均

排名

平均

排名 OECD 全部 OECD 全部 OECD 全部 韓國 539 1~2 2~4 546 1~2 3~6 538 2~4 4~7 OECD

平均

493 496 501

註:取自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e-나라지표,2012。

由韓國的「教育課程評鑑院」彙整出以PISA成績,分析出韓國排在前幾名 的原因(e-나라지표, 2012):

1.韓國社會重視學生讀書成績及很關注教育。

2.在韓國教育改革之下,政府不間斷地補助於改善教學和課程上的問題,以 及確保優秀、優質的教師的成果。

近年來世界各國逐漸體認到:「教師的素質就是教育素質」的原理之下,培 養出優質的教師,會代表有利於培育優秀之學生的第一步。

(二)

臺灣與韓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臺灣和韓國無論是地理的位置或在歷史各方面,有極為相似的發展過程:

首先兩個國家都位於亞洲地區內,同樣受到儒家思想教育價值觀的影響;臺灣 1894年甲午戰爭過後開始近代化的發展,韓國也於1894年甲午改革之下開始近代 化;臺灣及韓國皆於19世紀至20世紀中葉被日本統治; 1945年光復後,皆遇到

- 4 -

一些政治上的過渡期;臺灣與中國大陸、韓國與北韓在政治理念上都為分裂國 家;20世紀後半部,臺灣及韓國在經濟上達到極大的發展,各為亞洲地區四小龍 國家之列。教育在臺灣和韓國兩國之間,就在這相似的歷史之中各自發展。

其中臺灣和韓國的文化歷史上長期被外強統治、天然資源缺乏、隨著季節自 然災害不斷,所以必須透過培養人力資源來強化國家的競爭力。因此這樣的背景 之下,臺灣和韓國對教育有著極大的關心,注重人才的培育、教育實施的推廣與 落實、隨著時代的思潮進行教育改革…等。所以兩國在教育方面遇到的許多問題 之中,有許多部分也是相同的,例如:教師的教育權問題、少子化的影響下,學 生數量銳減的問題、流浪教師人數逐年比例增加、補習班的影響…等。

(三)缺少韓國教育相關訊息

不過1992年韓國和中國大陸外交關係成立之後,韓國切斷了和臺灣的外交關 係。這樣的原因下關於韓國的相關研究並未減少,但「師資培育」的研究卻非常 少。研究者在臺灣全國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檢索結果提示,韓國教育相關 論文只有十一篇,其中有關師資培育的論文唯有一篇,是2003年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學生韓舜南寫的「韓國中等學校職前師資培育制度」(韓舜南,2003)。

不過這也是只有針對中學教師的師資培育,所以目前在臺灣學術論文上沒有人探 過與韓國小學階段師資培育之研究。這樣的情形在韓國也差不多。韓國全國學術 資訊查詢系統及韓國國會圖書館查詢系統內搜尋結果,對臺灣教育相關學術論文 二十二篇。其中關於臺灣師資培育相關研究只有兩篇,不過其中一篇是,國際性 比較研究中一小部分探到臺灣中等化學教師的師資培育。

另外一篇為「關於韓國與臺灣教育體制之比較研究」(허숙혜,

2002),不過這也是臺灣以及韓國整個教育制度中探究到一些小學師資培育歷史 之比較而已。因此兩個國家在教育方面的研究或是資料非常少。因此本研究透過 介紹韓國小學師資培育過程及進行之現況,作為提供未來學術上的交流及參考。

以客觀的觀點來探究韓國小學師資培育之發展過程,與目前韓國小學師資培育機

- 5 -

關的師資培育過程。這樣的研究不但以後讓兩個國家互相了解對方國家的師資培 育過程和方式,而且有對以後師資培育會有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