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無不緊密與之結合,學校教育當然也受到 e 化科技高度影響;為能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因應時代需求,培育社會優質的未來 公民,學校必須具有完備的 e 化科技設施、教職員具備基礎的 e 化科技領導素養、

以及行政運作、教育資源與支援均能透過 e 化科技過程,以更有效發展共同願景,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來提升教師專業的發展。目前各級學校各項輔助教學的科技 設備逐年增加,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儼然已成為主流。而世界各國紛紛積極 提出資訊建設計畫,推展資訊教育,如 1993 年美國柯林頓總統提出國家資訊建設 計畫(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日本於 1996 年實施全新的資訊教育 課程計畫;澳洲於 1996 年發展「強化學生學習:應用電腦科技的小學教室」計畫;

新加坡於 1997 年推動為期五年的資訊教育總體計畫(Master Plan for IT in

Education);香港於 1998 年提出「與時並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計畫;

韓國於 2000 年前完成校園區域網路、個人電腦實驗室等資訊基礎建設;挪威更是 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方面急起直追,近 24%的中小學教師已完成 IT 訓練課程,學 生的網路使用率方面也達 38%;我國則在 1994 年實施國家資訊建設計畫(教育部,

2001)。教育部於 2001 年公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復於 2008 年頒布「教育 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期能從基礎國民教育開始,利用資訊科技培 養具有資訊素養之國民,塑造國民終身學習的能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但已成 為國內目前教學新型態,也為全球教學的新趨勢(林智偉,2009)。

從美國的教育改革《帶起每個孩子法案》,(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以及落實此法案陸續頒布相關教育政策,例如:「以科技支持學習」(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等,不難看出「以科技支持學習」不僅是美國中小 學校長所需正視的政策,亦是美國教育部戮力於提升每一位學童學習的重要方針

(張奕華,2010)。近期,台東縣政府透過台灣微軟與神通資訊科技協助,導入全 球夥伴學習計畫 (PiL、Partners in Learning) 並採用微軟 MCloud 雲端解決方案,

率先在教育進行創新做法,於台東縣東海國小啟動「教育無限計畫」,朝建置「台 東雲端大校園」目標邁進,讓所有老師與學生能夠透過計畫進行教學資源的共創 與共享,運用「分享」及「參與」的概念共同為台東縣的學童發展提供助力,讓 台東偏鄉學童能與全國同步並與世界接軌,創造「在鄉學習一樣行」的新教育模 式。教育處處長汪履維表示:「『教育無限計畫』是本縣教育發展的策略,而雲端 運 算 時 代 的 來 臨 , 可 以 加 快 教 育 願 景 的 實 現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press/2011/05/0523.mspx)。」從以上的發展現 況,可看出科技支持教育最好的例證。

因此,探討我國教育在此趨勢下,做為國家資訊發展基礎、培養全民資訊素 養及應用資訊能力第一線的學校領導者,是否已經具備新數位科技的領導能力,

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 校長領導角色的轉變與教師推行之績效水準

電腦與網際網路等科技儼然已成為校園內重要的學習工具,而學校內使用資 訊科技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改善教育。因有了這樣的關聯,校長在學校的角色也 從管理者(building manager)、資源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發展到教學與課 程領導者(instructional and curriculum leader),以及科技領導者(technology leader)

的角色。且隨著資訊科技的推陳出新,更顯示出校長在校內的科技領導與管理上 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張奕華,2010)。

Creighton(2003)在「校長就是科技領導者」(The Principal as Technology Leader)一書中指出:時下校長的重要任務包括了設計與執行新興科技策略,以協 助教師整合科技並提昇教學效能。Creighton 更進一步指出:只在教室中呈現軟硬 體設備,是不足以確保學生有意義的學習;而有效執行且引導教師使用科技到教 室中的教學,才是校長的重要任務。此外,為了貫徹科技領導的核心概念,校長

必須支持學校的科技專家,並實施新興科技計畫。換言之,「科技」成為學校變革 的新希望,而在變革努力的過程中,則由校長扮演主要角色(吳春助,2009)。除 此之外,校長亦需進行科技方面的領導,使得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能善用資訊科 技,以增進教學和行政的成效(張奕華、 吳怡佳,2008)。因此,欲透過導師與 兼行政教師的觀點,瞭解當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教師推行的績效水準的現 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三、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所重視的是否與教學上的滿意度相符合

校長身為學校的領導者,在資訊科技應用於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扮演著統籌 規劃與關鍵決定的角色,如何善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以求在數位化時代變遷 下產出令人滿意的學校效能,是當前校長運用科技領導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張維 修,2010)。

教師身為教育工作現場的第一線,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其教學品質 之良窳,而教師工作滿意度大多是主觀的,舉凡教師對其教學工作本身、學校主 管、受賞識感、工作夥伴、專業發展、待遇、責任、工作環境及安全感等層面所 持的主觀感覺、感受、態度或情感性反應等,皆為其衡量指標。當教師自工作環 境中所實際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認為應獲得價值之差距愈小,則反應愈有利,

滿意程度愈高;反之,則反應愈不利,滿意程度愈低(蘇裕祿,2007)。近年來,

教育當局非常重視教師之教學品質與成效,並爲求提升教學水準,莫不投下大量 經費,並進而要求教師個人也重視及加強改進教學。且教育當局亦於每學年獎助 龐大經費,用以提升各校之教學品質與成效。根據國內相關文獻對國小校長科技 領導現況與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現況的調查,均屬「中上」程度(陳易昌,2006、羅 彣玢,2008、傅齊榮,2008),表示在此方面有不錯的表現。而本研究對象是台東 縣國小教師,在前述的校長科技領導新趨勢下,教師對校長推動之情形,感受最 為直接且最為深刻。是以,本研究欲藉由教師在校長科技領導下的重視度與滿意 度調查,透過重視度表現值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簡稱 IPA),

來評估校長的科技領導成效,提供校長需要改進科技領導的屬性訊息,並給予輕 重緩急的改善次序事項,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