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表現觀點 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表現觀點 之調查研究"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表現觀點 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黃曉筠 撰

中華民國一○○年七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碩士班

碩士論文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表現觀點 之調查研究

研 究 生:黃曉筠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一○○年七月

(4)
(5)
(6)

誌謝辭

二年前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重回了校園生活,從原本的教師身分又多了 一個學生身分。隨著論文的完成,求學生涯將告一段落。二年的學習,讓我在教 育專業知能與科技教學能力提升甚多,在面對教育實務時,也更能做深一層的思 考與分析。求學期間,承蒙多位貴人、師長提攜,讓我能順利完成學業,僅以此 誌,聊表謝意。

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蔡東鐘博士,老師的悉心教誨,除了在研究方向 的指引、觀念的釐清與內容文句的潤飾外,老師豐富的學養與嚴謹的治學態度,

都是學生終生學習的典範;此外,老師還會安排出遊活動,抒解大家寫論文的壓 力,讓班上同學感情更為深厚。論文審閱期間,感謝鄭承昌教授與沈俊毅教授,

細心評閱學生的論文,並提供許多精闢的寶貴意見,讓論文更趨完整與周延,我 由衷銘謝於心。

問卷編製期間,感謝鄭耀男教授、鄭承昌教授、賴明治校長、沈武儀老師、

蘇育德老師,願在百忙之中審閱學生的問卷,並給予實質的建議。另外感謝所有 指導過曉筠的教授們,與我在電光國小的所有工作夥伴們,因為你們的體諒、包 容,讓我在外出進修時,可以心無旁鶩的完成學業。此外也感謝高進欽校長的鼓 勵與支持,楊明珠主任、沈敏慧主任在問卷寄發時所提供的協助,僅在此致上誠 摯的謝意。

感謝教科碩士班一群年輕活力,一同挑燈夜讀的同窗好友們,惠珍、辰彥、

偉群、晉煜、妮薇、宛庭、敏香、柏妤在精神上的相挺與協助,讓我留下美好的 讀書回憶。

最後,特將本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與所有關心我的人。

黃曉筠 謹誌 中華民國一○○年七月

(7)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表現觀點 之調查研究

作者:黃曉筠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東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 視度與滿意度的現況,並加以分析兩者之間所代表的涵義,以作為優 先研究發展改善項目的依據。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東縣公立 國民小學教師為調查和分析對象,編製「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 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採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取 38 所國民小學,313 位國小教師,回收有效問卷 256 份,所得到的資 料用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重 要度表現值分析、多元迴歸分析作資料處理,以計算校長科技領導的 各項表現值。研究結果如下:(一)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為

「中上重視」;(二)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滿意度為「中上滿意」;

(三)大型學校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較高;(四)校長科技領導 的重視度與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五)「科技與基本設施支 持」、「願景、計畫與管理」、「成員發展與訓練」三層面,校長應 繼續保持;「評鑑與研究」、「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整合科技 於課程與教學」三層面,為優先順序較低的改善項目;(六)「整合 科技於課程與教學」和「成員發展與訓練」兩層面的重視度對於科技 領導滿意度具有預測力。

關鍵詞:校長科技領導、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國民小學

(8)

A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Viewpoints Regarding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Performance

Hsiao-Yun Hu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how satisfied the teachers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are with their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how much importance they currently attaching this topic, as well as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and use the results as the basis for suggest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with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The Viewpoint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with their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was

employed. Wit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 total of 38 schools and 313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and 256 valid copies were collected.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vi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calculate the score of each item regarding the technology leadership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teacher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Normal & Good”;

2. The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s

“Normal & Good”; 3. The importance attach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larger size schools were higher; 4. The importance attachment has a

(9)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atisfaction with the leadership performance; 5. The principals should continue their efforts in three regards: “technological and basic equipment”, “vision, plans and

management”, and “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while another thre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viewed as less important in regard to future improvement; and 6. The importance attachment to the two regards: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has

predictive power regarding the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chnology leadership performance.

Keywords: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Elementary school

(10)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i 

圖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壹、 研究目的 ... 4 

貳、 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壹、 校長科技領導 ... 4 

貳、 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 ...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5 

壹、 研究方法 ... 5 

貳、 研究步驟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壹、 研究範圍 ... 9 

貳、 研究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教師與校長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 ... 11 

壹、 校長的領導行為 ... 11 

貳、 教師與科技的相關研究 ... 13 

參、 教師與校長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 ... 18 

第二節  科技領導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 22 

壹、 科技領導的定義 ... 22 

貳、 科技領導的內涵 ... 28 

第三節  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 ... 35 

壹、 重要度-表現值分析的發展沿革 ... 35 

貳、 重要度-表現值分析的分析應用 ...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39 

(1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9 

壹、 教師背景變項 ... 40 

貳、 結果變項 ...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1 

壹、 研究母群 ... 42 

貳、 預試問卷調查樣本 ... 42 

參、 正式問卷調查樣本 ...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6 

壹、 量表編製依據與經過 ... 46 

貳、 填答與計分方式 ... 48 

參、 建立專家效度 ... 48 

肆、 問卷預試與信效度分析 ... 49 

第四節  資料處理 ... 55 

壹、 資料整理 ... 55 

貳、 統計分析 ... 56 

第五節  研究程序與進度 ... 57 

壹、 研究程序 ... 57 

貳、 研究進度 ...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0 

第一節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差異 ... 60 

壹、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之現況 ... 60 

貳、 不同背景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之差異分析 ... 62 

第二節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與差異 ... 78 

壹、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之現況 ... 79 

貳、 不同背景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 80 

第三節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間的關係 ... 97 

壹、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相關分析 ... 97 

貳、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 ... 100 

參、 重視度與滿意度迴歸分析 ...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8 

第一節  結論 ... 108 

壹、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為「中上重視」 ... 108 

貳、 背景變項在性別、年齡、學歷、職務、年資上無顯著差異 ... 108 

參、 大型學校國小教師認為校長科技領導二層面重視度較高 ... 109 

肆、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為「中上滿意」 ... 109 

伍、 大型學校國小教師認為校長科技領導四層面滿意度較高 ... 110 

陸、 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 110 

(12)

柒、 科技領導表現落於「繼續保持」與「優先改善順序低」兩區域 ... 110 

捌、 「整合科技於課程與教學」和「成員發展與訓練」層面對校長科技領 導滿意度具有預測力... 111 

第二節  建議 ... 111 

壹、 對國民小學校長之建議 ... 111 

貳、 對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 ... 112 

參考文獻 ... 114 

(一)中文部分... 114 

(二)外文部分... 117 

附錄... 120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 120 

附錄二 調查問卷專家審查內容效度分析表 ... 129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3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34 

(13)

表 次

1 教師背景變項與校長科技領導效能及重要性之關係 ... 21 

2 各研究者與研究議題方向分類 ... 26 

3 科技領導定義方法之分析... 26 

4 科技領導定義環境之分析... 27 

5 科技領導定義人員之分析... 27 

6 科技領導定義目的之分析... 27 

7 國內外學者科技領導的層面 ... 31 

8 科技領導層面彙整表 ... 33 

9 預試樣本與回收情形 ... 42 

10 台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規模一覽表 ... 43 

11 「分層隨機抽樣」樣本人數一覽表 ... 44 

12 正試樣本與回收情形 ... 44 

13 樣本基本資料... 45 

14 「校長科技領導量表」各層面參考資料來源 ... 47 

15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之人員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 ... 49 

16 預試問卷 KMO 與 BARTLETT檢定表 ... 50 

17 校長科技領導層面建構效度分析摘要表 ... 50 

18 校長科技領導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 53 

19 校長科技領導層面信度分析摘要表 ... 55 

20 研究進度表 ... 59 

21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分析摘要表 ... 60 

22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摘要表 ... 62 

23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64 

24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67 

25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69 

26 不同年資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73 

27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75 

28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分析摘要表 ... 79 

29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摘要表 ... 81 

30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83 

31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86 

32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88 

33 不同年資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91 

34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差異分析摘要表 ... 94 

(14)

35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整體的相關分析摘要表 ... 97 

36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各層面重視度的相關分析摘要表 ... 98 

37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各層面滿意度的相關分析摘要表 ... 98 

38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各層面的相關分析摘要表 ... 99 

39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與滿意度摘要表 ... 100 

40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與滿意度摘要表 ... 102 

41 各層面重視度對滿意度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 104 

42 各層面重視度對滿意度的迴歸分析係數摘要表 ... 105 

43 科技領導滿意度的共線性診斷 ... 105 

44 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預測科技領導滿意度之多元逐步迴歸摘要表 ... 106 

 

(15)

圖 次

1 研究步驟 ... 8 

2 科技領導能力與教師資訊素養的關係圖 ... 16 

3 教師資訊素養等級圖 ... 17 

4 ANDERSON和 DEXTER的科技領導模式 ... 29 

5 FLANAGAN和 JACOBSON的科技領導模式 ... 30 

6 IPA 二維矩陣 ... 37 

7 研究架構 ... 40 

8 問卷發展流程 ... 47 

9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平均數長條圖 ... 61 

10 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滿意度平均數長條圖 ... 80 

11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各層面之重視度與滿意度分析圖 ... 101 

12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各層面重視度與滿意度分析圖 ... 103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評估台東縣國小教師對校長科技 領導之表現,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 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兹依此架構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學校教育受到 e 化高度影響,科技支持教育變革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無不緊密與之結合,學校教育當然也受到 e 化科技高度影響;為能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因應時代需求,培育社會優質的未來 公民,學校必須具有完備的 e 化科技設施、教職員具備基礎的 e 化科技領導素養、

以及行政運作、教育資源與支援均能透過 e 化科技過程,以更有效發展共同願景,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來提升教師專業的發展。目前各級學校各項輔助教學的科技 設備逐年增加,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儼然已成為主流。而世界各國紛紛積極 提出資訊建設計畫,推展資訊教育,如 1993 年美國柯林頓總統提出國家資訊建設 計畫(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日本於 1996 年實施全新的資訊教育 課程計畫;澳洲於 1996 年發展「強化學生學習:應用電腦科技的小學教室」計畫;

新加坡於 1997 年推動為期五年的資訊教育總體計畫(Master Plan for IT in

Education);香港於 1998 年提出「與時並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計畫;

韓國於 2000 年前完成校園區域網路、個人電腦實驗室等資訊基礎建設;挪威更是 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方面急起直追,近 24%的中小學教師已完成 IT 訓練課程,學 生的網路使用率方面也達 38%;我國則在 1994 年實施國家資訊建設計畫(教育部,

2001)。教育部於 2001 年公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復於 2008 年頒布「教育 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期能從基礎國民教育開始,利用資訊科技培 養具有資訊素養之國民,塑造國民終身學習的能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但已成 為國內目前教學新型態,也為全球教學的新趨勢(林智偉,2009)。

(17)

從美國的教育改革《帶起每個孩子法案》,(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以及落實此法案陸續頒布相關教育政策,例如:「以科技支持學習」(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等,不難看出「以科技支持學習」不僅是美國中小 學校長所需正視的政策,亦是美國教育部戮力於提升每一位學童學習的重要方針

(張奕華,2010)。近期,台東縣政府透過台灣微軟與神通資訊科技協助,導入全 球夥伴學習計畫 (PiL、Partners in Learning) 並採用微軟 MCloud 雲端解決方案,

率先在教育進行創新做法,於台東縣東海國小啟動「教育無限計畫」,朝建置「台 東雲端大校園」目標邁進,讓所有老師與學生能夠透過計畫進行教學資源的共創 與共享,運用「分享」及「參與」的概念共同為台東縣的學童發展提供助力,讓 台東偏鄉學童能與全國同步並與世界接軌,創造「在鄉學習一樣行」的新教育模 式。教育處處長汪履維表示:「『教育無限計畫』是本縣教育發展的策略,而雲端 運 算 時 代 的 來 臨 , 可 以 加 快 教 育 願 景 的 實 現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press/2011/05/0523.mspx)。」從以上的發展現 況,可看出科技支持教育最好的例證。

因此,探討我國教育在此趨勢下,做為國家資訊發展基礎、培養全民資訊素 養及應用資訊能力第一線的學校領導者,是否已經具備新數位科技的領導能力,

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 校長領導角色的轉變與教師推行之績效水準

電腦與網際網路等科技儼然已成為校園內重要的學習工具,而學校內使用資 訊科技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改善教育。因有了這樣的關聯,校長在學校的角色也 從管理者(building manager)、資源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發展到教學與課 程領導者(instructional and curriculum leader),以及科技領導者(technology leader)

的角色。且隨著資訊科技的推陳出新,更顯示出校長在校內的科技領導與管理上 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張奕華,2010)。

Creighton(2003)在「校長就是科技領導者」(The Principal as Technology Leader)一書中指出:時下校長的重要任務包括了設計與執行新興科技策略,以協 助教師整合科技並提昇教學效能。Creighton 更進一步指出:只在教室中呈現軟硬 體設備,是不足以確保學生有意義的學習;而有效執行且引導教師使用科技到教 室中的教學,才是校長的重要任務。此外,為了貫徹科技領導的核心概念,校長

(18)

必須支持學校的科技專家,並實施新興科技計畫。換言之,「科技」成為學校變革 的新希望,而在變革努力的過程中,則由校長扮演主要角色(吳春助,2009)。除 此之外,校長亦需進行科技方面的領導,使得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能善用資訊科 技,以增進教學和行政的成效(張奕華、 吳怡佳,2008)。因此,欲透過導師與 兼行政教師的觀點,瞭解當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教師推行的績效水準的現 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三、 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所重視的是否與教學上的滿意度相符合

校長身為學校的領導者,在資訊科技應用於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扮演著統籌 規劃與關鍵決定的角色,如何善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以求在數位化時代變遷 下產出令人滿意的學校效能,是當前校長運用科技領導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張維 修,2010)。

教師身為教育工作現場的第一線,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其教學品質 之良窳,而教師工作滿意度大多是主觀的,舉凡教師對其教學工作本身、學校主 管、受賞識感、工作夥伴、專業發展、待遇、責任、工作環境及安全感等層面所 持的主觀感覺、感受、態度或情感性反應等,皆為其衡量指標。當教師自工作環 境中所實際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認為應獲得價值之差距愈小,則反應愈有利,

滿意程度愈高;反之,則反應愈不利,滿意程度愈低(蘇裕祿,2007)。近年來,

教育當局非常重視教師之教學品質與成效,並爲求提升教學水準,莫不投下大量 經費,並進而要求教師個人也重視及加強改進教學。且教育當局亦於每學年獎助 龐大經費,用以提升各校之教學品質與成效。根據國內相關文獻對國小校長科技 領導現況與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現況的調查,均屬「中上」程度(陳易昌,2006、羅 彣玢,2008、傅齊榮,2008),表示在此方面有不錯的表現。而本研究對象是台東 縣國小教師,在前述的校長科技領導新趨勢下,教師對校長推動之情形,感受最 為直接且最為深刻。是以,本研究欲藉由教師在校長科技領導下的重視度與滿意 度調查,透過重視度表現值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簡稱 IPA),

來評估校長的科技領導成效,提供校長需要改進科技領導的屬性訊息,並給予輕 重緩急的改善次序事項,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了解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

二、 了解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滿意度;

三、 了解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與滿意度間的關係。

貳、 研究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下列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蒐集 有關資料進行分析以提出解答。

一、 教師對於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情況為何?

二、 不同背景教師的重視度差異情況為何?

三、 教師對於校長科技領導的滿意度情況為何?

四、 不同背景教師的滿意度差異情況為何?

五、 教師對於校長科技領導各項層面中所重視的項目與滿意的項目間呈現 何種關係?

六、 教師在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對滿意度的預測效果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使用之重要詞彙意義明確且便於分析與討論,茲將其說明如 下,以利後續之論述。

壹、 校長科技領導

本研究將校長科技領導(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定義為:科技領導 者領導方向為建立願景,運用適當的領導技巧和科技知能,鼓勵成員科技訓練,

提供優質的軟硬體設施,營造有利科技應用的環境,將科技整合於課程與教學,

適時做好科技評鑑工作,並重視人際溝通,促使教育人員採取行動,開始或持續

(20)

學習科技,進而善用科技到課程與教學實務中,以提升教學或學生的學習成效,

達成教育目標。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歸納出以下六個層面:(1)願景、計畫與管理;(2)

成員發展與訓練;(3)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4)整合科技於課程與教學;(5)評 鑑與研究;以及(6)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在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中,將以「台東 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調查問卷」所測得的分數代表科 技領導的狀況,得分高者代表教師對於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與滿意度較佳,反 之,得分低者代表教師對於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與滿意度有待加強。

貳、 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

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是將重要度

(Importance)為橫軸,表現程度(Performance)為縱軸,並以各屬性的評定等級 為座標,將各項屬性標示在二維空間中,之後進行相對位置比較的一種技術。本 研究則將此模式運用在教育業,用來探討教師對於校長在科技領導各層面所重視 的與滿意的項目間的關係、需要改進的輕重緩急次序,以作為優先研究發展改善 項目的依據。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研究方法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並依據文獻分析之結果,以自編 問卷作為調查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 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法研究相關文獻,並針對國內外相關書籍、期刊和研 究論文等,經蒐集、整理、分析、歸納與綜合後,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形成 本研究之架構與假設。

(21)

二、 問卷調查法

依據文獻分析結果,編製問卷為調查工具,採用隨機樣本的調查方式,擇取 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分發問卷進行調查,最後根據調查所得資料,加以 分析歸納,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貳、 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主要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完成階段,茲分述如下。

一、 準備階段

(一)、設定研究方向

閱讀國內外有關校長科技領導之文獻資料,釐清與掌握研究方向,並與 指導教授研議與修正,評估研究的可行性,確定論文研究題目。

(二)、撰寫研究計畫

確定研究方向與問題後,根據研究題目建立研究架構,並著手撰寫研究 計畫。

(三)、蒐集分析文獻

透過網路、電子資料庫與圖書館廣泛的瀏覽與蒐集有關校長科技領導、

IPA 模式相關文獻,經由詳細閱讀、分析、歸納之後,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 礎與研究工具設計的依據。

二、 實施階段

(一)、編製問卷及實施調查

綜合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編製問卷,經由指導教授和相關領域學者專 家提供修正意見以建立專家效度後,於部分國民小學進行預試,參考其意見,

將語意不清與不適切之問題進行修改與增刪後,再經指導教授核閱,形成正式 問卷,並發送問卷,展開正式調查。

(二)、整理相關資料

待問卷回收後,利用 SPSS 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22)

三、 完成階段

(一)、資料分析與討論

將問卷結果彙整,並探討校長科技領導之現況。

(二)、提出結論與建議

將所有資料結果統整分析,獲得研究結論,再據以提出本研究之建議,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茲將上述研究步驟化為具體研究流程圖如圖 1:

(23)

圖 1 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 實施階段 完成階段

設定研究方向 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論文題目 撰寫研究計畫 閱讀分析國內外文獻

編製問卷 專家效度問卷調查

進行預試

修正題目編製正式問卷

問卷回收整理分析 選定樣本並寄出問卷進

行調查

整理問卷、訪談結果 提出結論與建議

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論文審查

完成論文

(2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將分成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做說明。

一、 研究地區方面

本研究僅以台東縣為研究地區,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有別於西部學校,

本縣國小多屬小班小校,受限於學生數與學區社經背景,自籌財源來源相對較少,

各項基礎建設,如校務 e 化資訊設備、教學設備、校園基礎環境等均須透過各項專 案計畫或補助款等,方能建置完成。台東縣共有 91 所國小,共計 817 班。98 學年 度起,全縣國小均列為偏遠地區學校,其中原住民地區學校共計 89 所(僅綠島國 小、公館國小為非原住民地區學校)約佔全縣 98%。其中,6 班以下 58 所學校,

約佔全縣 64%;7~12 班 19 所學校,約佔全縣 21%;13~18 班 7 所學校,約佔 全縣 8%;19 班以上 7 所學校,約佔全縣 8%。

二、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台東縣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包含主任、組長、級任導師、科任老 師)為對象。台東縣地處偏遠,生活及文教條件較差,教師流動率高。

三、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教師背景變項,依變項為教師對科技領導各層面的重視程 度與教師對各項施行的滿意程度,並探討教師背景變項對科技領導重視程度及滿 意程度的影響,進而分析彼此間的相關性及代表的涵義。

四、 研究方法方面

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採問卷調查法的方式,調查台東縣國小教師對校長科 技領導各層面重視的程度及教師對各項施行的滿意程度之情形。最後,綜合歸納 分析結果,提出研究發現,並作成結論與建議。

(25)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兼重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以力求研究設計與實施的客觀與品質,然 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仍不免有以下限制:

一、 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係自台東縣之公立國民小學中,選取問卷調查研究的對象,因此,本 研究地區僅限於台東縣公立國民小學,礙於時間與經費之因素,無法擴展至其他 縣市,則為本研究限制之一,其研究結果也不宜貿然推論至其他縣市。研究對象 僅包括專任行政人員、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一般導師、科任教師,故對於家長、

社區名望之士及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則無法了解。

二、 研究變項的限制

本研究中影響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重視度與滿意度的背景變項(性別、年齡、

學歷、現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外,尚包含教師心理因素(人格特質、

動機、壓力等)和其他因素(學校效能、校長領導特質、學校內外在結構等)。

本研究礙於時間和人力限制,僅選擇其中研究者關心的變項進行研究。

三、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結果依填答人所填問卷結果用統計方法解釋而得,本研究中問卷為自 陳量表,故填答人是否會因社會期許(social desireability)而有所顧慮或隱瞞,致 無法完全反映真實情況,是本研究有所誤差之所在。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探討運用 IPA 模式分析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 的績效滿意度之相關文獻,以作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 節探究科技領導的意涵與相關研究,包含科技領導的定義、內涵與相關研究。第 二節則探討重要度─表現值分析法,包含發展沿革、分析應用。最後,第三節則 探討教師與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師與校長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

現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已成為教學的新型態,資訊科技嚴然成為教學、學習、

問題解決與傳遞訊息的工具。教師應秉持教學理念、教學理論,配合學生的特性、

需求、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以及整合最適用之電腦網路 科技或教學媒體,落實在教學實踐上,達到提升學習的成效。因此,要達成此目 標,有賴校長的科技領導,以及老師對領導各層面的投入與實施狀況評估。本節 將從校長領導行為、教師與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研究等方面加以探討,做為基礎 論述的依據。

壹、 校長的領導行為

一、 校長領導行為

西方領導理論的演變大致可分為特質論、行為論、權變論及轉型領導等四個 時期。領導特質論研究無法指出一組共同的理想特質,領導行為理論研究亦未發 現最佳領導方式,因此權變論的探討自 1970 年後逐漸竄起,權變論主張領導應因 情境不同而採取不同的領導行為。但自 1990 年代轉型領導理論提出後,轉型領導 已成為目前領導理論研究的顯學(蔡進雄,1999)。

轉型即為從某一狀態系統蛻變為另一狀態系統,或由另一狀態系統所取代,

而顯示出不同的質的情形。轉型概念應用在領導理論上,即主張使組織成員有上 述質的改變。尤克(Yukl, 1989)認為轉型領導是指:「影響組織的成員在態度及假

(27)

設上產生重大改變,對組織目標或使命建立承諾奉獻。」這項定義,可以明確了 解到轉型領導是一種高層次的思想轉變。伯利曼(Bryman, 1992)在探討有關轉型 領導的研究文獻後,指出轉型領導有五個共同要點:分別是遠景(vision)、傳達 遠 景 、 賦 予 自 主 力 、 組 織 文 化 和 信 任 。

(http://web.nchu.edu.tw/~rwang/doc/Transaction.htm)

二、 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

蔡進雄(2010)研究發現,「關懷體恤」、「溝通聆聽」、「以身作則」及「具有 願景與目標」四項是受試教師提出最多的心目中理想的校長領導行為,而「權威 專斷」及「自私自利」是受試教師表達最多的不欣賞或不喜歡的校長領導行為。

何薇慧(2007)在其研究結果提到國小教師知覺工作滿意度會因背景變項而 有所差異,以及國小校長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間具有正相關,另外,國小校 長領導對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間具有預測力。

由上述研究可知,教師理想的校長領導行為,對於教師的心理層面及工作滿 意度具有高度的相關。

三、 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

學校組織氣氛是指學校內教師和校長、教師和教師之間交互影響下形成一種 比較固定的團體行為和心理狀態的知覺,而一個學校的組織氣氛就像一個人的人 格。我們日常接觸的人當中,人格各不相同,其行為特徵也就不同,當然每所學 校的組織氣氛不同,組織成員的行為也就大不相同。因為團體的組織氣氛能影響 組織成員長久行為的特質,所以要建立良好學校組織氣氛目的在於使教師熱衷於 教學工作,使學生樂於校園裡求學,讓全校師生在這良好環境中共同攜手邁向學 校願景與教育目標。因此一個校長如何領導,才能改變學校組織氣氛,使學校的 行政更有效率,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國外學者 Hoy 和 Appleberry 曾研究小學校長與教師之關係,他們用「人情味」

(humanistic)和「監督式」(custodial)兩類學校來表明組織氣候之不同。經過分 析比較,兩人發現有「人情味」的學校比「監督式」的學校更能顯示出良好的組 織氣氛,如:教師更努力於教學方面的改進、教師更具有教育熱誠與滿足感、校 長對待教師比較善用非正式面對面的關係,而盡量避免「公事公辦」官僚作風、

(28)

校長常以身作則、校長與教師保持公開接納與權責的氣氛等(王欣宜,1998)。研 究顯示(米粒,1999、呂木琳,1990、何淑妃,1997)身為學校領導人想要創造 具有「人情味」組織氣氛之學校,應掌握下列七大原則:

(一) 確立共同的組織目標;

(二) 增加教師參與決策之機會;

(三) 建立理性的溝通機制;

(四) 增進校長與教師專業進修的機會;

(五) 重視組織成員心理因素;

(六) 加強啟發與權變的獎勵技巧;

(七) 培養革新的學校組織氣氛。

綜合上述相關資料,可看出校長的領導行為與組織目標、組織氣氛、與教師 溝通的良窳、加強專業進修實有很大的關聯。

貳、 教師與科技的相關研究

沈中偉(2004)的著作「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中提到身處資訊爆炸的時 代,學校已不可能再教授所有的知識,教師也不再是最主要的知識提供者,而是 應扮演教材整合、引導者與身教的角色。在教學前,教師在實施系統化教學設計 時,會根據教學目標,配合學生的起點行為或先備知識,來蒐集、整理與設計教 材,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選擇與製作適當的教學媒體。此時不 論是傳統媒體、數位媒體、多媒體等,只要是有益於教學的任何資料,教師都應 整合於教學活動中,所以教師應該是扮演一個將資源整合於教學中的個體。

Jonassen, Howland, Moore 與 Marre(2003, p.12)等人認為科技在學習上可扮演下 列角色:

(一) 科技是支持知識建構的工具;

(二) 科技是探索知識以建構學習的工具;

(三) 科技是有情境脈絡的以支持做中學;

(四) 科技做為社會互動的媒介;

(五) 科技是促進反省思考學習的智能夥伴。

(29)

Rogers(2000)的研究指出,教師在校長科技領導上的知覺和校長科技整合支 持以及教師個人在科技運用於課程的自我評鑑間,具有顯著相關。Karpyn(2003)

研究發現,學生學科成就(被評鑑為教師教學效能的一部份)受到學校科技使用 所影響,學生使用科技代表著教師將科技融入到教學與課程中,進而影響到教師 的教學效能。Reed(2003)研究顯示,學生學業表現明顯受到教師科技使用所影 響,教師科技素養直接影響他們將科技融入課程當中以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在 國內實證研究方面,白慧如(2004)與簡木全(2003)亦發現,教師科技素養影 響了教學效能(張奕華、吳怡佳,2008)。另外在蔡東鐘(2010)的研究中發現男 性國小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效有顯著高於女性國小教師以及高學歷的教師 接受數位化教學的觀念與實務的機會較多,使得研究所學歷的教師有較佳的數位 化教學表現。

綜上所述,教師的資訊素養以及將科技融入教學的程度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 存在相當程度的關連,而校園內教師資訊科技素養的提升,有賴於校長執行科技 領導。

但提升了教師的科技素養,而將此推行在融入教學上常有窒礙難行的地方,

沈中偉(2004)便提出科技融入教學所遭遇之困難與解決之道可分為下列六點:

(一) 經費有限,設備不敷使用;

(二) 教師參與意願低落;

(三) 智慧財產權;

(四) 學生分析整理資料能力待加強;

(五) 多提供學生發表或表演的機會;

(六) 加強班群合作。

張奕華(2010)提到蘋果明日教室(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 ACOT)研 究計畫發現,當教師學習新科技並進展到更高階時,學校必須提供持續性的訓練 和支持。而欲成功地整合科技到教學之中,教師必須經歷以下五個階段:

(一) 基礎入門(entry)階段:是指教師學習使用新科技的基礎。

(二) 採用(adoption)階段:是指教師使用新科技來支持傳統的教學,主 要聚焦在個人的使用(例如:製作工作表)或是教導學生基本科技技能

(例如:鍵盤操作)。

(三) 適應(adaptation)階段:是指教師整合新科技到傳統教室實務中,

(30)

主要聚焦在藉由使用文書處理、試算表和圖形工具,以增加學生的生產 力和參與感。

(四) 善用(appropriation)階段:是指聚焦在合作、專案導向和科技整合 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上若有需要時,即能整合科技成為其中一項工具。

(五) 革新(invention)階段:是指教師發現科技工具的新用途,例如教師 能研發試算表指令以做為代數教學,或是設計結合復合科技的專題

(Brooks-Young, 2006)。

而整合科技的關鍵要素,Bitner & Bitner(2002)提到,為了能讓教師成功的 整合科技到教室之中,學校必須考慮到八個關鍵因素,其中基礎訓練、動機、支 持,與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層面,提供了論述依據,其說明如下:

(一) 基礎訓練(training in basics):是只提供教師使用電腦的基本知識,

亦即教師需要對於如何操作電腦具有基本的了解。

(二) 動機(motivation):變革的過程不易且有時是令人痛苦的,當教師經 歷此種不安定與痛苦時,他們必須被激勵。在教師們看到科技帶給學生 們的價值時,教師將會增強內在動機,但外在動機必須先被增強出來。

因此,訓練人員必須與行政人員緊密合作,增強教師的動機,以利進行 變革。行政人員可以藉由提供誘因給教師,並示範整合科技的重要性;

行政人員也應在變革過程中,展現樂意成為積極參與的夥伴。

(三) 支持(support):學校提供給教師的現場支持,必須持續而不斷;教 師需要迅速的支持,以能有效地在教室中使用科技。教師需要技術和課 程方面的支持,在技術方面,需要一個能隨時提供支援的現場人員以檢 修故障和軟硬體問題。教室中的教師需要電話與號碼,以在任何時刻能 得到有關技術或是軟硬體問題的解答;另外,教師也需要使用新式與不 同軟硬體的在職訓練。

無論是教師利用科技在教學技能上、應用科技配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應用科 技在各類課程、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科技應用,或是使用科技來增進教師個人 的效率,學校行政人員必須考量到教師整合科技的五個階段,並給予適當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行政人員與教師要能了解關鍵因素,才容易建立結合科技的教學典 範(張奕華,2010)。

由於時代的變遷及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校長的角色從「學校管理者」,轉

(31)

變成為「科技領導者」(Technology leader),美國『2001-2002 年校長指南』將「使 用科技支援教學」,列為校長的八項主要課題之一。因此,科技領導是校長等行 政人員必要的工作之一。 校長與行政人員在科技領導的角色如下:1.了解變革及 變革過程;2.發展科技計畫模式;3.認識倫理相關議題;4.強調科技在教導與學習 上的運用;5.重視使用者與設備安全;6.支持科技與課程的整合;7.設計教職員科 技發展方案;8.規劃基礎建設;9.提供技術支援。

科技領導是學校師生資訊科技素養與能力發展的基礎,如圖 2:

圖 2 科技領導能力與教師資訊素養的關係圖 資料來源:http://www.tyc.edu.tw/files/enc/ict/ep1.html 99.12.06

Reed(2003)在其《有系統的科技注入: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Systemic technology infusion: Effects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研究中發現,學生的學業成就 明顯地受到教師科技使用的影響,該研究進一步指出,教師科技素養的高低,對 於學生學業成就具有正向的影響。

在國內的研究方面顯示,教師科技素養及各向度,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及各 向度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亦即教師知覺教師科技素養之資訊素養、資訊認知、

資訊應用、資訊搜尋、資訊溝通的行為愈高,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教學準備、

課程規劃、教學實施、教學評量、教學研究也愈高。有鑑於此,近年來,國內各 縣市教育局陸續提供教師或行政人員各式有關資訊科技(或資訊素養)的研習,

(32)

其目的係為提昇教師在教學上融入科技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由此可 見,教師科技的使用對於學生學習的成就,具有正向助益。(張奕華、許正妹,2009)

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科技素養有顯著且正向的影響,亦即校長科技領導正向 的影響教師科技素養,並直接影響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上的科技使用。校長科技領 導亦直接影響教師教學效能(張奕華、吳怡佳,2008)。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教師除了要擁有基本的資訊工具評估、選擇及使用的能 力之外,也要能將其應用於教學實務中,讓資訊科技成為教學、學習、問題解決 與傳遞訊息的工具。 教師資訊專業素養可分為「一般資訊科技使用能力、ICT 融 入教學設計與應用能力及資訊專長能力(或科技領導力)」等三個層級(圖 3),

而前二項為教師必備的資訊科技素養,而最後一項,則視教師興趣自行發展資訊 專長項目,而學校行政人員,尤其是校長及主任,須具備科技領導的能力,方能 營 造 有 利 於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的 優 質 環 境

(http://www.tyc.edu.tw/files/enc/ict/ep1.html)。

圖 3 教師資訊素養等級圖 資料來源:http://www.tyc.edu.tw/files/enc/ict/ep1.html 99.12.06

(33)

參、 教師與校長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欲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差異之情形,兹將蒐集的 文獻,整理如下:

陳易昌(2006)針對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 460 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 果發現,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會因教師年資、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歷 史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情形;至於在性別、年齡、學歷上,則無差異。

一、 在年資方面,服務年資 20 年以上教師在「規劃與管理」層面上顯著優於 服務年資 5-10 教師,而服務年資 10-20 年教師在「成員發展」層面上顯著優 於服務年資未滿 5 年教師。

二、 在職務方面,主任在「成員發展」與「人際溝通」層面上顯著優於級任 教師、科任教師與組長。

三、 在學校規模方面,49-72 班與 73 班以上學校教師在「成員發展」層面上 顯著優於 24 班以下學校教師;而 24 班以下及 25-48 班學校教師在「人際溝通」

層面上顯著優於 49-72 班學校教師;49-72 班學校教師則在「總層面」上顯著 優於 24 班以下學校教師。

四、 在學校歷史方面,學校歷史在 10-20 年學校教師在「成員發展」層面上顯 著優於 10 年以下、20-30 年及 30 年以上學校教師;而 10-20 年學校及 30 年以 上學校教師在「科技整合」層面與「總層面」上顯著優於 20-30 年學校教師。

吳聖威(2006)對於臺灣中部四縣市公立國民小學不同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 學校背景變項在校長科技領導知覺的差異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知覺 國民小學校長的科技領導,因教師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地區、學校規模 與教室網路連結情形的不同而有差異。

一、 在性別方面,男性教師在「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學校科技設施與融 入教學的支持」、「評鑑與研究」、「社會、法律和倫理議題」、「人際關係與溝 通技巧」與「總層面」上,均顯著優於女性教師。

二、 在年齡方面,41-50 歲教師在「發展科技願景、計畫與目標」、「學校成員 發展與訓練」、「學校科技設施與融入教學的支持」、「社會、法律和倫理議題」、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與「總層面」上,均顯著優於 30 歲以下教師,同時 在「學校科技設施與融入教學的支持」層面上也顯著優於 31-40 歲教師;其

(34)

次 31-40 歲教師在「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與「社會、法律和倫理議題」層 面上亦顯著優於 30 歲以下教師,51 歲以上教師則在「學校科技設施與融入 教學的支持」上顯著優於 30 歲以下教師。

三、 在服務年資方面,服務年資滿 21 年以上教師在各層面與整體層面上,顯 著優於 5 年以下、6-10 年及 11-15 年教師。

四、 在學校所在地方面,城市地區學校(含省、縣轄市)教師在「發展科技 願景、計畫與目標」、「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評鑑與研究」、「社會、法律 和倫理議題」、「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與「總層面」上顯著優於鄉鎮地區學 校教師。

五、 在學校規模方面,49 班以上學校教師在「發展科技願景、計畫與目標」、

「學校科技設施與融入教學的支持」、「社會、法律和倫理議題」、「人際關係 與溝通技巧」與「總層面」上顯著優於 13-24 班學校教師。

六、 在教室網路連結方面,教室均已連結網路學校教師在「發展科技願景、

計畫與目標」、「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學校科技設施與融入教學的支持」、

「評鑑與研究」、「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與「總層面」上顯著優於教室部分 連結網路之學校教師。

高上倫(2006)以問卷調查北縣教師,研究結果發現年齡滿 41-50 歲的國民 小學教師較重視校長「願景計畫與管理」及「人際溝通與法理議題」二個層面的 科技領導;對於非資訊本科之理工相關科系、社會人文學科及教育相關科系的國 民小學教師,校長宜重視「成員發展與訓練」層面的科技領導;國民小學教師認 為校長領導中型學校,校長科技領導宜重視「願景計畫與管理」、「成員發展與訓 練」、「人際溝通與法理議題」、「評鑑與研究」等四個層面。

羅彣玢(2008)針對花蓮縣公立國民小學 604 名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教師 在不同學歷、職務、學校所在地區與學校規模知覺校長科技領導達顯著差異。

傅齊榮(2008)利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法調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 教師,有效樣本 480 份,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國小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會因教 師年資、職務、學校規模與學校歷史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5)

吳勝揚(2008)針對臺北縣 638 位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

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的部分層面會因教師職務、學校位置、學校規模等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情形。

蔡瑞倫(2008)對於桃園縣 59 所公立國民中學之 567 位國中教師為研究對 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會因教師性別、

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情形;至於學歷、學校 歷史變項,則無差異。

一、 在性別方面,男性教師在「願景、計畫和管理」、「成員發展與訓練」、「科 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評鑑與研究」、「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層面及「總層 面」上,均顯著優於女性教師。

二、 在年齡方面,31-40 歲教師在「願景、計畫和管理」上顯著優於 41-50 歲 教師。

三、 在服務年資方面,年資在 11-20 年及在 31 年以上的學校老師在「人際關 係與溝通技巧」層面上分別顯著優於 10 年以下和 21-30 年以上歷史的學校教 師。

四、 在職務方面,學校主任或組長在「願景、計畫和管理」、「成員發展與訓 練」、「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評鑑與研究」與「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層 面上,均顯著優於導師與專任老師。

五、 在學校規模方面,12 班以下學校教師在「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與「人 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上顯著優於 13-36 班及 37-60 班學校教師;12 班以下學 校教師在「願景、計畫和管理」上顯著優於 13-36 班學校教師。

綜合以上有關教師對於校長科技領導之實徵研究得知,影響教師知覺校長科 技領導的背景變項計有:性別、年齡、學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

學校地區、學校歷史、教室網路連結等。本研究茲將陳易昌(2006)、吳聖威(2006)、 高上倫(2007)、羅彣玢(2008)、傅齊榮(2008)、吳勝揚(2008)、蔡瑞倫(2008)

等人之研究結果,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認為校長科技領導效能及重 要性的差異顯著情形整理如表 1。

(36)

表 1

教師背景變項與校長科技領導效能及重要性之關係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年齡 學歷 服務年

擔任職

學校規

學校地

學校歷

教室網 路連結 陳易昌

(2006) ● ● ● ●

吳聖威

(2006) ● ● ● ● ● ●

高上倫

(2007) ● ● ● ●

羅彣玢

(2008) ● ● ● ●

傅齊榮

(2008) ● ● ● ●

吳勝揚

(2008) ● ● ●

蔡瑞倫

(2008) ● ● ● ● ●

註:●代表有顯著相關。

從性別變項來看,大多無顯著差異,但在吳聖威(2006)、蔡瑞倫(2008)的 研究裡,男性教師優於女性教師。

從年齡變項來看,大多無顯著差異,但在吳聖威(2006)、高上倫(2006)的 研究發現,年齡較大教師顯著優於年齡較淺教師;而蔡瑞倫(2008)的研究發現,

年齡較淺教師顯著優於年齡較大教師。

從學歷變項來看,大多無顯著差異,而高上倫(2006)、羅彣玢(2008)的研 究發現,資訊科技相關學歷教師顯著優於非相關科系學歷教師。

從服務年資變項來看,研究發現年資較深教師顯著優於年資較淺教師。

從擔任職務變項來看,研究發現兼行政教師顯著優於未兼行政教師。

從學校規模變項來看,大多呈現顯著差異,但其研究發現則呈現分歧現象,

大部分研究者發現大型學校優於中型學校;而蔡瑞倫(2008)的研究發現,小型 學校顯著優於中大型學校。

從學校地區變項來看,研究發現城市地區學校教師顯著優於鄉鎮地區學校教 師。

從學校歷史變項來看,研究發現 10-20 年學校教師顯著優於 20-30 年學校教師。

(37)

從教室網路連結變項來看,研究發現教室均已連結網路學校教師顯著優於教 室部分連結網路之學校教師。

綜合以上整理,校長科技領導涉及的教師背景變項大致為表 1 內的九個項 目,兩者的關係研究結果呈現紛歧現象,其原因可能受到研究對象、工具、地區、

統計考驗方法等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結果,此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本研究參考歸納結果,將教師背景變項修正為「性別」、「年齡」、「學歷」、「現 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規模」,藉以了解教師對校長科技領導的重視度與滿 意度是否因教師的背景不同而有差別。

第二節 科技領導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學校環境在「校長領導角色的轉變」、「科技支持教育變革」、「校長資訊科技 領導」、「校長資訊知能提昇」等面向的轉變,以及「科技領導與管理」、「領導理 論演進」、「科技領導學院發展」等科技領導新趨勢的影響,「科技領導」已成為今 日學校領導重要的新趨勢之一(張奕華,2010)。然而,從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 值系統、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資料庫查詢標題為「科技領導」之博碩士論文、

期刊與研究報告,查詢結果國中小領域總計 40 篇;若以國民小學受試者為樣本之 相關進行分析,查詢結果有 26 篇,且均為 2003-2009 年間發表之論文。可見此一 議題的重要以及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逐年遞增,但觀看題目大多為現況的探討、

學校或教師教學效能、行政管理及指標建構等面向,因此仍有許多的發展與研究 空間。本節將從科技領導的定義、科技領導的內涵與相關研究等方面加以探討,

做為基礎論述的依據。

壹、 科技領導的定義

科技領導一詞的類似概念─電腦領導(computer-related leadership),首次出現 在 Betty Collis(1988)的著作《電腦、課程與全班教學》(Computers, Curriculum, and Whole-ClassIntstruction)一書,書中提及各層級科技領導所需之技巧。之後,Kearsley 和 Lynch(1994)根據 Collis 的論點,提出科技領導所需要的特定技巧,並強調不 同層次與角色的參與。Collis 進一步指出,科技領導的角色來自於校內任何擁有影 響力並願意去引導的人,其中,以校長和教師最有機會扮演此角色。因此,在以

(38)

資訊為導向的社會中,科技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為了賦予教育系統新的樣貌,

領導人必須善用科技。但更重要的是,科技領導的目標在於使教師能於教學實務 中使用資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以及扮演發展 共同願景以聚焦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支持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探索 ICT 的兩個角色(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6;引自張奕華,2010,第 21、23 頁)。

其後有許多研究者相繼投入這方面的研究,由於研究者的重點與角色不同,

相對之下而有不同的觀點。在國外學者中,Bailey、Lumley 和 Dunbar(1995)指出,

科技領導是學校領導者必要的領導技巧,以幫助他們的學校運用科技在有益的層 面上。Murphy 和 Gunter(1997)認為,科技領導是領導者能夠示範和支持電腦科 技,讓教師能更有效能的將科技融入課程中。Speed 和 Brown(2001)表示,科技 領導為一個科技領導者促使教育人員去學習科技、使用科技以及將科技融入他們 的課程中。Ertmer(2002)指出,科技領導係指鼓勵與支持教師使用科技,而推行 科技領導應該使用的策略,包括建立願景、示範與指導。Anderson 和 Dexter(2005)

則認為,科技領導是學校在目標、政策和預算的決定與行動上,使學校能夠更容 易有效能的使用資訊科技。Miller(2008)亦明確指出,科技領導是策略與技術的 組合,領導者必須要隨時注意科技的細節,包括瞭解科技如何協助教師提升教學 效能以應用於教學之中(林智偉,2010)。

近年來,國內科技領導議題逐漸受到重視,雖然起步較晚,且其科技領導的 概念多參酌國外文獻,但因研究面向的不同對於科技領導的定義有更多元的看 法,有助於一般概念下的延伸應用,故亦值得參考(張維修,2009)。以下是國內 學者配合我國教育現場,對科技領導提出的看法。

葉連祺(2003) 在「科技領導」一書中認為,科技領導主要聚焦於結合科技 和領導,充實科技方面的軟硬體設施和人員的科技素養,塑造應用科技的有利環 境和文化,以促使校長、教師和其他學校人員能夠善用科技,增進教學和行政的 成效。

徐潔如(2005)在「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指出所謂科技領 導是領導者具備科技素養、整合資源的能力,運用領導技巧,協助教師與學校行 政人員適切應用科技於教學實踐和行政作為上,並能塑造一個共享、支持的學校 情境,以促使教學和行政的成效達到最大化。

(39)

吳聖威(2006)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實施現況之研究」認為科技領導 是領導者結合新穎與新興的科技和必要的領導技巧,發展組織科技願景,支持成 員的科技訓練,提供優質的軟硬體設施,營造有利科技應用的文化與環境,適時 做好科技評鑑工作,關注科技使用的倫理議題,重視人際溝通,透過組織全員資 訊科技素養的養成與提升,促進組織的效能。

張盈霏(2007)在「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則認為科技領導是領導者身體力行的將科學研究的態度與方法,融入領導行 為當中,促使組織成員能夠運用過程技能,致力實現組織的美好願景。

陳易昌(2006)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主張科技領導是激勵教育人員採取行動,開始或持續學習科技、運用科技,並將 科技整合到課程與教學實務,以提升教學或學習的成效,達成教育目標。

高上倫(2007)在「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表示,

科技領導是領導者結合科技與領導,運用科技的軟硬體,提升成員科技素養,塑 造應用科技的環境及文化,以促使成員善用科技,增進組織的效能。

許丞芳(2008)在「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認為,科技 領導是指學校領導者結合「科技」和「領導」知能,塑造應用科技的有利環境和 文化,使學校成員能夠善用科技,以提升行政與教學效能。

吳怡佳(2008)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定義科技領導是校長融合新興科技與領導技巧,使其應用在學校課程教學上,

塑造師生一個共享與支持的教學環境;其次,激勵學校教職員持續學習並善用資 訊科技進而提升素養,以增進教學與行政效能。

林彥宏(2009)在「臺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關係之研究」

指科技領導為校內任何擁有影響力並願意去引導的人能支持與示範資訊科技,扮 演促進者與管理者的角色,使用必要的領導技巧,並運用人際關係溝通與整合科 技資源,以營造有利應用科技的文化與環境,促使該組織成員能持續學習並運用 科技技能,落實科技於教學與行政中,致力實現組織美好願景與促進組織效能。

張敏章(2009)在「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指科技領導為學校領導者能建立願景,並運用適當的領導技巧,讓科技應用在教 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與行政的運作,使學校具有良好的績效。

(40)

吳春助(2009)在「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 究」認為校長能帶領學校成員,透過塑造學校科技發展願景與訂定科技發展的目 標與計畫,以具體呈現學校成員的共識與承諾;並透過建置成員的交流平台等工 具來廣納與溝通成員的意見,並明定科技發展的步驟與歷程,藉以具體化科技發 展的執行期程;定期呈現科技發展的各項成果,藉由落實考評來有效提昇成員的 科技素養與執行績效;能根據學校發展需求與科技計畫執行成果,規劃辦理科技 專業發展與培訓課程,以有效培訓科技人才與提昇成員科技素養與知能。

蔡瑞倫(2008)在「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將 科技領導更廣泛的定義為領導者結合新穎的科學技術和必要的領導技巧,充實科 技方面的軟硬體設施和人員的科技素養,塑造應用科技的有利環境和文化,且影 響其組員,使組織和世界接軌,不和潮流脫節,保持旺盛的競爭力,能夠善用科 技增進教學和行政的成效,致力於組織目標的達成。

張維修(2010)在「臺北縣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運用於學校系統改善之研 究」指科技領導為領導者能夠推動資訊科技之使用,促使教育人員開始或持續學 習科技、運用科技,形成科技團隊,做好科技評鑑工作並落實相關倫理議題,以 實踐有效的發展策略,進而引發革新,達成學校教育願景。

林智偉(2010)在「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指 科技領導為校長持續精進其資訊科技專業素養,並能形塑願景、激勵成員提升科 技素養,促使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學校事務中,以提升學校行政與教學效能。

科技領導是融合科技運用與領導策略的一種概念,從上列國內研究論文的年代可 看出我國研究科技領導議題起步較國外晚了近 15 年,國內研究者從 2003 年至今 逐年增加研究篇數,可見國人對科技領導重視程度有攀升的趨勢。

在研究議題上可分成六個研究方向,分別是科技領導發展趨勢的介紹、國民 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現況、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科技領導指標的建構、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以下將各研究者與 其研究議題方向分類如下表 2:

數據

圖  1    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完成階段 設定研究方向 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論文題目 撰寫研究計畫  閱讀分析國內外文獻 編製問卷 專家效度問卷調查 進行預試  修正題目編製正式問卷 問卷回收整理分析 選定樣本並寄出問卷進行調查 整理問卷、訪談結果 提出結論與建議 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論文審查 完成論文
表 1   教師背景變項與校長科技領導效能及重要性之關係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年齡  學歷  服務年資  擔任職務  學校規模  學校地區  學校歷史  教室網 路連結 陳易昌 (2006)  ●  ●  ●  ●  吳聖威 (2006)  ●  ●  ●  ●  ●  ●  高上倫 (2007)  ●  ●  ●  ●  羅彣玢 (2008)  ●  ●  ●  ●  傅齊榮 (2008)  ●  ●  ●  ●  吳勝揚 (2008)  ●  ●  ●  蔡瑞倫  (2008)  ●  ●
表 2   各研究者與研究議題方向分類  議題  研究者  科技領導發展趨勢  葉連祺(2003)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現況  徐潔如(2005)、吳聖威(2006)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  張盈霏(2007) 、陳易昌(2006) 、吳怡佳(2008)、張敏章(2009)、蔡瑞 倫(2008)  科技領導指標建構  許丞芳(2008)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  高上倫(2007)、林智偉(2010)  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  林彥宏(2009) 、吳春助(2009) 、張 維修(201
表 4   科技領導定義環境之分析  向度  內容  研究者  環境  1.  充實軟硬體設施  葉連祺、吳聖威、蔡瑞倫 2.  成立科技團隊 張維修  3.  塑造應用科技的有利環 境和文化  葉連祺、徐潔如、吳聖威、高上倫、許丞芳、吳怡佳、林彥宏、蔡瑞倫  表 5   科技領導定義人員之分析  向度  內容  研究者  人員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Recommendation Form (Appendix E) should be completed by the Principal of the applicant’s serving school and returned to the Education Bureau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

The WG also conducted three open seminars, two student forums and a school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views from the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b) Pedagogical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e.g. Transforming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ulture, Promotion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Skills Development for e-Learning) ... Use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A stud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Texas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