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坊間科學實驗教室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人格特質與創造力 的表現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重要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與基本的科學素養也是國 民終身學習與適應未來生活的利器。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陎對新世紀科技快速 的更新,知識以十倍速的方式成長。科技的進步,繁雜的計算可在轉瞬間完成,

大量的資訊也可能在彈指之間取得,未來國民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將不再只是知識 累積的多寡及處理複雜計算的能力;而是必頇進一步學會如何將所獲得的知識及 資訊以科學的方法加以統整運用,並靈活化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洪 文東,2006)。

動手做實驗除了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科學的基本觀念以外,最重要的是培養學 生養成正確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態度,但由許多研究及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 有很多教師其實視實驗教學為畏途,認為實驗教學太浪費時間,會影響教學進度、

在實驗室裡學生秩序不易掌控可能有安全問題等(江新合,1994)。這些顧慮造 成一般學校裡雖然真的安排了科學實驗課程,讓學生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但卻 沒有做實驗或只是在紙上或黑東上教授實驗的現象是屢見不鮮。顯示現行的實驗 教學內容在實行上有其困難(楊惠如,2008)。

為此,坊間科學實驗教室應孕而生,配合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透過有 意義的活動,包括實驗、操作、觀賞視聽多媒體(電腦、 光碟、錄影帶)與實 物觀察等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節課均以學生的「問」題為出發點,以學

2

生的「做」(實驗、操 作、觀賞視聽多媒體)為手段以達到學生自己解「答」(發 現規則、道理、真相或建立科學概念)的目的。坊間科學實驗教室的目標是希望 能讓學生在實驗中學到科學知識,滿足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科學興 趣,啟發學生的科學觀念,建立學生的科學態度。結合現今教改新方向,培養學 生帶得走的能力,增進學生的科學認知,幫助學生陎對未來學習與高科技的挑 戰。

另外,近年來由於社會結構的急遽變遷及國際化的趨勢使然,創造力教育也 成為未來教育工作之推動重點。教育部(2008)所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目標第五條亦強調:「培養獨立思考,解 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創造潛能」。可見科學創造力是 21 世紀最重要的人力資 源,值得加以培養。

陳龍安(2008)也指出:「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到來,

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下一代,成為國家社會的中流砥柱,乃 是當前教育的首務。近二、三十年來,培養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已成為世界各 國的教育趨勢,我國正達開發中的國家,要求工業升級,科技的發展,根本之計 應從教育著手,最重要的是我們教育的方法必頇擺脫傳統的束縛,提倡創造思考 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解決陎臨的問題,開創教育新紀元。」可見創造力 的重要性。

多年來,許多學者致力於研究創造力,而影響創造力的因素可謂不少,近來,

就有學者指出創造力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聯性,認為高創造力者都具有某些重要 的特質。

Rhodes(1961)從 4P 的觀點對創造力進行論述,此 4P 包括:1.「人格特 質」觀(Person);2.「創造歷程」觀(Process);3.「創造產品」觀(Product);

4.「創造環境/壓力」觀(Place/Press),將創造看成一個涵蓋創作個體的人格特質、

心理歷程、創造產品以及個體與環境互動的整體。其中人格特質觀點主要就是探

3

究創造力高的人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從個人的角度來研究創造力。

Amabile(1996)也認為創造力是一種行為特質,他指出創造力發展的人格特 質如:高度的自我動機、特別的認知技能、愛冒險、豐富的專業經驗、良好的社 交技巧、聰明、不被偏見或舊有觀點所束縛的處事態度等,由此可看出創造力與 人格特質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根據上述所言,本研究想要瞭解在坊間科學實驗教室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人 格特質與創造力的表現,並進一步探討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格特質與創造力的表 現,以及學生人格特質與創造力表現之間的關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