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乃運用美塔數感教學法(Math sense Instruction of Metalogy)詴圖改善高職 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之學習興趣的行動研究,並藉由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 將從四個面向進行論述:從 TIMSS2015 調查的學習興趣低落、個人在教學現場的觀 察、國內外的政策趨勢、以及數感、後設認知、正向心理學相關研究,來論述本研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 2015(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15,簡稱 TIMSS 2015)主要測詴全世界 39 到 49 個國家中,

國小四年級和國中八年級學生在數學與科學的整體表現。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灣

2

圖 1-1 TIMSS2015 四年級數學學習興趣

圖 1-2 TIMSS2015 八年級數學學習興趣

資料來源:(2016 年 11 月 30 日)。科教中心執行國際教育成就調查 臺灣學生數學、科學 成就高【師大新聞】。取自 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6393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的觀察,也觀察到了 TIMSS2015 的調查結果與現象。研究者 目前所任教的學校是位於台東市的一所商業職業學校,轉眼間教書已經來到了第 14 年,從第一年到今年第十四年中一屆一屆的學生過去,明顯感受到高職學生數 學學習興趣每況愈下,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上課更是度日如年、如坐針氈。曾經訪 談過數學成績在班上後 50%學生,對上課聽得懂的學生而言,數學是花費最多時間,

但成績卻很難跟自己的努力成正比的一門學科,就算讀書時覺得自己學會了而有信 心,但往往考詴成績不盡理想,讓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感到失落;而對上課聽不懂的

3 (教育部,2018);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簡稱 NCTM)亦強調,所有的學生都要擁有「數學威力」(math power),主張「數學是為了所有的學習者」(math for all),而全美的政策也提出

「在乎每一個個體」(Every Body Counts)的口號,這方面的主張跟台灣的「成就 每一個孩子」之精神是不謀而合的,由此可以窺見,無論國內外,每一位學生的數 學教育都是相當被重視的,這當然包括了在技職升學化之下被犧牲的高職低成就學 生。愛因斯坦曾說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喚醒學生對創造與知識的樂趣。」於

4

domain)、動作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和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

這些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之後,預期學生的學習結果或應有的行為表現(引自郭生 玉,1985)。回到教學現場與 TIMSS 統計數字來看,數學領域的教學普遍訓練到了 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意方面的訓練則較少,也因此學習興趣缺缺。其實,情感層面 對學生表現的影響不容忽視,有時其影響力更甚於認知層面,而且主導了個體認知 功能的發揮(Snow, Corno & Jackson,1996)。中國著名數學家徐利治認為數學教 育的目的之一,應當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美的審美能力,從而既有利於激發他們對數 學科學的喜好,也有助於增長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力(丁思與,2012);且在數學中 亦包含了許多美的因素,不管是在公式、定理、結論中,處處都可以感觸到數學的 美(尤曉琳,2009),另外學習不只包含認知,更有後設認知以及情意面向間交互 作用的複雜運作(Hartman & Sternberg, 1993),Lester(1989)更指出後設認知過 程已成為許多數學教育單位關心的議題,黃莉雯(2005)研究出高數感的學童對表現

「正向」、「後設認知」有關的「美塔學(Metalogy)」跟「美塔數感教學法(Math sense Instruction of Metalogy)」來進行提升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研

5

究,期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能感受到有別於以往的情意薰陶與積極思考數學的創 意樂趣。

貳、研究動機

美塔學係李偉俊(2006)所提出之一個統合後設認知理論與創造力教育理論的創 新理論構想,同時也是將正向心理學與創造心理學的雙理論觀點進行整合的思考。

「美塔」即 meta 的中譯,是跟後設認知有關的複合式理論。簡言來說,美塔學可 區分為兩種思考,即「美」的思考與「塔」的思考:「美」的思考就是屬於正向心 理學的部分,代表教育中需要正向思考、樂觀思考,「塔」的思考是屬於創造心理 學,也是如同站在金字塔頂端觀看世界一般,是人類獨有的高層次思維模式-後設 認知的部分,代表教育中需要高層次思考、創造性思考和升高察思(李偉俊,2011)。

教與學的每一瞬間皆是一種動態過程,有轉變就會有變好或變壞的兩種方向性,因 而不論是老師的教或是學生的學,在彼此採取思考跟行動時皆需要美塔學的精神與 方向:「正向」與「美善」,如此就能使個體在進行思維與行動決策時能有「互利」

且「雙贏」的結果發生(李偉俊,2012)。Goleman 在 2006 年提到,當學校內學生、

教師能體察到自己的情感狀況,並具有社會性的智慧,學校內就可以有最正向的氣 氛,使在其中學習的人得到最高的學習效果(引自江雪齡,2008);宋雨親(2012)的 研究指出,建立師生正向互動關係,有助於培養英語低成就學生正向學習態度、氣 氛和希望感;盧梭也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 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因而教師不只要對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鼓勵,對學習低成就 的學生,正向、積極與賞識是更需要的教學態度,是故本研究選擇採用美塔學理論 的教學法來介入低成就學生的學習相信是非常適合的。

美塔學理論自 2006 年的理論萌發期開始至 2017 年止,相關實證性研究與論文 有 30 多篇,其中包括有美塔學創新理論構想源起的探究、應用於學校教育經營 實務、應用於研究方法學之探討、與習慣領域理論相互比較與探討、結合習慣領 域理論觀點來探討與解析社會名人(李偉俊,2017),而美塔數感教學模式主要應 用於帅兒數感的檢測與評估帅兒語言之認知發展(李偉俊,2018),但以帅兒之外的 對象尚未被深究,故此新穎的複合式理論激發了研究者的好奇,如果以研究者教學 現場的高職數學低成就學生為對象來進行教學,是否能提升其學習興趣?另外針對

6

美塔學之主要內涵有三:創造力(Creativity)、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與 同時相對思考(Janusian thinking),彼此關係緊密、環環相扣,而美塔數感教學 法的原始樣貌即是由後設認知取向的創造力教學而來。在「後設認知取向的創造力 (Josh Billings)說過的:「人生不在於手握一副好牌,而是打好你手上的牌。」這 些數學低成就的學生或許就是我現在手上的牌,這次期待以著美塔學的精神與美塔 數感教學法的牌理,打出一場絕妙的牌局,也為學生往後的人生牌局注入一股正向 與美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