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旨在闡述本論文之研究概述,共分為三節,以下就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及名詞釋義分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對所有適婚男女而言,步入婚姻是一件喜悅的事。隨著孩子的誕生,夫妻 從兩人世界變成三人以上的關係,不僅多了一種角色,更多了一份責任。而生 活中原本習慣的事務皆面臨了轉變及挑戰,包含教養及照顧孩子的時間分配、

家庭經濟的來源及開銷、親密情感的需求及互動等,以致於為人父母者在扮演 父母親職角色時,承受著許多無形的潛在壓力。

親職壓力(parenting stress)是一種角色壓力,指父母在履行父母角色及 照顧子女時,受到父母親與子女本身的特質,以及家庭內、外在環境支持等因 素的影響,對於自己能否善盡職責,所產生的各種疑慮、焦慮、擔憂、自責或 疲憊的主觀不適任或困擾感受(李穎慧,2006;羅國英,2000;Abidin, 1990)。

對每一個家庭的父母親來說,親職壓力都是無法避免的,但對育有身心障礙子 女 的 家 庭 而 言 , 其 所 承 受 的 更 是 非 常 態 性 的 壓 力 。Rodrigue, Morgan 與 Geffken (1990) 在比較自閉症、唐氏症與正常孩童的父母親職壓力研究中指 出,比起一般正常的孩童,照顧身心障礙子女更容易讓其父母親感受到來自家 庭的壓力及負擔。除此之外,父母親因為生下障礙兒童所產生的自卑感及罪惡 感,或夫妻間相互怪罪而導致感情失和等問題,在在顯示了育有身心障礙兒童 之家庭較正常家庭面臨來自更多不同面向的壓力(張英熙,2002)。

除了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感受到的壓力較一般父母為大之外,國內研究亦 指出,子女的身心障礙程度,也會影響其父母感受到的親職壓力,子女障礙程 度為重度的父母,所面臨到的親職壓力相對更加沉重(趙貞琦,2009)。而在 各類身心障礙的病症當中,障礙情形較為複雜且程度較為嚴重,絕大部分為多 重障礙及身體病弱者(黃秋霞,2001)。此兩類型的身心障礙孩童,因其障礙 程度嚴重影響本身的生活自理及行動能力,或外界環境可能存在著對其健康造 成威脅與不良影響的因素,在現行的特殊教育體制中,多數是透過家長申請而

接受在家教育的巡迴輔導服務(林寶貴,2005)。因孩童未至學校就學,因此 家長多需長時間留至家中照顧孩子,在面對重度、極重度或身體虛弱的孩子 時,其心中所承受的壓力,更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身心障礙孩童的家長在面臨龐大的壓力下,該如何度過困境,研究指出,

多數育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會針對孩子及家庭成員的需求向外界尋求資 源 , 而 社 會 支 持 則 是 其 中 一 項 被 證 實 可 協 助 父 母 的 資 源 (McCubbin &

Tina-Huang, 1989)。所謂社會支持是指透過與他人或團體的互動過程中,個人 從中得到協助或支持(汪俐君,2003)。曾佳珍(2008)綜合國內各學者研究 後,具體說明社會支持是指能知覺或感受到自己是被愛及受人尊敬的,需要外 界幫助時,能有足夠的求助對象,且在情緒支持、實質幫助、資訊提供、尊重 及網絡等各方面的協助感到滿意,亦能與他人相互分享、關懷,和他人建立親 密感,進而自覺自我的價值感。而社會支持的運用,不僅能協助紓解父母照顧 障礙孩子所引發的親職壓力,另外,對於家庭功能的發揮及身心障礙孩童的身 心發展亦有正面助益,能直接與間接影響父母的教養態度、親子的互動關係及 父母對子女的期待(何華國,2005)。

國內有關身心障礙子女之父母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的研究,大多數研究結 果均發現當父母獲得較多的支持時,其親職壓力較小(任文香,1995;汪俐君,

2003;翁毓秀,1998;張美雲,2007),任文香(1995)研究指出,身心障礙 子女之母親感受到的親職壓力與家人的支持有密切關係,其中配偶的支持尤其 重要。夫妻之間若能彼此支持、協力分工,在面臨照顧身心障礙孩童的龐大親 職壓力下,不但不會減少夫妻之間的感情,反而因患難見真情,使彼此更為感 恩(利翠珊,2005)。

研究者身為在家教育巡迴輔導的第一線工作者,與家長言談中總能發現,

家長不僅承受了來自家庭及社會的壓力,且因投注了許多時間與精力照顧身心 障礙子女,費盡了相當多的心力,而導致身心俱疲。國內目前關於身心障礙子 女家長的親職壓力研究中,研究對象以學前發展遲緩兒童之家長、安置在學校 的特教班型學生之家長,或各種身心障礙類別兒童之父母親為主(李淑美,

2006;李穎慧,2006;汪俐君,2003;利翠珊,2005;邱莉晴,2009;翁麗淑,

2009;莊立雪,2011;張美雲,2007;張桂貞,2012;張毓蓉,2009;黃珊峨,

2006;趙貞琦,2009)。在多重障礙或在家教育的家長親職壓力研究方面,研 究者透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訊,發現國內目前有三篇相關研究,

為莊美娥(1995)探討臺北市的教養機構內多重障礙兒童的母親個人特質對壓 力認知與心理調適之影響;張秀媛(2005)探討屏東縣在家教育國小學童家長 親職壓力;簡鈺軒(2010)探討在家教育學生父母家庭壓力因應策略型態與家 庭生活品質的相關情形。有鑑於目前國內相關研究仍不多,研究者認為可再深 入探討,故嘗試以本研究來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接受在家教育巡 迴輔導學生之家長的親職壓力情形如何?此為研究動機一。 

根據研究者觀察,在家教育學生之家庭中,若沒有人協助家長分擔照顧身 心障礙子女,或協助處理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務,甚至無人能給予其精神上的支 持時,家長往往易流露出較為負面的情緒。但若家庭中能有長輩或配偶的支持 時,則家長較少向巡迴輔導教師抒發情緒上的壓力,同時其表現在外的心理狀 態亦較為平衡及穩定。國內目前關於身心障礙子女家長的社會支持研究中,研 究對象以發展遲緩孩童或自閉症兒童之家長為主(王思淳,2011;吳佳賢,

2002;孫佩雯,2006;陳凱琳,2000;張玉璇,2010;張淑慧,2008;曾佳珍,

2010;曾家琪,2008;劉毓芬、胡心慈,2005),對於多重障礙或在家教育學 生家長之社會支持情形則較少相關研究,故研究者嘗試以本研究進一步探討,

了解中部地區在家教育學生家長的社會支持情形如何?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 之間的相關情形為何?是否真如前述提及的文獻結果與研究者自身觀察到的 狀況一樣,擁有較多社會支持的家長,所感受到的親職壓力較少?可否從社會 支持的角度有效預測其親職壓力的程度?此為研究動機二。

另外,研究者透過每次提供學生教學輔導的過程,實際與每個家庭中的家 長接觸後發現,在不同的家庭中,家長所呈現的壓力狀態或所得到的支持協助 皆不盡相同,探究其背後原因,可能受到許多來自不同面向的因素影響。相關 研究指出,身心障礙兒童家長所感受到的親職壓力,會受到家長方面不同變項 而有程度上的差異,如:家庭收入、是否就業、教育程度、家中孩子個數等(任 文香,1995;汪俐君,2003;張秀媛,2005),或身心障礙兒童本身的變項不

同而有所影響,如:障礙程度及疾病嚴重度(李美銀,2003;張毓蓉,2009)。

此外,在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方面,家長獲得的社會支持會隨著身心障礙兒童 本身的年齡、障礙類型或程度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張美雲、林宏熾,2007;

Erickson & Upshur, 1989),而家長方面的年齡、經濟收入或教育程度的不同,

亦會造成其社會支持獲得程度的影響(莊立雪,2011;張美雲,2007)。不過,

上述各文獻探討不同變項對家長在不同面向的影響上,並無一致定論,因此,

研究者想針對在家教育學生及家長進行探討,了解其背景變項是否會造成家長 所感受到親職壓力程度的差別?或造成獲得社會支持程度的差別呢?此為研 究動機三。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將以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的在家教育 學生之家長為研究對象,探討家長在照顧多重障礙或身體病弱的子女時,所面 臨的親職壓力程度如何,及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情形如何,檢視不同背景變項是 否會影響其感受親職壓力及獲得社會支持的程度,並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關情 形,更進一步了解家長社會支持的情形對其親職壓力的預測效果。期待研究結 果可呈現真實情形,以作為未來在家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參考,進而對各項條件 可能造成高親職壓力之家長提供相關資源及協助。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