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共分四節,首先對研究國小教師的暖化概念、教學現況、教學態 度與進修需求的動機做一闡述,並據此擬定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最後釋義重要名詞。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來,「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一詞在我們生活周遭出現的 頻率漸趨頻繁。除了切身的感受外,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地球的確 逐漸在變暖,並可能因此引發許多危機。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 劃署於 1988 年成立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 IPCC),在 2007 年發表的氣候變遷評估 報告中,證實了全球暖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並指出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 的正確性至少達到百分之九十(IPCC,2007)。世界各地因氣候變遷導致 的影響正逐漸顯現:2006 年美國、歐洲、中國等地均出現超過攝氏 40 度 的酷熱氣候(葉欣誠,2006),青藏高原、格陵蘭和歐洲各地的冰河不斷 縮減(顧洋,2008),加勒比海開曼群島的珊瑚礁面臨死亡威脅(陳品潔 譯,2007);未來,印尼有二千座小島將可能因全球暖化而在 2030 年前 被海水淹沒(陳桂蘭,2007),且暖化將加劇等級最猛烈的熱帶風暴(James, James, & Thomas, 2008);凡此種種,均不啻是對我們的莫大警訊。

幸而人類在面對氣候變遷時有所覺醒,並開始有所行動。其中在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即是世界各國面臨全球暖化危機時,

齊心努力所跨出的一大步,且各締約國對於條約中所規範的溫室氣體排放 減量也已有所因應。台灣雖不是締約國,沒有立即的溫室氣體減量壓力(詹 益亮、洪桂彬,2007),但資料顯示,台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占全球 1%,

排名第 21,但人均排放量則是第 18 名;在 1990 至 2002 年間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累積成長了 16.4%,但同期間台灣的成長幅度卻是 111%(梁啟 源,2008);台中、麥寮兩座火力發電場更因分居全球火力發電廠二氧化 碳排放量的第一名與第六名(Tollefson, 2007),而在 2007 年時登上國 際知名科學期刊Nature;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目前有關具體溫室氣體減 量目標與時程的立法,卻仍擱置於立法院(趙家緯、謝雯凱,2007)。因 此,為使台灣的環境能夠永續發展,我們需要提升民眾的永續發展意識,

並化之為行動,以促使政治力有所回應(何明修、曾子旂、蔡佳憓,2005)。

故如何讓台灣的居民對減緩全球暖化有所覺知、對台灣的現況有所瞭解,

並將之化為行動是十分重要的。

從電影「明天過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拍攝的紀錄片「不願面對 的真相」,乃至於近來報章雜誌、電視媒體上越來越多的相關報導,我們 逐漸意識到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及可能導致的巨變;然而,在感受之 外,對於全球暖化有所瞭解並知道如何行動以減緩之,也是身為地球公民 的我們所應具備的能力。我們知道,解決環境危機有賴於發展環境教育(楊 冠政,1997),IPCC(2007)的報告中也提及教育與培訓對減緩氣候變遷 能產生有效的影響。而在教育歷程中,初等教育是啟迪智慧與端正品行的 啟蒙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呂愛珍,1987),同時小學階段也是一生 中發展正向環境態度及價值的重要關鍵(Iozzi, 1989);如 Bryant(1979)

的研究即指出幼稚園的兒童即能形成環境議題的情境概念,並建議應從小 學一年級開始進行環境教育(引自楊冠政,1997);多位研究者的研究亦 指出,進行環境教育相關課程對國小學童的環境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均 有顯著影響(巫淑梅,2004;李淑真,2002;李明嘉,2006;陳志欣,2003)。

但莊明貞(2008)認為,現行九年一貫課程所規劃的重大議題如「環境教 育」等,雖名為「重大」,但在實際實施課程時卻顯得邊陲而不重要。因 此,全球暖化既是今日與未來世界所要面對的重要環境議題(Drake, 2000;

Böhringer, Finus,& Vogt, 2002),則有必要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童瞭解

全球暖化的相關概念,也因此,全球暖化議題是否被實際融入於國小課堂 中是值得我們瞭解的。

而既然教師的教學會影響學童環境知識及行為的奠基,且在教育活動 中,國小教師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吳清山,1999),那麼影響教師教學 的因素又是什麼呢?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分析,教師的知識結構會影響他 們在教室中的教學行為(Putnam, Lampert, & Peterson, 1990)。 Michail, G.Stamou and P. Stamou(2007)的研究提到:教師的環境知識會影響其 環境教學的實施,也就是教師對於所欲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將會影響其 教學。另外,教師對教學所抱持的態度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其教學

(Atwater, Garden, & Kight, 1991)。而從對象為國小教師或國小職 前教師的相關研究結果中可發現,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常呈現差異性(王 懋雯,1990;宋建奇,2000;翁清課,2004;張凱惠、洪志誠,2007;楊 蕙雯,2003;劉偉哲,2004;鄧瑞祥,2006;蔡克明,2003;Michail et al., 2007)。據此,本研究希望探究國小教師對於全球暖化相關概念的 理解情況與教學態度,並探討其理解情況是否影響其進行相關教學的意 願,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學實施與教學態度上 是否有所差異。此外,教師運用適當的方法,可增進受教者學到有認知意 義或有價值目的的內容(歐陽教,1988),不同的教學方式可有效達成不 同的教學目標(Good & Brophy, 2003),且為達認知、情意及技能領域 等教學目標,其教學方法與策略也容或有不同(黃光雄,1988)。因此,

本研究希望進一步探討教師透過何種方式進行教學。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全球暖化議題有深入而正確的瞭解是十分 重要的(Papadimitriou, 2004),尤其面對知識、訊息快速膨脹的新世 紀,教師更需藉由進修擴展教育視野(楊深坑、楊銀興、周蓮清、黃淑玲、

黃嘉莉,2002)。但 Michail 等人(2007)指出由於教師獲得環境議題資 訊的主要來源為媒體,致使其環境知識為零散而非系統性的知識。因此在

資訊來源多元雜沓的今日,教師獲得相關訊息的管道為何?是否足夠?或 有進修需求?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對於如何實施全球暖 化教學是否熟稔?或是亦有進修需求?這些也都是本研究所想要探知的。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瞭解到:全球暖化已是世界公民所需共同關 注的議題;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全球暖化,將成為全人類共同的 課題,因此若能將全球暖化議題經由教育過程深植於未來公民的心中,將 有助於其環境意識的提升與行動的實踐,進而促使政治力與經濟力必須回 應此一社會力量,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何明修、曾子旂、蔡佳憓,

2005)。其中國小階段是發展環境態度及價值的關鍵,且國小教師的教學 對於學童的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甚深,則從初等教育階段即透過適 當的教學傳遞正確的全球暖化概念給學童應有其必要性。

國內外目前對於教師在全球暖化議題上的相關研究多為探討知識或 態度(張凱惠、洪志誠,2007;湯宜佩,2006;Papadimitriou, 2004),

但對於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現況則缺乏探討;且在國內均是針對單一縣 市的教師進行研究,缺乏全面性的探討。因此,扮演重要教學角色的國小 教師對全球暖化相關概念的理解情況為何?其獲得資訊的管道及進修需求 為何?其教學態度如何?實施教學的現況又為何?及其全球暖化知識的 理解、教學態度與教學實施是否相關?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之知識理解、

教學態度、教學實施及進修需求是否存在差異性?以上將是本研究所欲瞭 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