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條列出研究的 目的,第三節則說明研究的範圍與限制,第四節再針對研究中出現的重 要名詞加以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文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其重要性不可言喻。想像生活中若喪失了 語言與文字,那麼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溝通、經驗的傳承等等,要透過什 麼 方 式 當 橋 樑 呢 ? 由 此 可 見 , 社 會 要 能 溝 通 , 語 文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Vygotsky,1987)。

我們在學習學科或知識時,一定要以語文能力為基礎。語文教學包含 注音符號的應用能力、聽與說的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與寫作能力。

當中,寫作能力為其他能力的融會貫通,是語文教學裡最重要的一項。有 研究顯示,國小學童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文能力對於學業成就的影響也愈 大(葉靖雲,1999)。作文能力也是語文教學成效的綜合表現,分析作文 的本質,我們可以發現作文包含了有欣賞、記憶、思考、創造等國語文能 力(杜淑貞,1986)。

要完成一篇寫作,必須歷經複雜的心理運作過程,是一種高層次的語 文能力展現,其地位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小覷(陳鳳如,1993)。語文教學 的目標與任務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最後能透過語言或文字 與他人進行溝通互動,其關係圖如下:

口頭語言(基礎)

接收 發表

書面語言(進階)

圖 1-1-1 聽、說、讀、寫關係圖(陳秋瑤,2003)

該圖說明了語文能力的發展依序是聽、說、 讀、寫四階段,而寫作 是最高的層次,是聽、說、讀能力的整合表現,當然這些能力也彼此相輔 相成。然而,要有效提高寫作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即可達成,一定要透過多 讀、多聽、多說,才可以循序漸進地在良性循環運轉中,培養出更上乘的 寫作能力,發揮出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應有作用。

得一試。

寫作能力如此重要,但是卻常被忽略。有些國家意識到學生的寫作危 機,包括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已經開始重新檢討修正寫作教學的教育 政策(天下雜誌,2007)。寫作是思想的表達與傳遞過程,是現代公民必 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教育部,2004)。因此,寫作教學可以說是語文教學 關鍵一環,如何增進學童寫作能力是每位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

我國作文教學雖然從國小一年級即開始實施,但是成效差強人意,尤 其每年重要升學考試後,總可以從新聞裡看到學生寫作能力表現低落的相 關報導,像是文不對題、錯字過多或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內容等,可見我國 寫作教學成效頗令人憂心。有鑑於此,教育部乃於民國 93 年提出「提昇 學生國語文能力計畫」,並決定自 96 年開始,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中加 考作文一項,希望此舉能引起考生與家長的重視,挽救學生的語文表達能 力。

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目前國小學童在作文表現上有幾項具體的缺 失,包括:(一)缺乏寫作的興趣,學習態度不佳。(二)詞不達意,句子 不合文法。(三)言之無物、內容貧乏,缺少中心思想。(四)條理紊亂、

層次不明、前後矛盾。(五)標點符號欠正確。當然,會造成以上的結果,

原因是作文教學也出現問題。彙整國內相關研究(陳宇詮,2000;曾瑞雲,

2002;陳宜貞,2003),國小作文教學的困難處,包括以下四項:(一)

欠缺具體明確的教學規劃與時間安排。(二)缺乏作文教學的指導資料,

沒有一套可供參考的指引手冊。(三)96 學年度前非考試項目,家長態度 上並不積極,導致成效不彰。(四)學生寫作意願低落,又缺乏生活經驗,

導致內容貧乏、思想不夠深入,成果差強人意。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九年一貫後的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變差。

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大家都直指「時數不足」(天下雜誌,2007)。

「時數不足」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教學時間的不足,在現今教育體制下,

語文教學課程被壓縮,導致教師無法充分解說寫作技巧與解答學生問題;

另一個是學生的閱讀時間不足。豐富的閱讀經驗是寫作的元素,也是開拓 知識的最佳管道,減少閱讀量,隨之而來是寫作材料貧乏,當然言之無物,

最後導致學生害怕作文。因此,如何克服時數不足,以及提供一套好的作 文教學內容,還有能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是目前寫作教學努力的目標。

拜科技之賜,數位學習的發展與推廣漸趨成熟,多媒體的特性能有效 地傳達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習動機,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徐 新逸、吳佩謹,2002)。而數位學習也擺脫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習者只 要透過網路或是單機的離線學習,即能依自己的進度與狀態完成課程。因 此如能將作文教學跟數位科技作結合,就能解決教學時數不足的問題。而 且近幾年來,政府大力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教育部在民國九十年五月公佈 的「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提到:「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 創新意,知識伴終身」--為我國資訊教育的願景。為了達到此目標,教育

部也積極協助校園資訊設備的建置與升級,同時舉辦多場研習,讓教師本 身的資訊素養不斷提升,如此才能配合應用資訊設備。資訊科技除了能幫 助教師將繁瑣事物變得簡單便利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特 性來輔助教學,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並解決生活 上遇到的問題(教育部,2001)。

然而光有資訊科技是沒用的,必須有完善良好的教學策略與內容與之 搭配才能發揮數位學習的最大效益。作文教學的一個大問題在於學生不喜 歡寫作文,缺乏寫作的學習動機。就算有再好的教學內容,學生也無心學 習,當然寫作成效差強人意。在惡性循環下,學生容易將長期的學習挫敗 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成為一種習慣(Stevens,1990)。而這些習慣失敗 的學生對於自己的能力會失去信心,產生低能力的知覺( Nicholls, 1984);他們對於學習充滿挫折不具信心,認為再怎樣的努力都於事無補,

甚至是簡單的問題,也不肯動手嘗試,心理陷入絕望無助的困境,產生了

「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所以,一個好的作文教學策 略必須要能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對於教材內容產生興趣時,他 才會對於學習教材付出心力並且認真思考,如此才能將教材所欲傳達的知 識訊息進一步消化吸收,納入長期記憶中,對於知識的建構產生實質的幫 助(游淑燕,2001)。

而什麼事物最能吸引國小學童的注意,引發學習動機呢?相信大多數 人想到的就是遊戲。郭靜晃曾於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之譯 序中說:「『遊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透過遊戲,兒童不僅能獲得大小 肌肉的發展、語言的發展、思考、想像、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更能幫助 他們瞭解個人與環境的關係、淨化其負向情緒、促進社會行為的發展,而 兒童的創意,更是藉著遊戲發揮得淋漓盡致(郭靜晃,2000)。」在現今 資訊科技發達下,電腦遊戲儼然成為陪伴兒童成長的遊戲類型之一,而人

它,因而忽略遊戲本身的具有的正面意義。許多研究對「電腦遊戲」所持 的看法分歧不一致,電腦遊戲是否能應用於教育上,支持者與反對者皆提 出不同的看法與觀點,但可以確定的是,電腦遊戲的內容品質及恰當與 否,將會影響學童未來的人格發展,絕不能小覷。教師如果能適切運用電 腦遊戲的特性,發揮本身巨大的吸引力來輔助教學,寓教於樂,增強學生 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專注用心,相信能作收良好教學成效。

根據調查,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生在寫作文體表現方面,以記敘文的表 現最佳,而議論文則最差(張新仁,1992;鄭博真,1995)。有如此現象 之原因可能是高年級國語課本議論文所佔比例不多,學生接觸機會少,因 此對於議論文的結構不熟悉。此外,議論文的寫作必須符合邏輯推理以及 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有些學生認知能力發展上必未達到此階段,加上教 師指導議論文的次數不多,又缺乏相關教學策略與技巧,造成學生在議論 文寫作上有相當大的困難。所以國語科教師在指導學生議論文寫作上,可 以透過半具體的教材教法,引導學生思考、訓練邏輯推理的能力,最重要 的是教學生如何提出有力的論點,並且旁徵博引有力證據來說服別人。對 於議論文的開頭、發展、結尾等基本架構,教師也要勤加指導,讓學生熟 悉議論文寫作結構,才不至於讓學生對於議論文感到陌生甚至懼怕排斥。

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活。」而這就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所以較為 學生陌生、認為抽象的議論文,在教學過程中,如能以豐富學童生活經驗 來做為作文教學的基礎,提供一個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學習,相信學 生的接受度與學習成果都能有效提升,畢竟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情境的

(李吉林,1995)。

因此本研究即是想把情境教學、電腦遊戲、作文教學做結合,發展情 境式遊戲教學策略來輔助國小作文課程。其作法是要設計一套具故事發展 的電腦遊戲,藉由故事裡頭的情節,能激發兒童的興趣與想像力,並且透 過故事去體驗與感受世界的新奇與溫暖(楊茂秀,1995)。故事情節必須

搭配作文主題,在遊戲裡,學習者是主角,必須闖關達成任務。在遊戲進 行的過程裡,學生可以親身參與角色扮演的活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

搭配作文主題,在遊戲裡,學習者是主角,必須闖關達成任務。在遊戲進 行的過程裡,學生可以親身參與角色扮演的活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