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背景與動機做介紹,闡明研究的問題與目的並提出研究的限 制。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 研究範圍及限制;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旨在介紹本研究之背景與研究的動機,其中研究背景主要在說明網路已普遍 存在於每個學生生活周遭,也就因為網路活動盛行、使用網路的人口數與日遽增,多 數國中學生自然成為活躍於網路世界裡的一份子,然而,國中學生在從事網路活動時 是否衍生其他的現象?將在研究背景部份分別介紹。

至於本研究的主要動機,是因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近年來越來越嚴重,

而鮮少有針對網路霸凌的相關研究,尤其對象是臺東縣的國中學生,而研究者目前擔 任國中教職且有訓導工作經驗數年,所以,想藉此來探討本縣國中學生網路的使用行 為,與受網路霸凌的經驗覺察與反應之相關研究。

壹、研究背景

在進行本研究之前,先針對研究主題來觀察並分析當前環境與背景,茲將整理及 分述如下:

一、 網路使用頻繁

近年來的資訊普及和迅速發展,除了電腦應用軟體多元化,人機介面親和性 增加等因素外,最主要還是由於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使得電腦的運用真正與生 活緊密結合(陳冠名,2004)。網路不僅打破時空的藩籬,使個人多一項隨時隨地 從事學習的工具之外,更因為節省了大量的成本,讓整個社會向全民教育的理想 邁進了一大步(謝寶蓮,2007)。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所進行的「台灣寬頻網路 使用調查」(2009)報告顯示,臺灣地區 12 歲以上民眾使用網路行為比例,已經從

民國九十二年七月的 57.23%上升至九十八年一月的 70.95%;另外,「台灣寬頻 網路使用調查」(2010)報告顯示,臺灣地區 12 歲以上民眾使用網路行為比例,已 經於九十九年上升至 72.56%。這些數據顯示目前網路行為的高普及率以及逐年成 長。

二、 網路犯罪興起

由於電腦科技及網際網路的發展,透過網際網路無遠弗界的穿透力及其所提 供資訊傳達的流通功能,利用網路進行詐欺、破壞、色情等違法事件層出不窮,

而且犯罪年齡也越來越年輕(陳信郎,2004)。而網路具有開放的特質,任何人都 可在網路上傳遞或接受資訊,這樣的特性讓許多駭客、病毒及其它有害網路安全 的因素有機可趁(沈榮華,2003)。桃園蘆竹發生一起網路交易引發債務糾紛,但 因談判破裂導致雙方發生互毆出人命(中廣新聞網,2009/07/15)。某知名網路購 物市場也發現被歹徒透過非法蒐集而來的信用卡卡號,刷卡偽裝購買高價商品,

研判其意圖是先冒刷,再針對持卡人進行電話詐騙(奇摩新聞,2008/04/18)。桃 園一名電機公司男子因為不喜歡臨桌女同事,竟假冒同事名義,到交友網站張貼 女子的個人資料及照片,網頁上還暗喻接受援交,女同事因為經常接到不明電話,

不堪其擾而求助警方,經縣警局刑警大隊科技犯罪偵查組調查後,女子才知道原 來加害者就是身邊的同事(中廣新聞,2008/03/06)。

從這些犯罪新聞看來,網路就是因為擁有「匿名」及「快速」的特性(朱美瑰,

2009),以致於許多人開始選擇利用網路來成為犯罪的工具和手法,偷竊、詐欺、

惡意攻擊等行為比比皆是。

三、 網路遊戲盛行

在 2010 年 3 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中顯示,臺灣家庭可上網比例近 77%,這主要因為電腦價格和網路費率下降,使得幾乎家家有電腦及網路可供使 用。除此之外,電腦遊戲公司遊戲推陳出新迅速和內容的多樣性,都是導致目前 青少年學生族群風行網路遊戲的原因(黃俊傑,2004)。根據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2006 年的調查發現,六成以上(61.7%)的孩子上網的主要原因是「玩網路遊戲」。 而 12-19 歲玩過線上遊戲的比例更高達 90.91%,高居所有年齡層首位(台灣寬頻

若成癮於其中則會造成身心、課業等負面影響。此外,目前的網路遊戲眾多,很 難逐一落實分級制度,使得我們的小孩時常接收到遊戲中暴力、血腥及色情裸露 的資訊,無形之中將會隱藏許多危機及問題。

四、 網路成癮比例提升

隨著網路的普及,使得以往國中生平時從事的各種活動逐一被網路所取代。

聊天室或即時通可以提供隱密的空間讓多人使用,也不需額外費用,所以逐漸取 代了電話;網路新聞資訊快速及各項節目的多樣化,也慢慢取代了電視的功能;

目前新興的各款網路線上遊戲應有盡有,不但畫面精緻漂亮,更有即時互動的效 果,所以也成為了許多青少年休閒娛樂活動的主流(黃俊傑,2004)。於是有越來 越多人願意花更多的時間於網路上,不知不覺中,這樣經常性地流連於網路最終 將導致成癮,若當沒有網路可以使用時,則就會有心理和生理上無法調適的現象。

根據調查發現有將近九成國中小學生玩網路遊戲,超過半數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 在網路遊戲上,逾四成甚至已經出現網路成癮傾向,而國中生成癮比例更是高達 四成五(自由時報,2007/12/1)。

隨著近年的網路盛行普及,雖然為我們人類帶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連帶衍生許 多現象與問題,許多青少年長期沈溺網路遊戲與交友,因而容易導致網路成癮甚至造 成眾多網路犯罪,網路霸凌即是其中一例,為了降低網路所帶來的負面傷害,我們必 須正視並試圖改善這樣的問題才行。

貳、研究動機

在耳聞許多國內外網路霸凌的相關新聞後,逐漸開始對此主題產生興趣,經過分 析其研究背景後,以下將分述研究動機如下:

一、「網路霸凌」問題盛行,值得關心及探討相關議題

近年來的網路蓬勃發展,因為網路具有匿名性、便捷性、廣泛性以及新奇等 特質,所以青少年對網路世界充滿好奇(陳佩庭,2007),這樣的環境讓他們花越 來越多的時間沈溺其中,衍生了所謂網路成癮的問題。而青少年在大量使用網路

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偏差行為(黃淨喻,2005)。正當網路 成癮及網路犯罪的現象逐漸醞釀成型之際,越來越多的網路霸凌事件也開始隨之 而來,淡江網路新聞報(2007/12/28)報導:在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十名青少 年中,就有一人曾收到網路惡霸發送的威脅性電子郵件或難聽的謠言欺凌;世界 日報(2008/7/17)也曾報導:在美國「對兒童犯罪研究中心」(Crimes Against Children Research Center)的關鍵報告顯示,10 歲到 17 歲美國年輕人的網路騷 擾事件,從 2000 年到 2005 年增加 50%。承認自己「曾在網路上以粗魯、惡意言 論批評他人」的年輕人,則從 14%增加到 28%。

不僅國外如此,在國內也是有類似的情況,根據中央社(2007/9/12)的報導: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7)對國中小學生的調查裡,二成四的孩子的行為已 達網路霸凌的警戒範圍,其中,14%堪稱「網路小搗蛋」,7%是「網路小混混」,甚 至有 3%屬於瀕臨犯罪邊緣的「網路小霸王」。根據上述資料與數據,實在讓我們 不得不同意網路霸凌問題的嚴重性,而面對如此現狀,絕對值得我們去瞭解並探 究其因。

二、瞭解臺東縣國中生的網路使用行為情況

雖然臺東縣在各種人文、地理環境的條件均較不利於其他縣市,但是國中生 的網路使用行為卻似乎不受其影響,以作者本身在國中任教的經驗及觀察,發現 目前國中學生使用網路的行為越趨複雜,他們的日常生活與電腦網路關係已經密 不可分,連帶也影響了其他層面的發展,如家人互動、人際交友、學業成績等,

如果能夠進一步多瞭解我們的孩子,瞭解他們平時在網路上的想法、作為,必定 能夠成為與學生相處、溝通的參考,日後也可以成為輔導學生的依據。

三、從校園霸凌逐漸延伸演變成為網路霸凌

目前國民中學教育仍受限於學測升學考試,所以學校課程普遍著重於學測科 目,使得資訊教育相對顯得弱勢許多。不但如此,在少量的資訊教育課程中,教 師往往只著重在教授電腦技能,卻忽略了教導網路道德規範與使用安全,學生在 網路使用程度不斷提升,但卻無法培養正確態度以致於校園中的實體霸凌行為有

距離阻隔及可以匿名的科技特性之賜,使無形的網路霸凌更輕易地進入校園,複 雜化了校園暴力,成為校園霸凌的新姿態(朱美瑰,2009)。如果教育高層、學校 和老師想要改善此一現象,唯有更著重落實基礎的網路道德法治教育才行。

四、從網路霸凌的相關新聞探究分析其可能原因

網路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北部某高中發生十五名同學砸教室桌椅,共同圍毆 一名同學,還由另一位同學用手機全程錄影,並放上部落格炫耀(台灣立報,

2009),台東一所專科學校,有學生被懷疑跟老師打小報告,放學後,他被 9 名學 生拖到圍牆外痛毆,其中一人還拿手機拍下整個過程,在校園中傳閱(吳宜霖、廖 容瑩,2009)。網路上類似的新聞其實不勝枚舉,而研究者本身從事國民中學訓導 工作多年,觀察分析許多個案原因,發現其中有許多共同點,根據每個人在網路 上受霸凌的經驗覺察程度不同,導致心理與外在行為反應也會有所不同,甚至心 態比較偏激的受害者,還會將自己所承受的霸凌痛苦加諸於他人,為了瞭解受網 路霸凌的經驗覺察及反應是否影響網路霸凌行為的發生?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基於對臺東縣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情況的好奇,再加上周遭不時耳聞許多網路霸 凌的消息以及相關新聞,經過幾次與學生的對話訪談中,可以明顯感覺出這些學生在

基於對臺東縣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情況的好奇,再加上周遭不時耳聞許多網路霸 凌的消息以及相關新聞,經過幾次與學生的對話訪談中,可以明顯感覺出這些學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