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釐清不同教學方法(傳統講述、個案教學、模擬教學)對不 同創業自我效能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的影響,研究以參與 2011 年「創 業創新養成學苑計畫」校園青年創業課程之學員為研究對象,希冀本次研 究結果的呈現,對大專院校與創業訓練機構夠提供具體的實務性建議。本 章共分為五節,依序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 範圍與研究限制、名詞釋義及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自從美國哈佛大學於 1947 年開設創業課程以來,創業學已經成為美國 商學院與工程學院中最受重視,且發展最為快速的學科領域之一。現今,

創業教育已經正式納入美國國民教育體系,內容涵蓋初中、高中、大學與 研究所等正規教育,超過 1600 所的高等院校開設創業課程,投入創業領域 的研究更是逐年增加。因此,Greene, Katz 與 Johannisson(2004)等學者 認為,創業教育已經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教學與研究體系。

Kaplan 與 Warren(2007)的研究指出,現今,美國小型企業創業者越 來越多,新的經濟形式已然形成。隨著知識經濟的形成,以及資訊的快速 傳播,微小型企業成立的速度已經日趨加快。謝如梅(2009)認為,未來 台灣需要更積極推動創業教育,培育更多的創業人才,以推動台灣下一階 段經濟成長,孕育一群創新型的新世代中小企業。雖然,台灣向來以中小 企業的行動力與活力自豪,但是青年學子在畢業後立即創業的現象仍顯不 足,此舉顯示創業概念在年輕學子學習歷程中,尚未被好好的規劃、教導 與鼓勵。

基於鼓勵創業的重要性,近年來,國內愈來愈多的大專院校開始開辦創 業相關課程。政府相關部門,像是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勞工委員會、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等單位,更陸續設置創業諮詢服務中心,鼓勵學校與民 間機構開設創業課程;而在創業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之際,國內創業 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卻還是處於萌芽階段。誠如蔡敦浩、劉常勇、張玉山

(2007)所言,部分學校將創業課程視為企管教育的一個特色學程,認為 實質課程設計的內涵與傳統企管教育差異不大,導致這類課程不會對學生 的學習產生顯著的效果。因此 Posner 與 Rudnitsky(2001)主張,學校創業 課程的設計必須針對學習者、社會、教材等三大面向進行通盤考量,換言 之,創業課程必須以全新思維來加以規劃與設計(蔡敦浩、張玉山、劉常 勇,2007)。

創業課程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因為創業課程設計的優劣,對創業家的養 成有相當正面的影響(Chrisman and Katrishen, 1994; Chrisman and McMullen, 2000; Rice, 2002)。過去研究證實,創業教育的實施對創業知識、技能與能 力的提升,有實質的幫助(Katz, 2007; Simon, Houghton, & Aquino, 2000;

Westhead, Ucbasaran, & Wright, 2005);但在創業領域研究中,創業能力的探 討仍然是處於早期發展階段(Brinckmann, 2007),且對於創業教育是否影 響學生創業能力認知之立論尚為不足(Barbosa, Gerhardt, & Kickul, 2007)。

Mitchelmore 與 Rowley(2010)認為,創業領域的研究未來將著重於聚焦 在能力理論(competency theories)的探討,且學者 Brinckmann(2007)更 提及,創業能力的重要性應於創業之初被探討,而個人的人格特質與父母 的教養方式,可能會對於創業能力及創業興趣造成影響(Schmitt-Rodermund, 2004)。

創業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對於他能成功執行各種角色和創業任務的信 念,它由五個因素組成,包含行銷、創新、管理、風險承擔以及財務控制。

Chen, Greene 與 Crick(1998)強調,創業自我效能與成立自己的公司有顯 著關聯性。高創業自我效能者,在遇到困難時,往往能積極面對。在社會

認知理論架構中,自我效能在訓練前期、訓練過程中與訓練後的成效結果 都有所相關(Schwoerer, May, Hollensbe, & Mencl, 2005),Tannenbaum 與 Mathieu(1991)研究指出,自我效能不僅會影響訓練的結果,也能被當作 訓練成效來評估。

Ehrlich, Noble 與 Pearson(2000)探討自我效能與創業課程關係時發現,

創業教育確實可以積極提升這些成就與自我效能特質。創業精神與創業能 力可以經由培養產生,而創業家態度是亦可以學習,若能經由創業教育及 相關活動的學習,能夠提升成功創業的可能性。Shook 與 Bratianu(2008)

研究證實,學生的自我效能對創業意向有正向影響。行為是實際的動作,

態度則為預備動作,且態度為行動的開始(Mead, 1939);將來的創業行為,

緣於目前所得之創業態度(陳瑜芬、賴銘娟,2007)。由此可知,好的創業 課程必須要確實能強化學生的創業態度,使其將來真正投身創業之列。

學術上關於創業態度的研究大多認為創業課程的參與,可以提升創業傾 向與創業態度(Harris & Gibson 2008; Kundu & Rani 2007, 2008)。同樣結果 亦出現於英國、美國、法國等國(Soutaris, Zerbinati, & Al-Laham, 2007; Zhao, Seibert & Hills, 2005)的研究。傳統創業教學的型態以課堂講授為主,課程 進行方式是由教師主導全部教學活動的內容與進行,將其認為重要的知識 與觀念,以系統化與結構化的方式灌輸予學生。但是傳統講述教學因缺乏 教師與學習者之間應有的溝通與互動,導致傳達的知識較無法與學生的學 習意願與學習進度結合。蔡敦浩等人(2007)認為創業教育的定位應該以 實務為主,理論學習為輔,也就是先讓學生適性地發展實際經驗,然後針 對他的相關經驗,補強相關理論,讓學生取得平衡的發展。

創業如果不能學習,創業教育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過去研究指出,知識 與經驗對創業十分的重要,只是取得知識與經驗的方式並不侷限於課堂講 授,還包括實習與實踐、個案觀摩與分析等。在現今創業課程中,個案教

學與模擬教學是最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之一。個案教學與模擬教學法各有其 優點,Tompson 與 Dass(2000)的研究發現,兩種教學方法皆可幫助學生 認知真實策略管理困境,此外研究發現以模擬為主的教學方式,較能提升 學生的自我效能;然而,個案教學於寫作技巧與產業認知方面則較具有優 勢。

許 多 研 究 皆 指 出 , 模 擬 教 學 比 個 案 教 學 更 能 促 進 學 生 主 動 學 習

(Abad-Grau & Arias-Aranda, 2006; Lainema & Makkonen, 2003),但過去並 無研究顯示,在講求實務為主的創業課程中,模擬教學比個案教學更具有 效果;此外,儘管模擬教學已相當普遍,研究者卻還無法完整了解模擬教 學對創業教育課程的影響(Arias-Aranda & Bustinza-Sánchez, 2009)。

綜上所陳,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在大專院校 實施創業教育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因此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創業態度與創 業能力著手,讓大學生適應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釐清不同創業教學 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將是現階段發展創業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 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