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模式與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學模式與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影響之研究"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博士論文. 教學模式與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能力與 創業態度影響之研究. 研 究 生:黃文谷 指導教授:侯世光. 中華民國. 101 年. 8. 月.

(2)

(3) 謝. 誌. 個人得以完成本論文並順利取得學位,首先必須感謝恩師侯教授世光 的諄諄教導,打從引領入門,修習課程,以致於論文研撰,恩師不斷鞭策 也極度包容,更全力給予協助。恩師治學嚴謹,常以身教替代言教,以身 作則,以行動作示範,在在展現大師風範,隆重恩情,永銘吾心;同時, 恩師之學養個人雖望之項背,然暗自期許為永遠追隨學習之榜樣。 在本論文撰寫過程中,承蒙論文審查委員,黃教授能堂、黃教授良志、 王副院長健全及賴所長志樫,在不同階段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指導,導 正研究方向,並使本論文內容更為完整與嚴謹,對於各位師長的費心協助, 謹致上最高的謝忱。更要感謝黃教授能堂在口試後特別撥冗指導。 而在博士班修課期間,感謝李校長隆盛、侯教授世光、黃教授能堂、 李校長大偉、方教授崇雄、余教授鑑、蔡教授錫濤等老師,毫不藏私傾囊 相授,讓個人在離開學校二十餘年後重返校園,獲致如沐春風的洗禮,充 實且溫馨的感覺,永難以忘懷。 當然本階段得以劃下完美句點,要特別感謝的是亦師亦友的文龍學 長。除引薦拜師讓個人有機會成為同門師兄弟外,在個人漫漫七年進修過 程中,數度因為工作轉換,惰性隨之附身,而萌生中輟念頭,屢屢獲得文 龍兄加油打氣,將迷途羔羊導回正軌,甚至情急之際出手拉拔,世間誠摯 無私之情誼莫此為甚,感懷在心無以言表。還有思婷學妹廢寢忘食、無怨 無悔,協助完成最後一里路,除感謝外,更要祝福前途光明璀璨。 本論文研究資料之收集有相當難度,幸賴青創總會重威主任等同仁鼎 力協助方得以順利取得,特此感謝。此外系辦倩綾、曉玲、潔懋等助教對 「老學生」特別禮遇,給予最通融的行政與教學上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最後,謹以本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 I.

(4) 教學模式與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 影響之研究 研 究 生:黃文谷 指導教授:侯世光. 中文摘要 隨著創業型經濟的興起,創業管理議題逐漸受到台灣學術界與實務界的 注意。基於鼓勵創業的重要性,近年來,國內愈來愈多的大專院校開始開 辦創業相關課程,然而,在創業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之際,國內創業 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卻還是處於萌芽階段。因此,本研究旨在釐清不同創業 教學方法對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之影響。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 (quasi-experiment design)方法,將三個班級各賦與不同的教學方法,包含 傳統講述、個案教學以及模擬教學。三種不同教學方式之班級皆以教授創 業計畫書撰寫為主,並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前後測測驗,了解課程開始前 與結束後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的轉變情形。 傳統講述課程進行方式是由教師主導全部教學活動的內容與進行,將其 認為重要的知識與觀念以系統化與結構化的方式,灌輸予學生;個案教學 以六家企業創辦人自身案例為主,藉由學員本身作為個案中的人物或面對 個案中的情況時,應採取哪些決策或如何調整其行為作為主軸;模擬教學 則以賽局理論為基礎,透過創業學習工具之操作,運用每回競賽結果數字 做決策情報,找出創業問題點並對症下藥。 研究結果發現,三種教學方法(傳統講述、個案教學與模擬教學)均對 於學生的學習成效產生正向的影響,其中,創業模擬成效較佳。另外,不 同教學方式與創業自我效能在創業態度上有顯著的交互作用。研究亦發 現,在教學歷程中,如要提升學生創業基礎能力,採取模擬教學對學生的 II.

(5) 學習成效最有幫助,且學習效果亦顯著優於個案教學;反之如要提升學生 創業進階能力時,個案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最有幫助,且學習效果亦顯 著優於傳統講授法。 其次,過去研究顯示創業自我效能是影響學習成效的主要因素。然而, 本研究發現,教學方法與創業自我效能在創業能力的表現上,其交互作用 並無顯著的差異性。結果顯示,在創業領域方面,或許自我相信的信念程 度多寡,對於能力的展現沒有等值之效果,此為研究之另ㄧ項重要的發現 與具體的貢獻。 最後,藉由研究結果的呈現,本研究提出四項具體建議: 1. 加強推廣校園創業模擬課程或競賽活動 2. 落實開課前學生自我效能之調查 3. 針對不同創業能力的養成,設計不同教學方法 4. 運用研究發現於政府辦理之各項創業訓練課程 關鍵字:教學方法、自我效能、創業能力、創業態度. III.

(6)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mode and entrepreneurial self efficacy on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Author: Huang, Wen-Guu Adviser: Hou, Shih-Kwang.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a and industry in Taiwan.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encouraging entrepreneurship,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have started to open the relative courses on entrepreneurship recently. However, while the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have mushroom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mestic entrepreneurship are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 modes on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and attitude. This study employs quasi-experiment design for the three classes to be instructed by different modes covering traditional lecturing, case teaching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These three classes are all taught how to write business plans , and then by way of questionnaire for pre-tests and post-tes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and at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aking the course. Traditional lecturing is conducted totally by the teacher for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all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and concepts are taught to the students systematically and structurally. As to case teaching, six entrepreneurs’ cases are taken for the students to play the case characters and adopt what decisions or adjust what behaviors in face of certain conditions of the cases. Simulation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tools (Chain Store Master), each time the final figure of the competition is used as the data for decision making so as to identify the entrepreneurial problems and offer the solu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ind that three instructional modes (that is, traditional lecturing, case teaching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hav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students, while entrepreneurial IV.

(7) simulation has preferable effect. In addition,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modes have remarkable interaction on entrepreneurial self 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f the students are to enhance their basic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simulation teaching is most helpful and much better than case teaching i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students. On the contrary, if the students are to enhance their advanced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case teaching is most helpful and much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lecturing i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students. Secondly,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entrepreneurial self efficacy is a major factor in learning effect. However,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instructional modes, entrepreneurial self efficac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ntrepreneurial field, the degree of self-confidence might not have the equivalen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pability. This is another important finding and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study. At last, the study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recommendations. 1. To enhance the promotion of entrepreneurial simulation courses or competitions in the campus. 2. To implement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self efficacy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course. 3. In respect of the cultivation of different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modes are designed. 4. To employ the study findings on the various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courses held by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mode, self efficacy,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V.

(8) 目錄 謝. 誌 .............................................................................................................. I. 中文摘要 .......................................................................................................... II Abstract ............................................................................................................ IV 表次 .............................................................................................................. VIII 圖次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教學方法 .................................................................................... 9. 第二節. 創業自我效能 .......................................................................... 14. 第三節. 創業能力 .................................................................................. 19. 第四節. 創業態度 ..................................................................................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33. 第四節. 教學活動設計 .......................................................................... 3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46. 第六節. 研究工具 .................................................................................. 47. 第七節. 資料處理分析 .......................................................................... 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3.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 53. 第二節. 教學方法對創業能力之影響 ................................................... 55 VI.

(9) 第三節. 教學方法對創業態度之影響 ................................................... 59. 第四節. 教學方法與創業自我效能之交互作用 ................................... 62. 第五節. 討論 ..........................................................................................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7. 第二節. 研究意涵 .................................................................................. 79.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 82. 參考文獻 ......................................................................................................... 83 中文部分 ................................................................................................... 83 英文部分 ................................................................................................... 84 附錄 ................................................................................................................. 97 附錄一 問卷 ............................................................................................. 98 附錄二 上課講義---傳統講述 ................................................................ 103 附錄三 上課講義---個案教學 ................................................................ 112 附錄四 上課講義---創業模擬 ................................................................ 118. VII.

(10) 表次 表 2-1 個案教學之優點 ........................................................................... 11 表 2-2 模擬教學之優點 ........................................................................... 12 表 2-3 個案與模擬教學之優勢 ............................................................... 13 表 2-4 創業能力內涵比較 ....................................................................... 23 表 2-4 創業能力內涵比較(續)................................................................. 24 表 2-5 四項關鍵管理能力與 12 項管理才能 ........................................ 25 表 3-1 研究對象彙整表 ........................................................................... 32 表 3-2 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 .................................................................. 34 表 3-3 個案探討課程之講師介紹 ........................................................... 35 表 3-3 個案探討課程之講師介紹(續) ..................................................... 36 表 3-3 個案探討課程之講師介紹(續) ..................................................... 37 表 3-4 個案探討課程之課程表 ............................................................... 38 表 3-5 創業模擬課程之講師介紹 ........................................................... 42 表 3-6 創業模擬課程之課程表 ............................................................... 43 表 3-6 創業模擬課程之課程表(續) ......................................................... 44 表 3-7 教學活動一覽表 ........................................................................... 45 表 3-8 問卷信效度 ................................................................................... 48 表 3-8 問卷信效度(續) ............................................................................ 49 表 3-8 問卷信效度(續) ............................................................................ 50 表 4-1 樣本特性 ....................................................................................... 54 表 4-2 傳統講述對創業能力之影響分析 ................................................ 55 表 4-3 傳統講述對創業能力構面影響分析 ............................................ 56 表 4-4 模擬教學對創業能力之影響分析 ................................................ 56 表 4-5 模擬教學對創業能力構面影響分析 ............................................ 57 表 4-6 個案教學對創業能力之影響分析 ................................................ 58 表 4-7 個案教學對創業能力構面影響分析 ............................................ 58 表 4-8 傳統講述對創業態度之影響分析 ................................................ 59 VIII.

(11) 表 4-9. 傳統講述對創業態度構面影響分析 .......................................... 59. 表 4-10 創業模擬對創業態度之影響分析 .............................................. 60 表 4-11 創業模擬對創業態度構面影響分析 .......................................... 60 表 4-12 個案教學對創業態度之影響分析 .............................................. 61 表 4-13 個案教學對創業態度構面影響分析 .......................................... 61 表 4-14 創業基礎能力之 ANCOVA 分析 ............................................... 62 表 4-15 創業進階能力之 ANCOVA 分析 ............................................... 62 表 4-16 創業態度之 ANCOVA 分析 ....................................................... 63 表 4-17 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 ANOVA 分析 ......................................... 64 表 4-18 創業能力構面之 ANOVA 分析 .................................................. 65 表 4-19 共變數摘要分析 ......................................................................... 66 表 4-19 共變數摘要分析(續) ............................................................. 67 表 4-20 主效果分析 ................................................................................. 67 表 4-20 主效果分析(續) .......................................................................... 68 表 4-21 教學方法與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態度之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 68 表 4-22 創業自我效能-創業態度單純主要效果分析 ............................. 69 表 4-23 教學方法-創業態度單純主要效果分析 ..................................... 69 表 4-24 教學方法與創業自我效能對成就需求之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 69 表 4-25 創業自我效能-成就需求單純主要效果分析 ............................. 70 表 4-26 教學方法-成就需求單純主要效果分析 ..................................... 70 表 4-27 教學方法與創業自我效能對自我控制之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 71 表 4-28 教學方法與創業自我效能對自我控制之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 71 表 4-29 教學方法-自我控制單純主要效果分析 ..................................... 71 表 4-30 教學方法與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綜整 ...................................... 72 表 4-31 教學方法之比較 ......................................................................... 72 表 4-32 交互作用綜整---教學方法之比較 .............................................. 73 表 4-33 交互作用之綜整---創業自我效能比教 ...................................... 73. IX.

(12) 圖次 圖 2-2 Timmons 創業過程理論模型 ........................................................ 21 圖 2-3 態度內在建構 ............................................................................... 27 圖 3-1 研究架構 ....................................................................................... 31 圖 3-2 創業模擬工具圖 ............................................................................ 40 圖 3-3 創業模擬工具-流通大師圖示 ...................................................... 41 圖 3-4 研究流程 ....................................................................................... 46.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釐清不同教學方法(傳統講述、個案教學、模擬教學)對不 同創業自我效能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的影響,研究以參與 2011 年「創 業創新養成學苑計畫」校園青年創業課程之學員為研究對象,希冀本次研 究結果的呈現,對大專院校與創業訓練機構夠提供具體的實務性建議。本 章共分為五節,依序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 範圍與研究限制、名詞釋義及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自從美國哈佛大學於 1947 年開設創業課程以來,創業學已經成為美國 商學院與工程學院中最受重視,且發展最為快速的學科領域之一。現今, 創業教育已經正式納入美國國民教育體系,內容涵蓋初中、高中、大學與 研究所等正規教育,超過 1600 所的高等院校開設創業課程,投入創業領域 的研究更是逐年增加。因此,Greene, Katz 與 Johannisson(2004)等學者 認為,創業教育已經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教學與研究體系。 Kaplan 與 Warren(2007)的研究指出,現今,美國小型企業創業者越 來越多,新的經濟形式已然形成。隨著知識經濟的形成,以及資訊的快速 傳播,微小型企業成立的速度已經日趨加快。謝如梅(2009)認為,未來 台灣需要更積極推動創業教育,培育更多的創業人才,以推動台灣下一階 段經濟成長,孕育一群創新型的新世代中小企業。雖然,台灣向來以中小 企業的行動力與活力自豪,但是青年學子在畢業後立即創業的現象仍顯不 足,此舉顯示創業概念在年輕學子學習歷程中,尚未被好好的規劃、教導 與鼓勵。 基於鼓勵創業的重要性,近年來,國內愈來愈多的大專院校開始開辦創 業相關課程。政府相關部門,像是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勞工委員會、 1.

(14)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等單位,更陸續設置創業諮詢服務中心,鼓勵學校與民 間機構開設創業課程;而在創業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之際,國內創業 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卻還是處於萌芽階段。誠如蔡敦浩、劉常勇、張玉山 (2007)所言,部分學校將創業課程視為企管教育的一個特色學程,認為 實質課程設計的內涵與傳統企管教育差異不大,導致這類課程不會對學生 的學習產生顯著的效果。因此 Posner 與 Rudnitsky(2001)主張,學校創業 課程的設計必須針對學習者、社會、教材等三大面向進行通盤考量,換言 之,創業課程必須以全新思維來加以規劃與設計(蔡敦浩、張玉山、劉常 勇,2007)。 創業課程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因為創業課程設計的優劣,對創業家的養 成有相當正面的影響(Chrisman and Katrishen, 1994; Chrisman and McMullen, 2000; Rice, 2002)。過去研究證實,創業教育的實施對創業知識、技能與能 力的提升,有實質的幫助(Katz, 2007; Simon, Houghton, & Aquino, 2000; Westhead, Ucbasaran, & Wright, 2005) ;但在創業領域研究中,創業能力的探 討仍然是處於早期發展階段(Brinckmann, 2007),且對於創業教育是否影 響學生創業能力認知之立論尚為不足(Barbosa, Gerhardt, & Kickul, 2007)。 Mitchelmore 與 Rowley(2010)認為,創業領域的研究未來將著重於聚焦 在能力理論(competency theories)的探討,且學者 Brinckmann(2007)更 提及,創業能力的重要性應於創業之初被探討,而個人的人格特質與父母 的教養方式,可能會對於創業能力及創業興趣造成影響(Schmitt-Rodermund, 2004)。 創業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對於他能成功執行各種角色和創業任務的信 念,它由五個因素組成,包含行銷、創新、管理、風險承擔以及財務控制。 Chen, Greene 與 Crick(1998)強調,創業自我效能與成立自己的公司有顯 著關聯性。高創業自我效能者,在遇到困難時,往往能積極面對。在社會 2.

(15) 認知理論架構中,自我效能在訓練前期、訓練過程中與訓練後的成效結果 都有所相關(Schwoerer, May, Hollensbe, & Mencl, 2005),Tannenbaum 與 Mathieu(1991)研究指出,自我效能不僅會影響訓練的結果,也能被當作 訓練成效來評估。 Ehrlich, Noble 與 Pearson(2000)探討自我效能與創業課程關係時發現, 創業教育確實可以積極提升這些成就與自我效能特質。創業精神與創業能 力可以經由培養產生,而創業家態度是亦可以學習,若能經由創業教育及 相關活動的學習,能夠提升成功創業的可能性。Shook 與 Bratianu(2008) 研究證實,學生的自我效能對創業意向有正向影響。行為是實際的動作, 態度則為預備動作,且態度為行動的開始(Mead, 1939) ;將來的創業行為, 緣於目前所得之創業態度(陳瑜芬、賴銘娟,2007)。由此可知,好的創業 課程必須要確實能強化學生的創業態度,使其將來真正投身創業之列。 學術上關於創業態度的研究大多認為創業課程的參與,可以提升創業傾 向與創業態度(Harris & Gibson 2008; Kundu & Rani 2007, 2008) 。同樣結果 亦出現於英國、美國、法國等國(Soutaris, Zerbinati, & Al-Laham, 2007; Zhao, Seibert & Hills, 2005)的研究。傳統創業教學的型態以課堂講授為主,課程 進行方式是由教師主導全部教學活動的內容與進行,將其認為重要的知識 與觀念,以系統化與結構化的方式灌輸予學生。但是傳統講述教學因缺乏 教師與學習者之間應有的溝通與互動,導致傳達的知識較無法與學生的學 習意願與學習進度結合。蔡敦浩等人(2007)認為創業教育的定位應該以 實務為主,理論學習為輔,也就是先讓學生適性地發展實際經驗,然後針 對他的相關經驗,補強相關理論,讓學生取得平衡的發展。 創業如果不能學習,創業教育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過去研究指出,知識 與經驗對創業十分的重要,只是取得知識與經驗的方式並不侷限於課堂講 授,還包括實習與實踐、個案觀摩與分析等。在現今創業課程中,個案教 3.

(16) 學與模擬教學是最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之一。個案教學與模擬教學法各有其 優點,Tompson 與 Dass(2000)的研究發現,兩種教學方法皆可幫助學生 認知真實策略管理困境,此外研究發現以模擬為主的教學方式,較能提升 學生的自我效能;然而,個案教學於寫作技巧與產業認知方面則較具有優 勢。 許多研究皆指出,模擬教學比個案教學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Abad-Grau & Arias-Aranda, 2006; Lainema & Makkonen, 2003),但過去並 無研究顯示,在講求實務為主的創業課程中,模擬教學比個案教學更具有 效果;此外,儘管模擬教學已相當普遍,研究者卻還無法完整了解模擬教 學對創業教育課程的影響(Arias-Aranda & Bustinza-Sánchez, 2009)。 綜上所陳,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在大專院校 實施創業教育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因此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創業態度與創 業能力著手,讓大學生適應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釐清不同創業教學 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將是現階段發展創業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 重要課題。. 4.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教學方式(傳統講述、個案教學、模擬教學)與創 業自我效能,對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的影響,透過不同教學方式, 增強學生對創業所需具備的能力。本研究主要目的臚列如下: 一、 探討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創業能力之影響。 二、 探討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創業態度之影響。 三、 探討不同教學方式對不同創業自我效能學生在創業能力之影響。 四、 探討不同教學方式對不同創業自我效能學生在創業態度之影響。 針對上述研究目的,研究提出以下待答問題: 一、 在進行創業課程時,不同的教學方式與高低創業自我效能,是否 對學習者的基礎創業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創造力)產生 影響? 二、 在進行創業課程時,不同的教學方式與高低創業自我效能,是否 對學習者的進階創業能力(市場行銷能力、財務能力、生產研發 能力、人資能力)產生影響? 三、 在進行創業課程時,不同的教學方式與高低創業自我效能,是否 對學習者的創業態度(成就需求、自我控制、創新、自尊)產生影響?. 5.

(1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以下說明本研究之範圍與研究限制,俾以增進對研究主題之瞭解。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參與 2011 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辦理「創業創新養成學苑計畫」 之校園青年創業班學員為研究對象,學員皆為學生,藉此降低因研究對象 來源差異所造成之偏誤。 二、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以問卷方式進行學員學習成效分析,無法深入了解問題之所 在,建議將來研究可以輔以質化研究,針對高低創業自我效能者進 行訪問、觀察或分析,以獲得更多元的研究結果。 (二) 本教學實驗為配合原單位規劃之授課時間與進度,導致整體教學實 驗時間較短,研究時間共為 30 小時 (每堂課六小時,共五堂課程) , 可能影響部分之研究結果。. 6.

(1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之重要名詞為「教學方法」 、 「創業自我效能」 、 「創業能力」 、 「創 業態度」,分別釋義如下: 一、 教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教學方法分別為傳統講述、個案教學以及創業模擬。 傳統講述課程進行方式是由教師主導全部教學活動的內容與進 行,將其認為重要的知識與觀念以系統化與結構化的方式,灌輸 予學生;個案教學以六家企業創辦人自身案例為主,藉由學員本 身作為個案中的人物或面對個案中的情況時,應採取哪些決策或 如何調整其行為作為主軸;創業模擬則以賽局理論為基礎,透過 創業學習工具(流通大師)之操作,運用每回競賽結果數字做決 策情報,找出創業問題點並對症下藥。 二、 創業自我效能 指創業家於自已所屬領域中對自已是否能夠成功完成某任務的信 心程度大小,亦即創業家愈有高度信念則愈能認知到自已所擁有 之資源,再經由創業自我效能之趨動而有創業之意圖並影響其在 事業經營中的績效表現。 三、 創業能力 本研究所稱之創業能力概分為基礎創業能力與進階創業能力。基 礎創業能力包含溝通能力、領導能力與創造力;進階創業能力則 為市場行銷能力、財務能力、生產研發能力、人資能力。 四、 創業態度 創業態度係指個體對於創立新事業的內在觀念、喜好程度與行為 傾向。因為外部的行為可能受情境的限制,所以態度只能存在思 7.

(20) 想中,所以創業態度包含四項人格因素:成就需求、自我控制、 創新及自尊(Robinson, Stimpson, Huefner, & Hunt, 1991)。.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乃依據研究主題涉及之重要概念,進行相關文獻回顧與彙整,建立 研究之架構,全章分成四節。第一節為三種教學方法之介紹,第二節為創 業自我效能之意義與相關文獻之應用,第三節為創業能力之內涵,最後則 為創業態度介紹。. 第一節. 教學方法. 創業能否被教授(Can entrepreneurship be taught)?此一問題,是創業 研究領域主要爭論議題之一;然而,現今許多學者對此都抱持正面的態度, 認為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予以教授(Henry, Hill, & Leitch, 2005a, b; Kuratko, 2003)。Mwasalwiba(2010)使用半系統化方式,對 108 篇期刊作 文獻回顧,以釐清創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教學方法與評量創業教育成效之 指標,其研究發現,創業教育目標在於創造或增加創業的態度、精神與文 化(Co & Mitchell, 2006; Galloway, Anderson, Brown, & Wilson, 2005; Henry et al., 2005a, b; Hytti & O’Gorman, 2004; Kirby, 2004) ,或對於創業技能的 傳授(Henry et al., 2005a, b; Galloway et al., 2005) ;其教學方法包羅萬象, 主要聚焦於講授(lectures & theory base)、個案討論(case study)、企業模 擬(business simulation)。 傳統的創業教學型態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課程進行方式是由教師主導 全部的教學活動,之後將其認為重要的知識與觀念,以系統化與結構化的 方式灌輸予學生,而學生方面,則為被動性、全盤性接收教師的教導,並 按照課程指示,完成所課前與課後作業,因此傳統教學方式為一種以教學 者為中心的學習法,經由教師單向的課堂講述,缺乏對學生思考與判斷能 力的訓練,且課堂教材多為理論傳授,不易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傳統講述教學因缺乏教師與學習者間應有的溝通與互動,導 致傳達的知識較無法與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學習進度結合。 9.

(22) Kuratko(2005)認為創業為一個願景、變化與創造的動態過程,需要 運用精力與熱情來朝向創造與新點子的實施與有創造性的解答,在教學方 法上,應有別於傳統教法,必須採取更創新性的方式(更多的行動為基礎) , 因此創新式教法也稱為主動教法(active method)或積極性教法(passive method) (Mwasalwiba, 2010)。 迥異於傳統講述,個案教學是以參與者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法,亦為一 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學目的是以學習為主的學習成果評估方式, 那麼學習者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才能真正讓學習的知識深入學習 者的腦海。趙平宜(2009)認為個案教學的精神在於使學生把自己放在個 案角色中,設身處的推想當事者的心情,然後學習決策過程,經過課堂討 論,不同背景的學生可以提出許多觀點,使決策過程更具多元化面向,是 學習的優良方法。柯承恩(2009)運用個案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被動的傾 聽者,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在彼此互相激盪的討論,啟發學生瞭解事件的 發展,個案主角或其他角色所經歷的部分體驗,由此而內化為本身知識的 一部份。另一方面,老師須瞭解學生的背景,再指定學生參與,善用學生 過去的經驗,引發討論的熱誠(Desiraju & Gopinath, 2007)。 Mitchell(2004)表示,個案教學已存在一段時間,但模擬教學近年來 有受到日益重視的趨勢(Curry & Moutinho, 1992; Faria, 2001; Jiwa, Lavelle, & Rose, 2005; Miles, Biggs, & Schubert, 1986; Moratis, Hoff, & Reul, 2006), 並且更可引起學生的興趣。Moratis 等人(2006)提及不論是在一般大學或 技職院校,皆普遍應用模擬教學於企業領域決策的制定。創業能力與創業 態度可透過實際模擬的經驗予以教導,不同的研究指出,創業模擬教學過 程呈現的結果令人感到鼓舞,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反映學生吸收與應用所學 知識外,對不同面向,包含動機、學習成效、績效等皆呈現正向的影響 (Arbaugh, 2000; Lane, 1995; Rulke & Galaskiewicz, 2000; Rachman-Moore 10.

(23) & Kenett, 2006; Thompson & Stappenbeck, 1997) 。Faria(2001)從隨機抽樣 調查結果反應,只有 7%的教授對模擬授課方式感到不滿意而停止此種教學 方式,目前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聯盟評鑑之學校,已有 97%會使用模擬 來授課。 Key 與 Wolfe(1990)列舉多項研究發現,策略管理課程內容使用模擬 較個案探討所學為多。Knotts 與 Keys(1997)的實證研究發現,模擬為主 的教學方式,於學生的自我效能的啟發較個案產生的收益為大,但個案於 寫作技巧與產業認知部分則佔據較大優勢,換言之,個案比模擬更能應用 在多種產業與寫作技能上。表 2.1、2-2 為 Mitchell(2004)統整比較個案與 模擬教學方式的特點: 表 2-1 個案教學之優點. 個案教學之優點 1. 鼓勵高階思考 2. 使用理論原則與技術引導,以獲取專業理論與應用知識 3. 促使學生發現與發展本身獨特思維,以理解與處理問題,進而處理非結 構性之問題 4. 提供分析議題、定義問題、評價與比較解決方案之優缺之機會 5. 協助學生透過個案探討所獲取之經驗學習 6. 幫助學生學習未來所可能遇到的問題 7. 反映組織的人性面 8. 鼓勵參與、辯論與實質性討論以及對他人論點的即時回饋 9. 允許學生向他人學習不同論點與邏輯 10. 提供學生與教授之間互動參與 11. 注意力並重於內容、過程與學習氣氛等項目 12. 可避免需學習電腦所浪費的時間與分心。 資料來源: Mitchell(2004:199). 11.

(24) 表 2-2 模擬教學之優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模擬教學之優點 幫助學生發展直觀性技能 幫助學習概念 提供學習發展與修改替代性方案 於各系統與決策之間,實施體驗式學習 協助學生更熟悉決策者之角色 允許學生於未知的情況下,進行測試並得知結果 適應變化與新情況 著重於當下,而非過去事件 提供更趨向真實於制定決策、尋求結果與接受連續性具體回饋等方面。 提供回饋是具有信度與效度的 可避免個案所產生的偏見. 資料來源: Mitchell(2004:199). Mitchell(2004)論述,有些教授與研究員喜歡模擬授課方式,有些則 喜歡個案教學,也有部分教師喜歡綜合兩種教學方式,但此兩種教學方式 仍受到彼此的限制與衝突。Mitchell 綜整過去的研究,歸納出個案教學與模 擬教學共有的優點,包含與現實環境的連結,單一正解的存在較少,整合 多種課程與主體,鼓勵且要求批判性思考等。這些比較詳如表 2-3 所示:. 12.

(25) 表 2-3 個案與模擬教學之優勢. 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個案教學與模擬之共同優勢 於整合框架中使用先前經驗與課程 鼓勵、要求批判性思考 要求緊密周全的推理與分析 改善決策模式 與現實環境所連結,單一正解之存在較少 體驗式學習 於現有知識上促進技術的移轉 於適當的指派與指引下改善寫作技巧 整合不同課程與主題 建立長期決策與策略擬定之能力 增進人際、學習與團隊合作之經驗 使之成為參與者,而非旁觀者 從學習者觀點促進個人學習與發現. 資料來源: Mitchell(2004:199). 綜上所陳,研究將以體驗學習觀點著手,進行研究設計。在個案教學方 面,以六家企業創辦人參與案例討論,並由學員作為個案中的人物,或當 其面對個案情況時,應採取哪些決策?或如何調整其行為作為?;創業模 擬則以賽局理論為基礎,透過創業學習工具(流通大師)之操作,運用每 回競賽結果做為決策情報,找出創業問題並對症下藥。藉由模擬方式,研 究希望創建出引人注目並且身歷情境的有趣經驗,提供體驗學習的機會。. 13.

(26) 第二節. 創業自我效能. 在心理學相關領域中,大多採用 Bandura(1986)提出的自我效能觀點, 強調個人對自己行為能力的預期。本研究採用創業自我效能觀點,以期深 入探討學生如具備高度自我效能,在輔以不同教學方式,是否能夠強化學 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因此,本研究將 Bandura 提出自我效能區分為自 我效能理論與創業自我效能,並加以探討。 一、 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的概念是從相互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而來,認為 人格的發展是透過 一個相互決定的歷程,經由環境(environment) 、個人(person)、行為 (behavior)間的相互影響,決定人類的行為。此外,自我效能理論亦以「社 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為基礎,社會學習理論將個人行為及 認知學派結合,認為個人行為是學習而得,因此,除了會受到外界情境的 刺激影響外,主要還會受到個人主觀知覺的影響,社會學習理論根據行為 (behavior) 、人(person)與環境(environment)三個因素的交互影響,解 釋人類的行為(王震武等人,2005)。. 圖 2-1 相互決定論 資料來源:王震武等人(2005:378)。. 個人的行為不僅受到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受個體主觀認知所左右,個體 會透過其內在的想法、感覺與行動改變外在環境,而非被動的對環境刺激 14.

(27) 反應,因此人對自我信念的強度決定他們是否會努力應付困難情境。承此 概念,Bandura(1986)據以延伸出自我效能意涵,認為自我效能乃個人判 斷其執行一連串行動的能力,強調的非一個人所擁有的技術能力,而是能 運用技能達成任務的能力判斷。 Jackson 與 Dutton(1988)認為,個人對於環境中機會與威脅的知覺, 取決於個人自我的認知架構,對於特定情境下不同的個人,將會有不同的 機會認知,由於創業家具有其高控制性與正向觀點的認知方式,較傾向於 看到機會而非知覺威脅。Krueger(1993)主張知覺可行性,認為個人知覺 有能力去成功起始一個新事業的程度是構成創業意圖的先決條件,亦即創 業意圖的增強是經由創業機會的可行性評估,而可行性評估會受到自我效 能的影響,亦即知覺自己有能力掌握情境,則愈能將創業行動視為可行, 因而愈能將該情境轉為機會。此概念如同 Boyd 與 Vozikis(1994)的論述, 只有意識到特定機會需求且具有高度自我效能的狀況下,個體才會起始一 個創業的行為。藉由上述文獻歸納可知,影響自我效能的因素包含以下幾 項: (一) 過去的成就經驗(enactive mastery experience) 過去的成就經驗提供個體最可信的自我效能訊息。由於個人成就表現係 來自於個體的真實經驗,將有助於個人對效能信念的評估。個體的成功經 驗通常會提升其自我效能,而失敗的經驗則會降低其自我效能。當個體擁 有強烈的高自我效能時,即使是偶然的失敗,對自我效能也不至於有太大 的影響。 (二) 替代性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指個人經由觀察他人經驗、社會角色的示範而得到的效能。一個人不可 能完全依賴過去的經驗來強化自己的效能,會藉由觀察別人的成功行為來 提昇自我效能,產生替代性的學習,相信自己在相似的情境下也可能成功。 15.

(28) 林哲立(2001)指出成功者良好的示範,可以提供他人一種具有示範性的 功用,使觀察者形成一種效能感,提升自我效能。 (三) 言語說服(verbal persuasion) 言語或口頭說服是最常用來強化個人自我效能的方法,目的是用來說服 個人相信他們有能力完成目標。反之,負面的言語評價將會降低個人的自 我效能,使人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且負面的言語說服對於自我效能信念 的影響比正面的言語來得大,亦即個人較易受負面言語的影響,相信自己 是能力不足,且會逃避困難任務或從事具挑戰性的活動(Bandura,1986)。 (四) 生理和情緒狀態(physiological and affective state) 自我效能的第四個判斷來源係指個體將透過生理徵兆和情緒反應來判 斷自己的能力,譬如,個體認為頭痛、胃痛、焦慮不安是低自我效能的徵 兆,由於焦慮不安的反應易使人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將削弱個體的效能 信念;而平靜的反應則向個體傳達自己具有達成任務所需的能力與技巧, 故能激勵個人的自信心。 個人自我效能感的發展源自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包括過去表現得到的回 饋、個人生活經驗史以及社會的影響(Hoy & Miskel, 2001) 。一般而言,自 我效能感的發展主要是受到經驗、楷模學習、語言的說服與身體狀況等四 個因素的影響(Bandura, 1986) 。其中最重要的是過去的成敗經驗(Enactive Attainment)和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前者是自我效能訊息最具 影響力的來源,成功的經驗易使個人對自我效能的判斷力提高,而反覆的 失敗則會慢慢削弱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後者則能使個人在看到他人(特別 是看到能力相當的人)成功的表現時,相信自己若處於類似的情境時,亦 具備勝任此一任務的能力。成敗經驗和替代經驗這兩種不同來源的自我效 能感,正是正規學校教育所致力發展的兩大範疇:課堂教育(包括實習、 考試予以直接回饋)和社團活動(提供多樣化人際接觸、替代性學習的機 16.

(29) 會) 。 具有高自我效能者通常都會傾向於肯定自我能力,相信自己能夠確實達 成目標,若因環境及過往經驗致使自我效能感提升時,通常都會更正向加 強原有的信心,強化所欲達成之結果(Wood & Bandura, 1989)。創業家如 果自我效能愈高,愈可以辨識機會、掌握機會並開始創業行動。Ehrlich 等 人(2000)探討自我效能認知與創業課程關係,均發現創業教育確實可以 積極提升這些成就與自我效能特質與未來創業行動的可能性。 二、 創業自我效能 過去 Bandura(1986)著重在研究個體的自我效能包括「心理」 、 「教育」 等,較少有研究在著重管理者自我效能,此為研究上一大缺口。但是,之 後 管 理 領 域 也 開 始 注 視 創 業 家 和 管 理 者 在 自 我 效 能 上 的 差 異 。 Forbes (2005)指出,自我效能衡量應依其領域中不同的任務需求來決定,他主 張心理學領域自我效能的衡量指標太過於一般,無法突顯出新創事業管理 之需求,且創業家自我效能的表現應與一般人有所區別。Forbes 認為,創 業家自我效能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意願成為創業家,個人創業的意 圖會使得他們知覺到創業的可行性和欲望,在未來會願意持續一直或重覆 創業的行動,影響其在事業經營中的績效表現。因此,主張若個人擁有較 高的創業家自我效能,則可能展現較高的堅持和專注力,行為可能也會提 昇企業績效;反之則降低。此外,Keueger 與 Dickson(1994)的研究指出, 高度決策制定自我效能者,將較能辨識機會的存在。 創業家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ESE)是近幾年創業家精 神研究文獻中很重要的新構面。創業家自我效能能夠協助強化過去創業家 人格特質中所缺乏的規範或專業性問題,創業家自我效能與行動和意圖有 高度相關,可作為預測和研究創業家行為選擇、堅持和有效性;且因為與 行為間有關係,適合被用來觀察風險情境之挑戰和不確定性,因而被認為 17.

(30) 是創業家精神之代表。 創業自我效能可以發揮重要的功用,發掘所需的基本技能,包含各階段 的新事業的發展過程。然而,在許多情況下,自我效能更重要的是比實際 技能更作為一種決定行為(Krueger & Dickson, 1994) ,建構自我效能已被廣 泛應用於心理學,自我效能關係到一個人的選擇活動,一個人的努力和堅 持執行這些活動,和一個人面臨障礙時的思想過程和情緒反應(Bandura, 1997; Lent, Brown, & Hackett, 1994)。創業自我效能是討論整個新事業的創 立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能力,是有意義的考量。 Drnovsek 與 Glas(2006)的研究指出,創業家自我效能使創業家認知 到所擁有的能力,以啟動資源辨識、運用並引發行動來控制生活中的事件 發生。它會影響個體的選擇和決策,了解在面對困境時會堅持多久、是想 要自我躲藏或自我協助、在面對環境需求時承受多少壓力,以及消沈時的 弱點。創業家自我效能會隨著個人的經驗而有所不同,且在環境互動中修 正與提昇,使創業家更能夠從中了解資源的運用與技能發展。 Tannenbaum 與 Mathieu(1991)認為若提高受訓後的自我效能,則會增 進訓練移轉。Ehrlich 等人(2000)在探討創業訓練課程對個人創業自我效 能的影響研究中指出,創業家自我效能對創業績效有所影響,且創業家的 自我效能愈高,愈能使其更容易相信自己有發掘商機的天賦,使其成為一 個創業家。同樣的結果亦出現於 Saulo, Kickul 與 Brett(2008)之研究,Saulo 等人整理過往文獻發現,創業訓練提供的課程,可以提昇創業家的創業意 圖、自我效能,以及強化創業家的創業行為。綜上所陳,自我效能不僅會 影響訓練的結果,自我效能也能被當作訓練成效來評估,本研究希冀了解 不同創業自我效能學生在輔以不同教學方式後,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為何。. 18.

(31) 第三節. 創業能力. 一、創業基礎能力 創業的重要要素包含(1)承擔風險的意願;(2)建立新事業團隊的能 力;(3)創造資源的能力;(4)流動性商業計劃建立的能力;(5)能辨識 出別人以為是混亂、矛盾、困惑情形的眼光(Kuratko & Hodgetts, 2004), 這些創業要素是重要的創業能力。創業家的能力包含產生新點子、承擔風 險、確認機會的存在等技巧(Scott & Twomey, 1988) 。Chandler 與 Jansen (1992)直接指出,成功創業家扮演著以下三個角色,分別是興業家角色、 管理者與技術功能角色,其分述如下: 1. 興業家角色:主要能力為掌握機會的想像力及認知能力,確保機會 由誕生至開花結果的驅策力。 2. 管理者角色:主要能力為統合組織利害關係及活動的概念構思力、 人際關係能力、政治能力。 3. 技術功能角色:在特定領域之中,使用工具或精熟作業程序的技術 能力。 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創業能力不同,是影響其是否創業成功的 關鍵因素(Ahmad, Halim, & Zainal, 2010;Colombo & Grilli, 2005; Rose, Kumar, & Yen, 2006)。Priyanto(2005)強調,創業能力對企業成敗至為關 鍵,這在過去二十年的諸多研究中均已獲得證實。Swiercz 與 Spencer(1992) 的研究發現,創業家擁有愈多關於業務、財務、市場經營、人力資源和管 理所需之能力,更容易在創業初期獲得成功。Steier(2000)主張成功的新 創事業經常是依據創業家的能力來建立網絡的關係,這些關係提供創業家 訊息、知識、技術、新市場與能力的脈絡,這些對於新創事業的存續與成 長是有益的。 19.

(32) 能力指的是能夠勝任某一項工作,或者擁有從事某一工作所必備的知 識、技能和態度等。能力的概念並不等同於知識,而是指能夠實行或從事 某一工作(黃政傑,1991;引自陳建陽,2005) 。Griffiths 與 King(1985) 指出,能力是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時,為能有效進行該項工作所需具備之 知識、技能與態度。Waddington(1985)認為,能力存在於兩個層面,一個 層面為個人能力,此通常透過職業方面等相關知識與技巧的訓練獲得:另 一層面為綜合能力,包括擁有專業的相關知識,以解決人們的各類問題(陳 建陽,2005)。 Bird(1995)指出,創業能力是一種可行為化與可被觀察的能力,相較 於創業家心靈內部的特質,與其績效有較強的關聯性。Baum, Locke 與 Smith(2001)將創業能力定義為完成特定工作所需之知識、技能與能力; Man, Lau 與 Chan(2002)定義創業能力為創業家成功完成創業所擁有的全 部能力。Ahmad, Ramayah, Wilson 與 Kummerow(2010)深入分析創業能 力時發現,創業家擁有的能力有兩種源頭,第一為根深蒂固存在於創業家 的背景(如:個性、人格特質、態度、社會角色等);第二為從工作中或是 實務中學習所得(如:知識、技能、經驗) (Man & Lau, 2005; Muzychenko &Saee, 2004)。 但由於學者的背景與取向不同,詮釋創業能力的內涵也各有所不同。 Timmons 與 Spinelli(2004)於《New Venture Creation》一書中所提出的創 業管理觀念性模式中,認為成功創業為機會(opportunity)、團隊(team) 和資源(resource)相互搭配與平衡所得出的結果。Timmons 與 Spinelli 認 為創業過程的起始點為機會,而非資金、戰略、關係網絡、工作團隊或創 業計畫。在創業歷程中,由於機會的模糊性、市場的不確定性、資本市場 的風險,以及外在環境的變遷等,經常衝擊創業活動,使得整個創業歷程 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創業領導者需要具備三種能力才能將兩兩構面互相 20.

(33) 運用及結合,這三種能力依序為: 1. 創造力:發覺、辨識機會並且找到團隊一起掌握創業機會的能力。 2. 溝通能力:能夠與人溝通,傳達創業機會,找到創業所需之資源。 3. 領導能力:領導創業團隊運用資源來開創企業的能力。 藉由此三項能力的相互配合,使新創事業能夠維持動態平衡,朝新創事 業心目中的理想願景邁進。 溝通. 機會. 資源 企業規劃 配合和落差. 意義不明確. 外在的影響. 創造力. 領導. 不確定性. 團隊. 資本市場的背景. 創立者 圖 2-2 Timmons 創業過程理論模型 資料來源:Timmons & Spinelli(2004:57). 綜上所陳,本研究認為如同 Timmons 所言,創業之基礎,乃在於創業 家是否有足夠之「領導能力」 ,能帶領團隊向外尋求資源之挹注;是否有足 夠之「溝通能力」與「創造力」,能將外在的資源與企業規劃詳加配合,使 機會不再只是個曇花一現之機運,而是確實掌握於創業家手中的藍圖,並 能與團隊成員共同分享、努力之途徑。因此,本研究認為創業基礎能力應 包含溝通能力、領導能力以及創造力。 21.

(34) 二、創業進階能力 國內研究指出創業者所需的技能可包括技術能力、管理技能及個人創業 技能等三項(郁義鴻、李志能,2002),分別為: 1. 技術技能:包含寫作、口頭溝通、對環境的監測、技術及人際關係 等能力。 2. 管理技能:包含計畫與目標設定、決策、人際關係、市場營銷及財 務等能力。 3. 個人創業技能:包括風險承擔、創新能力及變化導向等能力。 Robert 與 Rebecca(2010)於創業家必須具備何種傑出能力研究中指 出,成功創業家需要具備辨識機會與認知的能力,更精確的說,能夠正確 辨識、評估商機與資源,這些與新創事業的成功有絕對的關連性。 要能夠把辨識機會轉成為可實質獲利的商品,靠的就是創業家的策略發 展能力。此外,勤奮學習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ㄧ,從過去研究確認,創 業家為回應處理風險,不能只是盲目的採取行動,而必須從環境中學習, 從過往錯誤經驗中學習(Cope &Watts, 2000; Stokes & Blackburn, 2002)和 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Harrison & Leitch, 2005) 。一旦當創業家做出決策後, 必須承諾會盡最大努力,達成目標並妥善配適資源(Masurel, Montfort, & Lentink, 2003; Meeus & Oerlemans, 2000; Zhao, 2005) 。 Jacqueline(1993)以 100 位成功的創業家為樣本,研究成功創業的必 要特質為何?研究發現,創業家在技能方面必須要有領導能力、人際關係 並且善與人溝通;在智能方面,則特別強調需要有創造、創新能力以及積 極的想法,如此,才能使其創業成功。綜合上述所言,從創業家角度而言, 策略能力、機會辨識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承諾能力對新創事業扮演著舉 足輕重的角色。 再者,根據美國勞工部職業訓練局(2010)提出創業能力模型架構 22.

(35) (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y Model)可以發現,能力不僅為層級的概念, 並且環環相扣,如同金字塔般,最底層的能力往往是邁向更高殿堂的基石。 創業所需具備的能力,除了規劃能力、行銷能力、運作能力、風險管理能 力外,尚包含較一般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願意承擔風險能力等。 學者針對不同國家之創業家進行研究,發現各國對創業所需具備之能力 內涵皆有所不同。Ahmad 等人(2010)以馬來西亞創業家為研究樣本,分 析創業能力與企業成功的關聯繫,將創業能力區分為策略能力、承諾能力、 概念化能力、機會辨識能力、組織領導能力、關係能力、人際能力與技術 能力,證實創業能力與企業績效有著顯著的關係。Ghosh 與 Tan(2001) 以新加坡前 50 大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能力為領導能 力、關係能力、機會辨識能力與運作能力。Man 與 Lau(2005)透過 138 位香港批發零售業及 41 位資訊服務業創業家的實證調查分析,將創業家能 力歸納為機會辨識能力、關係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運作能力、人 際能力、策略能力、承諾能力、學習能力與個人競爭力十個集群。 表 2-4 創業能力內涵比較. 學者. 樣本. 創業能力內涵. 212 位馬來西亞創業家. 策略能力、概念化能力、機會辨識能力、關 係能力、學習能力、人際能力、道德觀、家 庭觀. Ahmad et al.(2010). Ghosh & Tan(2001) Hui, Csete & Raftery (2006) Ahmadl et al.(2010). Man & Lau(2000). 50 位新加坡創業家. 領導能力、關係能力、機會辨識能力、運作 能力 承諾能力、分析能力、策略能力、創造力. 香港成功創業家. 策略能力、承諾能力、概念化能力、機會辨 識能力、組織領導能力、關係能力、人際能. 馬來西亞之 中小企業. 力、技術能力. 19 位香港成功 創業家(服務業). 23. 機會辨識能力、關係能力、概念化能力、組 織能力、策略能力與承諾能力.

(36) 表 2-4 創業能力內涵比較(續). 學者 Man & Lau(2005). 樣本. 創業能力內涵. 138 香港批發零售. 機會辨識能力、關係能力、分析能力、創新. 業;41 位香港 IT 服務 能力、運作能力、人際能力、策略能力、承 業 諾能力、學習能力與個人競爭力 He Xiaogang(2005). 277 位大陸企業家. 美國勞工部職業訓練局 (2010). 策略能力、管理能力、關係能力、學習能力、 創新能力、機會辨識能力 規畫能力、行銷能力、運作能力、風險管理. 美國創業家. 能力外,尚包含較一般的學習能力、溝通能 力、願意承擔風險能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Flexman 與 Scanlan(1982)則認為創業能力包含下列七項(引自劉常勇, 2002) 。 1. 自我掌控的能力:自我掌控生活環境,而非委諸命運、機會或外人 的能力。 2. 規劃及設定目標的能力:發展及執行未來行動方案的能力。 3. 知覺和回饋能力:理性察覺人及情境,及接收和利用回饋改善知覺 的能力。 4. 冒險能力:在不確定的情境之中,進行知性活動的能力。 5. 創新能力:運用或借用原創的構想,開創新情境的能力。 6. 做決定的能力:發展解決問題方案、選定方案,及付諸問題的能力。 7. 人際關係的能力:理解別人需要、價值及目標,並適切行動的能力。 Parry(2000)的研究指出管理者最關鍵性的四項管理能力:第一、行政 能力(即自我工作管理);第二、溝通能力(即與人溝通協調);第三、領 導能力(即建立工作團隊);第四、認知能力(即思考清晰縝密)。以下四 種管理能力,分別以三項管理才能作為基礎,如表 2-5。 1. 行政能力:指管理者對自我管理及要求的能力,主要評估子構面為 時間管理與排序能力、目標與標準設定能力及計劃及安排工作能力 24.

(37) 2. 溝通能力:指管理者與他人之人際處理能力,主要評估子構面為傾 聽與組織訊息能力、給予明確訊息能力及獲取正確訊息能力等。 3. 領導能力:指管理者帶領部屬建立工作團隊的能力,主要評估子構 面為訓練教導及授權能力、部屬績效評估能力及行為規範與諮商的 能力等。 4. 認知能力:指管理者對事物思考縝密與否之能力,主要評估子構面 為問題確認與解決能力、決策與風險衡量能量及清晰思考與分析能 力等。 表 2-5 四項關鍵管理能力與 12 項管理才能. (一)行政能力(自我工作管理). (二)溝通能力(與人溝通協調). 1、時間管理與排序. 4、傾聽與組織訊息. 2、目標與標準設定. 5、給予明確的訊息. 3、計劃與安排工作. 6、獲得正確的訊息. (三)領導能力(建立工作團隊). (四)認知能力(思考清晰縝密). 7、訓練教導與授權. 10、問題確認與解決. 8、部屬績效與評估. 11、決策與風險衡量. 9、行為規範與諮商. 12、清晰思考與分析. 資料來源:Parry(2000). 經由文獻歸納可知,創業能力是指可以透過學習與經驗累積且會影響創 業行為表現的所有技能與能力。然因學者的背景與樣本的取向不同,詮釋 創業能力的構面亦有所不同,這些端看其研究的樣本與研究的設計而定, 且學者提出之眾多能力皆不超越產、銷、人、發、財五大面項。因此,研 究參照 Timmons 與 Spinelli(2004)所提之概念,將創業進階能力分為市 場行銷能力、財務能力、生產研發能力、人資能力。. 25.

(38) 第四節. 創業態度. 行為是實際的動作,態度則是預備動作且態度是行動的開始(Mead, 1939)。將來的創業行為,緣於目前所得之創業態度。因此可知,創業意圖 為外顯的行為表現,可從內隱的創業態度與以衡量。 一般來說,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種特定對象(涵蓋人、事、物、制度以及 代表實證事件的觀念等)所持有的評價感覺與行動傾向,而態度的定義, 在張春興(2002)編著的張氏心理學辭典裡面,將態度分成四個部分:首 先,態度指的是個體對個人、對事、對周圍的世界所持有的一種具有持久 性和一致性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經由個體的外顯行為去推測,但是態度的 內涵卻不僅是單指外顯的行為。一般認為態度包含認知、情感及行動三種 成份。第二,態度必有其對象,態度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人、事、物,也 可以是抽象的觀念或思想。第三,態度有類化傾向,對某一單獨對象持正 面態度者,對同類對象也會傾向持正面態度,反之亦然。在這個部分,Ajzen (1988)與 Robbins 等人(1991)均認為態度是個體對特定物經由學習後 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持續性的喜歡與不喜歡的反應,喜歡與不喜歡可被解釋 成正面與負面的。最後,態度的形成與文化傳統、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等 環境因素有關,一般相信態度是學得的人格特質,且態度具有持續、長久 性及傾向某事物的特質,若沒有改變的力量,個人對事物的態度不會改變 (Reitz, 1981) 。俞文釗(1996)所著的管理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個體接受 到外界環境的刺激,進而透過態度的中介,也就是認知、情感以及行為意 圖三個部份,影響個體對特定事物的反應(參照圖 2-3 所示) 。從上述研究 說明中我們可以得知,態度為個體對某特定對象所持有的持久及一致性傾 向,此傾向可能為正面或負面的,且受到週遭環境的影響。. 26.

(39) 圖 2-3 態度內在建構 資料來源:俞文釗(1996: 262). 從過往的態度文獻中可以得知,態度為個體對某特定對象所持有的持久 及一致性傾向,此傾向可能為正面或負面的,且會受到週遭環境的影響 (Ajzen, 1988; Reitz, 1981; Robbins et al., 1991),故創業態度為個體對創業 此一特定事件所持有的正面或負面傾向。 學術上研究創業態度有兩個分法,其一認為創業態度為單一維度之概 念,僅來自於個人的情感反應(Fishbein & Ajzen, 1975);另外一派則認為 是情感(affective) 、知識(knowledge)與意願(will) (Allport, 1935; Shaver, 1987)。 從上述文獻可知,創業態度指個體對創立新事業的內在觀念、喜好程度 與行為傾向(黃安邦,1986; 賴銘娟,2004),創業態度包含了對從事創業 過程中各種應具備能力或需採取行為的看法與傾向,因為外部的行為可能 受情境、思想、觀念的限制,因此態度包括下列三個因素分別為: 1.認知成分:信念和觀念 2.情感成分:價值和情感 3.行為成分:行為和行動傾向(徐光國,1996; 黃安邦,1986)。 27.

(40)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TPB)已經廣泛地運用在行為 研究上面,並時常用於解釋創業意圖與態度。Kolvereid(1996)以挪威人 為研究對象,證明個人對於創業行為、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創業家 自我效能的正面態度會影響創業意圖。其中,當個人能夠控制更多採取行 為所需的機會與資源時,創業意圖將會提高。代表如果愈能夠掌握創業所 需之能力或技術,愈會使其擁有創業意圖(Ajzen, 1991)。相似概念如同 Scholten, Kemp 與 Omta(2004)等學者的研究發現,當學生對創業所需要 的資源應如何獲得,以及少數的不確定因素能夠予以掌控時,他們會產生 創業意圖。因此當創業課程可以強化創業能力,使其有能力應付創業所遇 之困境與挑戰時,會使得學生產生正向的創業態度,驅使他們未來成為一 創業家。 Saulo 等人(2008)整理過往文獻發現,創業訓練提供的課程,可以提 昇創業家的創業意圖、自我效能,以及強化創業家的創業行為。Fayolle, Alain, Gailly, Benoit 與 Narjisse(2006)以計劃性行為理論為架構來分析創業課程 對法國商業學校學習者的創業態度與創業意圖之影響,此研究發現,由學 生背景及學生最初對創業態度與創業意圖的看法得知,創業課程對於學生 有強烈積極影響。 為了想要預測創業行為,Robinson 等人(1991)發表了創業態度傾向 量表(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orientation, EAO),藉此了解個人在創業前的 想法。根據 Robinson 等學者之看法,積極取向的創業態度包含四項人格因 素: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 、個人對於創業行為的控制(personal control over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創 新 ( innovation ) 以 及 自 尊 (self-esteem),並分為三面項:認知(cognition) 、情感(affection) 、行為 (conation)。 Harris 與 Gibson(2008)以 216 位學生為研究樣本,藉此了解性別、 28.

(41) 過去經驗以及不同族群的學生創業態度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創 新、成就需求以及自我控制分數上相對較高;男女相比,男生在自我控制 及創新分數上比女生要來的高。Kundu 與 Rani(2008)則針對 435 名印度 空軍學員進行施測,研究性別、父母背景與創業態度之關聯性。結果顯示, 女性學員之成就動機高於男性。然而,整體創業態度與學員性別之關聯性 則不顯著。綜合上述可知,現行創業教育必須針對較年輕的世代進行創業 態度的訓練與培訓,藉此培養高潛力的創業家(Fuchs, Werner, & Wallau, 2008) 。故,透過文獻整理可以獲悉,創業教育與訓練會影響目前行為與未 來的態度(Fayolle, 2002; Kolvereid & Moen, 1997; Tkachev & Kolvereid, 1999)。. 29.

(42) 30.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主要說明研究的設計與實施的步驟及方法,以下分就研究對象、研 究方法、研究流程、研究工具、資料處理與分析等論述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釐清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之影響,以及 學生本身創業自我效能之高低對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的影響。在參考與歸 納相關的文獻後,研究提出以下之研究架構(圖 3-1) 。. 圖 3-1 研究架構. 31.

(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提供有志創業民眾或新創企業主持續進修管道, 委託中國青年創業總會成立「創業創新養成學苑」 ,並於 100 年度特別加入 校園青年創業班等相關課程,茲協助校園青年畢業之專長銜接及創業協 助。此校園青年創業班之課程各在北、中、南三間學校開設,並為達到隨 機抽取效果,本課程之招生對象以全台大專院校學生為主,採自由方式報 名,每班招收名額皆為 45 名。故,本研究以此三個班級之學生為研究母體, 並配合三種不同教學方法,針對三個班級的學生與以施測,藉此達到本研 究預設之研究目的。 表 3-1 研究對象彙整表. 區域 北部 中部 南部. 教學方法 傳統講述 個案教學 模擬教學. 班級人數 39 45 42. 32. 樣本回收數 32 37 37.

(4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經由文獻探討及分析與本研究相關的理論與研究,為本實驗 研究架構的基石,透過不等組準實驗研究法探討大學生不同創業自我效能 與不同教學方法交互作用下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差異之情況。 本研究礙於研究人力、課程排課關係以及授課教師之教學方式之限 制,本研究僅在全台開設三個班級,並以此 135 名學生為施測對象,故本 實驗為「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設計」 。以校園青年創業班北部課程的 學生為控制組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另兩個班級則為實驗組採用個案教學 以及模擬教學的上課方式,以探討不同創業自我效能的大學生接受傳統教 學、個案教學與模擬教學三種不同教學方法,其創業能力與創業態度影響 之差異。 在學生創業自我效能區分方面,學生於課程開始前先填寫創業自我效 能量表,所得之分數將用以區分高低創業自我效能。學生得分在前 50%者, 為本研究所稱之高創業自我效能;反之,後 50%之學生則為低創業自我效 能傾向者。 本研究所採用實驗設計方式為準實驗設計,礙於上述提及之研究人 力、課程排課關係等限制,因此實驗時,只能就現有上課班級,作實驗分 組。為了瞭解控制組及兩組實驗組學生條件是否整齊,於課程開始前將針 對學生創業能力作調查,並將此測驗結果作為前測。本實驗研究採用不相 等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設計模式進行準實驗研究,如表 3-2。. 33.

(46) 表 3-2 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 組別 控制組 實驗組 實驗組. 前測 O1 O2 O3. 實驗處理 X1 X2 X3. 後測 O4O7 O5O8 O6O9. 說明:X1 為傳統講述法 X2 為個案教學法 X3 為模擬教學法 O1、O2、O3 為創業能力與創業自我效能之前測 O4、O5、O6 為創業能力之後測 O7、O8、O9 為創業態度之後測. 34.

(47) 第四節. 教學活動設計. 本教學活動設計將依教學目標、講師介紹、課程規劃不同面向予以說明。 一、個案探討課程 (一)課程進行方式 在個案探討課程中,學生以 6 人為一小組(教師隨機分配各組成員), 共有六個個案讓學生實際參與討論,藉由個案探討方式讓學生對與各主題 有明確認識。 (二)教學目標 透過案例剖析,讓學員能檢視與發掘自身的問題與盲點;並藉由企業 創辦人分享自身案例,讓學員更能知道理想與現實間之差距,檢視創業構 想的不足與可行性。 (三)講師介紹 依照不同案例,聘請不同講師。本課程共計 8 位講師,各講師之經歷 與專長詳如下表 3-3 所示: 表 3-3 個案探討課程之講師介紹. 講師姓名. 張家瑜. 陳翰林. 現職. 經歷/專長. 授課主題.  從事 Yahoo!奇摩超級商城開店業務、eBay 跨 國交易輔導業務,輔導廠商類別包含美妝保 養、資訊 3C、圖書雜誌音樂、收藏品、男女 探奇網路行銷 啟動創業基 服飾與配件、家飾寢具等。 有限公司/負 因、創業藍圖構  現任發燒網發燒研究院院長,發燒網是一個社 責人 思 群行銷活動的平台,提供社群網站上各種整合 行銷工具,協助商家輕鬆舉辦各種網路活動, 招募粉絲推廣商家知名度。  畢業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應用數學系、曾任 美國德意志銀行債券分析師。 學產品規 劃組 易訂網 eztable  2008 年 11 月喜來登飯店加入訂位系統/2010 合 - 以 易 訂 網 /執行長 年接連得到資金挹注/2010 年底開創加值服 (eztable)為例 務,網友訂位時可加訂蛋糕、花束。 35.

(48) 表 3-3 個案探討課程之講師介紹(續). 講師姓名. 現職. 經歷/專長. 授課主題.  曾任禮贈品公司與生活工場禮品部業務經. 賴家禾. 理,熟析商品生產銷售市場。  2005 年開始兼職創業,自創品牌推到網上賣, 從拍賣到線上購物供應商甚至日本拍賣市 學商品行 銷手 玩酷子弟網路 法-以玩酷子弟 場,五年下來業績一飛沖天。 商店/負責人 為例  連續三年獲得「數位時代百大人氣賣家」肯 定,成為少數以「男性」為購物主力而入選的 賣家。. 葉建漢.  曾任樂為數位科技副執行長、Yam 樂多部落格 營運長 學經營模 式建 Hiiir 好時光創  經營國內最大 Widget Network Advertising 應 立-以好時光為 用工具廣告聯播網,並提供 Mo bile 及 Web 跨 辦人暨執行長 例 平台完整 SNS、Facebook、iphone 等創新平台 AP 工具開發解決方案。  淡江資管畢,曾任淡江大學軟體開發團隊執行 長,現任尚凡資訊有限公司(愛情公寓)資深. 林志銘. 戴季全. 副執行長兼台灣區總經理。  愛情公寓目前為國內女性交友社群 網站龍 尚凡資訊有限 頭,兩岸三地會員超過千萬人,Yahoo!奇摩搜 學資金籌 募規 公司(愛情公 劃-以愛情公寓 尋及 Google 搜尋「愛情」關鍵字排序第一 寓)/創辦人 為例 名,接連獲 iDT Venture、JAIC、Cyber-Agent 投資數百萬美元,更在 07 年獲新加坡創投 Vickers 投注 800 萬美元、Red Herring 亞洲百 強科技公司大獎。  曾任百帝廣告專案、商周出版編輯。  2007 年創辦網路公司 Richi,2010 年創辦 學利基市 場發 TechOrange.com 科技報橘。 里斯特資訊媒 掘-以 Richi 里  2007 年推出 Skype 來電答鈴/2009 年 10 月推 體/創辦人 斯特為例 出未來內容服務/2010 年獲得《紅鯡魚》 「2010 年亞洲科技 100 強」。.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ternal assessment refers to the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teachers and schools employ as part of the ongo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assessment items targeting the following reading foci: specific information, inferencing, main ideas. What syntactic and/or semantic clues would you identify in the text to guide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curriculum aims and objectives, schools should feel free to vary th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sequence of learning elements. In practice, most

While Scheme-KGs may have flexibility in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arrangement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1 , they are required to appoint teachers to meet the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designing the bicycle traffic safety Lesson Plan to enhance the bicycle riding safet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pre-teaching test and th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