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長期以來,研究者一直對於資深教師如何使用教學表徵與教學技 巧來增進學生了解生物課程,抱持相當大的興趣。在尚未決定研究主 題前,就已有進入多位資深教師教室觀察的經驗,並常與不同教師討 論如何精進教學能力。故在閱讀相關文獻後,逐漸形成本研究問題,

並分別在 97 年 6 月及 8 月邀請到本研究二位個案教師。以下為研究 設計與架構: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式,旨在由兩位國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活動

請該校二位符合研究條件之教師參與本研究。在長期隨班拍 攝前,研究者先於 9 月初,進入個案教師的班級中,尋找適 當的紀錄模式與個案班級,研究者遂確定以錄影、錄音模式 紀錄,並選出適合長期拍攝的個案班級。但其中因資深教師 有指導實習教師,在上學期第一次段考至第二次段考的期 間,將釋出原本觀察的班級讓實習教師進行試教,故在這段 時間當中可能造成紀錄中斷。在與個案教師商量後,資深教 師認為教學過程不會因不同班級而有太大差異,且考量本研 究的主題與師生互動較無關係,因此決定在這段時間選擇資 深教師的另外一個班級進行課堂錄影紀錄。

(二)研究中期:進入班級紀錄觀察、發展觀察架構

在 97 年 10 月至 98 年 2 月間,進行兩位教師之課堂觀察,

觀察期間研究者持續進行相關文獻的搜集與探討,並參考初 步觀察情形,逐漸形成本研究的觀察架構。本研究將所觀察 的教師教學表徵分為兩類:教學行為及口語表徵,建立觀察 架構的過程中,常會因兩位個案教師之明顯差異而發展出新 的觀察項目,所以觀察架構不斷修正調整。詳細的觀察架構 發展過程將在第四節進行說明。

(三)研究後期:資料整理、發展分析模式、學生焦點團體討論、完

成論文

研究者於教室觀察中期找出不同概念的典型主題單元,著 手進行初步的資料分析並建立分析模式,詳細的分析模式發 展過程,將在第四節說明。蒐集完教師之觀察資料後,研究 者盼能透過學生的覺知,對研究資料提供另一個角度的看 法,故剪輯部分典型課程教學影片,請學生觀看後加以回答 不同教師對此單元所呈現教師表徵的差異。學生焦點團體討 論的進行方式,將於第三節中說明。

最後進入資料整理與分析階段,反覆閱讀個案教師的每一 堂課之文字稿,註記省思與發現。因本研究重點為不同教師 在不同概念之教學表徵比較,故除了解兩位個案教師整體教 學模式與流程之間的差異外,尚須針對欲分析的概念主題與 教學表徵這兩個面向逐一審視。經過一次一次的閱讀與分析 後,逐漸形成本研究之結果,進行撰寫直到完成。

形成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