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深與初任教師一般教學表現的比較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資深與初任教師一般教學表現的比較

本節比較兩位個案教師的一般教學表現之差異,包括組織概念、

課程內容的安排、教學媒體的使用、概念精確性的掌握、評量與問答 形式、表徵的多元性等部份。

一、概念組織

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會影響其呈現教材的先後順序,本研究學校 97 學年度自然領域採用的教科書為康軒版本(2008),資深個案教師會依 照自我邏輯的順序,在不影響學生考試的範圍內,進行調整。調整的 程度有小有大,有涉及節內的變動,也有整個小節前後順序的調整。

例如:於介紹生物體構造層次時,就先加入第三單元第三節前面部份 的「葉的構造」,或在下學期將第一章第二節「無性生殖」、第三節「有 性生殖」提到第一節「細胞分裂」之前講解。

初任教師則以教科書順序為主,偶爾會依自我邏輯進行調整,調 整的程度皆是小節順序的變動。例如:介紹完第四章第四節「血液循 環」後,將第五章第二節,同樣與血液運輸有關的「內分泌」系統提 前介紹,還有在第六章「恆定性」將第六章的小節順序顛倒,先介紹 第 2 節血糖恆定。相較於資深教師,下學期第一章「生殖」則沒有變 動課程順序。

二、課程內容

教師教學的內容皆以課本為主,A、B教師皆未刪減教科書內 容,但A教師在每個主題上,都比B教師使用更多的教學時間。比較 後發現乃因A教師會擴充教學內涵,其補充項目包括:科學史、主題 背景資料以及具教育意義的相關延伸等,以下舉例說明:

(一)科學史:相關的科學實驗或科學家小故事,如范黑蒙的柳樹實 驗(A971027 光合作用)、馬歇爾醫生發現胃潰瘍的病因(A

971103 消化系統 2)等。

(二)主題背景資料:A教師補充課程相關資料,如介紹循環系統時,

補充心血管疾病(A971126 血液循環 3);介紹受器時,補充受

器詳細的構造圖或功能(A971207 神經系統 1);介紹大腦時,

補充男女性大腦發育的差異(A971212 神經系統 2);介紹花的 構造時,補充生活上種植植物經驗(A980225 植物的有性生殖) 等。

(三)具教育意義的相關延伸:A教師除介紹生物學科知識外,常連 結於教育生活常識。例如介紹人類生殖系統時,提及正當的兩 性關係(A980223 人類的有性生殖);介紹神經系統時,提示學 生刺激腦部加速學習的方法(A971212 神經系統 2)等。

A教師補充的內容都課程內容更加豐富與廣泛,使學生不僅學習 到課文內容,更加深學生對此主題概念的認識。

三、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是教師呈現教學表徵的媒介之一,二位個案教師在研究 者所觀察的課程中,皆以板書為主要教學媒體,但A、B教師同時亦 使用不同媒體加以輔助說明課程內容。以下就兩位個案教師使用的媒 體:圖片、課本、板書、教具加以比較。

(一)圖片:圖片包含海報、圖卡等,以圖為重心的教學媒體。

A教師使用的時機有兩種:引起動機或輔助說明。引起動 機主要是教師要求學生從課本圖中自己發現或尋找教師所引導

而輔助說明則是當教師講解概念間,需要學生注意到位置或順 序時,要求學生配合圖片學習,達到教師教學目的後,就立刻 將學生的焦點再轉移到教師本身身上。在涉及構造、需圖解的 主題時,A教師傾向親自於黑板上繪圖、標記,來進行講解,

而不會使用現成的圖片。

B教師使用圖片的目的為輔助說明,使用時機則是在說明 概念後,利用圖片來佐證剛剛講解的概念,同時重複說明一次 概念內容。至於涉及構造、需圖解的主題,B教師傾向直接使 用課本的圖講解,並用口述的方式指示學生標記出構造名稱,

而非在黑板上重繪一次。B教師教學使用的圖片來源皆為課本 附圖以及廠商所附的海報,較缺乏自己蒐集的圖片。

(二)課本:

二位教師皆會要求學生於上課期間使用課本,A教師僅在 少部分輔助性說明時會使用,呈現其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 式。B教師的教學內容、舉例等都與課本相同。上課期間都會 提醒學生翻閱到相同的頁碼,另外,B教師常使用課本所附的 圖片,並要求學生對照學習,呈現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亦表示B教師的教學內容、流程與課本十分密切。

(三)板書:

二位教師皆以板書做為說明課程的主要教學媒體,也會要 求學生抄下板書筆記。A教師板書的來源除了課本內容之外,

還會加上自己補充的相關資料。在呈現的方式上,A教師習慣 先列出標題,接著寫下定義、內涵,最後是結論。板書以標題、

文字敘述、繪圖解釋為主,內容使用完整的句子來呈現科學名 詞間的關聯,也較為口語化。A教師板書與解說的部分多為穿 插進行,至於結論有時則是在引導學生討論完之後才會寫上。

A教師會以不同顏色標記重要概念或不同構造,並會口頭提醒 同學使用不同顏色的差別與意義。

B教師的板書來源,主要是課本內容的整理加上參考書和 試題內容做為補充。B教師大量使用大綱、表格、樹枝圖的方 式呈現,內容多使用名詞排列,文字簡短,連結的關係詞多以 口頭帶過。B教師板書與講解的部分是前後進行,B教師先講 一句,接著寫一句,講解與板書之間通常是空白的時間,也因 為講與寫的交替動作,使得與A教師相較之下,在相同的教學 時間內卻沒有相對份量的課程內容,此點將於本章第二、三節 的案例中討論。B教師亦使用不同顏色標記重要概念,但有時 會忘記提醒學生使用不同顏色的意義。

觀察後發現,依照教師使用板書的形式,可區分為動態板

書與靜態板書。研究者將動態板書定義為教師的講解與板書的 內容穿插出現,隨著教師的講解,黑板上的板書最終才趨於完 整。而靜態板書的定義則為教師已將內容說明完成,後寫下或 畫下板書,或先完成板書才進行講解,即講解與板書可分為兩 個段落進行。A教師會視課程內容所需,調整使用動態或靜態 板書;B教師大部分使用靜態板書。動態板書在解說、文字、

圖表的關係,可以圖 4-1-1 來表示。關於A、B教師在不同概 念上使用板書形式的比較,則在本章第二、三節討論。

圖 4-1-1:動態板書之解說、文字與圖表的關係

(四)教具

教具是指除了平面圖片、海報、實驗指定器材以外的模型 或輔助器具。A教師使用的種類與次數較少,仍以板書說明為 主。有次A教師想使用廠商附送的教具,但因從未使用過,而 造成課程不順暢並使用錯誤,在下一堂課中,A教師即取消該 教具的使用,轉換成自己原本熟悉的圖解方式進行。B教師使 用教具的頻率較多,如使用葉子的立體剖面模型介紹葉子的構

解說

文字 圖表

造(B971030 光合作用)、展示心臟模型(B971119 血液循環 2) 等。當B教師透過教具講解時,如同使用圖片解說一般,先用 板書講解重點,再透過教具佐證方才的講解內容。

A教師在以上的教學媒體中,以板書為中心,其他媒體為 輔助,這些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說是輔助性的角色。B教師 也是以板書為主,使用其他媒體時,目的多做為概念的回顧,

但有時講解太偏重教具反而會成為教學的重心。

四、概念精確性

A教師非常注重概念的精準度,在進行解說時,會特別說明板書 的侷限、圖片實際大小以及課文中簡要科學史與實際的差異等,企圖 讓學生察覺及拉近自己的想像與實際狀況。在舉例、問答時,也會強 調概念的具體化,讓學生更能體會學習情境與真實情境的連結,除此 之外,A教師經常提出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說法,提升學生認知的正確 度,以下從 A 教師說明呈現的侷限、具體化、提出數據等方面,舉 實例說明。

(一)A教師正在介紹「細胞構造」時,說明板書呈現的侷限:

A教師:我們在黑板上畫的,基本上是一個平面的圖,你看不出來有立體感,

細胞是立體的哦,不是平面的哦,但是我的畫圖技巧沒那麼好,我不 可能畫立體的細胞給你看,我只好畫平面的。課本上有立體的細胞,

把他切了一半…。(A970923 細胞 2)

(二)A教師介紹「小腸位置」、進行光合作用科學使討論時,呈現 具體化的說明:

A教師:一個成年人的小腸,六到七公尺,大概是你的身長的,你的身高的三 倍左右。六到七公尺有多長呢,一、二、三、四、五、六(數地板上 的格子給同學看)…從門口到這邊(教師所站的講台)的直線距離的小 腸,就塞在你的腹腔的中央。換言之,小腸位置在哪裡…伸出你的右 手或左手沒關係,大姆指為圓心,食指為半徑,這樣畫一圈就是你小 腸的範圍(手比在肚臍劃一圈)。(A971103 消化系統 2)

A教師:…那請問一下,這柳樹的重量是怎麼來的?增加了 70 幾公斤的重量 是怎麼來的?相當於我一個重量,相當於一個我阿(做出指向自己的手 勢)…。(A971027 光合作用)

(三)A教師說明「體循環路徑」時,提出確切數據:

A教師:…剛剛從心臟離開,現在又回到心臟,ok,這個路程大概花 20 秒的 時間,20 秒的時間,左心室出去又回到右心房,只有花 20 秒的時間。

(A971126 循環系統 3)

從上面的例子可知,A教師會說明使用媒體的侷限,讓學習者 有心理的準備。在具體化方面,其會使用學生生活週遭常接觸的度量 衡,使學生對陌生科學觀念的推理更有實際的「感覺」。另外提出課 本以外的數據,擴大並加強學生的印象。這類的表現,在B教師的教 學中則較少出現,除了課本或教師手冊所提及的數據外,其大部分使 用相對的描述來比較大小或數量,較少給與學生數據或準確的描述。

五、評量與問答形式

A教師在課堂上習慣用多種形式的問答及觀察法檢視學生學習 的狀況、統整課程內容。B教師則時常在課堂上模擬考試的題型,也

A教師在課堂上習慣用多種形式的問答及觀察法檢視學生學習 的狀況、統整課程內容。B教師則時常在課堂上模擬考試的題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