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議題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熱潮現象、運作過程及內在本質的認識,嘗試理解臺灣華語熱潮背後有關語言和 教學交互作用的深刻義蘊。

第三節 研究議題與目的

在中文裡,「中國」兩個字代表國家。第一個字是一條直線從一個矩形中垂 直穿過,意思是中間。第二個字看上去像方框內有一棵奇怪形狀的聖誕樹。中國 始終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對中國人來說,中國就是一切。

Joe Bennett47 為了一包太便宜的內褲,英國記者Joe Bennett 踏上西方人始終陌生的中國大 陸。在他眼中,除了大國的生產世界令人不可思議,由幾何圖形拼湊而成的奇怪 符號-中文字,也盡是不可參透的神秘感。而喜愛以紋身表現個人品味的英國足 球金童David Beckham,也在男用內褲廣告中特寫腰間一系列由流暢線條所勾勒 出的刺青符號,定睛一瞧,那正是一排以行草書寫的中文字。48在全球化的進程 中,人們從經濟切入提升了中文的能見度;也在消費文化的視野下,看到名人以 身體刺青展現中文美學並賦予時尚的概念。在此,中文成為一種跨越國界的符號,

成為國家印象、流行品味的表徵。當一種語言走出了國家、走出了民族,其實反 映出權力分布的轉變,正如學者杭廷頓所言:「權力不但使說母語的人更肯定自 己的語言,也可以鼓舞其他民族的人去學習。」49對外漢語教學如火如荼,或可 說明中國如今藉經濟發展所掌握到的權力;而臺灣華語教學鍥而不捨,又該如何 詮釋其中「權力」運作的機制?

猶來只見買 iPad、換公仔、搶福袋、要簽名的熱情行伍,不見語言中心外也 有人潮。試想:如果稍改名稱,「國語」、「國文」師資培訓班,庭外人群安在哉?

當政府重視本土化,於九年一貫課綱中增加鄉土語言課程(江昭青、何琦瑜,2009);

當學校的國文課時逐漸減少,年輕一代中文表達能力普遍降低(陳雅玲,2004);

當臺灣急著與世界接軌,學生都積極學習英語,此時,美國名校在校園內設立「中 文角」,顯示中文不再是少數族群專屬或生澀冷僻的語種,中文學習的重要性已 在美國社會中逐漸發酵。50海外學習華語的盛況,讓臺灣與中國都挾帶著理所當

47 參見 Bennett Joe 著,呂博譯,《一包內褲看中國》(新北市:八旗文化,2011),頁 6。

48 瑞典時裝公司 H&M 於 2012 年初邀請 Beckham 為男性貼身衣物代言拍攝產品廣告,畫面中可 見 Beckham 腰間刺青以行草寫著中文諺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資料來源:Youtube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qXjF0jQ28&feature=fvwrel,截取於 2012/4/13。

49 參見 Huntington Samuel P.(杭廷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

聯經,1997),頁 69。

50 所謂「中文角」(mandarin roundtable)是指在學習空間當中規畫某一特定區域,進入該區域 者只能以中文與他人溝通。在美國,以往類似的語言學習空間多為法語、西班牙語的學習者設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然的心理積極培訓對外語言教師,中國可以「經濟崛起」為背景,向世界推廣漢 語以嶄露對自己文化的信心,而臺灣抱持著「不能缺席」51的心態所為何來?

二十世紀「英語」隨著歐洲殖民主義與美國經濟強權漂洋過海,成就了今日 的「英語帝國」。52即便殖民的歷史不再,仍能以後殖民主義解讀「英語教與學」

滲透的文化霸權姿態(林照真,2003;廖柏森,2004)。翻閱語言演進的歷程,

可見「語言」流行的原因從來不只是因為「語言」,「語言教學」亦往往附著於權 力及意識形態之上。筆者依循「華語熱潮」的路徑觀察近十年來臺灣華語文教學 發展,發現:師資培訓班推陳出新,各式證書、時數證明炙手可熱,儼然成為一 種特殊的補教消費型態;華語文系所成長快速,錄取分數、報考人數皆可觀,成 為文科類組升學志願新選擇;「漢語」、「華語」不斷在相關研究中對話,「華語教 學」也不時和「英語教學」相提並論,由此可見,「華語教學」似乎亦成為兩岸 學術、政策相互競逐的場域,並表現出「不只是語言教學」的企圖心。以上種種,

說明了臺灣境內的「華語熱潮」不僅是媒體炒作的標語或系所招生的口號,其實 為一種文化現象,值得以文化、政治的角度作進一步的審視。

故本文期許能深入臺灣華語熱潮之中,將焦點集中在學術團體及華語教學參 與者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透過非/文字的爬梳,清楚描繪二十一世紀臺灣華語熱 潮之文化景觀。而本文將採用語藝批評理論中的幻想主題分析方法,探討臺灣華 語熱潮可能的形成原因,並了解近十年來,臺灣「華語熱潮」在中國「漢語熱潮」

對照之下以及和海外華語學習需求互動之間,其與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層 面的互動關係,藉此呈現目前華語熱潮的全球化面貌。

經歷師資培訓、師資教育,成為線上教師並持續參與各式華語教學相關活動,

筆者對於臺灣華語熱潮所採取的批評立場,除了以參與者的角度提出批評之外,

同時雜揉著對於臺灣之國際處境、文化認同與華人文化推展的憂心與關懷,故希 望透過本文以語藝為出發點之論述,以及對於華語熱潮的分析,能提供臺灣華語 教學未來發展之反思及參考的依據。而本文擬從臺灣華語熱潮之文本敘述著手,

以臺灣華語教學兩大團體所出版之刊物為研究文本,分析華語教學活動參與者所 認知的「華語」、「教學」和「華語教學」的意義為何,並探討華語熱潮裡的共同

(宋漢崴、陳應欽,2004)。

51 如許怡貞(2005/5/22)在〈在華語熱潮中缺席〉一文中指出,臺灣華語教學發展缺少國家政 令支持,國內華語教學團體及組織只能自食其力,恐怕錯過「中文當紅」的機會。又如另一則報 導〈華語熱不缺席 臺灣文化吸引遊學〉,則介紹臺灣各單位所舉辦的華語研習活動,文中並表示 臺灣擁有完整的中華文化、自由開放的社會,故不該在華語市場中缺席,參見中央社 2010/5/9 新聞:http://www.haixiainfo.com.tw/103746.html,截取於 2012/4/13。就文章語境推測分析,以 上文章所提到的「缺席」,似乎將會是一種遺憾、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然筆者感到好奇的是:

此「席」所指為何?不出席如何?出了席又如何?此為筆者所欲進一步探討的方向。

52 「英語帝國」一詞用法引自 Crystal David 著,鄭佳美譯:《英語帝國》(臺北:貓頭鷹出版,2007)。

該書以歷史、文化、社會等多元角度,探討英語之所以發展為全球語言的重要因素與過程,其論 述之思維與脈絡對本文有所啟發,故在此引用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想像,試圖釐清華語熱潮中一致的想像如何被創造?又行動的意義如何被實踐?

而臺灣華語教學的未來又將如何被實現?期使本文能藉由華語教學成員之語藝 的分析及理解,為臺灣華語教學明確定位,未來能以更適當的態度規畫臺灣華語 教學的走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