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六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是一種技術,把握有效的原則,將使蒐集工作事半功倍,否則將 會浪費無謂的心力(黃光雄、簡茂發,1998)。此外,Yin(1994)歸納個案研究 蒐集資料的方法有:文件(documentation)、檔案紀錄 (archival records)、訪談(interview)、

觀察(observation)、外在的人為物件(physical artifacts)等。

本研究即採個案研究法,以半結構性深入訪談法為主,參與觀察為輔,並輔 以文件分析作為資料蒐集之佐證,期能蒐集深度的描述性資料,以達成本研究之 目的,以下分別對訪談法、參與觀察、文件分析,以及研究日誌作逐一說明:

壹、訪談法

訪談法是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之ㄧ,研究者運用口語溝通表達的形式,

向研究參與者蒐集相關的資料,以使研究者對研究現象或行動有全面性的了解。

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必須建立自然的情境,讓受訪者在平等的互動中,進行 雙向式的溝通。研究者必須秉持開放及彈性的原則,讓受訪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想 法(潘淑滿,2006)。

據此,研究者若要深入瞭解個案團隊在參與網路專題式競賽時的情境脈絡,

則必須透過深度訪談來與個案團隊教師進行討論,以進一步瞭解團隊教師對研究 問題的認知、看法、感受與意見;而透過其他研究參與者的對話、見解,可以提 供研究者對個案團隊教師進行網路專題式競賽之相關行為的印證與多元觀點,而 後將每一位研究參與者的訪談記錄予以分析、整理、歸納,並撰寫研究報告,以 達到本研究之目的。

一、確立訪談目的

本研究想藉由深入訪談的方式來暸解一所小學教師團隊實際在參與指 導網路專題式競賽的過程中,其彼此的運作模式為何?參與網路專題式競 賽之關鍵成功因素為何?以及教師團隊在運作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之困 境又為何?

二、訪談類型

本研究採正式訪談,屬於半結構式的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在訪談的過程中,依據初擬的訪談大綱,作為指引,研究者可依據訪談現 場之情況,對問題作適當的調整。

三、訪談對象

為使本研究能獲得真實而豐富的資料以能對情境脈絡進行厚實描述,

因此,本研究將以深入訪談的方式進行。其中,以深入訪談法針對可樂小 學各領域教師為主要訪談對象,擬訪談多次,以深入暸解團隊運作之相關 行為,此外,也透過課程研發組長及級任教師代表的訪談,每位受訪者擬 訪談一至兩次,以獲取更全面、多元之觀點,訪談對象共計六位。

四、訪談地點

為避免造成研究參與者的困擾,訪談地點基本上以研究參與者方便為 考量的觀點,盡量選在其任教的班級教室或研究參與者認可之場所,並且,

訪談地點的選取以安靜、不受干擾為首要考量。

五、訪談時間

本研究訪談時間預計從 100 年 7 月 15 日至 100 年 9 月 15 日,共計兩 個月,每次訪談約四十至六十分鐘,若超過一個小時,如訪談對象有強烈 意願,願意繼續進行訪談則尊重其意願。

六、訪談大綱

為使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掌握訪內容,避免在訪談過程中偏離研究主 題,因此,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及問題設計訪談大綱(詳見附錄一),同時,

經指導教授修正後,對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入訪談,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 依據受訪者的反應對訪談內容做適當的調整。

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運用不同的技巧引導受訪者說出真實想法與內 心感受,研究者須保持客觀且中立的態度,不以主觀的想法影響受訪者的 回應。

訪談過程經受訪者同意後,採全程錄音,撰寫成逐字稿並加以編碼,

幫助研究者把握談話細節,以利日後的分析,此外,在訪談過程中,研究 者必須對訪談過程做簡短的摘要記錄,包含:對受訪者的觀察、對週遭環 境的觀察以及對訪談內容與過程的觀察。

貳、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幾乎可適用於研究人類生活的每個方面,經由參與觀察,研究者可 描述在某個情境中什麼在進行、誰或什麼涉及其中、事情發生於何時何地、事情 如何發生、事情為什麼發生等,因此,參與觀察特別可用來研究過程、人們之間 和事件之間的關係、人們和事件的組織以及人類社會生活的脈絡。

Bogdewic(1992;引自林佩璇,2000)建議可採用以下觀察要點協助研究的進 行:

一、不要妨礙會議或教學的進行,因為參與的目的在蒐集資料。

二、以誠懇和開放的態度與研究參與者相處。

三、不做預設的立場。

四、當一個具有反省力的聽眾。

五、適時的自我表達。

研究者目前擔任可樂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同時兼任可樂小學自然 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現場採用參與者為觀察者的角色,

尤其是研究者在參與課程相關的會議,例如:課程發展委員會議、領域會議、校 務會議等等,除詳細的記載會議的重點、決議過程中的討論事項,以利進行資料 整理與分析。

此外,研究者透過本身之洞察力,觀察可樂小學各領域之教師團隊在參與指 導網路專題式競賽時之相關作為,同時,遵循以上五項要點,輔以反省能力來蒐 集相關研究主題之資訊。

在觀察過程中,爲使研究者掌握研究場域所發生的一切現象,在徵求研究參 與者同意後進行錄影或錄音,以作為繕打逐字稿與分析的檢核。此外,研究者在 觀察過程中,也進行觀察記錄,研究者採用L.Schatzman和Straus(1973)的實地筆記,

將看到和聽到的內容分類記錄於觀察記錄表中,在記錄的右邊留下大量的空白,

以便日後進行編碼及分類工作。

參、文件分析(Document Analysis)

要暸解一個現象,研究者也必須暸解它的歷史、社會及環境的脈絡,文件有 助於研究者瞭解個案的歷史脈動,補充驗證觀察及訪談所得來的資料,並有助於 探索一個現象的順序、時間背景,以及爭議的問題(林佩璇,2000)。

文件資料包含很多書面資料,如正式文件、私人文件或網路媒體等,目的是 要用來補充訪談與觀察不足之處,研究過程中沒有被發現的問題,可以學校歷史、

校內行政會議紀錄、課程會議記錄、批示公文等,從中取得重要資源,然後從中 找出與研究相關的資料做為補充,使讀者更瞭解其內涵與所處的脈絡情境。

因此,本研究所蒐集的文件資料,包括了學校校史、教師團隊背景資料、校 務會議記錄、課程發展會議記錄、學年會議記錄、各領域小組會議紀錄等…,與

「專題式學習」相關的文件資料。

肆、研究日誌(Research Log)

質性研究的精神在於研究者的觀察、訪談、感受、理解、歸納、分析等能力。

而研究者本身的生活經驗、知識、信念可做為分析研究的依據。因此,研究者在 觀察及訪談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記錄於研究日誌中,如附件二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