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網路專題式學習

本節第一部分首先探討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定義;第二部分探討網路專題式學 習之實施模式與流程;最後的部分是教師角色與學生能力培養,以作為本研究分 析有關網路專題式學習的重要參考。

壹、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定義

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透過網際網路來實施課程學習與教學的平台,已 經愈來愈普及化,網路科技具備了協助老師發展課程願景、製造課程中各種不同 的學習機會、易於取得學習資源、管理資源及教室活動、評估學生學習成果之便 利性,己成為時下教師的教學趨勢。

網路專題式學習(Web 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 WPBL)是透過網際網路上 的數位學習網站,這些數位學習網站應具備數位學習系統,其功能有數位教材、線 上討論區、線上評量、小組討論、專題活動設定、專題管理等機制,以利於進行 一系列網路專題式學習的研究,而且網路專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方式,強調知識是學生透過網際網路上的專題式學習之研究歷程,學生自己主動 建構而來,並且透過網際網路及多媒體科技,進行搜集、調查、訪問、整理、分 析及產出成果。由上可知,數位科技的時代,妥善結合網路科技,透過網路世界 的龐大資料庫索引及豐富多元的多媒體素材呈現,勢必讓專題式學習更佳方便且 多元,亦更具成效(Ertmer,1999;徐新逸,2001;張基成,2006)。

由上所述,國內也陸續投入這方面的相關研究,並透過學生組隊的方式,以 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臺北市中小學專題式網頁 競賽」、「北北基中小學學生專題寫作比賽」等實例,其中「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的競賽為例,其競賽內容鼓勵中小學生以專題式學習的研究方式,透過網際網路 作為小組的研究表達溝通的平台,並配合同儕之間的合作學習模式,探索地方與 人文環境等相關議題。

徐新逸(2001)指出網路專題式學習,強調學生知識的習得,是透過專題研究 的歷程學生自行建構而來的,並透過網際網路及多媒體科技,進行搜集、整理、

分析及產出成果,其學習概念圖如下圖(圖 2-3)所示:

圖 2-3 網路專題式學習之概念圖 (資料來源:徐新逸,2001)

貮、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實施歷程與模式

一、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實施歷程

研究者主要蒐集的文獻從早期到近期的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網路 專題式學習實施歷程,依其脈絡改變並整理比較,以利於後續網路專題式

學習實施之研究基礎。

首先從早期 Dolne (1977)提出網路專題式學習歷程的三個階段:準備 階段、溝通階段與評量階段。

(一)準備階段: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此階段是教師在教學前的教學準備,教師準 備學生在網路專題式學習過程中,準備的資源是教師或學生所有可能用 到的相關資料、資源、學習素材與學習工具;學生也應在網路專題式學 習的初期事先進行分組,並且依據專題式學習的內容訂出行事曆,並做 好隨時監控活動的準備,師生共同準備下,提供一個具有豐富探究性的 學習情境。

(二)溝通階段:

教師必須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及互動,教師隨時在學習的過程中,

給予學生適時的回饋與指導,並控制網路專題式學習進行的流程與研究 進度,在研究的過程中,師生透過查閱資料或與專家訪談來蒐集並擷取 出有用的資訊,所以,師生雙向溝通在此階段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量階段:

學生在網路專題式學習的最後研究階段,必須提出網路式專題報告 或成果的展示,並對報告或成果作自我評量,教師在觀察協助的過程中,

對學生的參與、表現進行形成性評量,並對最後學生產出的成果,進行 總結性評量的工作,並且給予學生回饋。

Katz 與 Chards (1989)提出進行網路專題式學習歷程的三個階段:包 括起始階段、實地調查研究階段及總結歸納階段。

(一)起始階段:

學生與老師針對生活周遭所接觸到的現象與有興趣議題,經過多次 的研究、討論,師生共同提出、決定該小組所要深入研究的主題。

(二)實地調查研究階段:

此階段是專題式學習的主要核心階段,其中包括實地調查、訪問、

研究等活動,學生透過觀察、繪圖、建構模型、寫作、戲劇表演等方式 以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

(三)總結歸納階段:

將專題式學習的研究歷程及結果,提出報告或呈現作品。

Polman (1998)提出專題式學習必經歷程:選擇研究的主題、查詢主題之相關研

究、尋找、蒐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作品。另外,Moursund (1999 )也提出專題式 學習的三大歷程為:開始、整合團體活動、專題活動指導。

莊靜圓(2001)依據松濤天文地科學園中的四個學習網站,其中分類是以學科領 域來分,分別有太空教室、天文教室、地質教室、地物教室、大氣教室等,基本 上都強調專題式學習的策略運用在該網路學習系統中,並且研究提出一套專題式 導向學習歷程,不過,最早提出的五個專題式學習歷程為:(一)界定問題;(二)假 設策略;(三)蒐集資料;(四)驗證分析;(五)結論報告。但是,在該開發研究團隊的 研究成果報告中發現,專題式學習歷程實施後,學生很容易從第一階段的界定問 題直接跳到第五階段結論報告,反而忽略其中最重要的過程,因此經過研究團隊 修正後,發展出新的「Z 型圖」,由原先的五個階段分成六個階段,分述如下:

(一)提出暫論:

由學習者選擇生活週遭感興趣的主題,且選擇相近主題的成員組成 一小組,彼此分享。

(二)綜理成假設:

依據暫論形成對研究主題的共識,並建立具操作型定義的假設。

(三)形成策略:

擬定適當可行的策略。

(四)揀選變數:

判斷驗證時所需的變數,衡量是否足以驗證所需的資料。

(五)轉化資料:

將一手資料重新整理組織。

(六)推理與驗證。

而在這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專題的半成品產出,包括對主題的暫 論、定出的假設、欲採行的策略、已經確定的變數、轉化後的資料、驗 證或推翻假設的結論報告等(蔡義本、林熙禎,2001)。

徐新逸(2001)整合各家說法,提出網路專題導向學習的實施模式 PIPER,分成 準備(P)、實施(I)、發表(P)、評鑑(E)及修正(R)五個階段,另外,鄭紹祥(2009)綜合 各專家學者之建議,將網路專題式學習課程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 與歸納總結階段。

從一開始定義主題、建立時間表、規劃評量的方式、整合研究的資源、安排 分組、小組討論、決定主題、完成計劃表、教師參與並回饋學生、學生修改計劃,

當學生個別完成專題的各項任務時,要開始分享及省思,學生本身是否達成當初 計劃的目標與合作學習的精神,此時教師要提供充分回饋及評量,學生也在最後 發表及展示作品。

研究者依據早期至近期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提出的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實施 歷程,整理如下表 (表 2-1)所示:

由上表可以得知,國內、外專家學者 Dolne(1977)、Katz 與 Chards(1989)、

Polman(1998)、Moursund(1999)、莊靜圓(2001)、徐新逸(2001)、鄭紹祥(2009)對於網 路專題式學習實施歷程,可以發現網路專題式學習實施歷程的各階段,大至可以 分為三至六個階段,研究者依前一章節由研究者自行整理的專題式學習活動之實 施模式以及上表(表 2-1)相關文獻歸納為三個主要階段,其階段為(一)準備規劃階段、

(二)研究策略階段及(三)成果評鑑階段,各階段分述如下:

(一)準備規劃階段:

準備規劃階段是網路專題式學習實施的第一階段,其內容包括,提出 網路專題式學習的研究主題、確認研究問題、提出研究相關的研究假設及 網路專題式學習實施的其它事前的準備工作。

(二)研究策略階段:

第二階段進入專題式學習研究的實施過程,其中過程的工作項目有擬 定研究的策略及方針、搜尋及分析研究資料、實地進行調查、小組成員間 的溝通協調及討論及驗證研究問題並將資料轉化為有用的資訊。

(三)成果評鑑階段:

最後的階段進入成果評鑑階段,此階段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將整個網路 專題式學習研究的實施過程中所發現推理的結果,透過學生自評與互評機 制,進行成果展示及發表評鑑,最後,針後學生的產出成果進行總結性評 量,並且教師給予指導及修正建議後,總結歸納整個網路專題式學習實施 的成果。

二、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實施模式

由於資訊科技的普及網路專題式學習已被廣泛地應用,徐新逸(2001) 整合各家說法,提出網路專題導向學習的實施模式 PIPER,分成準備(P)、

實施(I)、發表(P)、評鑑(E)及修正(R)五個階段,詳細的任務、工作流程、

所需網路技術之說明如下圖(圖 2-4)所示:

(一)準備階段(Preparation) 1.確定主題範圍;

2.確定教學目標;

3.確定進度計劃;

4.評鑑的方法;

5.確認資源;

6.確認先備知識;

7.組織團隊;

8.教師培訓工作。

(二)實施階段(Implementation) 1.安排團隊分工與職責;

2.腦力激盪;

3.擬定專題計劃;

4.提出假設;

5.蒐集資料;

6.分析驗證;

7.團隊合作;

8.進度報告;

9.整合分析結果;

10.發現結論。

(三)發表階段(Presentation) 11.書面報告;

12.口頭發表。

(四)評鑑階段(Evaluation) 13.自我評鑑;

14.同儕評鑑;

15.專家評鑑。

(五)修正階段(Revision) 16.修正成為最後版本;

17.準備結案;

18.檢討紀錄。

圖 2-4 網路專題式學習模式「PIPER」流程圖 (資料來源:徐新逸,2001)

鄭紹祥(2009)綜合各專家學者之建議,將網路專題式學習課程分為三 個階段 15 個步驟,參見下圖(圖 2-5)所示:

(一)準備階段 1.組織教師團隊:

網路專題式學習是運用多重資源的課程統整學習,單靠一位老 師恐怕力有未逮;若能組織一群氣味相投、有共通理念的教師團體 共同經營,不僅能分擔勞務,最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有觀 摩、討論的對象,讓課程更加多元與完整。

2.確定研究議題:

先針對學習者的先備經驗、興趣、背景進行瞭解,分析相關學 習議題的適切性,以擬定研究方向。

3.聯繫教學資源:

調查、聯繫所有教學的相關資源,確定專題研究的可行性。

調查、聯繫所有教學的相關資源,確定專題研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