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文獻所述之「有聲紀錄」(sound recordings)又稱「有聲檔案」(sound archives),或因強調具有文化意義,而以「有聲文化資產」(audio heritage)稱 之,本研究行文用語,三者皆採之,所指為以記錄聲音為主要內容呈現方式之 媒體。

有聲紀錄之範圍,參酌《中國編目規則》第七章錄音資料所指著錄範圍,包 括:唱片、錄音帶(盤式、匣式、卡式)及音樂捲帶等(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分類編目委員會,2005,頁 143)。可知其記錄載體形式多元,包含早期以類比

(analog)形式儲存之磁性媒體(如:盤式錄音帶、匣式錄音帶、卡式錄音帶)

以及唱片(如:蟲膠唱片、黑膠唱片);或是近二十年發展之數位形式光碟等。

如以內容性質區分,主要的內容包括:廣播節目、流行音樂、地方樂曲、戲劇 錄音、田野調查與口述記錄等。其中唱片與磁帶資料等載體保存不易,在使用 上也較為不便,需要有相應之播放設備,然其所載錄之內容,往往記錄著往昔 社會與生活的共同記憶,其內容雖具有歷史文化意涵,但向來不如已在公開市 場流通之影音資源受到關注,實有進行資源調查並進行保存維護規劃之迫切性。

各國對於歷史悠久之有聲紀錄資源均視同文化資產保存之。根據我國《文化 資產保存法》第三條定義之文化資產範圍包括: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

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自然地景(文化資產保存法,

民100 年)。其中傳統藝術與古物,含有傳統藝術產出與圖書文獻,故其施行細 則第五條釋義:「傳統表演藝術,包括傳統之戲曲、音樂、歌謠、舞蹈、說唱、

雜技等藝能。」第七條定義:「圖書文獻,包括圖書、文獻、證件、手稿、影音 資料等文物。」(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民 99 年)因聲音資料內容可呈現 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屬於文化資產的一部份,應無疑義,故本研 究亦有以有聲文化資產稱之。

目前圖書館機構對於單純記錄聲音或是影音兼具之媒體,在管理作業上多是 等同視之。但有聲紀錄媒體所需之典藏環境與數位轉置技術不同於影音資料,

其資料內容所呈現之意義也有所區隔。本文所探討者較偏重於有聲紀錄,所稱 之有聲紀錄或有聲文化資產,係有別於照片、圖像等平面影像媒體,也不同於 電影片、錄影帶、影碟等兼含視覺與聽覺資訊內容者,是指單純記錄聲音表現 的媒體資料,國內有聲紀錄之數量統計,根據《公共圖書館統計》可知截至2013 年國內公共圖書館館藏之錄音資料,總數為316,352 件(含錄音帶、唱片、雷射 唱片)(國立臺中圖書館,2014)。但此部分大多是圖書館採購自商業管道之音 樂資料,與各國檔案機構關注之獨特性與珍稀性記錄不同,但此部分統計卻無 從得知,益加凸顯國內對於此部分文化資產的忽視。

有聲媒體歷史相較於影音媒體發展更早,更需要及時關注。有聲紀錄的重要 性,讓當代聲音得以完整保留,透過流傳下來的錄音,不僅可以從內容探知當 時的音樂欣賞風潮,甚至可從實際聽取錄音得知當時的音樂演奏、演唱風格,

進而產生演奏與演唱版本的研究;甚至藉由老唱片與相關文獻的統整分析,可 以觀察當時的商業技術發展、聲音樣貌、生活內容,甚至可探討其間的情感表 達方式,細究人們對於當時社會變遷的看法,所以老唱片反映的是一個社會文 化品味的轉變,不但是研究材料,更是觸及情緒內裡的研究寶庫,藉由分析當 時的詞彙用語與發音方式,亦是語言學鮮活的研究素材(洪翠錨,2012,頁 153)。

因此,有聲紀錄對於傳統技藝、音樂風格、語言詞彙、社會變遷、政治民情、

教育文化等各層面,提供許多具有研究或佐證價值的參考資訊,是值得珍視與 善用的歷史文物與研究材料。有聲紀錄特別需要典藏維護所彰顯的價值在於

(Layne, 1998):

一、 有聲紀錄典藏是記憶的釐清,過去歷史因時間長久,容易模糊或產生誤 解,有聲紀錄可原樣呈現當時真實情況,更接近實際場景。

二、 有聲紀錄是知識傳承者,過去的有聲紀錄可成為建構歷史過程的基礎,

有助於激盪產生新知識。

三、 有聲紀錄往往保留了地方文化特質,透過有聲紀錄資料使在地生活情境 更為具體呈現。

四、 有聲紀錄保留了音樂或是談話內容,可喚起個人或是團體的共同記憶。

五、 有聲紀錄留下公共知名人士的聲音,不僅保留前人智慧,更可供後人憑 藉。

但目前有聲紀錄普遍存在書目控制與授權待釐清問題,且要求之技術管理門 檻較高,不易納入既有的文獻典藏機構館藏管理工作,需要專門技術人員與轉 置成本的投入;加上有聲紀錄需要藉由閱聽設備始能取用(access),因此,不 少具有歷史價值之珍貴紀錄內容被埋藏在檔案庫房中,導致這些有聲文化資產 暴露在時間與保存環境的威脅。根據Stevenson 的觀察認為對於有聲紀錄處理的 迫切性問題,不在於蒐集的資源有多少,而是讓既有已典藏的紀錄得到更好的 維護和提供更有效率的使用(Stevenson, 1972, p.5)。

文化資產是日積月累的成果,現今所擁有的文化資產應有責任盡可能地傳承 給下一代使用,目前國內機構對於有聲紀錄之典藏管理,不同於國外先進國家已 有法定權責機構負責作業規範之訂定與重點館藏徵集特色之建立,臺灣有聲紀錄 資源分散在圖書館或主題檔案館等典藏機構,或是學術機構與資訊產生者手中。

雖然,資源分散是既有事實,但益加凸顯有必要將分散典藏之有聲紀錄透過調查 瞭解各館特色資源,以區隔各館資源發展特色與重點,避免館藏徵集重複與競 爭,進而可藉由書目控制與數位化方式,達到資源分享的境界。

基於上述問題觀察,本研究希望藉由問卷調查與質性訪談研究,瞭解國內有 聲紀錄典藏機構資源特色、典藏管理與數位化情形,以探究國內管理作業現況與 問題,提供資源合作分享與訂定作業原則之參考,進而期許可擴大研究成果,提 供國內發展整合型有聲紀錄資源查詢平台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