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最後一節係就此一研究議題的後續研究方 向提出相關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綜合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結果,整理國內有聲紀錄重要典藏機構館藏資源 現況與管理作業問題,如下:

一、 館藏資源與條件

(一)除了有聲主題館較有條件擁有專責單位外,通常有聲紀錄只是典藏機構藏 品類型之一,專責單位與專責人員數不理想。統計結果有34.3%的比例尚 未設置專責管理的單位;負責業務人員數以0 至 3 人最多,占 72.2%;其 人員職務屬性,仍以機構編制之行政人員最多,此與典藏機構多屬公立之 機關有關,但含有約聘僱人員或臨時人員輔助業務。

(二)各典藏機構對於有聲紀錄管理投注經費數偏低,有經費編列之困難。各典 藏機構業務費的預算金額並不高,101 年有 66.7%的機構並無預算金額,

即使編列預算也以50 萬元以下居多,顯見有聲紀錄之管理,機構投注經 費數偏低,102 年預算編列狀況,依舊有高達 68.6%的機構並未編列預算,

顯示經費問題並未改善。

(三)現存有聲紀錄媒體主要為CD、卡式錄音帶、盤式錄音帶、黑膠唱片,有 聲媒體的類型與內容特色依機構屬性有所不同。分析各類型典藏機構館藏 內容特色從流行音樂、傳統戲曲,至廣播、名人講演、口述歷史、有聲書 等皆有,涵蓋內容廣泛,不同類型典藏機構館藏內容與媒體數量差異大,

如圖書館機構多半是典藏現時可用之CD 形式音樂作品為主,而廣播公司 錄製節目過去採用盤式錄音帶等,盤帶內容多為廣播節目與電視帶(如:

電視節目、新聞、廣播劇等),匣式錄音帶是記錄重要歷史場合之主流媒 體類型,內容包含演講紀錄、政要節慶談話等,是現存保留最多見證歷史 場景的媒體。黑膠唱片收錄內容多以音樂為主,具有緬懷過去的歷史歌曲 的價值。

(四)各機構典藏之有聲紀錄媒體數量與媒體類型產製年代成反比,年代愈早者 館藏量愈低,保存狀況為年代愈早者愈不理想。典藏有聲資料媒體類型,

含盤式錄音帶、匣式錄音帶、卡式錄音帶、唱片、光碟等館藏,累計達 602,182 件,以光碟數量最多,其次為唱片。各種媒體載錄之內容各有特 色,光碟是現今最普及的資料類型,內容自有聲書到音樂戲曲均有之。光 碟因年代較近,相對保存狀況較佳,年代越早者,如盤式錄音帶與唱片等,

其保存狀況較差。

二、資源徵集與整理

(一)典藏機構有聲記錄的主要來源為採購,不同類型典藏機構館藏徵集方式與 內容重點不同,有聲紀錄主題館與製播機構的獨有的館藏資源最具特色。

採購是最直接取得資源的方式,其他重要徵集來源,依序為:採購、捐贈、

自行製作、委託代管與交換。如果是在圖書典藏機構主是藉由採購、送存 與贈送等方式豐富館藏,如果是有聲紀錄主題館或是製播機構,則以採購 和自行產製為主,此類資料特色多半與本身機構核心業務推展有關,也是 唯一性內容來源,無法有其他替代性資源,故此類紀錄亦因此相對顯得特 殊和重要。但此類自行製播之內容卻有大部分因早期忽略授權處理問題,

只能供內部典藏,無法提供使用。

(二)有聲紀錄館藏價值鑑定主要考量資源內容重要性與可用性。受訪機構對於 館藏有聲紀錄價值鑑定因素之排序,依序為:著作權問題、內容重要性、

使用者需求、內容獨特性、內容完整性、媒體維護成本、播放設備可支援 性等,可知資源本身內容重要性與可用性是比較重要的因素。

(三)有聲紀錄的整編方式,依照不同的有聲紀錄典藏機構性質、典藏內容,以 及徵集過程的不同,而有目錄整編的不同特色。圖書館機構對有聲紀錄之 整編作業與圖書一致;製播機構以內部人員取用便利為主,有採流水號或 是自訂主題排列方式,或是將內容標示更小單元的主題加以索引者;有聲 主題館直接鍵入資料庫管理。

(四)多數典藏機構已完成有聲紀錄編目,採用編目格式以MARC 最多。近六 成受訪機構已「全數完成編目」,編目建檔格式,其餘尚未完成編目之機 構,多因人力、經費與設備不足,而未進行資源建檔編目工作。對於有聲 紀錄之編目格式規範,多數採用與圖書資源一致的著錄格式,依循 MARC,但如果是在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因無圖書資訊專業人員,加上未考 量開放應用,均採用自訂之目錄著錄格式,也無法與圖書資源併同查詢。

三、資源典藏與數位化

(一)聲紀錄典藏庫房條件不佳,庫房雖多能考量依媒體類型分區設置保管,但 溫濕度控制與安全性問題最不足。受訪典藏機構庫房空間面積差異頗大,

有近四成機構典藏庫房面積不到20 坪,但也有 27.8%的機構擁有 40 坪以 上的空間;庫房空間條件多數已滿足的是「依媒體類型分區設置保管空 間」,但關乎有聲媒體保存最重要之溫濕度控制環境,其滿足條件之機構 比例不到3 成,甚至對於樓地板載重要求與消防等事涉安全最重要條件,

符合之機構比例也只有四成之譜。

(二)不同典藏機構屬性依其對資料使用特性,而有較多元之彈性排架方式。通 常是先區分媒體形式,再者有依登錄號或依分類號作為排架依據,或是依 據入館順序登記之流水號,或是其他自訂的排架方式,甚至有在乎有否授 權問題,依授權與否分開排架。故問卷顯示以「依分類」和「依館藏登錄 號」為最多。

(三)典藏環境與設備面臨主要的問題為:播放設備過時無法閱聽使用、資料使 用耗損需要轉置、館藏增加空間不足等。受訪之機構有一半以上者,並未 定期進行媒體檢視與轉置,顯見有聲紀錄典藏管理缺乏盤點機制,未定期 進行媒體檢視與轉置的原因,多因缺乏人力、設備與經費之故。即使曾進 行檢視與轉置作業者,其作業週期多數為5 年一次,顯然對於有聲紀錄之 維護仍有待努力。問卷調查顯示對於有聲紀錄典藏問題嚴重性的排序為:

典藏環境不佳、管理經費不足、典藏空間不足、缺乏專業人員、媒體劣化 等問題。

(四)數位轉置以年代越早者完成比例越高,進行數位轉置的原因,主要考量使 用需求、內容價值以及是否可授權使用。受訪之典藏機關有表示已完成數 位化比例極高者,亦有囿於經費或授權問題,尚未進行數位化者,但基於 有聲紀錄使用需求,反而年代早的媒體形式(如:黑膠唱片、盤帶、錄音 帶),數位化的需求愈高,近年新進資料或新製資料因本身已是數位格式,

並沒有數位化的需要。至於數位轉置考量的優先因素,有因使用需求在 前,考量授權重置可行性反而是其次。但也發現詢問受訪機構目前進行數 位化的比例,部分機構只能籠統回覆,代表機構對於數位化作業並無明確 之時程與作業進度規劃。

四、資源檢索與應用

(一)有聲紀錄閱覽空間條件不足,不少機構僅是典藏並未對外提供應用服務。

調查顯示僅有56.6%的機構擁有獨立之閱覽空間,有聲紀錄產製機構多僅 限於內部人員使用,並未對外提供應用服務。部份機構甚至有限制使用對 象,進行資源推廣或加值應用情形也不理想。

(二)有聲紀錄提供查詢的方式有館藏線上目錄、數位典藏資料庫、清單或索引 查詢,多能提供線上目錄查詢。館藏有聲紀錄之檢索,有75%的機構均 已建置線上目錄,通常圖書館機構會將有聲資源館藏目錄整合至館藏線上 目錄或另建主題數位典藏系統方式提供查詢;有聲紀錄製播機構因資訊應 用不公開,多半採用清單方式提供查詢有聲資料;而有聲紀錄主題館,則 是依其館藏規模與使用需求,有自建數位典藏系統或是與母機構館藏目錄 整合者。

(三)有聲紀錄開放使用所提供之應用方式,以「提供館內閱聽服務」為多,若 無法取用係因授權、媒體保護與內容敏感不適合公開等原因。受訪機構對 於有聲紀錄提供使用的方式,多數已建有目錄系統提供查詢,部分甚至可 提供線上閱聽服務。如果基於授權或尚未數位轉製等原因,無法提供線上 遠距閱聽服務,也有提供館內調閱服務。目前允許提供使用的程度,多數 為限館內閱聽,提供閱聽方式有採隨選視聽系統播放,或是以館內閱聽設 備自主操作。多數有聲紀錄產製機構資源是採限於內部使用,不對外開 放,其他類型典藏機構也會有基於內容授權、媒體保護、內容隱私考量,

而不對外開放的限制。

(四)有聲紀錄資源推廣方式以舉辦研習或欣賞活動為主,針對內容加值推廣方 式較為不足。目前推廣有聲紀錄辦理的活動類型有:電影欣賞、利用推廣 演講、音樂會、展覽,或是與其他機構合作辦理巡迴展出。將有聲紀錄置 於網站,或是將有聲紀錄剪輯精華置於網頁,是善用網路傳播的優勢作 法,將有產品價值之內容複製或製作衍生產品販售較為少見。

五、現況問題與發展

(一)受訪機構認為有聲資源管理需要改善的問題,以資源整理、擴充經費與專 業人力最為迫切。綜合問卷與訪談意見顯示,典藏機構認為本機構在有聲 紀錄典藏與管理上最需要優先改善的問題,包括:需要資源整理與建檔、

(一)受訪機構認為有聲資源管理需要改善的問題,以資源整理、擴充經費與專 業人力最為迫切。綜合問卷與訪談意見顯示,典藏機構認為本機構在有聲 紀錄典藏與管理上最需要優先改善的問題,包括:需要資源整理與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