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的資料僅針對本研究範圍如年齡、婚姻、居住狀況、

宗敎信仰、志工年資、據點志工年資、服務項目而搜集,未收搜 到的部分尚待其他研究者進行研究。

二、本研究對象僅限於中部地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高齡志工,且均為女 性。

三、本研究範圍以高齡者選擇參與據點志願服務的歷程、遇到困難的調適、

老化的目標進行研究,研究未達之部分,尚待其他研究者進行研究。

四、本研究採用質性半結構訪談法,據點高齡志工在受訪時,可能會受到 個人認知、配合意願、當下的情緒、表達暨其他等因素影響,使研究 結果有所差異。

13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8)。內政統計通報。取自 https:// 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107 年第 38 週內政統計通報_生命表_1.pdf

內政部統計處(2018)。內政統計通報。取自 https://

www.moi.gov.tw/files/site_node_file/7792/107 年第 41 週通報-老人概況.pdf 內政部戶政司(2016)。人口政策資料彙集 2016.12 編印。取自

http://www.ris.gov.tw/zh_TW/weB/guest/282

內政部(2005)。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台北:內政部。

王光旭(2016)。社區據點服務品質與成功老化提升程度關連性之初探:政府角色認知 的調節效果。公共行政學報,50,77-115。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

(原作者:W.L.Neuman)。台北市:學富。

王慧伶(2008)。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與老人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朱美珍(20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國社區關懷據點的執行成效與展望。「社區工作 與高齡服務: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朱芬郁、陳美珍(2010)。高齡志工老化經驗之研究。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敎育 學系(主編),高齡志工與社會學習(p75-100)。台北市:師大書苑。

志願服務法。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1

呂寶靜(2010)。社區關懷據點志工參與志願服務之經驗初探。發表於「高齡社會南區

135

研究成果發表會」,高齡社會的來臨:為 2025 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論文集,台 南縣政府南服務中心。

呂朝賢、鄭清霞(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臺大社工學刊,第 12 期,頁 1-50。

李玉玲、方文熙(2015)。新銀髮族積極性因應、志工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北區 醫院志工為例。休閒與社會研究,12,93-109。

李瑞金、馬逸華、陳美真(1995)。台北市銀髮族社會參與需求研究。財團法人台北市 行天宮委託研究。中興大學社會學系,台中市。

李政賢(2014 )。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

李欣怡(2012)。高齡者宗教性、靈性安適感及成功老化的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桃園市。

沈慶盈(2005)。因應高齡化社會之福利政策方向。社區發展季刊 ,110,142-157。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成人教育研究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0)。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麗香(2012)。高齡志工在非營利組織中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大林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家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嘉義縣。

吳宜芬(2004)。心緣甘苦修:女性已婚研究生在職進修之婚姻生活經驗探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嘉義縣。

林美玲、翁註重、李昀儒、邱文科(2009)。以健康成功老化為願景-探討高齡者參與產 出型志願服務活動之實證研究。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5(1),27-40。

Doi:10.6534/jtotrp.2009.5(1).27

林美伶(2011)。我對成功老化的定義與應用。臺灣老年學論壇,9。

136

林秀英(2003)。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 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台北市。

林麗惠(2006a)。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與成功老化之研究。生死學研究,4,1-36。

林麗惠(2006b)。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卓春英、鄭淑琪(2010)。高雄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服務現況-以社會品質觀點。

社會發展研究學刊,7,29-57。Doi:10.6887/JSDS.2010.7.2

卓春英(2017)。社會福利民營化之實踐與省思-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實施為例。社 會發展研究學刊,19。112-140。Doi:10.6887/JSDS.2017.19.5

周佑民(1997)

邱天助(2007)。社會老人學。高雄:基礎文化。

邱天助(2011)。老年學導論。臺北:巨流。

邱汝娜、陳素春、黃雅鈴(2004)。照顧服務社區化—當前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 之推動與整合規。社區發展季刊,106,5-17。

胡小玫(2011)。老化知識意涵探析度及對我國高齡敎育之啟示。成人及終身敎育,34,

21-31。

胡夢鯨、王怡分(2016)。從生產老化觀點分析退休者的貢獻經驗及障礙:以樂齡中心 工作者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2(2),85-113。

洪櫻純(2009)。佛教徒學習佛法對靈性健康影響歷程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 (3)

269-298 。

洪櫻純(2012)。老人靈性健康的阻力與助力分析:成功老化觀點。生命教育研究,4(1),

83-108。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

225-285。Doi:10.6254/2001.16.225

137

高淑清(2004)。探究生活經驗。嘉義市:濤石。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徐學庸譯(2008)。論老年(Marcus Tullius Cicero:Cato Maior De Senectute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臺北:聯經。

徐慧娟(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3,252-260。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 福利學刊,3(2),1-36。

翁麗容(2013)。高齡者老化態度、活動參與和老化適應之關係。玄奘大學。應用心理 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莊俐昕、黃源協(2013)。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效評估:服務提供者觀點之分析。社區 發展季刊,141,230-246。

莊玉麗(2008)。中輟生輔導志工之服務經驗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 導與諮商學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 至 2065 年)。取自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 9EA26F1A3&s=E1EC042108072B67

粘容慈(2004)。重新發現力量:高齡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充權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梅陳玉嬋、齊銥、徐玲(2006)。老人學。臺北市:五南。

陳美珍(2011)。高齡學習者老化經驗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 兒童發展學系,台北市。

陳武雄(2015)。志願服務理論與實務。新北市:揚智文化。

138

陳麗光、鄭鈺靜、周昀臻、林沛瑾、陳麗幸、陳洳軒(2011)。成功老化的多元樣貌。

台灣老年學論壇,9 ,1-12。

陳麗光(2011)。高齡女性參與志願服務之學習過程對其成功老化之促進角色。台灣老 年學論壇,10,1-25。

陳燕禎(2006)。老國老人照顧資源變遷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14,239-248。

張嘉倩譯(1999)。活力久久。台北:天下遠見。

張宏哲、林昱宏、劉懿慧、徐國強、鄭淑芬譯(201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台北:雙葉。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新北市:揚智。

黃癸楠(2010)。機構團體如何推展志願服務。台中市:偉霖文化。

黃富順(1995)。老化與健康。臺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陳如山、黃慈(2006)。成人發展與適應。台北縣:空中大學。

黃富順、林麗惠、吳淑娟(2010)。全國老年生活幸福感調查研究。教育部委託之專題 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黃富順(2012)。高齡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楊國德(2016)。高齡學。台北市:五南。

黃松林、趙善如(2007)。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模式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台灣健康照 顧研究學刊,2,61-90。

黃源協(2004)。從「全控機構」到「最佳價值」-英國社區照顧發展的脈絡與省思。

社區發展季刊,106,308-330。

139

黃源協(2011)。邁向整合性之老人照顧服務社區化的永續經營。內政部委託規劃報告。

衛生福利部社家署(2019)。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入口網-據點查詢。

https://ccare.sfaa.gov.tw/home/community-point

葉淑玲(2016)。社區照顧模式—新生園社區住宿家庭。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會訊,

38。2017 年 11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enaBle.org.tw/res/detail05.php?id=105

葉至誠(2012)。高齡者社會參與。新北市:揚智文化。

葉俊郎(1994)。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探究。老人教育,5,26-33。

葉宏明、吳重慶 、顏裕庭(2001)。成功的老化。臺灣醫界,44(5),10-11。

http://www.tma.tw/ltk/90440503.htm

彭懷真(2014)。老年社會學。新北市:揚智文化。

彭懷真(201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新北市:揚智文化。

鄭夙芬、鄭期緯、紀孟君、林思汝、侯媁鈞(2016)。我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高齡服務 使用者之分析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2),315-316。

蔡佩姍(2006)。參與志願服務老人之生命意義探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輔導與諮導學系,彰化市。

蔡美玉(2002)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敎育研究所,

嘉義縣。

劉弘煌(1996)。老人志願工作之運用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74,87-97。

劉怡苓(2005)。高齡者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經驗之探討-以高雄縣兩社區為例。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140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蕭文高(2007)。臺灣社區工作的政策典範與治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省思 (未出版 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系研究所,南投縣。

蕭文高(2010)。活躍老化與照顧服務:理論、政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32,41-58。

蕭文高(2016a)。十年有成:社區照顧關懷據 點計畫的挑戰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

154 。

蕭文高(2016b)。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高齡志工連結策略與原則。台中市志願服務温馨台 中特刊,11,5-9。

蒲秀瑾、劉茂森(2013)。老化和成功老化。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20,7、

8,21-22。

賴昭志(2010)。高齡志工服務學習與成功老化之探究-以台灣柴山、玉山和梅山登山

賴昭志(2010)。高齡志工服務學習與成功老化之探究-以台灣柴山、玉山和梅山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