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

第一節、 高齡者選擇參與據點服務的歷程

從基本資料分析中發現,志工長者生命故事的面向多元,訪談時,高 齡志工對自己所經歷的或所感想的侃侃而談,他們已經發現在進入據點服 務前的生活樣貌,影響著往後志工服務的起心動念。透過訪談稿的歸納整 理與分析,希望可以看見這些志工長輩生命的歷程,以及如何影響著他們 在據點志願服務的發展。

高齡者除了時間較充裕外,尚需面對晚年生活的許多挑戰,包括生理 的老化、心理上的調適及社會的價值觀。在 Erick Erikson 提出的心理社會 發展論中,將人的生命週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其任務,任務若 無法完成,則對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帶來危機。老年期為生命週期的最後一 個階段,在此階段的任務為「整合(integrity)與 絶望(despair)」,亦即老 人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時,若能於自我的生命事件裡找到生活的意義,接 納此時的自己,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則較能達到自我整合的目的;相對 地晚年時若無法自我肯定則較易陷入遺憾及自責,失去生活意義甚至產生 絶望。以下從參與據點服務的選擇、選擇性適應和轉變的過程,以及在老 年這個階段所面臨的年齡及內外部損失三方面來分析。

壹、參與據點服務的選擇

高齡者參與據點志願服務,背後必有支持其參與的因素,唯參與的因 素各有不同。這些因素反應出了高齡者的心理需求,支持高齡者參與據點

51

持續服務。因此最初是什麼樣的機緣讓高齡者選擇投入據點服務?是研究 者一開始想了解的。

歸納訪談資料高齡志工選擇參與據點服務的機緣為運用單位的邀請、

家人的鼓勵、朋友的邀請以及公部門的支持四項,茲將內容說明如後。

一、運用單位的邀請

B 奶奶原本於郵局擔任志工,退休後因閒暇時間空出了許多,當時已 經年滿 65 歲且符合參加據點活動的資格,於是便參加了據點舉辦的活動。

一年多後因為里長的邀請,而又展開了另一段志願服務的生涯至今。B 奶 奶可說是兼具據點的使用者及服務者的雙重身分。

「我們關懷據點啦,厚有一個活動,65 歲以上的老人家可以去那邊活動運動 啦,我想說我沒事我去參加活動運動啦。我去參加活動一年多以後,他們也需要 幫忙。例如掃地啦、量血壓啦、搬桌椅共餐啦,里長就叫我要不要幫忙我就開始 去了。就從那時做到現在呀!」(B4)

E 奶奶擔任據點志工則是因為在路上遇到里長,而里長對她進行邀請加 入,才成為據點志工。

「我在路上第一次碰到○○里長,以前也不認識,那她就邀請我願不願意加入他的 夥伴。」(E1)

A 奶奶自稱自己當志工 30 幾年了,最初服務的對象是青少年,後來 運用單位開辦了據點的業務後,由於 A 奶奶的服務得到運用單位的認同,

而受邀擔任據點的關懷訪視,因 A 奶奶的籍貫是大陸四川省,所以訪視的 對象也多以外籍的退伍軍人為主。

52

「那我擔任志工 30 年了,整整 30 年,前 10 年是青少年的,青少年結束後轉到O OO(指據點),OOO成立後到現在。所以OOO叫我再接,因為我做得不錯,

10 幾年來我跟他們變成家人,依照OOO我就去接家庭訪視的志工,那個時候總

共訪視了 13 個老人,那都獨居中低收入戶,大部分都退伍軍人。」(A5)

二、家人的鼓勵

F 奶奶在工作時會全心全意為了經濟認真工作,除了工作沒有多餘的社 交活動。但工作之餘對於吸收好的新知方面也非常喜愛,當女兒問自己要 不要參加據點志工活動時,她便答應參加了。

「我還沒退休我就是攏來這,不過是我女兒他先來的,啊有一天,阮女兒問我要 不要參加,我說好呀。我的個性就是足愛(喜歡的意思)去加減吸收一些外面的 代誌,我感覺說你走出來外面若有較好的,我們吸收起來,壞的我們不要。在做 麵店時是很衝的,整個腦袋都是想賺錢、賺錢安內,來這裏,我看覺得很好吔。」

(F13)

G 奶奶則是受了妹妹的影響而成為據點志工。妹妹似乎擔心 G 奶奶退 休後活動範圍減少以及時間變多會產生的問題,所以建議她去參加一些活 動。而 G 奶奶也這麼認為,以致於在她還未退休時就加入據點志工的行列。

「我妹妹在我還沒退休之前她就說,妳不去參加一些厚,如果妳一直待在家裡看 電視,妳很快就會痴呆,就會老得很快。真的—真的我—我—覺得會。啊!所以 我就說,好啦。啊!其實不到,不到退休我就去參加。」(G11)

H 奶奶退休前的工作是服務於外勞仲介公司,但因人力仲介環境競爭 激烈,導致 H 奶奶工作量大幅下降,雖然也想不要工作了,但又閒不住而 繼續工作,也常對女兒抱怨公司生意不好的事。所以女兒告訴她可以做志

53

工,讓 H 奶奶可以退休,而志工的工作可以填補因為退休後時間的空缺。

「我女兒說:我知道你閒不住,多餘的時間你可以去○○呀,沒關係你做多少算多 少,做身體健康就好了。」(H6)

三、朋友的邀請

J 奶奶晚婚,未婚前工作於保險業,由於是業務性質,所以善與人接觸 及相處,婚後不久便遭遇先生死亡。若說人生終須一死,那配偶的死亡該 是人生中必須面對最大的挑戰之一。當角色喪失後心中難免悲慟及失落,

這時若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轉移注意力,則這樣往往能早日走出失去親人的 傷痛。J 奶奶於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議,找到安適自我的地方,本著化小愛為 大愛,服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而來到了據點。

「也是經過朋友說:啊那,你整天這樣也不是辦法,你出來這樣。」(J8)

而 D 奶奶形容自己在未擔任志工前,生活的型態就是逛街,看似生活 是沒有憂慮的,但其實是體會不到生活的真諦。後來則是受到同為鄰長的 朋友之邀請,才開始當志工。

「以前就是逛街、逛街,不知道在幹嘛,每天好像都無憂無慮,不知苦的人是怎 麼樣,啊富的人是怎樣,我雖然說〝很好〞,但是我還不覺得我是怎麼樣的好…

後來她(現在的里長)把我拉到這邊來當志工(笑),我很感謝她,真的呵呵呵…」

(D11)

中國傳統對養兒育女的觀念,勞不可破,綜觀 21 世紀的現在也是如此,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不分年紀的,一心一意想為子女多分擔些什麼,好讓 子女無後顧之憂的去完成他們的想望。I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她在

54

參加據點以前,似乎跟一般老人家沒有兩樣,白天照顧孫子,而晚上等待 兒子媳婦回家晚餐,然後休息,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經過友人的邀請後 才開始踏入志工的行列,一開始她是不願意的,後來想想孫子也大了,才 答應試試看。

「就有人在邀說老人家可以到這裏來,本來我是很不願意的,後來我說參加看看。」

(I3)

四、公部門的支持

C 奶奶原是國中敎師,未退休前便感於社區的長者沒有一處可供休閒 活動的地方,於是心中便埋下了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種子。退休後因 一個受訓的機緣,與當時的講師及公所課長談到自己想要成立社區照顧關 懷據點的想法,立刻獲得認同及支持,遂成立了現今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造福社區的長輩。

「那退休以後剛好去...那個...公所受訓啊。那受訓...那時候的那個老師剛好也是我 們社區的一個老師,那在中午休息的時間我就跟他聊了, 欸O老師,你會不會 覺得說我們這個社區,也應該要成立一個...據點,他說,很好啊。就他很贊成,

然後就...幫我介紹那個...當時的社會課的課長。喔那個O課長喔,就非常非常的 興奮,你知道嗎?因為當時我們在OO區是沒有關懷據點的,嘿。他就很興奮就 是說,特別特別喔,跑來跟我說, OO老師,謝謝你喔,厚。 妳願意做,我們 社會課會做你(清喉嚨)最大的一個助力。」 (C3)

綜上所述,高齡志工參與據點志願服務的緣由,其主要為運用單位的 邀請、家人鼓勵、朋友邀請、公部門的支持四個部分。訪談的志工中,有 3 位是受運用單位的邀請,2 位是因為家人的鼓勵,朋友的邀請占較大部分有

55

4 位志工,最後有 1 位是受公部門員工的支持鼓勵而籌劃據點的成立,而這 些力量都是推動著高齡志工邁向據點服務的助力。

貳、選擇性適應和轉變的過程

個體的生命是流動的,影響高齡志工成功老化的內外在因素各不相同,

如學業、工作、婚姻、家庭、健康、性別、種族、社會變遷等,在這些看 似平凡的生活中所發生的特殊事件(好的不好的)或個體生活發展的路線 就是生命軌跡。這些因素牽動著他們參與據點服務的信念、價值觀,要了 解他們的參與動機及內在需求,必須從交錯的生命軌跡去探求,從這些軌 跡裡梳理出高齡志工與成功老化的連結。

粘容慈(2004)指出個人參與的動機與經驗是有所關聯的,與生命經 驗相連結的各種內外部資源影響著每位長者選擇屬於他們最適合的活動。

每位高齡者有其獨特的生命歷程,他們本著自己的時間、體力、知識、經 驗等,選擇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從服務人群中,進而更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這樣就有機會走得更遠及更有熱情,在其人生中也可以獲得較大的滿足感,

以促進成功老化。

蔡美玉(2002)認為高齡志工的參與動機是多重的,其中包含利他的 社會性動機及以自己考量為出發點的利己動機,另外情境因素也是重要影 響參與的原因。茲將影響高齡志工選擇據點服務參與的內外在動機歸納為

蔡美玉(2002)認為高齡志工的參與動機是多重的,其中包含利他的 社會性動機及以自己考量為出發點的利己動機,另外情境因素也是重要影 響參與的原因。茲將影響高齡志工選擇據點服務參與的內外在動機歸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