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限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45-1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參考文獻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2009年2月4日)。中央社新聞小百科:網路霸凌。中央通訊社,取 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bliss01/post/1312177547。

尤吉祥(2014)。父母管教方式與國中生手機上網成癮傾向。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台北市。

方慧諒(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國中生購買智慧型手機因素之研究—以台中 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貿易運籌研究所碩士班,台 中市。

王志嘉(2008)。以關係模式理論探討知識分享行為:實體企業與奇摩知識+之知識分 享行為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宗松(2013)。行動社群表情貼圖設計之實證研究—以LINE為例。大仁學報,43,

15-39。

王宜敏(2001)。影響資訊人員知識分享行為之因素―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來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信智(2007)。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對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高 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雲林縣。

王振世、何秀珠、曾文志、彭文松(2008)。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雙葉書廊。

王淑娟、李元恕、黃怡仁、方國定(2008)。建構資訊系統持續使用意圖模式:以中部 某大學為實證對象。科技管理學刊,13(4),1-30。

王瑞霙(2005)。大學生網路/實境間自我揭露與親密關係之探討~以南部地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高雄市。

石沅鑫(2014)。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石承恩(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國文科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意向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桃園縣。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硏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硏究所碩士班,高雄市。

任維廉、呂堂榮、劉柏廷(2009)。科技接受行為模式之整合分析:三個主要模式之比 較。資管評論,15(1),101-138。

庄司真紀(2013年1月21日)。低頭族小心了!急增的九種智慧型手機成癮症。美忍者,

取自http://biranger.tw/archives/3641。

朱美瑰(2007)。看不見的拳頭-高雄市國中生網路霸凌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高雄市。

曲銘芬(2014)。青少年Line的使用行為、滿足感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行政院(2010)。電子公文節能減紙推動方案。臺北市:行政院。

何美瑤(2001)。國中生家庭結構、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何振珮、朱正一(2009)。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心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研究。

志為護理雜誌-慈濟醫療人文雙月刊,11(5),高雄縣。

何華國(2005)。人際溝通。台北:五南。

余世暉(2014)。應用於手機社群網路之低負擔隱私連接服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中正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嘉義縣。

余伯泉、李茂興(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

吳立偉、林灼榮、李奕霖(2011)。網路服務屬性與共同生產影響虛擬社群持續使用意 圖之研究:社會網絡觀點,商略學報,5(1),19-35。

吳宏斌(2010)。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受網路霸凌的經驗覺察及反應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東縣。

吳邦薇(2014)。網上通訊工具(LINE、Facebook、WeChat、Skype、WhatsApp、QQ)之 競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桃園縣。

吳明隆(2013)。教師使用網路教學系統行為之研究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 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金桑(2014)。使用行動即時通訊軟體對國中生人際互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彰化市。

吳姝蒨(1996)。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情感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欄(BBS)中的

「虛擬人際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吳盛、林東清、林杏子(2006)。以社會交換理論觀點探討影響虛擬團隊成員知識分享 行為因素。資訊管理學報,13(1),193-219。

吳錦鳳、許秀源、何素珍、王碧蓮、魏渭堂(1985)。心理學與心理衛生。高雄:復文。

呂欣怡(2006)。國小學童網路人際關係與現實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臺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

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未出版博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 所博士班,屏東市。

巫惠玉(2014)。高職生使用智慧型手機APP軟體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慈明高中餐飲管 理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市。

李少禛(2015)。國小高年級學童LINE的遊戲經驗、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之初探研究—

以台北市中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宜蘭縣。

李月華、莊易霖(2010)。網路人際關係及品牌認同對品牌社群忠誠度影響之研究。臺 北科技大學學報,43(2),41-56。

李佩怡(1999)。人際關係理論。測驗與輔導,152,3152-3156。

李岳霞(2014)。網路霸凌國際調查。親子天下雜誌,33。台北市。

李宛真(2004)。高雄地區國中學生家庭文化資源、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高雄市。

李昕儒(2014)。通訊軟體貼圖購買意圖之探討—以LINE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桃園縣。

李芝熒(2007)。人際關係及個人特質與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李芸珮(2014)。LINE的使用行為對社交互動焦慮與友誼關係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台北市。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

李書堯(2013)。國中生正念、網路成癮與人際關係-以台中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李智朋(2013)。一看就懂的管理學全圖解。台北:雅各文創。

沈蕙柔(2013)。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及其使用者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班,彰化縣。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台灣學童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兒盟聯盟 研發處。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兒少網路行為調查報告。台北:兒盟聯盟研發處。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虛擬的霸凌,真實的傷害!2012年台灣網路霸凌現象 調查報告。台北:兒盟聯盟研發處。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3)。2013年兒少手機及APP使用狀況調查。台北:兒盟 聯盟研發處。

卓思廷(2008)。國三學生學習態度、家庭支持、數學學習環境與其數學成就之相關研 究—以基隆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 班,台北市。

周國民(2007)。家長社會資本與學童學業成就、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以臺南縣國小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周愫嫻(2014)。青少年網路虛擬身份分與網路被害、不當行為。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

22,45-73。

周新富、賴鑫城(2004)。父母教育期望的理論與影響因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育學報,

1,301-326。

林以正、王澄華、吳佳煇(2005)。網路人際互動特質與依戀型態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中華心理學刊,47(3),289-309。

林永勝(2015)。國小高年級學生行動裝置使用行為與學習態度、人際關係之相關研 究。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班,台南市。

林妍汎(2010)。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網路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林旻沛,丁建谷,賴雅純,柯慧貞(2005)。不同成人依附型態大學生在網路成癮傾向 上之差異。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4),93-119。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偉盛(2013)。透過智慧型手機使用社群網站與人際關係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林唯斯(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林啟棟(2013)。以使用智慧型手機即時通訊軟體為傳播媒介探討人際關係溝通轉變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專班,台北市。

林淑珍(201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沉迷之相關性研究—以台北市 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

台北市。

林婉惠(2012)。家長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英語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 班,彰化縣。

林淑美(200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手機使用與親子衝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班,高雄市。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林淑雅(2010)。國中生使用3C產品對於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高雄市。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鉦棽、蕭淑月、何慧清(2005)。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下組織支持、組織知識分享行為 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信任與關係為分析切入點。人力資源管理學 報,5(1),77-110。

林禮維(2011)。Facebook 使用者互動性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林 福 榮 (2005) 。 國 民 中 學 多 元 評 量 模 式 之 探 究 。 康 軒 教 育 網 , 取 自 http://oldweb.knsh.com.tw/edu_info/edu_info.asp?go_Sub_Topic=06

社會中心(2014年6月17日)。荒疑遭臉書LINE集體霸凌!新北女高中生跳樓骨盆碎 裂。東森新聞雲,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617/368889.htm。

邱昭榮(2014)。情感設計、使用行為與使用價值關係之研究-以智慧型手機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科技碩士在職專班,台 南市。

邱美華(2007)。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揚智。

邱珠蘭(2014)。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 探討~以臺中市某國小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凃 保民(2010)。從關係網絡觀點探討社會網絡網站使用之研究─以大學生使用 Facebook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台 北市。

邱麗綺(2002)。多元評量。教育趨勢導報,2,1-5。

施 文玲(2006)。社會交換理論之評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53,下載日期:

2015/05/17,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3/53-77.htm。

施振豪(2014)。高中職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網路沉迷之相關研究。朝陽科技大 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市。

柯佳玲(2008)。高職中情緒管理、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 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研究所碩士班,台中市。

洪重賢(2012)。影響高職低入學成績高學業成就學生,其個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 高工為例。蘭陽學報,11,145-166。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45-17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