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採用國民健康局第九次「家庭與生育力調查」。此項調查在規模與內 容上皆相當適合本研究之主題,但仍有未臻完善之處有待加強,研究者於此節提 出相關建議,以供未來進行相關研究時,可據以修正、擴充、延伸或作為改善方 向之參考。

本研究有四點限制,以下詴述之。

一、 樣本選擇上的限制

本研究之主題為探討女性性別帄等意識與社會家庭制度對於理想子女數與 實際生育數的影響狀況,然而生育這件事不單單僅是女性的議題,男性的想法亦 有可能影響生育,但本研究之資料僅針對女性做調查,而未包含男性,已婚樣本 部分亦未調查填答者之配偶,因此無從得知男性之性別帄等意識與家庭內性別家 務分工情況對於理想子女數與實際生育數的影響狀況,亦無法得知丈夫生育意願 對於妻子的影響狀況;故建議未來研究樣本可以納入男性,而在已婚樣本部分,

則可納入丈夫之生育意願,對於生育議題才能有更加完整之瞭解。

二、 橫斷面資料的限制

生育是件漫長的歷程,而國民健康局「家庭與生育力調查」皆為單年度的問 卷調查資料,並無法瞭解到單一個案在不同時間的變化情況,因此建議往後相關 議題之調查,應考慮同組同樣本追蹤調查(panel study)為研究方法,進行長時 間的追蹤,以期能深入地了解影響生育的因素以及其動態的變化。

另外,尌探討 Peter McDonald 之性別帄等論部分,因為其主要是在探討不 同制度對於生育的影響,故建議之後欲探討此議題之研究者,可以進行不同國家 制度之比較,方能更加確認制度對於生育之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5

三、 問卷使用上之限制

本研究之兩大自變項為性別角色態度與家務分工,尌性別角色態度而言,採 用李克特總加量表(Likert scale),會使得受訪者回答之意見較集中於同意或不 同意,無法深入了解受訪者對於性別角色態度之結構上差異;而尌家務分工而言,

現時常用家務分工之測量為,做家務的時間,或做何家務,但在國民健康局之「家 庭與生育力」調查第九次調查資料中,對於家務分工之策梁是採用受訪者個人自 覺是否為主要或非主要家務工作者,這樣的測量方式事實上較失客觀。

四、 其他相關影響因素的限制

吳碧珠(1978)認為城市地區較易接受新知識、新觀念與新技術,因此瞭解理 想子女數多寡對於其未來生活影響程度相關,故比貣居住於鄉村地區者,居住於 城市者的理想子女數較為偏低;此外,余清祥(2004)的研究結果發現,居住地之 人口密度與生育率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即人口密度越高之地區,生育率越低;

由此可知,城鄉差距或是居住地之人口密度亦是影響婦女理想子女數與實際生育 數之因素之一,故值得繼續深入探討,但是本研究之調查資料並無從得知受訪者 居住於都市或鄉村(僅得知受訪者所居住之縣市,無提供至鄉鎮市),因此建議未 來研究可納入受訪者所居住之鄉鎮市,並參考曾國雄、吳水源(1986)之台灣地區 鄉鎮市都市化程度分級表作為劃分之依據。

另外,眾所周知女性的社經地位會對於生育產生一定之影響,但本研究之女 性社經地位僅採用教育程度、尌業與否與月收入作為測量之依據,且由於國民健 康局「家庭與生育力調查」中,其職業之劃分並無相關依據,因此無從得知婦女 之職業聲望對於生育的影響,故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參考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 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作為職業劃分之依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6

最後,則是女性勞動參與與生育之間關係的部分,由於本研究發現女性勞動 與生育呈現無顯著相關,而尌經建會(2009)自行報告的研究結果中指出,對於我 國而言,生育子女既被認為是阻礙女性勞參率上升之因素之一,同時,婦女參與 勞動卻亦被認為是阻礙提升生育率之因素之一,由此可知,女性勞動參與雨生育 之間並非是因果關係,但這非本研究所欲探討之重點,因此建議對此部分有興趣 者,可進行相關之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7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行政院主計處(2000)。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孛普查報告。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0761118271.pdf 行政院主計處(2003)。婦女婚育與尌業調查資料。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1661&CtNode=3304&mp=1 行政院主計處(2005)。工作與家庭。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88111331271.doc 行政院主計處(2006)。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家庭概況。

http://win.dgbas.gov.tw/dgbas03/ca/society/index.html 行政院主計處(2009)。人力資源調查統計資料─歷年勞動力之年齡。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6553&ctNode=3247 行政院主計處(2010)。受雇員工薪資調查。

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5/earning/ht4561.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9) 。育齡婦女生育率。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內政部統計處(2010)。非婚生子女數與婚生子女數。

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varval.asp?ma=Po0203A1A&ti=

出生、死亡統計-年&path=../PXfile/Population/&lang=9&strList=L 內政部統計處(2011)。一○○年第二十六週內政統計通報(99 年底托育機構概

況)。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529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8

內政部戶政司(2010)。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數、死亡數、結 婚對數、離婚對數及比率。

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4.html

內政部兒童局(2005)。台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分析-兒童摘要版。

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sec.aspx?uid=141 教育部統計處(2010)。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99

學年度)。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台灣省 51 年來統計提要。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Pop.htm 勞委會(2004)。93 年婦女勞動政策滿意度調查。

http://statdb.cla.gov.tw/html/svy93/9304menu.htm 經建會(2009)。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與生育率之關聯性分析。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2850

尤美女(2011)。女性意識之興貣與婦女權益之保障─台灣婦女團體之角色。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人權的促進與保障」國際學術研討會文章。

王德睦(2009)。人口。載於瞿海源、王振寰主編(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

台北市:巨流。

王德睦、陳寬政(1996)。台灣地區家戶組成之推計。台灣社會學刊,19,9-33。

李美玲(1990)。台灣地區婦女的生育步調與生育轉型。人口學刊,13,145-166。

李美慧(2008)。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等教育率、結婚率及女性失業率對台灣地區 生育率之影響─以縱斷面VAR模式為實證研究。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2(2),

93-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9

余清祥(2004)。台灣地區各鄉鎮市區生育率的空間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吳碧珠(1978)。影響理想子女數因素的探討。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孙璇、劉怡玟、林惠生(2002)。台灣婦女生育態度與行為及其轉變。人口轉型 與社會、國民健康研討會之研討會論文。

林怡君、黃翊真(2010 年 1 月 14 日)。不想生孩子!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華視 新聞網。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001/201001140388866.html 林秀雉(1972)。有偶婦女理想子女數的社會因素分析─鄉村與都市比較。台灣大

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琪(2003)。已婚婦女之子女價值、理想子女數、與性別偏好─世代觀點之比 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智娟(2008)。女性生育觀因素分析-以 1998 年之後育齡婦女為例。國立中正大 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莉苓(2009年11月28日)。「帄均只生1個,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中央廣播 電台新聞頻道。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24826

孫得雄、陳肇男、李棟明(2001)。台灣家庭計畫之轉折與政策經驗。台灣經濟預 測與政策,32,25-76。

徐富珍、陳信木(2004)。蕃薯+芋頭=臺灣土豆?─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 析。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

研討會學術文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0

涂肇慶、侯苗苗譯,John R. Weeks原著(2010)。人口學:觀念與議題。台北縣:

前程文化。

曾國雄、吳水源(1986)。台灣地區市鎮鄉都市化程度特性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 報告,12,287-323。

張明正(1974)。台灣地區婦女理想子女數變遷與家庭計畫的實行。人與社會,6,

24-29。

張明正、李美慧(2001)。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23,

93-112。

莊慧玲(2008)。台灣低生育率現象之探討─總合資料與個體資料之實證研究。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彥仁(2006)。台灣生育率下降因素之實證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紹馨 (1979)。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1986)。台灣地區人口變遷的原因與結果。人口學刊,

9,1-23。

彭台臨、黃秋珍(2005)。教育發展與婦女理想子女數的關係。東吳社會學報,19,

1-22。

彭婉如基金會(2009)。家管市場 中高齡婦女尌業新寵。

http://pwrf.pixnet.net/blog/post/63891955

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 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楊芸(2006)。未婚青年的子女價值與生育期望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 與家庭學系家政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1

楊天盾(2008)。子女價值對生育期望的影響。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社會學 組)碩士論文。

楊麗秀(1981)。台灣地區有偶育齡婦女勞動參與對生育率之影響。人口學刊,5,

119-145。

管婺媛(2011年8月15日)。台灣生育率跌破全球最低。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1081500083.html 蔡宏政(2007)。台灣人口政策的歷史形構。台灣社會學刊,39,65-106。

駱明慶(2007)。台灣總生育率下降的表象與實際。研究台灣,3,37-60。

謝文元(2011)。孩子誰來顧?台灣托育政策現況分析。

http://www.children.org.tw/upload/File/researcher/3vision2-1-1.pdf 顧泰瑋(2007)。台灣低生育率影響因素之研究:延後生育、後物質主義與家務分

工因素的檢視。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2

英文部分

Becker, G. S.(1960).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 Demographic and

Becker, G. S.(1960).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 Demographic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