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一、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過程中遭遇的限制,說明如下:

(一)攤販商家時間上的限制

在收集攤販商家之樣本時,採取現場拜訪,假日時,由於遊客湧入,蒐集樣 本較困難,而大部分攤販平日於下午才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也為了不影響攤販商 家做生意,所以必須在攤販商家前置作業完後,到遊客湧入時,把握短暫的時間,

進行問卷蒐集。

(二)天氣上的限制

由於高雄左營萬年季大多是露天戶外的活動,且時間固定於十月,此時已是 秋季,所以活動期間遇到寒流及天氣不佳時,尤其是平日,遊客前來意願較低,

活動也僅為期九天,所以可能因此未參與,現場遊客數量也受到影響。

(三)範圍上的限制

由於本研究是針對高雄左營萬年季,其研究結果僅推於具同性質的節慶,可 能無法全部皆適用於任何節慶。

二、後續研究建議

(一)以更多不同的利害關係人角度做考量

的利害關係人未納入其中,建議後續研究者,能以更多不同的利害關係人角度,

如:在地居民,做為考量來探討高雄左營萬年季,讓研究更趨完整。

(二)與其他同性質的節慶活動做比較

本研究只針對高雄左營萬年季本身做探討,而非與其他節慶活動做比較,建 議後續研究者,可以與其他節慶活動做比較,讓高雄左營萬年季能截長補短。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協會(2005),94年台灣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報告書,臺 北: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李宜晉(2008),「地方政府參與傳統民俗節慶活動之夥伴關係研究—以台南七夕 十六歲藝術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萍(2003),「遊客對產業文化活動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左鎮白 堊節 、麻豆文旦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燕明(2005),「民眾參與地方行銷之研究-以墾丁風鈴季為例」,中山大學公共 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震岩(2008),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第三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徐瑞穗(2004),「節慶活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效益認知和滿意度研究-以 92 年 麻豆文旦節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5),2005高雄左營萬年季結案報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民政局。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6),2006高雄左營萬年季結案報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民政局。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7),2007高雄左營萬年季結案報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民政局。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8),2008高雄左營萬年季結案報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 民政局。

陳柏州、簡如邠(2004),台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遠足文化。

陳希林、閻蕙群編譯(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第二版,台北:五觀藝術。譯自

葉碧華(1999),「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中國 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忠華(2005),「節慶觀光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東南島文化節為例」,台 中暨健康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輝銘(2005),「地方政府辦理節慶活動振興觀光文化產業策略之研究-以鹿港 慶端陽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鈞凱(2005),「地方居民對於地方產業文化活動的參與動機與效益認知之研究

─以草鞋墩國際稻草文化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 論文。

張玉雲(2008),「地方節慶活動行銷策略-臺北縣平溪天燈節個案研究」,國立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許鳳蘭(2007),「在地居民參與左營萬年季活動動機、效益認知與滿意度之研 究」,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 屆中華民藝華會為例,台中縣: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楊世瑩(2007),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鄭琪靜(2009),「節慶展演要素與參與者體驗及地方情感連結關係之探索」,世 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 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光全(2005),節慶、節事及事件旅遊:理論、案例、策劃,北京:科學出版社。

謝文開(2007),「地方休閒節慶管理與其利益關係人介入之研究-以永靖鄉為 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鍾介凡(2006),「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管 理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llen, J., O’Toole, W., McDonnell, I. & Harris, R.(2008),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4th ed, Milton Austalia:John Wiley & Sons.

Getz, D & Frisby, W.(1990),“The Role of Municipalities in Developing of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in Ontario”, proceeding of the 6th Canadian Congress on Leisure Research, Waterloo: Ontario Research Council, pp. 77-81.

Getz,D.(1997), 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New York :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Getz,D.(2008),“Event tourism: Definition, evolution, and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Vol.29,pp. 403.428.

Goldblatt, J. J.(2001), Special events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Event Management,3rd ed.,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Gursoy,D., Kim, K. & Uysal,M (2004),“Perceived impacts of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by organizers: an extension and valid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Vol.25, pp. 171–181.

Jackson,R.(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 century ,Champaign, Illinois:

Sagamore Pub.

Jago, L. (2006), “Encore Festival and event evalvation kit”,draft document prepared for CRC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Jago, L.K. & Shaw, R.N.(1998), “Special events : A con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framework”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Vol.5, pp. 21-32.

Kerstetter, D., Confer, J. & Bricker, K. (1998),“ Industrial Heritage Attractions:Types and Tourist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Vol.7,No.2, pp. 91-106.

McDonnell, I.,Allen, J. & O’Toole, W.(1999) 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O’Sullivan, D. & Jackson, M. J. (2002), “Festival tourism: A Contributor to Sustainable Local Economic Develop”, Journal of Sustainable, Vol.10, No. 4,

pp. 325-342.

Quinn,B(2006),“Problematising Festival Tourism: Arts Festival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reland”,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Vol.14, No3, pp.

288–306.

Watt, D. C(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William, F. T.(1997),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 London : Butterworth-Heinemann.

Williams,M. & Bowdin,G.A J (2007), “Festival evaluation: An exploration of seven UK arts festivals”, Managing Leisure,Vol.12, pp. 187–203

三、網路資料

交 通 部 觀 光 局(2002) , 「 觀 光 客 倍 增 計 畫 」 , 2009 07 24 搜 尋 : 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doublep/double.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4),「2004 台灣觀光年工作計畫」,2009 07 24 搜尋:

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File/200411/2004.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8),「Tour Taiwan Years 2008-2009 旅行台灣年工作計畫」,

2009 07 25 搜尋: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selno=532 交通部觀光局(2010),「觀光統計年報-2009 年歷年來台旅客統計」,2010 03 24

搜尋: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912/table01_2009.pdf 台東元宵民俗嘉年華會(2010),2010 05 22 搜尋:http://event.taitung.net

交 通 部 觀 光 局(2006) ,「 2006 台 東 南 島 文 化 節 」, 2010 05 24 搜 尋 : http://theme.taiwan.net.tw/epaper/chi/20060707.htm

林國章(2007),「台灣民俗節慶文化活動產官學合作模式的理論與實際」,2009 08 25搜尋:http://r9.ntue.edu.tw/activity/multiculture_conference/file/3/2.pdf 香 港 旅 遊 發 展 局 (2010 ), 香 港 旅 遊 發 展 局 網 站 , 2010 05 25 搜 尋 :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2009縣市國際文化藝術節評鑑計畫」,2009 09 24 搜尋:http://www.ncafroc.org.tw

澎 湖 國 家 風 景 區 (2010 ),「 2010 澎 湖 海 上 花 火 節 」, 2010 05 21 搜 尋 : http://www.penghu-nsa.gov.tw

附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資料